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灣李氏宗祠(大根堂)重建落成暨揭牌慶典儀式圓滿舉行

2021-02-08 大城所傳統文化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2020年12月13日, (農曆庚子年十月二十九日),良時吉日,我們懷著萬分激動和自豪的心情,隆重舉行饒平縣所城鎮上灣村李氏宗祠重建落成暨(大根堂)揭牌慶典活動。宗祠(大根堂)張燈結彩,燈火輝煌,祠堂前廣場,彩旗飄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來自饒平縣李氏宗親總會的領導、來自上灣李氏祖地的福建省詔安縣四都鎮後港村李氏宗親代表、祖地福建省詔安縣四都鎮林頭村李氏宗親代表、有來自五世祖梅城樹湖李氏宗親會代表、南沃縣後宅鎮李氏宗親代表、有饒平縣李姓鄉村宗親代表、還有慷慨解囊,鼎力資助,捐款捐物的企業單位、熱心人士等和上灣李氏眾裔孫,共六百多人,歡聚一堂,共慶這盛大喜事。這一天,對於上灣李氏來說,是一個熱烈歡騰,載入族人史冊的日子,對於上灣李氏裔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永生難忘的時刻。

樹高千尺必有根,水流萬派總有源,上灣李氏,源遠流長,《上灣李氏族譜》記載,肇世祖為大唐開漳靖閩右將軍君守公(李義),始祖為福建詔安四都厚港分派進龍公。元朝末年,其子南淵公,石淵公,北淵公從閩遷移入粵潮東裡,啟跡上灣,(上灣開基祖)。南淵公  (二世祖),生一子東岡,東岡生一子西嶽,西嶽公移居西山(今新圩西山),晚年居古篤(今聯饒古篤),西嶽公三位孺人共生九子,族譜只有記載忠齋、篤齋、簡約、簡逸公,其餘五人失傳沒有記載。簡逸公( 五世祖),移居程鄉南門外樹湖坪,(今廣東梅州梅城樹湖坪)為入程始祖(開基祖)。石淵公( 二世祖),生一子蘭軒,蘭軒生一子淵岡,淵岡生一子嘉猷,嗣守先業,永居上灣。北淵公失傳無記載。上灣李氏自三淵啟跡六百四十多年來,經過歷代的變遷,除居住上灣外,還有移居柘林、黃岡、西山、古篤、梅州、所城等地及海內外,傳承薪火,生息繁衍,瓜瓞延綿。

祖先及子孫所走路線是:山西省汾陽縣——河南省開封府固始縣——福建省雲霄縣火田村——丹詔——福建省詔安縣四都鎮厚港村——詔安縣四都鎮林頭村(待考)——廣東省饒平縣上灣村。

上灣李氏宗祠(大根堂),卜築於饒平縣所城鎮上灣村蓮花峰下,巾石盤根,背靠蓮花巨石,《李氏族譜》記載,祠堂座庚向甲,庚申庚寅分金。祠埕廣闊,前有李厝大塘,前左側翕鐘山形似一面旗,前右側有大石堆形似鼓,由此固有左旗右鼓之稱。《李氏族譜》記載,李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三年甲申十一月(公元1524年)。明嘉靖四十年辛酉(公元1561年),因倭寇陷大城,恣意焚燒,祠宇飛灰,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公元1698年)重修。門樓修茸,修建始於孟冬,竣工於辛已。宗祠因歷史年代久遠失修,僅存遺址。公元2016年,本村祖地成立宗祠重建理事會,同年8月1日發出倡議,得到了族人的積極響應,出錢出力,自籌資金;得到饒平縣李氏宗親總會,鄰裡氏族的大力支持與贊助,企業單位慷慨解囊;得到了五世祖簡逸公之後裔,梅州梅城樹湖坪、旺巷口、官田村三屋宗親的鼎力資助。在宗祠 重建理事會全體成員率領下,眾族人團結奮力,同心同德,義工善舉,不憚勞苦,力克時艱,宗祠按原坐向庚字分金,以原明式祠堂古建築結構,在原遺址上,於丙申年(公元2017 年)十二月十三日動工興建,宗祠佔地面積1162平方米,建築面積325平方米,歷時三年多,耗資一百九十多萬元,於庚子年(公元2020年)八月初三重建鼎成。李氏宗祠,一座嶄新明式古建築結構祠堂,呈現在族人面前,整座祠堂屋面蓋著綠色的琉璃瓦,光彩奪目。綠色寓意為,蓮花葉、李子常綠,朝氣蓬勃,大根堂,參天大樹,根深葉茂,李氏家族,瓜瓞延綿,繁衍昌盛。

