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民市三合村新增大棚助農增收520萬元
如今正處農閒時候,但新民市大紅旗鎮三合村的村民卻一點沒閒下來。12月9日,村第一書記侯衛平挨家走訪種植大戶,聯繫對他們進行線上銷售培訓——「得把咱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出去!」
2018年4月,侯衛平被選派到大紅旗鎮三合村任第一書記。從那一刻起,他把三合村當成了自己的家,紮根這片黑土地,用真情和汗水贏得了村民信任。他通過挨家挨戶走訪,及時了解村情。通過深挖外部資源,解決村民提出的實際問題。此後,一大批外部資源持續不斷地流向三合村:村裡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黨建文化廣場,新修了13公裡的村內水泥道路,實現了全村入戶硬化道路的全覆蓋……瀋陽農業大學、瀋陽鋁鎂設計院等42家單位為村部改造、文化廣場建設、種植結構調整、村屯環境整治、關愛留守兒童,共帶來70餘萬元的資金和物資。在侯衛平到村後的大半年,幾乎每星期都有幫扶單位到村進行幫扶和對接。
贏得了村民信任僅僅是第一步。此後,他放下架子、伏下身子、耐住性子,經常性地深入村民中去。「要實實在在為提高農民收入想辦法」,駐村後,侯衛平每天都在思索研究破解這個難題:相鄰不到5公裡的柳河溝鎮,每個村都有幾百畝大棚,而三合村只有區區幾十畝,咱差在哪兒呢?通過調研走訪,他發現村民們在持續觀望中,形成了寧可去外村大棚打工,也不肯嘗試自建的現狀。
侯衛平決定變「輸血」為「造血」,引導村民轉變觀念,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改善種植結構,激發村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他先選擇了2個種植戶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爭取到了相應的政策補貼和農資補助。組織農戶到先進村學習考察,聘請農業大學教授作為技術顧問,與瀋陽稻香村集團、和康生物等企業進行產銷合作等等。
一系列精準的措施,收到了喜人成果,2名新培養的致富帶頭人當年新建大棚50餘畝,增收40多萬元,更重要的是他們為村民們打了樣、做了很好的示範。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裸地西瓜、小麥等經濟作物。去年,三合村新增大棚430餘畝、經濟作物560餘畝,促進農民增收520餘萬元。
作為新民市電商村的試點村,如今,侯衛平正聯繫對三合村的種植大戶和村民們進行「觸電」培訓,學習線上銷售的相關技能。「一定要讓咱村的農產品在網上熱賣!」種植戶老項信心十足。
(責編:尹柏寒、孝媛)
【來源:瀋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