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特殊的媽媽,她們有的是單親媽媽,有的是繼母,有的是養母……但是她們都有一個同樣的身份——「大病患兒的母親」。她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苦難?能從她們口中說出:最後悔把孩子帶到世界上。
李換,今年37歲,是一位單親媽媽。女兒瑞瑞2002年出生於河南,由於老家重男輕女的思想嚴重,生下女兒後的她一直被婆家擠兌埋怨,丈夫賈某在婆家人的慫恿下選擇與她離婚。李換帶著女兒淨身出戶,一人帶著女兒從河南來到長沙打工和生活。本來母女二人相依為命,日子眼看越過越好,命運卻無情的再次打擊這位命苦的單親媽媽。2017年2月,瑞瑞因高燒不退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從此李換帶著女兒背井離鄉求醫奔走至今。
點擊【拯救瀕臨絕境的母親】幫助困境中的母親們。
大燕公益出品 採編/陳木圓 文字/雋旎
女兒瑞瑞確診之後,李換心想雖然和前夫離婚後多年後未聯繫,但是他始終是孩子的父親,他有權利知道孩子的情況。於是她多方打聽下得知前夫的電話號碼,電話撥通沒等李換開口尋求幫助電話那頭的前夫卻惡語相向。「 我沒有錢,就算有錢也不會給她看病,她的生死與我無關,你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了」等李換再次撥打,電話卻被拉黑了。這讓李換覺得非常絕望,她說:「如果知道孩子來到這世界上會遭受如此大的磨難,我寧願她從未來過,最後悔的就是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
李換帶著女兒走到今天離不開家裡人的幫助,姐姐和弟弟家並不富裕,他們先後拿出了全部積蓄30多萬,復發後也會時不時地打錢過來,到現在已經給了瑞瑞50多萬的支持。李換總跟女兒瑞瑞說:做人一定要心存感恩,以後有能力了一定要報答幫助過你的人。今年春節,李換母女倆都是在北京的出租房度過的。隨著北京疫情開始緩和,為了賺取生活費,在老鄉的介紹下,李換找了一份送外賣的工作。
「我每天早上5點半起來給女兒做早餐,早飯後又檢查她所有的藥都吃完才放心出門,上午11點之前的訂單不是很多,從11點一直忙到下午兩點半,我才回家給我女兒做飯,有好幾次在送外賣的過程中,女兒因為不舒服,我趕回家也誤了送外賣的時間,還被客戶投訴了,但是不怪客戶,那是因為我的錯……還好女兒大了,也懂事,可以簡單的照顧自己,才能讓我每天放心的堅持去幹好這份工作。」
十多年來,李換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沒有選擇再婚,一直單身一人帶著孩子。「為母則剛」這四個字在李換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無獨有偶,與李換境遇相似的還有來自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34歲的吳霞。她因為堅持給重病的兒子治病,變成了被全家「拋棄」的媽媽。
2015年2月13日吳霞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一家四口的生活過得平淡幸福。一直到2017年9月,兩歲多的二寶恆恆出現了高燒不退、拉肚子、腹脹和腿疼等症狀,吳霞趕緊帶著他去了陽泉市醫院,經一系列檢查,9月26日恆恆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四期高危。那一刻吳霞的腦子一片空白,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兒子怎麼會患上俗稱「兒童癌症之王」這麼惡毒的疾病?