李氏宗祠為二進式二廳堂相朝,前廳和後廳各為一廳二房的建築結構。首進前面大門為高大的石門鬥,凹式三面牆砌築大幅石雕,大門上方石匾額鐫刻「李氏宗祠」四個大金字,(是原宗祠保留下來的),石匾下方鑲託著兩隻石獅,一對雕刻精緻的石鼓分立門兩側(也是原保留下來的),門聯為「柱下家聲遠,隴西世澤長」 。祠堂前埕左右兩側各立三座旗杆石,大部分旗杆石為原保留下來,少數因破損殘缺而復原。左側一座旗杆石上刻有「清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十五世孫李黼平立」字樣,左右還有解元李汝謙、知縣李成渠等立的旗杆石。邁進祠堂,前座廳堂有左右庫房,前廳進賢門上方懸掛「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李黼平」的匾牌。前廳堂和後廳堂中間為天井,後廳堂大廳為二十一路瓦,左右房各十二路瓦。廳堂內豎有左右對稱的明式建築結構石柱,廳堂兩旁石柱上是木瓜抖載飛梁木結構,楹頭、木枕等雕刻花鳥龍獅等,栩栩如生。大廳正中懸掛「大根堂」匾牌,左右房懸掛「解元」李汝謙和「進士」李成渠的匾牌。大根堂正中設有主龕一座,左右設副龕各一座,分別擺放歷代祖先和各族人公祖牌位,供眾裔孫奉拜。祠堂大廳石柱懸掛對稱的祠聯有「入廟常思敬祖意,出門猶存愛宗心;源遠流長浚發蓮峰光奕葉,本深英毓超然巾石大盤根;春禴夏祀秋嘗冬蒸四時屬、屬其忠亦猶存古,尊祖敬宗收族嚴廟百世親、親之義允出在茲」 。祠聯中可以看出李氏祖先早就倡導尊祖敬宗的愛心和道德風範。

祠堂,是祭祀先祖,敬親睦族的場所,也是福蔭子孫,策勵後人,弘揚祖德,建功立業的殿堂。李氏宗祠(大根堂)正中設立主龕一座,供奉歷代祖先牌位,左右各設立副龕一座,供奉各家各戶的公祖牌位。農曆庚子年二0二0年八月十八和十九日,良時吉日,舉行隆重又莊嚴的請祖進祠,榮龕升座儀式。十八日舉行請歷代先祖進祠榮龕升座儀式,由上李氏和梅州梅城樹湖李氏族老,用紅綢布條,背請先祖神牌進祠,點主後請上主龕榮座;十九日舉行上灣李氏各家各戶公祖榮龕升座儀式,按左昭右穆,由各家各戶裔子孫奉請公祖神牌進祠,點主後請上左右副龕榮座。大廳正中主龕,按《李氏族譜》記載的祖先牌位擺放順序,最上層中間擺放肇世祖:考皇唐敕封永協靖閩右將軍君守府君神位:第二層中間擺放始祖:考厚港分派進龍府君、妣安邑發創蕃助陳氏神位;按左昭右穆,始祖進龍公左旁,擺放二世祖:考南淵府君、妣裕後吳氏之神位;二世祖:考石淵府君、妣淑慎陳氏之神位;二世祖:考北淵府君之神位。右旁擺放三世祖:考東岡府君、妣慈順範氏之神位;三世祖:考蘭軒府君、妣貞懿陳氏之神位。第三層左旁擺放四世祖:考西嶽府君、妣素質林氏、妣善柔蔡氏、妣慈懿蔡氏之神位;四世祖:考淵岡府君、妣純會林氏之神位。右旁擺放五世祖:考忠齋府君、妣孀耄趙氏之神位;五世祖:考簡逸府君、妣純慈林氏之神位;五世祖:考嘉猷府君、妣貞壺鄭氏之神位。第四層和第五層分別擺放六世祖至十九世祖上灣李氏歷代眾祖神位。

