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反季銷售助種植戶增收

2020-12-26 騰訊網

來源:中新網

工人在冷庫中分揀葡萄。 向浪 攝

一箱箱葡萄經分揀後銷往外地。 向浪 攝

工人將分揀後的葡萄再次打包。 向浪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 (向浪 木格達斯·雅森)「今年我儲存了七萬件貨,現在每件價格在48元,相比鮮銷每件要高出6到8元錢,除去成本淨掙4萬餘元。」嚴志輝說。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頭屯河農場二連葡萄種植戶嚴志輝,近日將冷庫中的一百多噸紅提葡萄出庫,運往廣東珠江口岸。今年,他儲存455噸紅提葡萄用於反季節銷售,每件比鮮銷時高出不少。

嚴志輝說,反季節銷售的葡萄價格全由市場行情決定,因此存在巨大風險,去年他和別人合夥儲存了3萬件葡萄,賠了十幾萬,今年他提早走遍全國各大市場和各地紅提葡萄種植地後發現,今年紅提葡萄產量整體低,而且出口需求量大,因此他判斷今年冬季行情不會太差。

近年來,頭屯河農場利用萬噸保鮮庫瞄準市場空缺,積極引導職工群眾根據市場需求和生產實際優化葡萄品種結構,大力發展早、晚熟優質葡萄品種,通過反季節銷售,促進職工群眾穩步增收。

廣東客商趙健從事水果外貿銷售多年,今年是他連續四年在頭屯河農場收購紅提葡萄,他認為頭屯河農場的葡萄有色澤鮮紅、果粒飽滿、糖度高、耐儲存等優點,不論賣相還是口感都是絕佳的,所以他不惜4000多公裡的路程成本也要選擇這裡的葡萄。

「存了兩個月的葡萄打開還是特別新鮮,這麼多年消費者也很認可。」趙健說。

近年來,頭屯河農場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著眼於打造現代農業示範團場,通過採取政策幫扶促、項目建設引、科技措施推、典型示範帶等措施,引導職工群眾發展葡萄產業,同時進行反季節銷售,實現四季都有鮮食葡萄,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開闢新途徑。

