新加坡的「國父」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

2020-12-22 一個人談歷史啊

新加坡是個華裔人口眾多的國家,這個小國家的華裔人口超過四分之三。

很多中國人的印象中,漢語和英語是新加坡的通用語言,而且很多中國遊客認為在新加坡可以「無障礙交流」,但事實上,大多數新加坡人都用英語。

新加坡是個看起來很中國化的國家,十幾年前中央電視臺還引進了不少新加坡拍的電視劇,因為演員和劇情都很中國化,很多人看完劇集長大後才反應過來這是「進口產品」。

而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在上位之初就搞得風生水起,「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便是漢語。今天,不得不說李光耀的這一方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漢語在新加坡從幾十年前的世界通用語退居二線,許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對中文也不太熟悉,張口就是英語。

為什麼李光耀看不懂漢語,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與中國相比,新加坡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新加坡獨立還不到一百年,在大多數歷史上,新加坡都是馬來西亞的領土,直到1965年才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

在這片新生的國度裡,住在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從中國遷來的,甚至李光耀本人祖上也是廣東人,但李光耀不像其他華裔一樣,有一種故土難離的感情。

當新加坡還沒有完全獨立的時候,李光耀就不斷地打擊新加坡當地的南洋大學,只是因為南洋大學是一所以漢語教育為主的大學,也是與中國接觸最多的學校,校長們經常以中國人為生,這引起李光耀的不滿。

李光耀建立了官方語言,更是為英語奠定了獨特的地位,雖然當時很多華裔都希望使用漢語作為官方語言,但李光耀始終認為,把英語作為新加坡的一種通用語,是他一生中最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改變新加坡命運的正確決定。身負「數典忘祖」之罪的李光耀,是從何而來的驕傲與自信?

他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漢語不能讓所有人都使用,為什麼?由於新加坡不大,但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最大的華裔人口外,還有許多馬來人和印度人。佔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一的非華裔族群,他們不懂漢語,對於一個國家,如果有四分之一的人不懂官方語言,那又如何實現民族統一呢?

出於這一考慮,漢語和馬來語被排除在外,最終達到了所有人都能說英語的條件,居然是英語,因為馬來西亞曾長期受英國殖民,英國對馬來地區實行系統的英語教育,加上需要通商,華人或馬來人都會說英語。

而李光耀認為,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對新加坡的未來發展大有裨益。新加坡是個小國寡民的國家,其富足生活的主要原因在於它依賴於貿易往來。新加坡有很多客戶,其中以英語國家的人數最多。

假如每個新加坡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對經濟發展將大有助益,即使與非英語國家的人交流也基本沒有障礙,畢竟,世界各國都以英語為母語,地位也無法超越。

第三個原因更直接一些,漢語不好學。李光耀本人擅長漢語。但他認為,由於他從小就沒有在中國生活過,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漢語教育,所以對漢語的理解過程也是非常困難的。

除了中國這樣一個整體漢語氛圍濃厚的國家,漢語的推廣在任何地方都是個難題,更別說自己已經學了幾十年了,還敢說通漢語。許多中國人認為英語不好學,其實漢語比英文更差學,只是生來接觸漢語就忽略了這一點。

無論漢語的字形、詞彙還是發音都比英語複雜,許多人從學齡前就開始學習漢語,長大了也不一定就能寫得一手好字,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很多人直到長大了還會把漢字的筆順顛三倒四。

僅有26個英語字母,接受能力較強的孩子兩節課就學會了,當然從壞的方面來看,簡單英語遠不如漢語豐富,但對於一個需要快速崛起的國家來說,只有穩中求進,同樣的學習時間,簡單易懂的英語當然是更好的選擇,這也是提升國民整體文化知識水平的無奈之舉。

這個人口稀少,面積小,再有一半人不識字的國家,如何生存?中國地廣人稀,即使一時落後也有足夠的實力反超,實在超過不了也有很多退路,饒是如此,上個世紀的中國老一輩人還是卯足了勁趕超英超美。

列強尚且如此,而新加坡這個沒有出路的小國對其發展所感到的焦慮,更不用說了,廢漢語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目的是與西方接軌,與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保持密切聯繫,只有這樣,新加坡才能在動蕩、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保一方太平。

作為一位政治家,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不講理、不感情用事的,李光耀當年的決定從來沒有後悔過,因為這一決定的確對新加坡有積極影響,但他本人有意見到漢語也不見得。進入新世紀後,李光耀鼓勵、支持了一大批漢語學校的發展,為什麼?首先,因為很多華人對自己的母語還是有很深的感情,不希望漢語在新加坡絕跡。

更重要的是中國富強了,與歐美相比,光學英語無法與中國企業家進行交流,為了經濟能持續發展,新一代新加坡人又把學習漢語提到了日程,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是如此。