左右兩座副龕,按左昭右穆,左龕擺放二十世祖以下雙數輩份的各家各戶公祖神牌和長生祿位牌;右龕擺放二十一世祖以下單數輩份的各家各戶公祖神牌和長生祿位牌。左右各座副龕,分別從上層到下層,按順序編牌位號,神牌擺放按編號,輩份大者擺在前,輩份小者擺在後,同一輩份先逝者擺在前,慢逝者擺在後,順後擺放長生祿位牌。今後各家各戶逝者的公祖要請入宗祠升座左龕或右副龕時,按各座副龕的牌位順序號,不論輩份大小,以先逝者為大,神牌擺在前,慢逝者擺在後。宗祠理事會規定,逝者公祖要請入祠堂副龕,一是必須巳經具備「公級」 (內公或外公)條件;二是必須三年「換紅」之後,才能擇日請入祠堂升座副龕;三是必須用宗祠理事會提供統一規格製作的神牌;四是必須請宗祠理事會和族老等進行主持,並按宗祠請祖進祠的有關規定和儀式,舉行請祖進祠上龕及祭拜。八月十八和十九日, 請祖進祠榮龕升座後,舉行隆重祭拜儀式,司儀宣布祭拜開始,主祭人、陪祭人盥洗淨手後,主龕案前跪拜,敬香、敬茶、敬酒,念誦祝文,李氏族老和眾裔孫恭恭敬敬向祖先三獻九叩首,祭拜完畢,各家各戶敬奉紅圓再祭拜先祖。上灣李氏外嫁女都回娘家祭拜先祖,食紅圓。李氏宗祠香火嫋嫋,熱鬧非常。李氏宗祠(大根堂)重建落成,凝聚了李氏宗親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彰顯了李氏族人的精誠團結,和睦共生的宗族情誼,更體現出李氏裔孫尊祖敬宗的愛心。

上灣李氏宗族輩份冠字,根據《李氏族譜》記載,譯文:上灣李氏宗祠於清康熙戊寅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落成,除夕(年三十)前一日,安置肇世祖先祖神位於中孝享,此舉是後裔裔孫邦球等人所做,在先祖前說:我李氏先代歷來名目十分明確,都有冠字在家譜,但現在已經遺失,自家族傳播遷移一百四十多年來,裔孫們已不知道輩份排序了,先前長輩也沒有辦法,所以子孫們也未傳承冠字了,現在從我輩起,在肇世先祖面前商議冠字,以傳之後世,使之做到輩份不亂,代代相傳,這不是我們的人之常倫的嗎?經過遠地及本地眾多裔孫商榷定下了十六字,告許給子孫後代,以告慰肇世祖先祖,奉命寫在如下:長發其祥、孫曾象賢,奕世滋大、枝本延綿。即從長字輩開始排為第十一世,綿字輩止排為二十六世。重新冠字,上灣李氏裔孫到現在,共五十九戶,總人口近三百人,現在裔孫最小輩份己經排到第二十四世了,即本字輩,距離綿字輩僅存二個字輩,以下未有再冠字了。為避免混淆輩份,必須重新輩份冠字,參照五世祖裔孫梅州梅城樹湖李氏宗親會的做法,適逢李氏宗祠重建,鐫刻李氏宗祠後記時,李氏裔孫族老在祖公面前說:為不忘世代,紀念上祖,吾李氏輩份冠字,從綿字輩以下起,循環冠上先祖排字輩份,重新從長字輩開始冠字:即長發其祥、孫曾象賢、奕世滋大、枝本延綿十六字。長字輩排第二十七世,綿字輩排四十二世,世世代代相傳,永葆上灣李氏子孫繁衍昌盛。

先賢仕宦,李氏宗祠(大根堂)卜築於蓮花峰下,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代以來,湧現有翰林、進士、解元、舉人、知縣等諸多名人才子,仁人志士。上灣李 氏歷代主要先賢仕宦名錄有:

