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特派員的帶動下,花卉產業成為寧夏銀川市興慶區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王迎霞攝
開展多樣化服務並不意味著只秀一秀花把式,要在放寬眼界的同時腳踏實地,才能給農民帶來好收益。
養魚,餵牛,種菜,育瓜……在農業常規產業佔主導的寧夏,提起3400多名科技特派員的創業服務領域,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便是這些關鍵詞。
當改革的春風吹遍塞上大地,越來越多的科技特派員已不再滿足於用固有思維耕耘夢想。在市場需求的指揮棒下,他們瞄準高附加值做起文章,勇敢試水各種新興產業。
於是,種植花卉、引種榛子、移栽火龍果、飼養梅花鹿、發展紅樹莓等「花式」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綻放。
新亮點,高收益,寧夏科特派隊伍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拓出一條新路。
新點子激發創業活力
置身花海,無關四季。這在西北地區是一件何其幸福的事。當你來到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這個美好的願望即刻就能實現。
對於當地人來說,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科技特派員周志強的帶領下,不但聞到了花香,還能嘗到甜頭。花卉種植已經成為這裡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在銀川,提起周志強的名字,大家或許比較陌生,但提起「周景世榮」花卉品牌,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專業賣花27年、種花13年,周志強從下崗工人華麗轉身為科技特派員,將這份「美麗產業」越做越大。
2007年,「賣花先生」周志強成立了寧夏周景世榮進出口有限公司,以鮮切花種植、銷售、種苗繁育為主營業務,旗下不但有花店,還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技術創新中心。
「我們主要生產玫瑰、菊花、康乃馨等鮮切花,農民跟著我們幹,效益要比種地好得多。現在公司計劃『兩條腿』走路,正打造寧夏地區出口花卉示範基地呢。」花圃裡,周志強嫻熟地摘著多長出來的花苞。
和他一樣「不走尋常路」的科特派不少。
紅樹莓因富含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份被譽為「水果之王」。有科技特派員瞅準了其中的商機,要將它打造為寧夏繼「賀蘭山葡萄」「靈武紅棗」「中寧枸杞」之後的第四大名優果品。
寧夏青禾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為紅樹莓的落戶進行了不懈追求,終於馴化成功4個品種,並計劃在移民聚集的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推廣。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寧夏廣大科技特派員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服務熱情和創業活力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原本靜靜生長在寧夏南部山區一種名叫「羊奶頭」的小野果,在年輕人馬丁的努力下,居然成了閩寧鎮移民增收的大產業,並且有了學名——奶瓜瓜。
而銀川欣振養殖有限公司高效養殖梅花鹿,銀川市聯萬家果蔬專業合作社在日光溫室立體栽培火龍果,永寧縣春之秋農林專業合作社引種榛子……無不讓人眼界大開。
「不敢想像離了科技創新是什麼樣」
在農村廣闊的天地大施拳腳,寧夏科特派一點點地把產業做大做強。科技創新,是他們紮實開展創業和服務的利器。
對於這點,大家體會得越來越深。
起初,馬丁以水果品類向外推銷奶瓜瓜,顧客反饋回來的信息說,這種水果雖然營養價值高,但口味沒什麼特別。事實也證明,回頭客並不多。於是,馬丁開始重視如何將它的產業鏈延伸。
他在閩寧鎮園藝村獲得流轉土地108畝,開闢出一個專門的奶瓜瓜種植基地,種下35萬株幼苗。2018年,基地產出3萬斤果實,馬丁把果當成水果賣,把葉子和枝幹深加工生產出茶葉、面膜、催奶產品,還把老果送進了製藥廠。
下一步,他打算進軍化妝品領域。
而寧夏首家提倡規模種植有機紅樹莓的寧夏榮德佰瑞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靠著科技的力量已發展為集種植、冷藏、觀光農業、產品研發、深加工為一體的大型企業。
「在中國林科院、暨南大學、南昌大學、寧夏農科院、銀川市農牧局、興慶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技術力量的支持下,我們獲得了紅樹莓生產全過程的指導服務。」該公司董事長王潔介紹稱。
2017年,王潔將紅樹莓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500畝,當年產量就達700噸。基地還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聯手研發,深加工出紅樹莓酒、口服液及紅樹莓籽油等高端產品,並通過了國家相關機構審核認定。
她感慨道:「雖然寧夏具有紅樹莓種植的天然優勢,但真不敢想像離開了科技的我們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名氣漸盛的寧夏周景世榮進出口有限公司,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寧夏大學農學院的技術支持下,2009年經自治區科技廳批准組建「寧夏設施花卉(銀川)技術創新中心」,制定了4個花卉生產地方標準,還被授予全區農業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示範基地等多項稱號。
最令周志強驕傲的並不是這些。
「設施鮮切花關鍵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項目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說明我們科特派還是有兩下子的,是真的開心!」他笑了起來。
開展多樣化服務不秀花把式
開展多樣化服務並不意味著只秀一秀花把式,要在放寬眼界的同時腳踏實地,才能給農民帶來好收益。
「根植於實際又不拘泥於現狀,他們為全區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吹來一股新風,為農民增收趟出了新路。」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楊勇軍評價稱。
銀川市聯萬家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煥鑫,2011年加入興慶區科技特派員隊伍,由最初普通的草莓種植戶發展到集新品種引進、示範、推廣、技術服務於一身。隨著草莓種植技術的成熟,他又篩選出3個品種實施草莓火龍果立體栽培模式示範種植項目,為豐富銀川人的「菜籃子」積極摸索。
草莓種植戶人均年增收約2萬元;合作社周邊70多位生態移民就業問題得到解決;服務對象已不僅僅是周邊農戶,而是輻射廣東、海南、貴州、山東、陝西等多個省區……
2018年5月,郭煥鑫的果蔬合作社與上述省區種植戶籤訂了3000萬株草莓苗訂購協議及草莓種植技術合作協議,還為青海、甘肅、內蒙古等省市的23個種植戶提供「一對一」幫扶,充分展現了寧夏科技特派員的風採。
技術硬、創業強、服務優。由科技特派員組成的創業服務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農增收效果明顯,贏得掌聲一片。
女強人王潔為實施產業化發展戰略,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與當地移民合作創建紅樹莓種植基地,種植面積達2500畝。公司先後獲得全國巾幗脫貧創業示範基地、銀川市精準扶貧產業基地等榮譽。2016年7月19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汪洋到月牙湖樹莓生態產業園視察,對公司帶動當地移民增收致富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自2002年啟動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以來,寧夏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行了有益探索。未來,將繼續鼓勵科特派創新性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創業和科技服務,扶持農業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在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更多科技特派員將成寧夏鄉村振興的「先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