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多彩種植 瀏陽古港助農增收促發展

2020-12-27 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9月的瀏陽古港,秋高氣爽,稻浪翻湧的田野、青翠的菜畦,滿滿的豐收氣息充盈著這片土地。

作為農業大鎮,依託地域優勢,古港農業已形成蔬菜、水稻、花卉苗木、小水果四大支柱產業。作為長沙市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古港蔬菜年複種面積達22100畝,產品在長沙和周邊地區享有盛譽。

近年來,瀏陽古港鎮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多彩農業」底色越擦越亮,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蔬菜產業合作社等農產品銷售網絡日趨健全,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強大動力。

全程機械化作業,水稻種植提效增收

古港鎮三口村,連片的稻田呈金黃色,清風拂過,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晃動,掀起層層金波。

在當地種糧大戶夏顯柳的農田裡,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吞吐著金秋氣息。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切割、脫粒、粉碎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10分鐘左右,一畝稻田便只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

「收割完成後,運輸車會直接把稻穀送往庫房,完成去雜、烘乾、碾米等程序,稻穀收割後無需落地,就能成為大米。」夏顯柳介紹,現在他已經實現了從播種、育秧、拋秧、植保到收割、烘乾、碾米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問起今年的效益,夏顯柳欣喜地說,今年他種植的600多畝水稻預計有30萬公斤產量。

在他看來,全程機械化作業是他豐收的最大「幫手」。

「以前採用人工植保,需要耗費不少人力和時間,現在更換植保機後,一臺機器一天就能完成30餘畝稻田的植保作業,省時省力。」夏顯柳說,以前不僅需要人工做大量的工作,還得風調雨順,遇到惡劣天氣,作物會減產甚至絕產。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行先進耕種技術,是讓農民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據悉,古港鎮農業辦將繼續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指導種植戶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科學防治水稻病蟲害,統一田間管理,保障水稻穩產豐收。

同時,針對耕地拋荒等問題,古港鎮年初發出了防止耕地拋荒緊急通知,對有荒田的農戶登記造冊,並做好耕種的思想工作,確保全鎮不荒廢一塊田,全鎮無耕地拋荒現象。

產業扶貧結碩果,農戶豐收「致富菜」

9月18日,走進瀏陽市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道路兩旁是成片的蔬菜大棚。棚內,絲瓜、苦瓜掛滿了枝頭,新種下的南瓜、辣椒苗也是生機勃勃。

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種植面積達320餘畝,是一家集育苗、種植、銷售於一體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立足本地謀發展的同時,不忘帶動當地貧困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2018年,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了省重點項目產業扶貧蔬菜基地,通過直接幫扶、技能培訓、產業引領等幫扶措施,共吸納村裡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靠著大棚裡的「扶貧蔬菜」,貧困戶基本都實現了戶均年增收2萬餘元。

今年63歲的周華就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周華加入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了5畝蔬菜。2019年,他靠著種植蔬菜脫了貧。今年,這些蔬菜能給他帶來近4萬元的收入。

「合作社給我們提供大棚,統一發放種子、肥料,還會提供技術指導。」周華說,採摘的蔬菜也由合作社統一裝車,送往長沙銷售。

「前一季的菜收上來,馬上種植其它蔬菜,還能讓我們村的菜提前上市、延遲下市,價錢也賣得更好了。」該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增產增收,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農戶實行輪作,依託多品種種植,不僅打開了外銷渠道,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實惠,讓參與的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接下來,合作社還將擴大規模,種植更多品種的蔬菜,在拓寬銷路的同時,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在家門口富起來。

發展多彩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古港鎮經濟發展迅猛,農業全方位發展,已形成有機蔬菜種植、食品加工、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

如今,古港全鎮的水稻種植面積為56000畝(其中早稻14000畝、晚稻42000畝),年產優質雜交稻穀2.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2100畝,是長沙市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長株潭菜籃子基地,佔據了長沙市馬王堆、紅星市場的重要份額。

桃等水果1萬噸,其中天巖寨椪柑還獲得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約8000畝,以榆樹、羅漢松、紅楓、紫薇等為主,存圃價值約4億元,年銷售額約8000萬元。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古港鎮還把農業、休閒旅遊「合體」,擁有梅田湖村松山屋場等一批「明星屋場」,農戶也有了新的收入渠道,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我的收入來源就是種地,現在農村美了,遊客來了,我家改造成民宿後可以接待20個學生,一年可以多掙兩三萬元呢!」村民周賢榮說,他還流轉土地,耕種了240畝地,與人合夥開了振邦合作社。

近年來,梅田湖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間旅遊經濟。像周賢榮這樣,依靠「農業+休閒旅遊」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

古港鎮始終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助農增收為目標,以抓點示範為基本方法,充分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惠政策,全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力推動全鎮農業和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

接下來,古港鎮將持續推動農業發展,穩定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產品樣本抽查力度,保障餐桌上的安全;將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項目打造成為瀏陽東區的新地標;深入開展「五治」工作,助力鄉村振興。(蔣萌萌)

