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印象比幹」了解各地林氏動態,關注比幹廟發展
廣大海內外林姓宗親、比幹後裔,只要你姓林,請點擊上面「印象比幹」,關注祖地家廟發展,及時分享各地動態,互通信息相互借鑑,增強聯誼擴大交流,協助續譜尋根聯宗,弘揚傳承比幹文化精神,再現比幹林氏家族輝煌。
農曆十月廿一日,12月5日,福建石獅將舉行比幹廟鎮安殿及前園長福林氏宗祠重建落成袱祧暨本角諸姓祖宇落成竣工慶典。
報到處:長福東山財神廟
在石獅市長福社區東山新村,有一片匯集祠堂、公媽廳、廟宇為一體的仿古宮殿式建築群,這個區域也被人們稱為長福「祠堂一條街」。穿過一個青石牌樓「忠孝門」,記者進入「祠堂一條街」後發現,這裡的建築除了以林氏祠堂為主外,還有黃氏祠堂、四姓同堂的「四桂堂」,以及文財神比幹廟、鎮安殿(擋境神廟)等建築物。泉州市文管所研究員黃真真感嘆道,「祠堂一條街」的建築讓人目不暇接,祠堂文化在這裡氤氳不絕,給當地人帶來了非凡的精神力量。
林氏宗祠為石木磚構仿古「皇宮起」建築,禇紅琉璃瓦蓋頂,硬山頂三川脊,脊端燕尾飛翹,脊角鴟吻兀立,脊中堆塑雙鳳朝牡丹的精美剪瓷。祠堂格局二進三開間,帶單護厝。祠堂立面作雙凹壽處理,大門前的「五倫柱」和步口「百子千孫柱」均為該祠首創。而宗祠內的楹聯撰寫、吉祥圖案與柱梁設計均出自林少海之手。
宗祠大門口有對聯「長福分支綿世澤,前園衍派振家聲」。據《石獅長福林氏族譜》所載,林氏「得姓自王子比幹之後」,比幹裔孫林祿於東晉由齊魯入閩,任晉安郡守,定居閩地,系閩地林氏始祖。經數百年衍傳至彥安公,「攜子林以和分居晉江十九都前園鄉(現石獅市寶蓋鎮前園村)」,彥安成了前園衍派的肇基祖。前園二世林以和生四子:元有、元益、元嘉、元會。二房、長房、三房先後遷居長福,為長福林氏肇基祖。四房林元會分居臺灣,惜今已失去聯繫。
據文獻記載,林氏宗祠始建於明代中葉,舊祠坐東朝西,背靠寶蓋山,遙望羅裳山、紫帽山諸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晉江沿海倭亂,祠堂毀於兵燹。明天啟年間族人林雲程為官之時,「宦遊過家,蒿目刺心,捐俸金累百,鳩工重建」。在這之後,祠堂又歷多次重修。2012年,長福林氏籌資170多萬元擇新址重建宗祠,並於2013年落成。
走進比幹廟,只見正殿神龕內端坐著一尊高大威嚴的比幹塑像,龕頂橫匾上鐫「少師忠烈公」,龕的兩側有「一身就死情何切,歷代褒封德愈彰」、「忠孝遺風存禮智,丹心正氣譜華章」聯對,應是對比幹精神的一種褒美。龕前還有一排大小不一的比幹塑像,據說是前往各地巡境所用的。
在比幹廟的最右側,我們看到還配祀著「英烈夫人」媯氏的塑像。夫人手中緊摟著一嬰孩,想來那嬰孩便是林姓始祖林泉吧。3000多年前的歷史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在眼前立體呈現,依然帶來心靈上的震撼。
現存舊譜 始修於明代
在林氏祠堂中還珍藏著《前園長福長房元有公派下房譜》,據林氏族人林金典介紹,舊族譜始修於明代,後世又歷多次續修。如今林氏要取舊譜來翻閱,都需先焚香禱告後方可實行。
族譜中有一篇明嘉靖甲子(1564年)衡州府通判升湖廣兵備道、奎霞八世孫林廷春等人所撰的《奎霞族譜記》,文稱前園林氏源自泉州奎霞林氏,奎霞林氏肇基祖天助公「籍於泉城西隅熙春坊奎霞巷,創置業產」,其孫奇安(即彥安)「分居於晉江十九都之前園」。文內還稱該族譜牒曾「因兵燹無存」,所以當時任江西永豐縣教諭的林頊提出要舉宗支之力重修族譜。正是因為林頊、林廷春等人齊心修譜,才使林氏族譜資料得以流傳後世。
如今,前園長福林氏族譜既包含了宗支圖、各時期修譜譜序、記事篇、義類錄篇等,還收錄了歷代的名人名篇。
石獅長福林氏籌備舉行宗祠袱祧遊祿暨比幹公殉國紀念活動
長福比幹廟
福建石獅前園長福林氏宗祠袱祧暨本角諸姓祖宇落成慶典組委會邀請函
【各地動態】石獅長福林氏籌備宗祠袱祧遊祿暨比幹公殉國紀念活動
【各地動態】長福比幹忠孝堂舉行理事會會議
清明,祖地家廟代石獅長福忠孝堂敬獻花籃
長福文財神比幹廟主殿懸掛祖地贈送「忠孝名家」匾額
【比幹誕辰】石獅長福忠孝堂赴河南衛輝比幹廟祭祖,卜杯確定了旗手、恭請香爐、太始祖正駕、主祭、副主祭等名單
央視《文物》欄目到長福比幹廟拍攝
【比幹殉國】長福忠孝堂舉行比幹殉國3047周年紀念活動
【祭祖預告】石獅長福明日紀念太始祖媽分靈長福六周年慶
比幹誕辰紀念日,石獅長福忠孝堂比幹廟祭祖
石獅長福神像比幹廟開光祈福圓滿返閩
石獅長福社區有「祠堂一條街」 歷史著名奏摺藏身長福林氏族譜
衛輝比幹廟為福建石獅長福比幹廟頒發分靈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