目前,頭屯河農場紅提葡萄種植面積1.3萬畝,總產量1.4萬噸,其中儲存5000噸反季節銷售,並初步形成了廣東、湖南、福建和東南亞各國等銷售市場。

相關焦點

  • 科學種植讓木納格葡萄成農民增收「主力軍」
    □本報記者/何玲對於木納格葡萄種植戶來說,砍去辛辛苦苦種植了十多年的葡萄樹是非常心疼的一件事,但在阿圖什市,葡萄種植戶們卻心甘情願地將已掛果的葡萄樹砍掉。「以前不懂技術,認為葡萄樹種植得越密產量就會越高,沒想到葡萄樹枝葉茂盛不通風,讓葡萄生了病,導致品質下降。
  • 能增收、能帶貧,商城縣這裡種植的小葡萄有啥不一般?
    「這裡的葡萄酸甜可口,味道很好,我都在這裡買兩三年了」專程從鄰縣趕來遊客呂娥一邊剪下自己精心挑選的葡萄,一邊微笑著說。  「我們的葡萄有夏黑、醉金香等6個品種200餘畝,目前上市的是早夏黑品種,最晚可以一直採摘到11月份。」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者向陽介紹說,合作社全部實行人工除草,從不打農藥。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現轄16個行政村185個村民小組,5488戶2.1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51戶5567人。近年來,該鄉在脫貧攻堅戰中,著力產業先行,為貧困戶增收致富提供了保障。如今,透過一個個頗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項目,盤古正用特色產業託舉群眾的小康夢。
  • 雲南種植戶60噸柑橘,河北種植戶100噸蘋果急待銷售!
    為了更好助力基地農產品銷售,緩解目前產銷不暢的難題,眾好果特發起基地農產品公益助銷自救活動——公益互助 聯合自救 共克時艱。 疫情期間,種植戶的銷售難題較往常加劇,且正值銷售季,歡迎有銷售渠道的收購商朋友積極對接聯繫,幫助急待銷售的果農解決銷售問題,為消費者、社區團購、商超、批發商提供更多好的農產品,讓我們互幫互助,共渡難關!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動動手指轉發起來,更大範圍幫助果農朋友解決銷路問題!
  • 現代農業+多彩種植 瀏陽古港助農增收促發展
    近年來,瀏陽古港鎮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多彩農業」底色越擦越亮,農產品流通合作社、蔬菜產業合作社等農產品銷售網絡日趨健全,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強大動力。 全程機械化作業,水稻種植提效增收 古港鎮三口村,連片的稻田呈金黃色,清風拂過,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晃動,掀起層層金波。
  • 葡萄溝喜結甜蜜「金葡萄」
    村民王廣銀滿臉笑容地說,「感謝部隊幫助我們種上了這些致富的『金葡萄』,光葡萄一項,我家今年就增收了不少。」    他所在的寨子嶺村,有多年種植葡萄的傳統,然而前些年受葡萄品種質量不高和銷售渠道有限等制約,有時即使豐產也不增收,村民守著「葡萄溝」的美名,卻過著貧窮的苦日子。    3年前,火箭軍某部與這個村結成精準幫扶對子,徹底改變了這個狀況。
  • 精河13萬畝「紅瑪瑙」開摘種植戶們解鎖銷售新技能
    跟往年不同的是,通過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等形式的線上銷售,成為種植戶們拓展銷路的首選。精河縣託裡鎮永集湖村枸杞種植戶蘇俊明家今年一共種植了25畝玉璽枸杞,「現在摘的頭茬枸杞子,晾曬後很快就能上市了。」他說,看果枝的情況,今年比去年產量高。預計畝產鮮果可達800公斤左右。
  • 修文縣供銷社:科學治理撐起「保護傘」 反季種植助農增收
    迅速部署,優化種植環境。受汛期影響,農化人員走訪中了解到部分種植基地、園區土壤種植條件不良,修文縣供銷社迅速安排農化人員深入基地,及時引導種植戶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優化種植環境,保障改種前提。定期排查,指導科學治理。農化人員實行定期走訪制度,掌握各大種植基地排查農作物生長動態,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理措施,科學分類指導種植戶做細田間管理。
  • 陽白村1000餘戶農民增收致富
    五臺農商行金融扶貧顯成效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 通訊員 王冉 閆澤峰報導在山西省五臺縣陽白鄉陽白村老孟的葡萄大棚裡,綠油油的葡萄葉子綴滿枝頭,紫紅色的「玫瑰香」葡萄藏在綠葉間若隱若現,誘人品嘗。園區內建成高標準溫室大棚1000畝,核桃基地500畝,優質梨果基地500畝,高梁種植基地500畝;養肉牛480頭,養羊3000隻,養雞10000隻;形成了以酒廠為龍頭、以合作社為龍身的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實現了「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放、多效能、再利用」的「生態經濟」連鎖效益。