李黼平: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乙丑科進士(李氏宗祠匾牌)。

李汝謙: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戊午科解元(李氏宗祠匾牌)。

李烽: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丁卯科武舉人(李氏族譜第五十三面記載)。

李晃: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甲午科舉人,科考超等第一名(李氏族譜第五十三面記載)。李成渠: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己酉科舉人,中第七十三名舉人,官任浙江遂安縣知縣,(饒平縣誌記載,東裡大觀第218面)。碑文:清鄉進士特授遂安縣知縣。李琮: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已卯科舉人,中第七十四名(饒平縣誌記載,東裡大觀第218面)。以上仕宦,他們都在上灣李氏宗祠面前埕左右兩側分別立了旗杆石,還有部份先賢仕宦沒有到祠前立旗杆石;還有一些因歷史資料記載不詳和失傳而未被列入。

祭拜祖先,是為了慎終追遠,報本反始,緬懷祖德。每年農曆十二月十四日,李氏裔子孫都到聯饒七鶴歸洞,四世祖西嶽公孺人蔡氏墓地掃墓祭拜先祖;每年清明節第三天,裔子孫還到仙春山,二世祖南淵公、吳氏孺人墓地掃墓祭拜祖公;到大港南山白馬翻肚墓地,掃墓祭拜五世祖簡逸公先祖。每年清明節當天,裔子孫還到上灣村北石坵塘頂,李成渠公、吳氏孺人墓地掃墓祭拜先祖。伏望我祖,保佑李氏裔子孫,人人平安,家家興旺,萬方吉利,事業有成,人才輩出,財丁興旺,繁衍昌盛,長發其祥。李氏宗祠(大根堂),歷代先祖和各家各戶公祖入祠榮龕升座後,宗祠理事會在祖公前商定,每年春分(農曆二月十五月日)、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冬至、除夕(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等四個節,上灣李氏眾裔子孫集中宗祠,舉行隆重祭拜祖公和各家各戶的公祖(各家各戶家裡不再祭拜公祖)。規定每個節,每戶必須上繳宗祠理事會適當定量的祭拜禮金。另外,根據各家戶或個人的心意可增加或喜題祭拜禮金。祭拜禮金由宗祠理事會統一管理(統一開支、專人負責、數務公開),安排人員統一買辦所需的祭拜物品,集中蒸煮等,然後集中祭拜公祖,祭拜完畢,眾裔孫集中在宗祠用餐。宗祠理事會還規定,各個節在宗祠集中祭拜公祖過程中,各家戶或個人不得擅自帶買辦的祭拜物品進宗祠祭拜,如有心意,想增加祭拜物品,可向宗祠理事會喜題禮金,登得理事會同意,由理事會安排人員統一買辦。李氏眾裔孫集中宗祠祭拜先祖此舉,使宗祠香火永旺,增進李氏族人的精誠團結,和睦共生的宗族情誼,也能使子孫後代永存尊祖敬宗之心,做到入廟常思敬祖意,出門猶存愛宗心。

