燜蹄面、炒肉麵、鹹菜肉絲麵、甩水面、滷鴨面...你最喜歡哪個面?-【銀絲細面拌蹄髈】④

2021-02-27 唯美味

(續)

 

雖然湯分紅白,面用銀絲,然而各麵館仍有其招牌面,如觀正興的蹄髈面著名於時,其蹄髈澆頭燜得肉酥味香,入口即化,且以燜肉的湯作湯底,湯醇香滑,傍晚時分的燜蹄面最佳,金孟遠《吳門新竹枝詞》云:「時興細點夠肥腸,本色陽春煮白湯,今日屠門得大嚼,銀絲細面拌蹄髈。」詠的就是觀正興的燜蹄面。

 

(小編註:燜蹄的做法看這裡:《會做這個好吃麵 -【燜蹄與燜肉】》 )

 

炒肉麵出於黃天源。黃天源是著名的老糕團店,專賣糕團,兼營面點,或謂當年有一熟客每日來店吃麵,照例一碗陽春麵,一粒炒肉糰子,炒肉糰子蘇州夏令名點,以熟的白米粉裹炒肉餡,炒肉餡以鮮肉為主,輔以蝦仁、扁尖、術耳、黃花剁碎炒成,中加滷汁,現制現售。客人以炒肉團餡作澆頭,其後黃天源以炒肉為澆頭的炒肉麵流傳至今。

 

(圖/蘇州旅遊網)

 

至於鹹菜肉絲麵,則出於漁郎橋的萬泰飯店。萬泰飯店創於光緒初年,善調治家常菜飯,其面點著名,尤其開陽鹹菜肉絲麵為其所創。金孟遠《吳門新竹稜詞》云:「時興菜館銣家常,六十年來齒芳芬,一盞開陽鹹菜面,特殊風味說漁郎。」

 

(小編註:蘇州(含崑山)有幾處名字裡漁郎橋的,萬泰飯店已經木有了。圖片來自網絡)

 

老丹楓是家徽州麵館,以售徽式面點著稱。《吳中食譜》云:「面之有貴族色彩者,為老丹楓之徽州面,魚、蝦、雞、鱔無一不有,其價數倍尋常之面,而面更細膩,湯更鮮潔,求之他處不得也。」老丹楓更有小羊面與鳳爪面,他處所無,老丹楓早已歇業,中西市皋橋旁的六宜館仍在,也有百餘年的歷史了,以爆青魚尾為澆頭,稱甩水面。

 

(圖/Picuki)

 

松鶴樓是蘇州飯店的老字號,創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御筆親題的金字招牌仍在,過去亦以面點著名,在光緒《蘇州麵館業捐輸碑》名列第二,僅次於觀正興,其滷鴨面最有特色。

 

(圖片來自網絡)

 

《吳中食譜》云:「每至夏令,松鶴樓有滷鴨面,其時江村乳鴨未豐,而鵝正到好處,尋常菜館多以鵝代鴨,松鶴樓曾宣言,苟若證其一腿之肉為鵝非鴨者,客責如何?應之所以如何。然其面不如觀正興、老丹楓,故善食者往市其滷鴨,加他家之面也。」故至今松鶴樓的滷鴨面仍是過橋,舊時蘇州人行雷齋素,吃齋人逢戒齋或開葷,則往松鶴樓吃碗滷鴨面。

 

(小編註: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雷部的最高天神,原是紂王的太師聞仲,聖誕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蘇錫一帶有吃雷素齋的習俗,目的是為了消災避疫。從農曆六月初一開始吃素,吃到農曆六月二十四,在雷神前磕頭燒香後開葷。圖片來自網絡)

 

(圖/蘇州旅遊局)

 

雖然各麵館以不同的澆頭著名,仍以燜肉麵最普遍。燜肉麵是大眾食品,是蘇州麵館的基礎,但仍有高下之別。創於光緒十年(1884),位於閶門外帖墩橋旁的近水臺以燜肉麵著名,蘇州人常言近水臺的燜肉麵「上風吃,下風香」。不過,朱鴻興的燜肉麵卻後來居上。

 

(圖片來自網絡)

 

