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呼後應,反覆扣題。為了使主題突出、鮮明,可以使用反覆扣題的方法。元朝的王構說:
「山谷謂秦少遊云:凡始學詩,須要每作一篇,先立大意。若長篇須曲折三致意焉,乃為成章耳」選自《修辭鑑衡·長篇》
寫文章時,不僅要粘緊主題行文,還要在行文中反覆地扣題。以使文章氣勢連貫,意脈溝通,渾然一體。魏巍同志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使用了這種手法。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寫道:
「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當然,我們的工農群眾就是無比可愛的。可是我想說的是他們的子弟,那些拿起槍來獻身革命鬥爭的工農子弟,那些為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戰士們,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接下去,作者選擇了三個典型故事來表現主題。在寫完松骨峰戰鬥後,作者用飽含激情的筆調寫道: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人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緊接著,作者又寫了這二個故事——馬玉祥奮不顧身從大火中救小孩,作者又一次扣緊了主題: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事跡的時候,你的感覺又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在第三個故事裡,作者把主題推到了最高峰:
「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已經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
在結尾處,作者的最後一行文字又是:
「——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一篇不到四千字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出現了六次之多,真所謂反覆扣題,「曲折三致意焉」。「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句話像一條紅線,貫穿文章始終,主題顯得很突出。
先揚後抑,欲擒故縱。為了使主題突出鮮明,可以使用先揚後抑、欲擒故縱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行文時,先不寫事物的實質和最後歸宿,而先寫事物表面的和實質相反的表象,有如築壩截水,水勢越來越高,等到堤壩一潰(筆鋒猛轉)的時候,便一瀉千裡。用這種方法,主題一經點破,尤為深刻。給人心理上一種意想不到、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覺
賈誼的《過秦論上》就是使用的這種方法。文章開始,先寫了秦孝公勵精圖治,「拱手而取河西之外」的雄圖大略。接著又寫了秦惠王、秦武王「蒙故業、因遺冊,南兼漢中,西舉巴蜀」的盛舉。那時的秦國,已經成為春秋一霸,很強盛了。
接著,作者又在第二段裡以大量篇幅,用秦國大勝、九國大敗的對比手法鋪陳秦國的強大。
到第三段,秦國的強盛已達到了高峰。作者寫道,那時的秦國,繼承了六代以來的偉業,像牧馬一樣用長鞭策控著天下,威震四海。南邊,秦國徵服了廣東、廣西等地;北邊,秦國控制了長城,把匈奴趕出七百餘裡。天下已是秦國的天下,正如作者在第四段裡寫的,「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裡,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國的強大到了極點。
然而,物極必反。在第五段,作者筆鋒猛轉,寫了陳勝起義,秦朝滅亡的結局。讀到這裡,我們可能覺得太突兀。如此強大的秦國,怎麼如此迅速地便被弱小的農民起義軍所滅亡呢?這正是作者追求的心理效果。因為緊接著人們就會得出答案:原來強者非強。正所謂抬得高,摔得重。
文章到此,我們才恍然大悟。開始寫極強,旨在表現極弱;前面的揚是手段,後邊的抑才是目的;縱是方法,擒才是結局。
這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主題突出的方法。
使主題突出的表現方法還很多,這裡只重點介紹四種。需要指出的是,寫作方法是從寫作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來的,懂得一些規律固然好,但千萬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成功地表現主題就好。況且事物都是不斷發展的,寫作手法也在不斷創新。千萬不要被一些框框束縛自己的才氣。既遵從寫作的基本規律,又靈活地運用,才是正確的態度。
未完待續……
大家都在看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回憶匯總
全本《寫作技巧方法》整理匯總
全本小說《黎明的河邊》整理匯總
這兒是文學與歷史愛好者的聚集地。這有小說和散文,還有詩詞,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關注起來,一起讀書養性,方可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