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9月24日電 9月的瀏陽古港,秋高氣爽,稻浪翻湧的田野、青翠的菜畦,滿滿的豐收氣息充盈著這片土地。
作為農業大鎮,依託地域優勢,古港農業已形成蔬菜、水稻、花卉苗木、小水果四大支柱產業。作為長沙市重要蔬菜生產基地,古港蔬菜年複種面積達22100畝,產品在長沙和周邊地區享有盛譽。
近年來,瀏陽古港鎮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多彩農業」底色越擦越亮,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蔬菜產業合作社等農產品銷售網絡日趨健全,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強大動力。
全程機械化作業,水稻種植提效增收
古港鎮三口村,連片的稻田呈金黃色,清風拂過,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晃動,掀起層層金波。
在當地種糧大戶夏顯柳的農田裡,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吞吐著金秋氣息。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切割、脫粒、粉碎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10分鐘左右,一畝稻田便只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
「收割完成後,運輸車會直接把稻穀送往庫房,完成去雜、烘乾、碾米等程序,稻穀收割後無需落地,就能成為大米。」夏顯柳介紹,現在他已經實現了從播種、育秧、拋秧、植保到收割、烘乾、碾米的全程機械化作業。
問起今年的效益,夏顯柳欣喜地說,今年他種植的600多畝水稻預計有30萬公斤產量。
在他看來,全程機械化作業是他豐收的最大「幫手」。
「以前採用人工植保,需要耗費不少人力和時間,現在更換植保機後,一臺機器一天就能完成30餘畝稻田的植保作業,省時省力。」夏顯柳說,以前不僅需要人工做大量的工作,還得風調雨順,遇到惡劣天氣,作物會減產甚至絕產。而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行先進耕種技術,是讓農民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據悉,古港鎮農業辦將繼續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指導種植戶推廣全程機械化作業,科學防治水稻病蟲害,統一田間管理,保障水稻穩產豐收。
同時,針對耕地拋荒等問題,古港鎮年初發出了防止耕地拋荒緊急通知,對有荒田的農戶登記造冊,並做好耕種的思想工作,確保全鎮不荒廢一塊田,全鎮無耕地拋荒現象。
產業扶貧結碩果,農戶豐收「致富菜」
9月18日,走進瀏陽市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道路兩旁是成片的蔬菜大棚。棚內,絲瓜、苦瓜掛滿了枝頭,新種下的南瓜、辣椒苗也是生機勃勃。
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種植面積達320餘畝,是一家集育苗、種植、銷售於一體的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在立足本地謀發展的同時,不忘帶動當地貧困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2018年,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成了省重點項目產業扶貧蔬菜基地,通過直接幫扶、技能培訓、產業引領等幫扶措施,共吸納村裡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靠著大棚裡的「扶貧蔬菜」,貧困戶基本都實現了戶均年增收2萬餘元。
今年63歲的周華就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周華加入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了5畝蔬菜。2019年,他靠著種植蔬菜脫了貧。今年,這些蔬菜能給他帶來近4萬元的收入。
「合作社給我們提供大棚,統一發放種子、肥料,還會提供技術指導。」周華說,採摘的蔬菜也由合作社統一裝車,送往長沙銷售。
「前一季的菜收上來,馬上種植其它蔬菜,還能讓我們村的菜提前上市、延遲下市,價錢也賣得更好了。」該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增產增收,誠懇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農戶實行輪作,依託多品種種植,不僅打開了外銷渠道,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實惠,讓參與的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接下來,合作社還將擴大規模,種植更多品種的蔬菜,在拓寬銷路的同時,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在家門口富起來。
發展多彩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古港鎮經濟發展迅猛,農業全方位發展,已形成有機蔬菜種植、食品加工、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
如今,古港全鎮的水稻種植面積為56000畝(其中早稻14000畝、晚稻42000畝),年產優質雜交稻穀2.8萬噸;蔬菜種植面積22100畝,是長沙市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長株潭菜籃子基地,佔據了長沙市馬王堆、紅星市場的重要份額。
桃等水果1萬噸,其中天巖寨椪柑還獲得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約8000畝,以榆樹、羅漢松、紅楓、紫薇等為主,存圃價值約4億元,年銷售額約8000萬元。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古港鎮還把農業、休閒旅遊「合體」,擁有梅田湖村松山屋場等一批「明星屋場」,農戶也有了新的收入渠道,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前我的收入來源就是種地,現在農村美了,遊客來了,我家改造成民宿後可以接待20個學生,一年可以多掙兩三萬元呢!」村民周賢榮說,他還流轉土地,耕種了240畝地,與人合夥開了振邦合作社。
近年來,梅田湖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間旅遊經濟。像周賢榮這樣,依靠「農業+休閒旅遊」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
古港鎮始終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助農增收為目標,以抓點示範為基本方法,充分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惠政策,全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力推動全鎮農業和農村工作邁上新臺階。
接下來,古港鎮將持續推動農業發展,穩定農業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加大農產品樣本抽查力度,保障餐桌上的安全;將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項目打造成為瀏陽東區的新地標;深入開展「五治」工作,助力鄉村振興。(蔣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