朱鴻興創於民國十七年,原在護龍街(現人民路)魚行橋旁與怡園相對。其燜肉麵最初由店主朱春鶴親自至菜市選購材料,特選三精三肥的肋條肉製成燜肉澆頭,烹調細緻,將肉燜至酥軟脫骨,焐入面中即化,但化而不失其形。最後澆頭與麵湯和面融為一體,成中帶甜,甜中蘊鮮具體表現蘇州面特色,也是姑蘇菜餚的特質所在。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節選自逯耀東著《寒夜客來》。【本文小注部分,請勿抄襲或轉載】

關於蘇州面的前期內容,看這裡:《講究飲食的蘇州人,在家早飯吃什麼粥,在外早點吃什麼面?-【銀絲細面拌蹄髈】①》、《蘇州的面澆頭多到數不完,看看自己吃過哪幾種?-【銀絲細面拌蹄髈】②》、《為什麼蘇州人一定要排大隊吃碗頭湯麵?-【銀絲細面拌蹄髈】③》

更多鹹菜面的做法,點擊圖片

更多麵食內容,點擊圖片

想要在家做蘇式面?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想要及時收到我們的Po文?請點擊底部的【】和【在看】吧。

如何與我們聯絡

直接私信本號

私信我們的服務號【唯美味商城

發郵件給我們:business@vmeiwei.com

相關焦點

  • 江蘇十三城十三面 常州這碗是...
    而內容豐富更是與鴨血粉絲湯有的一拼,酷似於大雜燴,皮肚、豬肝、香腸、肉絲、西紅柿、雞蛋、青菜、木耳……一鍋燴。真的,你想到想不到的,都在麵湯裡。這面就恰如南京這座城市的包容。   無錫·素麵   廣福寺素麵
  • 舌尖上的面-上
    在天水,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尋常百姓家,漿水面都是一道廣受歡迎的小吃。許多遠在他鄉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涼可口的漿水面。銀絲面、久煮不爛,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銀絲碎玉,晶瑩透明。食之軟膩、滑韌,若另配以麻汁、炸醬、肉絲、醋、蒜等佐料,更別具風味。山東熗鍋面:14-16
  • 崑山奧灶面、淮安長魚面、揚州陽春麵……「2020江蘇十大麵條」碗...
    淮安麵條品種極為豐富,從製作上看,有手擀麵、槓子面以及機制水面、掛麵等;從烹飪方式來看,有湯麵、炒麵以及餛飩麵等;從澆頭上看,有長魚面、拆骨面、蹄髈面、腰花面、肚絲面、雞絲麵、黑魚湯麵、雜燴麵等上百個品種,逐漸形成了口感爽滑、勁道十足、鹹香味鮮等淮安麵條獨有的特質。那麼,「2020江蘇十大麵條品牌」究竟是哪些呢?不少市民帶著疑問來到「江蘇十大麵條品牌」發布暨交流展演品鑑會現場。
  • 蘇州一碗麵
    明代出現許多麵條新品種,《宋氏養生部》中記有江南一帶面業盛況,有雞子面、齏面等二十種麵條。爆魚面、壯雞面、三鮮大面等都流行一時。當時在清官內流行吃蘇造雞爛肉麵,據傳為蘇州大廚張東官首創。史料又記乾隆下江南時在蘇州多次品嘗面點,大加讚賞。清蘇州人顧祿在《桐橋倚棹錄》中記有蘇州山塘街飯店熱銷的清湯麵、滷子面等,其中清湯麵類似當今的白湯麵,滷子面猶如現今流行的炒肉麵。清代著名學者俞樾《耳郵》筆記中寫道:蘇州舊有一麵店,以鱔魚麵店得名,從而名聲大振。
  • 長安NO.1好吃的湯包麵店居然變這樣了!燒了28年的鹹菜肉絲拌麵,依舊那麼贊!
    麵條裹滿了醬汁,一看我就很喜歡這碗面,怎麼說呢,雖然是拌麵,但是還略微帶有一點醬汁,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拌麵。加入了筍絲和肉絲,碗底是本地鹹菜,還有自己調製的醬油,光這個澆頭我就想吃了。▌蝦仁拌麵正在開心的嗦著鹹菜拌麵的時候,正好遇上了長安老同學,她說,來湯包必吃的就是鹹菜拌麵,小時候在這兒吃湯包,長大了就在這裡吃麵。