更讓吳霞寒心的是丈夫和婆家人的態度,孩子的爸爸怕最後人財兩空,一直想放棄。這兩年來都是吳霞自己領著孩子奔波在各個醫院,大部分時間都在醫院度過。孩子爺爺奶奶幾乎沒有打電話問問過孩子的情況,每次晚上躺下時想到這些,吳霞都會自己一個人悄悄地躲在被窩裡哭,怕孩子看到,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治療兩年來,恆恆變得越來越懂事,健康的同齡小孩子都在家人與父母的懷抱裡撒嬌,可恆恆每天面對的卻是各種扎針與藥水。就算我每天需要去出租房做飯放他一人在病房裡,他也不哭不鬧,自己玩會玩具安靜的等著我回來。試問這樣一個堅強的孩子我怎麼忍心拋下他不管。」恆恆的媽媽吳霞哭著說到。由於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的特殊性,國內醫院沒有相關的治療技術,需要到國外的醫院尋求可以治癒的治療方案,但是費用高達上百萬,吳霞一直在想辦法籌錢。
這些媽媽用她們的堅強,與孩子奮戰在與病魔對抗的前線上,用柔弱的肩旁為孩子築起結實的壁壘。有一群媽媽,不是親生母親卻為孩子做著連親生母親都做不到的事。她們就是「繼母」「養母」,相對比以上兩位母親,這兩位母親的愛也讓人感動萬分。
點擊【拯救瀕臨絕境的母親】幫助困境中的母親們。
90後的朱爽是河北滄州人,7年前認識現在的丈夫張海府。張海府的前妻在他們的兒子三歲的時候就丟下他們父子二人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從此張海府與兒子張豔豪相依為命。在年輕的朱爽心裡,這個大她八歲的男人成熟、穩重、待人謙和又有責任心,於是兩人迅速墜入愛河。不久,朱爽嫁給了這個男人,婚後,丈夫張海府對她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雖然他一無所有,但朱爽卻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就這樣一家人開心地度過了幾年,小豔豪也從一個毛頭小子長成帥氣的大男孩。誰知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1月,張豔豪開始持續發燒,剛開始以為只是普通的感冒,可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還不見好轉,最後在京都兒童醫院被確診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全家人都手足無措。
這時候朱爽的家人都勸她離開,但是朱爽卻說「我不是孩子的生母,可既然孩子叫我一聲『媽媽』,我就覺得我有莫大的責任,應該對得起這個稱呼。如今孩子患了這麼重的病,他的親媽不管他,我更應該全力去救他,去彌補他缺失的母愛。」她甚至為了給孩子籌集治療費,挨家挨戶下跪救助。截止到目前為止,豔豪的治療費已經累計超過200萬,面對如此困頓的處境,朱爽也從未想過拋下繼子不管。
有時候至親血緣關係的親人都做不到如此有情有義,像朱爽這樣品質高尚的姑娘確實讓人敬佩。生而不養,斷指可還;生而養之,斷頭可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
姜秀娥,今年51歲,家在山東煙臺,是15歲少年胡嘉梁的養母。提及當年為何領養兒子胡嘉梁一事姜秀娥覺得是無心之舉。「那時候我丈夫在安徽老家的弟弟家境貧困,嘉梁出生後,小叔家無力撫養這個孩子,我們在城裡條件稍微好點,只有一個女兒,當時我們就想著幫襯一下,就把一歲多的嘉梁帶到我們身邊來養。後面慢慢的他也跟著姐姐叫我們爸爸媽媽,在他心裡,我們就是他的爸爸媽媽,我們也打從心底把他當親兒子來對待。」姜秀娥說到。
胡嘉梁和姐姐、養父養母合影
可誰想到,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在2016年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胡嘉梁在還不會走路的時侯就被送到姜秀娥家,養母一家對胡嘉視如己出,就連現在胡嘉梁生病了,姜秀娥一家也傾其所有為其治病。胡嘉梁在得知這個身世秘密後表示說在他心裡養母就是他的媽媽,姜秀娥聽到也是感動萬分。不是親生母子卻勝過親生,這份不是至親血綠的親情著實讓人動容。試問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做到為不是自己親生骨肉負債纍纍。
好不容易熬過了3年多的化療,當他們一家人都以為等到了勝利曙光的時候,命運又給了他們重重一擊。去年年底,停藥不到半年,胡嘉梁的病復發了,必須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意味著養母一家要繼續為他籌集治療費。養母姜秀娥表示:「雖然孩子不是我親生的,但是我養育了十幾年,是有感情的,不會因為沒有血緣關係而拋棄他,感情比血緣關係更重要。」
有一種愛,永遠不求回報,那就是母愛。是孩子,讓女人成為了「母親」,女人選擇成為母親,就意味著她們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責任。採訪過程中我們問及幾位媽媽對於即將到來的母親節有什麼願望嗎,她們紛紛表示過不過這個節日不重要,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希望儘快走出目前的困境。
點擊【拯救瀕臨絕境的母親】幫助困境中的母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