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本是草木凋零的季節。然而隨著設施農業的興起,一些新特品種的培育,新的栽培技術的應用,反季種植得以實現,讓沉寂的田野熱鬧起來,豔麗起來,煥發出勃勃生機。
極晚熟葡萄引來四方客
最近一段時間,濟南市濟陽區回河街道張高村葡萄種植戶張強特別的忙碌。
立冬後,別人家的葡萄都修枝剪葉,培土埋藤準備過冬了,他家的葡萄才成熟。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襯著綠盈盈的葡萄葉子,煞是好看,引得周邊的人們紛紛前來採摘玩耍。
拎著親手摘下的葡萄,小朋友很興奮。
「咱家的葡萄是極晚熟品種——冰美人。」張強介紹,這種葡萄開花、結果的時間和其它品種一樣,但成熟期較長,得7個多月,每年中秋節,別的品種早已下架,冰美人這時才陸續成熟,從中秋能一直賣到春節。今年由於氣候原因,葡萄成熟得更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冰美人葡萄成熟後不用採摘冷貯,掛在藤上隨賣隨摘,自然保鮮而且摘得越晚風味越好。
自11月初開園以來,過來採摘的、參觀的,一撥一撥的,張強和妻子接待客人,接單、摘果、包裝發貨,天天早上四點才起,晚上十一二點才能歇下,就這也忙不過來,還得請幫工。「很忙很累,但很快樂!」張強笑著說。
安空調大棚四季產鮮姜
距離濟陽120公裡,同屬濟南的萊蕪區高莊街道東汶南村的種植大棚內,也是生機一片。不過,這裡栽種的是生薑。
合作社為姜棚安上了地暖和空調,一年四季,棚溫都能保持在大姜適宜生長的溫度。
東汶南村是有名的生薑種植專業村,村民世代以生薑種植為生,是中國北方的生薑發源地。早在1960年,全國八省二市姜蒜蔥生產規劃會議在萊蕪召開,期間在該村舉行了現場會,村裡的生薑品種有80多種,連農科院的人都會到村裡來借種。2015年,東汶南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汶南生薑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07畝,同時,與農科院合作開發出了生薑新品種——紅芽蔬菜姜。
東汶南村生產的蔬菜姜。
「這種生薑纖維少、辣味素小、芳香素多、口感爽脆、營養豐富,特別受消費者歡迎。1斤20元,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很俏銷。」村黨支部書記亓新華說,蔬菜姜和別的姜不一樣,可以密植,5個月一成熟,每畝每茬能產七八千斤。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合作社為姜棚安上了地暖和空調,一年四季,棚溫都能保持在大姜適宜生長的溫度。而且,合作社40棚,合計160多畝蔬菜姜採取錯時輪作,保證了蔬菜姜四季有產出,一年365天不斷供。
錯時種菜花實現周年供
和東汶南村的蔬菜姜一樣,陽穀縣石佛鎮劉莊村蔬菜種植大戶陳進鋒的有機菜花也通過錯時輪作,實現了周年供應。
最近一段時間,陳進鋒格外忙。他家的30畝胡蘿蔔正值銷售旺季,20多畝陸地覆膜西蘭花也已成熟,迎著寒風盛開在田野裡,格外喜人。
陳進鋒種植的西蘭花已開始採收。
「這些西蘭花,一天一個價,天兒越冷,價越高。」陳進鋒介紹,這批西蘭花是11月15日開始進入採收期的,畝產可達3000斤,目前已採收了一半。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綠色蔬菜價格也越來越好。「剛開始每斤批發價6毛,今天已漲到兩塊錢了。」12月6日,陳進鋒興奮地說。
錯時種植,陳進鋒家的有機菜花實現了周年供。
陳進鋒介紹,他家共有200蔬菜種植基地,除了胡蘿蔔、西蘭花,主打的是有機菜花。為了能實現周年供,他特意安排了幾個茬口錯時種植。7月上旬他定植了27畝早熟菜花,為的是趕8月這個蔬菜空檔期上市。然後是8月中下旬定植兩批約60畝中晚熟菜花,衝冬季市場。
「這批有機菜花共14畝,是大棚栽種的,這兩天就能採收。品質有保證,都是老客戶,主要走石家莊市場,不愁賣。」陳進鋒自信地說。
控長勢香芹搭上春節車
天冷了,雖然園子裡只剩了零星的火龍果,但郯城縣楊集鎮北張莊村火龍果採摘園主王坤卻沒閒著。他在火龍果大棚內兼作的有機菜花開始坐果了,棚旁栽種的二分香芹青翠欲滴,承載著他的希望,需要他精心管理。