  • 有那麼一碗麵 挑動你的食慾
    所以很多人喜歡在家做飯。不但味道不錯,而且食用時也很放心。酸菜肉絲麵是很受歡迎的美食之一。儘管酸菜肉絲麵的食材沒有其他麵條豐富,但在其他麵條中卻找不到酸和爽口的味道。酸菜肉絲麵的做法也是很講究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 舌尖上的面-下
    做陽春麵最重要的就是炸蔥油,紫皮洋蔥的味道比較香,炸出的蔥油味道自然非常濃鬱,將熬香的蔥油、燒透的海米與煮熟的麵條一起拌食。那麵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麵更是香鬱四溢。蔥油拌麵:19-2每份澆頭必須要單炒出來,肉絲都是當天從豬大排上切下來的,每一根都有足足兩釐米粗,炒制肉絲的醬膏更是老闆特地拜託熟人請來的一位本幫菜行家來調配的。凊菊麵館梭子蟹面:19-16
  • 【陝西麵食研究報告】你與陝西的一「面」之緣:走,咥面!
    陝西人愛吃麵,也會做面。一塊揉來揉去的面,在陝西人手裡會生出成百上千種面樣來。什麼寬面細麵漿水面,綠面扯麵蔥花面,等等等等,應有盡有。但喜歡柳巷面的食客們總能將它從城市角落裡挖出來,義無反顧地加入店內擁擠而壯觀的吃麵隊伍中。柳巷面好吃之處,不全在面上,而在五味俱全的佐料。
  • 夏日一天一碗麵
    熱乾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也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採用鹼水面,並以食油、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蘿蔔丁、酸豆角、滷水汁、生抽等為輔助材料。鍋蓋面常見的食材有肚絲、腰花、鱔魚和肉絲,頗具鎮江特色。湯底看似濃鬱重口,實則鮮美清淡,小刀面既勁道又入味,滷味飄散口腔。奧灶面,中國十大麵條之一 ,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麵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到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
  • 常面大典:常州好面三千,你會翻誰的牌子?
    哪家的澆頭讓你覺得是靈魂所在?如果讓你來推薦一碗一口能吃出常州味道的面你會翻哪家的牌?哪碗面又必須擁有姓名呢? 歡迎來推薦 我們將在近期根據吃客推薦和掌柜自薦設立點讚榜根據網友認可度,評選出2020年度「常州最紅十二碗面」 推薦網友將有機會獲得「網紅麵館霸王餐券」
  • 身處南方的杭州人為什麼愛吃麵?
    by:我是阿寶寶寶寶「憶杭州,最憶是流芳」,流芳麵館的沒有奎元那樣的傳說,門面也很簡單,甚至走過路過你可能都不會多看一眼,但走進去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裡面經常座無虛席。by:每日商報洪妹麵店原為大學路面店,也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老店。聽說老闆娘點單從來不記帳不記菜,全記在腦海裡,你只需要說出你要吃的面,然後找個位置坐下來,過一會兒熱騰騰的面即送到你桌上了。
  • 當廣東人說「我煮碗面給你吃」時,吃的都是什麼面?