事實上,許多時候,一個國家講什麼語言,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喜歡,而是看中了這一語言背後的利益,我們想要提高漢語的地位,辦學校做宣傳,其實都是附屬品,真正的靈丹妙藥,就是國家富強,國家強盛,即使不輸出漢語,別人也會趨之若鶩。

相關焦點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可是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卻在上位初期就搞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首當其衝的就是漢語。時至今日,不得不說李光耀的這一政策做得非常成功,如今漢語在新加坡已經從幾十年前的通用語言退居二線,很多新加坡的年輕人已經不太認識中文,張口便是英語。李光耀為什麼對漢語看不順眼,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羅伯特·B·西奧迪尼 每個國家都有這個國家標誌性的人物,這個標誌性人物帶領著這個國家走向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是諸多民眾敬仰的對象,李光耀就是一個人,他是新加坡的國父,同時也帶領了新加坡從一個貧困潦倒的國度帶走向了亞洲四小龍,同時他的名字在某一時期已經和新加坡畫上了等號。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然而,漢字在新加坡的繁榮景象,也僅僅維持了短暫的十年,但在之後的「去中國化」運動中,陷入了低迷期。 新加坡「去中國化」運動,發起人正是當時的總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 新加坡留學|IB課程學校推薦——新加坡查茲沃斯國際學校
    今天小文要介紹的這所學校,也是IB成績傑出的優秀學校。先一起看看這所學校2019屆學生的IB成績吧。查茲沃斯國際學校查茲沃斯國際學校(Chartsworth International School)成立於1995年,是新加坡一所中等規模的K12國際學校。學校有兩個校區分別是烏節路 Orchard校區、武吉知馬 Bukit Tima校區。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成長軌跡
    童年李光耀與父親李光耀被譽為新加坡「國父」,他將彈丸島國打造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政治生涯可謂波瀾壯闊。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新加坡,未來恐怕沒人再講中文……
    19世紀初,英國人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從海外招攬了大量勞動力,而其中佔比最多的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勞工。後來舊中國形勢越發地動蕩不安,又有許多南方人跑去了南洋躲避戰火,而他們大多數也選擇在新加坡落腳,可見新加坡與中國淵源頗深。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不過,在新加坡宣布獨立之前,1963年,李光耀當選新加坡州長之時,他就已經開始在漢語與英語之間做出了選擇,當選後的第二天便將南洋大學理事會主席陳六使的公民權吊銷並關閉這所大學,要知道,當時的南洋大學是中國以外世界上唯一一所漢語大學,日常也以傳播中華文化為主。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興衰與發展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發展,與當政者有著離不開的關係。當政者如果懂的如何去改造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必定會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就好像新加坡一樣,1964年長期被殖民和壓迫的新加坡獲得了重生,謀取了當家做主的權利。但剛剛獨立的時候,新加坡不過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很多的經濟設施和武器裝備都比不上馬來西亞。為了發展新加坡的經濟,當政者李光耀費盡心血不僅帶著新加坡加入了聯合國和大英國協。
  •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新加坡人均GDP為14504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被迫宣布獨立,獨立後新加坡,人口200萬,其中75%是華人,讓漢語作為國語大勢所趨,當地中華總商會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作為國語,李光耀卻強硬說到:「除非擊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會成為新加坡國語」。
  • 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漢語分布
    馬來西亞華人對漢語各方言的稱呼:華語——漢語-官話-北京官話-普通話福建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南語-泉漳片潮州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南語-潮汕片海南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瓊雷話-海南片福州話——漢語-閩語-沿海閩語-閩東語-福州片廣東話——漢語-粵語-廣府片廣西話——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華人佔比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比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之多。在新加坡在剛剛獨立的時候,就有著不少的富商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創辦了許多的中文學校。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如今,提起新加坡,人們依然會感嘆於它的經濟奇蹟,這個曾經人均GDP只有450美元的小國,在近代的發展中卻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而獨立之後的新加坡,積極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而其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漢語,以英語作為國語。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新加坡此舉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進步,加強了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處東南亞腹地,它需要更為激進的政策來為自己謀發展。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而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新加坡的人種,主要民族由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組成。 1959年新加坡實現了自治,在四年後,與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從此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
  • 新加坡留學|去新加坡讀IB課程,選擇哪所國際學校好呢?
    開設IB課程的新加坡國際學校根據1月份公布的去年IB考試成績,全球69名滿分,其中新加坡35名,滿分考生佔到全球一半!新加坡學校的IB成績如此優秀,吸引不少外國學生來新求學,以新加坡的學校為跳板,IB考試後憑優異的成績報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大學。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新加坡留學|新加坡學校常見的英文縮寫(超詳細)!
    在新加坡讀書,你一定在教學中或者學校資料中,看見過無數的英文縮寫。例如,PSLE、GCE、MOE、STAEM等等,是不是每次看到都很困惑?不要擔心,小文把經常出現的英文縮寫,全部整理出來了。收藏好文章,下次出現縮寫,拿出來對照就知道講的是什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