王坤在火龍果大棚內兼作的菜花已開始坐果。
「今年的火龍果採摘基本上就結束了,現在我的任務是把這些有機菜管理好,爭取年底有個好收成。」12月7日,王坤一邊查看著菜花的坐果情況,一邊充滿希望地說。
王坤所在的村地處鎮駐地,為了增加收入,2016年,他將家中3畝大田作物改種成經濟作物搞採摘。一共建了3個棚,兩棚種火龍果,還有一棚種不打農藥,只施農家肥的放心蔬菜。
從今年6月起,王坤已收穫了4茬火龍果。由於全程只施有機肥,不打農藥,生物防治病蟲害,他家的火龍果特別好吃。
「我也就是發發朋友圈,主要還是靠大家口口相傳。採摘價一斤10到15元,基本一開園就會被採摘一空。」王坤自豪地說,由於火龍果花美、果豔,拍出的照片特別美,自家的果園現在已成了網紅打卡地,有機菜跟著也沾了光,「來採摘的人都知道,我這兒除了火龍果,還有有機菜。」
火龍果栽後12-14個月才開始開花結果。為了讓這個時期棚裡也有產出,王坤在火龍果裡兼作了有機蔬菜,去年種的豆角,今年栽的有機菜花。
王坤一直控制著香芹的長勢,想讓它春節上市,賣個好價錢。
「去年,一個棚間種了一季豆角,就收入了7000多元。今年有機菜花長勢良好,收入也差不了。」採訪時,王坤特別介紹了自家的香芹,「我種的是法國皇后芹菜苗,已種了兩個月,我一直控制它,不讓它長得太高長得太快,我的計劃是讓它春節上市,賣個好價錢,看樣子不成問題。」
反季節果菜為啥這麼火?聽聽專家怎麼說
張強的晚熟葡萄、東汶南的蔬菜姜、陳進鋒的西蘭花和菜花、王坤的香芹,以及眾多種植戶種植的反季節果菜為啥受歡迎?想要種植反季節果菜的農戶又該注意些什麼問題?為此,記者採訪了蔬菜、果樹方面的專家,聽聽他們都是怎麼說的。
焦自高,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能滿足市場需要的都會受到歡迎。」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焦自高說,物以稀為貴,冬季,受氣溫影響,新鮮果蔬供應量減少,但人的需求並沒有減少。利用施栽培的反季節蔬菜,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自然會受到歡迎。他建議種植戶可以選種下面這些品類,瓜類的黃瓜、西葫蘆,茄果類的番茄、茄子、辣椒,豆類的菜豆、豇豆(豆角)等,「這些蔬菜很受歡迎。」
王江勇,山東果樹研究所特色果樹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承擔國家、省市級課題10餘項,申請專利11項,發表論文40餘篇,獲省、市級獎勵4項。
反季節果菜為啥這麼火?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特色果樹研究室主任,果樹專家王江勇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目前,在國內不少農產品過剩的狀況下,農戶要使自己的農產品賣上好價格,就必須避開市場集中上市,避免扎堆上市,尋找市場空檔期才能獲得較好的收益。反季節生產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利用溫室在寒冷的季節生產出只有大田夏季才能生產出的果蔬產品,可以佔據市場的先機。另外,反季節果蔬生產基地,尤其是反季節瓜果園,往往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其效益不單單是瓜果採摘,還有由此帶動的餐飲業收入。
在選擇栽種類別,成熟期方面,王江勇有如下建議:種植戶最好選擇大田初夏(5至6月份)成熟的品種。這些品種在溫室條件下,成熟期可提前至2-4月份,能夠滿足春節、清明節等節日消費的需求。從商品價值來說,一般果樹類的反季節產品價值更高,比如櫻桃、杏和桃子,反季節產品的價格是大田產品價格的兩倍以上。「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栽種此類作物。」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姬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