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

2020-12-18 海外網

「這幾棚西紅柿已經成熟銷售半個月了,每天能賣500元到600元。」連日來,新疆洛浦縣恰爾巴格鄉闊恰艾日克村村民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都在自己的大田拱棚裡忙碌著,趕著採摘西紅柿送到批發市場。「我這西紅柿品種好,口感也好,好幾個批發商都在預訂,不愁賣。」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說。

圖為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正在將採摘的西紅柿裝箱。買買提艾力 攝

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所在的闊恰艾日克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是一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3戶。一直以來,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小麥、玉米、核桃等傳統種植,經濟結構單一。近年來,闊恰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兩委結合脫貧攻堅和本地實際,積極引導村民發展設施農業,爭取籌集扶貧項目資金新建了42座溫室大棚和285座大田拱棚,切實調整產業結構,打破傳統農業種養結構,幫助農民多渠道增產增收。

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在嘗試種植拱棚蔬菜見到效益後,主動承包了十幾個拱棚,種起了西紅柿、辣椒、白菜、韭菜等經濟作物。如今,伊米爾薩伊普家有28個大田拱棚,成了村裡的蔬菜種植戶。「村裡安排有技術員定期來指導,成熟上市前又幫我們聯繫銷售渠道。現在種的西紅柿已經賣出了2萬多元,預計收入5萬元。」伊米爾薩伊普•麥託合提介紹道。

為確保村民依託設施農業穩定增收,「訪惠聚」工作隊與村兩委幫助成立了3個村級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結合實際引進春提早、秋延晚類效益好的蔬菜品種,統一安排種植,統一進行管理技術培訓,統一協調銷售,有效解決了村民缺技術、沒銷路的問題。

同時,村裡還爭取資金建成佔地100畝的果蔬批發市場一座,包括果蔬分揀車間一座和塑料包裝車間一座,庫容量達3000噸,有效解決了蔬菜等農副產品儲存難、銷售難等問題,並為村裡的80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崗位,實現人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

「工作隊幫忙聯繫種植專家為村民培訓了30多次。如今大田拱棚和溫室大棚種植已帶動種植戶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闊恰艾日克村黨支部書記麥麥提江·喀斯木說,今年村裡又籌資新建了50座溫室大棚即將投入使用,可以帶動50戶貧困戶增收。

據了解,闊恰艾日克村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理念,已初步形成特色種植產業鏈。目前,該村80%以上農戶掌握了土豆、西紅柿、辣椒、大蔥等大田蔬菜種植管理技術,40%以上的農戶掌握了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0畝。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耿丹丹 通訊員 李蓉 阿卜杜拉 古哈爾)