文/李秋亮

相關焦點

  • 九連池李氏宗親迎靈歸祠祀典、宗祠落成慶典!
    >】定西市 - 李家龍宮【廣西】玉林市 - 隴西紀念堂慶典,六靖鎮大坡村宗祠盛會,北流大宗祠落成【李氏總會】九連池李氏宗親迎靈歸祠祀典、宗祠落成慶典!九連池李氏宗親迎靈歸祠祀典、宗祠落成慶典!公元2018年2月3日上午7:30,九連池李氏請祖歸祠祀典暨祠堂重修落成慶典,在河南省林州市茶店鎮磊城村李家灣自然村北一裡許一一李氏宗祠小廣場,及其南部約一百米處的戲劇舞臺上隆重舉行。宗祠香爐正面寫有"李氏宗祠"四個隸體銅色大字,其另一面寫有"奉先思孝  垂馨流芳"八個一樣筆體、相同顏色的文字,甚是醒目。
  • 追本溯源續遺風——記李棟李氏宗祠落成慶典暨先祖牌位升龕祭拜儀式 (二)
    追本溯源續遺風-記李棟李氏宗祠落成慶典暨先祖牌位升龕祭拜儀式 (二)作者 |劉萬營原創 |鄉土賒旗(ID:gh_06d145e3125e)第五項: 宗祠升龕祭拜儀式開始。升龕祭拜儀式由特邀嘉賓王振全先生主持。王先生說:逢盛世普天同慶,遇明主五世其昌。安神龕敬祖追遠,祭前賢蔭潤後裔。籍此吉時,李棟李府安神位祭祖先之孝舉開始——鳴炮三聲,擊鼓三通,鳴金十二響。接下來儀式逐項進行 :
  • 劉氏宗祠落成暨祭祖儀式
    劉氏宗祠依山傍水,山川秀麗,歷史悠久。此次劉氏宗祠重建落成暨祭祖儀式,上可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下可教化後裔子孫,崇宗祭祖,承前啟後,砥礪奮進,讓傳統宗祠文化在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熠熠生輝。
  • 祝賀玉林梁氏大宗祠重建落成暨晉祖入夥慶典圓滿成功!
    祝賀玉林梁氏大宗祠重建落成暨晉祖入夥慶典圓滿成功!
  • 全球李氏宗親回祖根地尋根拜祖 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舉行
    全球李氏宗親回祖根地尋根拜祖 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舉行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4月24日,全球李氏宗親回祖根地尋根拜祖、老子銅像安放揭幕暨中華李氏大宗祠拜殿封頂慶典在鹿邑李氏宗祠隆重舉行,來自香港、澳門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0餘名李氏宗親代表出席慶典。
  • 【落成慶典】南安市東田南坑加冬井林氏宗親舉行宗祠落成慶典
    2021年2月8日(農曆庚子年臘月廿七)南安市東田南坑加冬井林氏宗親舉行隆重儀式,慶賀本境林氏宗祠落成慶典暨袝祧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祝願林氏宗族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子孝孫賢、財源廣進、事事平安。
  • 【活動預知】12月5日,福建石獅將舉行比幹廟鎮安殿及前園長福林氏宗祠重建落成袱祧暨本角諸姓祖宇落成竣工慶典
    農曆十月廿一日,12月5日,福建石獅將舉行比幹廟鎮安殿及前園長福林氏宗祠重建落成袱祧暨本角諸姓祖宇落成竣工慶典據文獻記載,林氏宗祠始建於明代中葉,舊祠坐東朝西,背靠寶蓋山,遙望羅裳山、紫帽山諸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晉江沿海倭亂,祠堂毀於兵燹。明天啟年間族人林雲程為官之時,「宦遊過家,蒿目刺心,捐俸金累百,鳩工重建」。在這之後,祠堂又歷多次重修。2012年,長福林氏籌資170多萬元擇新址重建宗祠,並於2013年落成。
  • 廣東河源東源縣黃龍塘謝氏宗祠重建竣工,將於1月12日開祠祭祖大典
    廣東河源東源縣黃龍塘謝氏宗祠重建竣工,將於1月12日開祠祭祖大典      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船塘鎮黃龍塘村黃龍塘謝氏宗祠重建工程,從籌建到竣工,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在謝氏子孫大力擁護和無私奉獻下,在籌委會精心策劃下,如今已順利完工。經謝氏宗祠重建籌委會商議,定於 2021年 01月12 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二)舉辦謝氏宗祠重建落成暨開祠祭祖大典。
  • 瀛僊高氏坪房舉行植睿祖祠重建落成暨祔祧慶典活動
    瀛僊高氏坪房植睿祖祠重建落成暨祔祧慶典活動於2021年元月12日(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廿九日)在南安市水頭鎮埕邊村隆重舉行。植睿祖祠興建落成、陞祧晉祿、冠立匾額、奠安拜祖等一系列傳統儀式,完全按福建閩南一帶至今保留較完整的傳統習俗文化和禮節文化的古禮進行,從祖先神位點主、上梁晉主、謝神祭祖、迎賓慶典等各個議程,嚴謹認真,有條有理。