相關焦點

  • 瑞昌發展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中國江西網瑞昌訊 (記者練煉 通訊員雷勉鴻、談榮雄)瑞昌市以優化產業布局為主線,以發展特色種植為抓手,以科技增效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取得良好的成效,農業特色產業成為助農增收的有效途徑。
  • 金塔縣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促農增收
    原標題:「龍頭」帶動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    ——金塔縣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促農增收甘肅西域陽光食品有限公司甜菊糖苷生產車間    今年以來,金塔縣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助推農產品在產業鏈上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
  • 現代農業機械化 助農增收奔小康——伊金霍洛旗「慶豐收 迎小康...
    現代農業機械化 助農增收奔小康——伊金霍洛旗「慶豐收 迎小康」中國農民豐收節 2020-09-24 10:02:24
  • 聯安鎮聯川村:大棚蔬菜種植助農增收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在我縣聯安鎮聯川村,村民藉助大棚蔬菜種植,解決了過去遇到的一系列種植難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產業發展開闢了新路子,農業科技真正來到了田間地頭,助力產業增收、鄉村振興。
  • 青田縣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改革促農增收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縣緊扣「提升科技水平、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目標要求,圍繞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打造農業高端產業和延長農業產業鏈,鼓勵和引導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開展科技服務,促進科技資源向農村基層、農業一線集聚,通過強化三個保障、推進三個幫扶
  • 「科技興農·公益助農」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
    本次活動由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聯合三和集團共同發起,旨在以北京精農公益基金會新型生態農業環保專項基金為基礎,聯合社會愛心人士,實現新型生態農業環保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無縫對接與扶農致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了中國「三農」問題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路徑,以及科技慈善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優勢。
  •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內外」促增收 夯實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內外」促增收 夯實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2020/12/15 08:1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823
  • 屯昌:因地制宜謀發展 特色產業促增收
    方山 攝    原題:屯昌創建一批生態農業品牌,加大扶貧產業技能培訓力度    因地制宜謀發展 特色產業促增收    12月7日,在屯昌縣南坤鎮黃嶺村一養殖基地,林蔭下,脫貧村民李立豐剛來餵食,三五成群的五黑雞就蜂擁而至,爭食谷料。    「我養的雞很好吃。」
  • ...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千企幫千村】守好村民增收的「金蛋蛋」 —— 貴州金綠源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助農增收側記 2020-09-1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向優秀者學習 | 劉生虎:為農服務見真情 促農增收敢為先
    向優秀者學習 | 劉生虎:為農服務見真情 促農增收敢為先 2020-06-18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博白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
    龍潭鎮:2000畝毛豆喜獲豐收 助農增收脫貧為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龍潭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博白縣助農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李武海 ▼今年我們博白縣助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在龍潭鎮一共有四個村種植髮展毛豆,一共種有差不多有兩千多畝。市場價4.5元一斤,每畝產值是6300元左右,今年按兩千畝來計算的話,總產值有一千兩百多萬元,去掉成本、利潤,大概有三百多萬元。
  • 【脫貧致富】聚焦綠色產業 促農增收致富
    三家子村地處花吐古拉鎮南部,由於當地土壤鹽鹼化嚴重,種植傳統農作物收益不高,村民增收困難。2020年,在花吐古拉鎮的大力推動下,三家子村將9600多畝耕地都流轉給了合作社發展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合作社每年支付給村民每畝地600餘元的流轉費用。「除了土地流轉費,我們還長期聘用當地村民在我們合作社打工,每天工資有130—150塊錢,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
  • 騰衝馬站鄉1754畝椿頭助農增收
    本報訊 騰衝市馬站鄉立足產業根基,積極打造了特色椿頭產業助農增收。幾年來,馬站鄉因地制宜,利用高海拔和肥沃的火山灰土壤的特殊地理及氣候條件,引進發展優質椿頭產業,拓寬農戶尤其是貧困戶長效增收渠道,走好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子。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以來,儀徵市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堅持園區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思路,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狠抓措施落實,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 安徽肥西縣豐樂鎮:產業扶貧促增收
    本報記者 徐松林 通訊員 李慧 孫慧昕報導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豐樂鎮圍繞鎮情謀產業、創新思路促增收積極謀劃,開闢產業扶貧增收渠道。豐樂鎮現有脫貧戶444戶1065人。近年來,該鎮將產業作為扶貧工作主抓手之一,科學謀劃、周密部署、主動作為,以加快特色產業培育為主線,以發展產業助農增收為目標,強化「責任、政策、工作」落實,通過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立足本地特色產業資源,搭建電商扶貧平臺,為脫貧戶插上收益的「翅膀」。
  •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一頭圈住飯桌子,一頭連著菜籃子「自己種的菜能直供香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徽省臨泉縣兄弟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宋雷說。宋雷能把菜賣到香港,離不開安徽菜大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幫助。
  • 寧格爾塔村:創辦農機合作社 機械化助農增收
    該合作社項目總投資130萬元,佔地面積約550平米,分為機具庫房、維修間、備料間等農業機械設備庫房。合作社擁有各類大中型農業機械23臺,截止目前,農機作業純收入約15萬元;整合土地2500餘畝,利用農業機械化作業,試種小雜糧、板藍根等中藥材。合作社的成立,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降低了農業成本,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為老百姓發展農業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 葡萄反季銷售助種植戶增收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二連葡萄種植戶嚴志輝,近日將冷庫中的一百多噸紅提葡萄出庫,運往廣東珠江口岸。今年,他儲存455噸紅提葡萄用於反季節銷售,每件比鮮銷時高出不少。 嚴志輝說,反季節銷售的葡萄價格全由市場行情決定,因此存在巨大風險,去年他和別人合夥儲存了3萬件葡萄,賠了十幾萬,今年他提早走遍全國各大市場和各地紅提葡萄種植地後發現,今年紅提葡萄產量整體低,而且出口需求量大,因此他判斷今年冬季行情不會太差。
  • 52秒丨濱州陽信:送種植技術進大棚 提檔升級助農增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3日訊12月12日一早,濱州陽信縣翟王鎮寬李村盼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草莓園的草莓正茁壯成長,鮮紅的草莓掩映在綠色葉片之間,香氣四溢。縣農業農村局和鎮農技站的農技專家走進大棚裡,現場指導當地農戶草莓種植技術。
  • 重慶黔江: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富民增效
    近年來,黔江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全力打造山地特色農業發展先行區為目標,堅持轉型、綠色、融合、統籌發展,紮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