  •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安徽菜大師「閉環」經營助農增收 一頭圈住飯桌子,一頭連著菜籃子「自己種的菜能直供香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徽省臨泉縣兄弟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宋雷說。宋雷能把菜賣到香港,離不開安徽菜大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幫助。
  • 自掏腰包籤訂助農協議 貧困戶可年增收約20萬
    自掏腰包籤訂助農協議 貧困戶可年增收約20萬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方軼  2020-07-14 預計籤訂《助農協議》的兩戶農戶今年可分別增收約
  • 藍洪健幫助1024戶貧困戶增收 「不忘囑託,為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重慶和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藍洪健說,公司2009年落戶重慶酉陽,在這裡建成投產了4萬多平方米的青花椒精深加工基地,發展栽植青花椒21萬餘畝,帶動農戶1.3萬餘戶6萬餘人,助1024戶貧困戶脫貧增收。藍洪健表示,未來繼續把青花椒種植模式推廣下去,帶動更多的貧困鄉村和農民脫貧增收。
  • 冬日的葡萄、過年的菜……反季節種植為啥這麼火?
    然而隨著設施農業的興起,一些新特品種的培育,新的栽培技術的應用,反季種植得以實現,讓沉寂的田野熱鬧起來,豔麗起來,煥發出勃勃生機。極晚熟葡萄引來四方客最近一段時間,濟南市濟陽區回河街道張高村葡萄種植戶張強特別的忙碌。
  • 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買買提艾力 攝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所在的闊恰艾日克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3戶。一直以來,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小麥、玉米、核桃等傳統種植,經濟結構單一。如今,伊米爾薩伊普家有28個大田拱棚,成了村裡的蔬菜種植戶。「村裡安排有技術員定期來指導,成熟上市前又幫我們聯繫銷售渠道。現在種的西紅柿已經賣出了2萬多元,預計收入5萬元。」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介紹道。
  • 三年種植萬畝中藥材 千年古鎮村民有了增收新路徑
    「村幹部講完技術員講,主要就是動員我們種植中藥材。讓我動心的是,介休泰興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可以和我們籤訂保底價收購協議。」李廣勝說,即便按照保底價銷售,每畝地每年純收入也有兩千多元。加之此前一年已有部分村民種植中藥材,動員會過後,他專門進行了一番考察,隨後拿出5畝地種植柴胡。  「幸虧選擇了種植中藥材。」李廣勝說,2019年,綿山鎮遭遇嚴重旱情,玉米基本絕收,種柴胡反倒沾了光。
  • 陽曲縣搭上電商「快車」助農增收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推動解決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穩定脫貧群眾增收渠道,夯實扶貧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帶貧益貧能力,陽曲縣以打造優質農產品為目標,積極搭建合作平臺,著力搶抓電商發展機遇,全面加快陽曲特色農產品發展新步伐。
  • 帶動約7000人增收,韶關樂昌紫秋葡萄助力村民脫貧
    近日,筆者在韶關樂昌市譽馬葡萄酒莊園種植基地看到一串串紫秋葡萄掛滿枝頭,烏黑飽滿、圓潤透亮。當天正是該基地第一屆大型葡萄採摘節的第一天,吸引不少遊客前來採摘、遊玩。
  • 寧夏:「花式」助農增收 新點子激發創業活力
    2007年,「賣花先生」周志強成立了寧夏周景世榮進出口有限公司,以鮮切花種植、銷售、種苗繁育為主營業務,旗下不但有花店,還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技術創新中心。  「我們主要生產玫瑰、菊花、康乃馨等鮮切花,農民跟著我們幹,效益要比種地好得多。現在公司計劃『兩條腿』走路,正打造寧夏地區出口花卉示範基地呢。」花圃裡,周志強嫻熟地摘著多長出來的花苞。
  • 聯安鎮聯川村:大棚蔬菜種植助農增收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在我縣聯安鎮聯川村,村民藉助大棚蔬菜種植,解決了過去遇到的一系列種植難題,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產業發展開闢了新路子,農業科技真正來到了田間地頭,助力產業增收、鄉村振興。
  • 富平張橋鎮三合村百餘畝葡萄 未成熟已被客商訂購一空
    再過一周時間,這裡的100餘畝克瑞森葡萄就成熟了。當天,雲南、廣東的客商聞訊趕來,實地查看了三合村種植的克瑞森葡萄後,當下就要和農戶籤訂合同,卻被種植戶委婉地拒絕了。該村二組村民周長勝是村上最早種植克瑞森葡萄種植戶之一。據他講,四年前,村上只有兩三戶種植,如今,村上種植戶已經發展到20餘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