  • 瑤池金母——南安慈惠堂重光慶典暨揭牌儀式圓滿成功
    南安慈惠堂(又名泉州慈惠堂)位於南安市官橋鎮下洋村石蛇(泉)自然村,系臺胞郭世雄先生暨夫人鄭氏出資興建。在當地鄉賢及村、鎮領導的鼎力支持下,擇日動工興建,數月下來,巍峨壯觀廟堂終於落成。2017年元月5日舉行南安慈惠堂重光慶典暨揭牌儀式,場面隆重熱烈,參加者有各級領導、海內外嘉賓、各地善信近千人。
  • 柳州覃氏宗祠開香慶典!同族共賀!
    爾後,公納李氏為妾,生公郎。大政公無後。大旺三代單傳,第四代無嗣,以業公第四代孫興家,兼祧大旺公一脈,興家婚後遷柳城縣衝脈鄉定居。經查,其到衝脈後。亦人丁興旺,並以肇基之地定名大旺村。故我五都鳳山覃公大業為鼻祖,首起根基,開枝散葉。子孫繁衍生息,積滄桑六百八十餘載,迄今已有二十八代。
  • 江西崇義縣古選張氏宗祠舉行重建竣工慶典
    古選張氏宗祠舉行重建竣工慶    典在這緬懷先賢
  • 《普天同慶》蔡屋濟陽堂宗祠落成慶典 !完整版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冬日,蔡氏宗親們擇良辰吉日在濟陽堂隆重舉行「宗祠落成慶典」。宗親們懷著萬分激動和自豪的心情祝賀陽山蔡屋蔡氏宗祠竣工落成!慶典活動由蔡寶仁、蔡璇娟主持。   宗親們在百忙之中放棄公務私事,不遠千裡來到陽山,為今日慶典主禮儀式 ,讓典禮的現場星光熠熠,來自省內外蔡氏宗親、企業家代表、友好姓氏、以及蔡屋的全體宗親其樂融融,他們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在全社會各個領域做出了驚人的奇蹟
  • 甘肅慶陽舉行竇氏宗祠落成典禮暨祭奠儀式
    庚子年臘月二十六日(2021年2月7日),來自慶陽市鎮原縣及慶城縣、環縣等地的竇氏宗親400餘人齊聚鎮原縣的臨涇竇嶺,參加竇氏宗祠落成典禮暨先祖祭奠儀式
  • 小岞李氏宗祠舉行「李文會春秋諭祭"之春祭祀典
    上午10點整,隨著鞭炮聲響起,小岞李氏宗祠春祭大典正式開始。春祭大典按照嚴格的「春秋諭祭」流程進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莫過於依循古禮的最隆重的「三獻禮」、「 三祭拜」儀式進行祭祀。春秋祭祀大典春秋祭祀,宗族活動,保留了豐厚漢族宗族習俗文化。
  • 【航拍+多圖】喜訊,懷集閘崗鎮前途大廳山根居重建落成慶典,現場熱鬧非凡!
    乙亥年農曆九月廿六日(2019年10月24日)閘崗鎮大廳山根居重建落成暨先祖陞座慶典在10月24日隆重舉行,現場共有兩千餘人參加,包括來自廣西陳氏宗親兄弟、封開陳氏宗親兄弟、梁村陳氏宗親兄弟、大崗陳氏宗親兄弟、閘崗鎮陳氏宗親兄弟、懷集安定會各分會代表和閘崗鎮其他姓氏親戚朋友
  • 邀請函 ​| 2019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暨祖牌入祠儀式
    2019貴州省六盤水市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暨祖牌入祠儀式   六堡柴氏宗祠簡介六堡柴氏宗祠座落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東南,月亮河鄉之東六保村黃泥洞,坐北朝南,背靠小山,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
  • 單縣齊氏宗祠落成典禮暨祭祖儀式側記
    古歷庚子年陽月初一,來自全國各地的單縣齊氏宗親匯聚一堂,共同慶祝單縣齊氏宗祠落成。
  • ​總匯:貴州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祖牌入祠暨聯誼會盛況
    歡迎投稿貴州省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柴氏宗祠落成慶典祖牌入祠儀式暨柴氏聯誼會柴氏族歌《柴氏頌》全國首發式六堡村地戲隊演員受六堡柴氏家族之邀在祖宗堂內舉行隆重的「小金老二」金童祭拜之禮,佑我柴氏一族平安,發達萬年。
  • 浙江永嘉龔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
    適逢吉日良辰之際,浙江永嘉龔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來自各地龔氏宗親代表600餘人出席竣工慶典。宗祠建於大矼村,當地人口900餘人,其中龔氏佔比85%。早在600年前,龔氏太祖第五世信官選擇這塊寶地,繁衍600餘年,子孫旺盛,現有男丁379人,女者219人,幼兒一共800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