責編:秦雅楠

31841190,.新疆洛浦:特色種植帶動村民穩定增收,.2020-07-23 09:55:54,.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港鎮新光村發展蘆筍種植產業,帶動脫貧戶穩定增收
    記者彭紅霞「別小看這些蘆筍,它們可是我們村幫助貧困戶增收的『香餑餑』。」近日,社港鎮新光村的蘆筍產業扶貧基地迎來了首個收穫季。採摘、裝車、運輸……大家忙得不亦樂乎。新光村黨總支書記徐定介紹,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方式,目前基地已吸納64戶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
  • 新疆:沙漠蘆筍成民眾增收致富新途徑 鞏固脫貧成果
    買買提艾力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3日電 (李蓉 買買提艾力)當下正值新疆洛浦縣沙漠蘆筍上市時節,該縣大漠桃花源果蔬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種植基地的20餘個大棚生機盎然,工人們手持小刀熟練地收割著,然後分選、裁切、打包、裝箱,忙得不亦樂乎。合作社種植技術員趙鳳花為員工講解採割要求。
  • 貞豐挽瀾:因地制宜發展蘆筍種植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9月23日,在貞豐縣挽瀾鎮蘆筍種植基地內,挽瀾鎮擁躍村村民韋仕蓮正和十幾名工人進行除草等田間管理,經過一年的精心管護,基地內的蘆筍長勢喜人。挽瀾鎮蘆筍種植基地貞豐縣挽瀾鎮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託當地良好的地理氣候資源,引進貴州金帝投資發展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種植蘆筍680畝,在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 新疆柯坪縣:特色農牧業拓寬增收渠道
    尼亞孜·毛來客是柯坪縣畜牧養殖基地的一名工人,之前僅靠兩畝棉花地維持收入的他,學習了養殖技術後增收渠道多了,談及未來的生活,他滿臉笑容。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近年來不斷推進特色農牧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積極探索農牧業下遊產品精深加工,使農牧業現代化成為「柯坪新印象」,不僅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也助推柯坪特色農產品形成品牌效應,走進千家萬戶。
  • 新疆中藥材種植成為牧民增收新亮點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庫爾米希村45歲的努爾別克·卡肯說。 庫爾米希村距離哈巴河縣城約15公裡,有村民291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過去一直從事小麥、玉米、油葵等農作物種植,村民的收入每畝地超不過400元。 為了盤活農村土地,「今年我們進行土地流轉,拓展規模經營,發展現代化農業。
  • 新疆于田縣:「芳香」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疆于田縣阿熱勒鄉拜什託格拉克村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發展玫瑰花產業的同時,積極與新疆農業大學合作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玫瑰花單產,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 眼下,阿熱勒鄉拜什託格拉克村花香四溢,3000畝玫瑰競相綻放,村民們都忙著採摘鮮花,一派繁忙景象。
  • 挽瀾鎮:發展蘆筍種植帶動群眾穩定增收
    挽瀾鎮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託當地良好的地理氣候資源,引進貴州金帝投資發展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規劃種植蘆筍680畝,在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帶動群眾就業增收。走進挽瀾鎮挽瀾社區蘆筍種植基地,數十名工人正在對蘆筍進行夏季田間管理。經過一年的精心管護,蘆筍長勢喜人。「種蘆筍種一次可以有十多年的採收期,豐收的時候每年的畝產量可以達到三、四千斤,每畝12000-15000元的收入,來這裡務工的老百姓通過我們的宣傳都看好種植蘆筍,他們很多都有種植蘆筍的意願。」
  • 洛浦:副縣長淘寶直播帶貨 助力洛浦農產品上行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2日電(李蓉)「洛浦是和田大棗的發源地,我們的紅棗,有三個品牌:支青棗、網紅棗、致富棗。」、「這紅棗是一定要和核桃一起買的,因為組合的寓意很特別呀,就是早(棗)想和(核)你在一起!」
  • 平谷大桃「西遊記」 桃農4000公裡赴新疆創業
    51歲的平谷桃農李廣富,在離家4千多公裡的新疆洛浦「創業」成功了。這個甜度超過了正宗的平谷大桃,達到了北京話的「齁甜齁甜」。洛浦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土地是沙漠化的鹽鹼地。2018年起,北京市平谷區對口支援洛浦縣,對當地土壤進行改良,摸索出了一套「鹽鹼地種植法」。
  • 博白:打造特色種植產業名片,帶領貧困農戶增收脫貧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博白縣因地制宜,創新「企業+合作社+基地+村級集體+農戶」特色農業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橘紅、沃柑種植等產業,帶領貧困戶增收致富。藍志剛是受益貧困戶之一,他除了自己養殖雞和鵝以外,還種植了兩畝沃柑。合作社免費給他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幫助他解決種植問題。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這是咱們培養4年車釐子樹,通過在大棚裡面種植,通過大棚來調節樹的生長,預計2月份可以開花,4月份結果採摘上市,按照往年預期,一個大棚收益將在10萬元左右。」綠瑞農業公司總經理張躍傑說。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 新疆墨玉:項目扶持 助村民脫貧增收
    新疆伽師縣巴什英買裡村和墨玉縣古勒其村是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深度貧困村,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當地人武部官兵進村調研,因地制宜進行項目扶持,對已有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帶動駐地群眾脫貧增收。
  • 新疆和田:絢麗艾德萊斯託起村民增收致富夢
    吉亞鄉阿孜乃巴扎村總人口328戶147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68戶774人,由於人多地少,產業基礎薄弱,農民增收難成了最大難題。針對村裡的現狀,吳進寶帶領工作隊積極探索,結合村民有手工編織技能這一優勢,確定了發展艾德萊斯產業的思路。
  • 三年種植萬畝中藥材 千年古鎮村民有了增收新路徑
    中新網晉中10月18日電 題:三年種植萬畝中藥材 千年古鎮村民有了增收新路徑  作者 陸祁國  「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中藥材種植,鎮政府前幾年號召,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種了5畝柴胡。現在看來,種植中藥材的經濟收益確實不錯,平均每年增收一萬塊錢左右不成問題。」10月9日,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鎮河村村民李廣勝說。
  • 科學種植讓木納格葡萄成農民增收「主力軍」
    □本報記者/何玲對於木納格葡萄種植戶來說,砍去辛辛苦苦種植了十多年的葡萄樹是非常心疼的一件事,但在阿圖什市,葡萄種植戶們卻心甘情願地將已掛果的葡萄樹砍掉。「以前不懂技術,認為葡萄樹種植得越密產量就會越高,沒想到葡萄樹枝葉茂盛不通風,讓葡萄生了病,導致品質下降。
  • 工作隊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一點不含糊!
    「現在村民發家致富的願望很強烈,只要把準脈,找準窮根,貧困戶就能走出困局……」劉勇說,「工作隊和村『兩委』混編分組,一組幫助村裡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一組負責發展庭院經濟,拓寬村民增收致富路。今年,全村共種植庭院蔬菜小拱棚26座,已初見成效,幫助18名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願望。」
  • 桃王屈海全:36年種植「良心桃」,帶動桃農共同致富
    不僅如此,他還把大桃種到了新疆,帶動那裡的人勞動致富。良心種植 注重口感安全「屈師傅,您種的桃真好吃,有什麼秘訣呀?」前來採摘的顧客邊吃邊稱讚。對自己的桃,屈海全最滿意的並非甜度,而是口感和安全——他管自己的大桃叫「良心桃」。
  • 漢壽種植了4000多畝雞禾梗,村民增收不少
    在漢壽縣辰陽街道湘蓮湖漁場,大大小小的芡實水塘裡,幾十戶村民一大早就忙碌開了,小船在芡實從中來回穿梭,成熟的芡實梗經過篩選、清洗後被整齊收割到船上運上岸。種植戶 黃桂清:一天(能挖)1500斤左右,我們從池塘割起來到加工的過程,(就是)避免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汙染,因為我們現在做的是反季節,比一般的銷售時間要早一點。
  • 新疆洛浦:紅棗產業強起來 農民口袋鼓起來
    12月9日,冬日暖陽照在新疆洛浦縣拜什託格拉克鄉依提帕克吾斯塘村的紅棗晾曬場,一片火紅。買吐送·麥提託合提和家人忙著將晾曬好的紅棗裝箱打包,「這是最後一批收購商預定的紅棗,今天發完貨,今年的棗就賣完啦!」買吐送喜笑顏開道。從10月底開始,他就奔走忙碌在棗園裡,打棗、撿棗、晾曬、分揀、裝箱、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