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選張氏宗祠舉行重建竣工
慶 典
在這緬懷先賢、祭祀祖宗的清明時節(公元二〇一九年四月五日、農曆三月初一),古選張氏宗祠後裔近1000人,滿懷激動的心情,歡聚在一起舉行重建宗祠竣工慶典。
蒞臨慶典的族親友還有:崇義張氏文化研究會宗親代表,祖籍地遂川上寓宗親代表,古亭長逕宗祠甫堅公後裔長逕、南康、大園子宗親代表,以及本祠客女姻親代表們。
竣工慶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祭祀先祖
第二階段:慶典會議
(一)重建理事會會長著安代表全體族人致辭;
(二)揭匾
(三)副會長溯燕作重建宗祠建設情況報告;
(四)財監組溯金作重建資金籌集及使用情況報告;
(五)族親友代表講話崇義張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榮登致賀詞及講話祖籍地遂川上寓宗祠代表慶榮宗親講話
姻親代表梁力講話
第三階段:答謝午宴
慶典結束後,重建理事會召開總結會議,併合影留念
古選張氏宗祠簡介
古選宗祠張氏,自得姓祖揮公始,傳七十九世平公,平生良。清雍正元年後,南昌省會設祠(家廟),張良為第一世祖。良公傳五十一世孫文節公,文節公諱禮書名勳度,任宋河南河內東關鋪,任吉州廬陵縣正堂,入祀省會家廟,娶盧氏合葬龍泉上寓鋪背虎形午山子向。文節公傳五世孫世高公,乃古長宗祠(二〇〇二年古選宗祠和長逕宗祠聯祠合譜後之統稱)之世祖也。
世高公,字呂翁,系揮公135世,良公56世,賦性耿直,發言有章,壽七三歲,娶謝氏合葬吉安龍泉上寓鋪背黃牛冷桅形丁山癸向。生男五:仕仁、仕和、仕賢、仕俊、仕敏。根據江西大成通譜世系,第二次續修譜,長逕和古選譜均以良公世系五十六世世高公次子仕和與四子仕俊為世祖,派發於長逕和古選各地。希全公、甫堅公叔侄倆生前均在崇義永安裡古亭長逕、文英古選一帶有較長時間的耕商活動,後希全公肇基古選;先祖訓言,族人恭傳,崇義古選宗祠、長逕宗祠張氏,乃叔侄肇基之說,與長逕、古選族譜所反映出來的事實相符,乃希全公與甫堅公叔侄肇基古選長逕之地也。
希全公,系揮公137世,良公58世,妣蕭氏,夫妻合葬湖南郴州桂陽縣益將鄉小地名集溪水口遷作人形仙女獻羞酉山卯向,生子二:甫珂、甫珊。希全公白手起家,精通商貿,希全公曾買古亭圩三角街李姓基土欲建宗祠,彼時未知因何阻撓未成其事,至道光初年圩被回祿之災,其店房三分已去其二,客人悽止無地,即與族間商量稅土做店,族間允諾,於是宗祠無地可建矣。迨至同治戊辰年,族間又商建祠於古選老屋上向,其田系三房(水頭上)非豔公(時翠)祭田,不能霸建,幸伊房德利、由露、明文公等皆明大義,曰:如果建祠,無論寬狹任憑眾建,不敢異言要錢。是以合族編立首士(總理:武揚、武賢、尚玖。管理:來崇、峻嚴。首事:武癢、文魁、明文、昌明、連儒、書坤、聲才、貴蘭、良珍、系旺),輸寫分金,幸各房踴躍從事,概不吝惜錢文(樂捐106人,多則二百千文,少則三百文,共樂捐古文幣壹仟壹佰柒拾五千文零五佰捌拾肆文),不數月而成大觀矣。清同治戊辰年建祠後,光緒八年古選宗祠繼修族譜。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宗祠雖經多次修繕,奈因歲月滄桑,屢遭風雨,毀於火災,殘破不堪,亟需重建。今躬逢盛世,國泰民安;祖宗庇佑,安居樂業。二〇一七年底族間商議,決定在保持原址原位、原山原向、原建築風格等不變的基礎上,浮高地基三十釐米,重建鋼筋混凝土結構宗祠。決定既出,萬山無阻,成立機構,制定方案,發起倡議,共襄盛舉,集資捐款,出工出力。二〇一八年農曆二月廿五開工重建,歷時一年餘,告竣於二〇一九年二月。重建宗祠順利竣工落成,凝聚了全體族人之力之智,得到了廣大親友的鼎力支持。願祖先福佑子孫昌盛、萬代興隆!
俗話說:樹大必分枝、人多要分家,現今古選宗祠後裔定居全國各地,以村莊聚居地方主要有崇義縣古選黃齋、營子前、河木賢、水頭上、高排,古亭牛崗、長逕、走馬段,上堡赤水,湖南省熱水官溪坑;廣東仁化果子粉,以及清朝康熙時期遷四川的張京次子榮彩後裔。
幾百年來,古選宗祠張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風風雨雨,力搏邪惡,日昌月盛,世繹綿綿,舊惜祖德,孝友佳話,忠厚美德,為華夏張氏添錦增輝。
古選宗祠派行字輩詩:
希甫洪堯舜,張時嘉萬系;
由武林著國,溯流自金陵;
繁禧慶澤遠,福祚永昌隆;
積善承先志;詩書啟後賢;
忍為傳家寶,億代光龍泉;
祖順能悠久,英華發外長。
公元二〇〇二年三修族譜新增:
睦族和鄰裡,兄友均可邦。
慶典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