    人坐在竹竿的另一頭,把人力的彈彈跳跳轉化為面的爽脆彈牙。一團成功的竹升面,得經過屁股加竹竿的「千錘百鍊」,才成就它今日的彈牙爽口。竹竿敲打過的面身變得硬而有韌性,加工成細條後便可下鍋烹煮了。梅州醃面「醃」,類似於「拌」,即把調料加入熟食中攪拌均勻的做法,而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醃製」。醃面的面身一般採用的是生面(一種易熟的鹼水面,過沸水半分鐘即可),佐料為蔥花蒜蓉香油等。蒜蓉爆油加入食鹽味精後,拌入煮熟瀝乾的生面中,最後撒上蔥花就可以食用了。
  • 老陝就是離不開這一碗麵
    陝西名面二十強:1.關中油潑麵,2.岐山臊子麵,3.鹹陽biangbiang面,4.戶縣軟面,5.戶縣擺湯麵,6.禮泉烙面,7.藍田餄餎面,8.韓城大刀面,9.澄城手撕面,10.楊凌蘸水面11.大荔爐齒面,12.耀州鹹湯面,13.武功旗花面,14.三原疙瘩面,15.陝北羊肉麵,16.乾縣澆湯麵,17.定邊蕎剁面,18.麟遊血條面,19.合陽踅面,20.彬州御面
  • 蘭州人最愛吃的面都在這裡!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諺云:『冬至餃子夏至面』。」臊子麵是西北民間常見的一種麵食。蘭州臊子麵做法特別,風味獨特。在漿水中加入薑片、花椒粒、鹽,煮沸晾涼後再熗油,加入蔥花、香菜,即可澆入煮熟的麵條內,作成漿水面,配上鹹韭菜、虎皮辣椒或其他菜餚食用。
  • 吃完這十八碗面,你會更愛大江蘇!
    沒了解這碗面之前,你是否也一直奇怪為什麼叫鍋蓋面?泰州的乾拌麵,有粗面,有細面,有素油拌的,有葷油拌的,有清淡的,有衝鼻的,有原味的,有加料的,更有甚者是可以雙拼的。這可是泰州早茶的代表,旁邊再配上一碗濃濃的魚湯,又不會太幹,又很爽口。
  • 故鄉正寧的面
    更確切的面卻被稱為片子,家鄉人天天都吃片子,但狹義的來說,這片子也只指又薄又寬的麵條,窄且厚的面就叫擰子,燴著煮的擰子或菱角面就叫一鍋子面或連鍋子面,又薄又細的面就叫細面,細面澆上了臊子湯就叫臊子麵。   做臊子麵的麥麵定要自己洗淘晾曬親至磨房磨出來的細面才好,和面要化過些許鹼面的溫水,面和得很硬,要局得好,揉得勻,擀起來也特費力,但和好的面擀至最薄也不能爛邊,切至最細卻也要允稱如絲,煮出來略帶半透明感。
  • 中國這些美麗的城市最頂級的一碗麵,你吃過嗎?
    而每當列舉南京小吃時,「皮肚面」必定名列其中,從未缺席。皮肚面屬於南京特有的「物種」,大火燒水,大灶下面,大團的麵條扔進去,大瓢的肉湯潑進來,金黃的皮肚、細薄的肉絲、鮮嫩的豬肝、豐潤的腰花抱成小團在鍋裡「跳舞」,紅的番茄、綠的菜秧、黑的木耳、白的平菇歡快地在湯中「穿行」。倏忽間,湯沸騰、面浮起,臉盆般碩大的瓷碗早在一旁候著,「譁啦啦」連湯帶面倒進去,端起來,足有數斤重。
  • 沒吃過這些面,別說你走遍中國
    你如果問一群天南海北的人,出門在外時間久了,最想念故鄉啥吃的,恐怕只有蘭州人會說蘭州牛肉麵、重慶人會說重慶小面!一、蘭州牛肉麵[1][2]  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 最江南的28碗面
    皮肚面屬於南京特有的「物種」,大火燒水,大灶下面,大團的麵條扔進去,大瓢的肉湯潑進來,金黃的皮肚、細薄的肉絲、鮮嫩的豬肝、豐潤的腰花抱成小團在鍋裡「跳舞」,紅的番茄、綠的菜秧、黑的木耳、白的平菇歡快地在湯中「穿行」。
  • 吃貨雷達|一碗好面 舒坦一天!給你京城最棒的十一碗麵~
    《吃喝玩樂大搜索》主持人熊麗、盛博,聯手聽眾微友,盤點京城最值得一試的十碗面。重慶小面仿佛是從《舌尖》開始就一夜間火到不行了,以小面為招牌必須點一碗紅湯的,一碗二兩的面,量挺多的,麵條是南方的那種鹼水面,細而筋道,入口先覺得辣,回味有點麻了;老麻抄手湯汁很香濃,確實很麻,也很大一份;豌雜麵配料豐富,豌豆綿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