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秋蟬》十幾集下來,感覺自己跟葉衝一樣迷茫和無助。《秋蟬》主要講述代號「秋蟬」的共產黨員葉衝,潛伏在駐港日軍部隊執行絕密任務。在前邊敘事中,我黨接應人員接連被殺,雙方徹底失去聯繫,葉衝處境非常艱難,孤立無援。
按以往諜戰劇套路,都是劇情推進快捷,線索錯綜複雜,人物性格鮮明,可是有觀眾反映《秋蟬》演員演技和顏值都在線,卻給人一種莫名的壓抑感:劇情代入較慢,角色出場次序有問題,感情線淡化諜戰風格,等等。
有這樣一種怪現象,不少電視劇憑著熱門題材和流量陣容,剛上線就迎來開門紅,可之後英雄氣短,落得「爛尾劫」命運。應該說《秋蟬》主創採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前半部從敘事結構和人物設定拋了不少梗,然後寄予中後期逆襲,防止高開低走現象發生。
刺殺情節密集,諜戰套路讓人有點蒙
葉衝(任嘉倫飾)這個人物,沉著冷靜,智商爆棚。前幾集中,由於身份的特殊,加之接應同志犧牲,他在香港一籌莫展,陷入困境。為儘快打開局面,他謹言慎行,幾乎是摸石頭過河。
這樣的情節設置,一開始並沒有讓葉衝迎來高光時刻。相反客串演出的張涵予、韓棟等老戲骨,卻以精湛演技攪熱開篇。先掩蓋主角光環,待後續全面爆發。
在敵我難辨的情況下,賦予了葉衝很多的內心戲:他不忍看見同志犧牲,卻又無能為力;同時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想方設法保護愛國青年何櫻。任嘉倫在體現角色堅韌的控制力同時,還要兼顧動作戲,所以挑戰很大。
而給他製造麻煩的不是不明真相的革命志士,而是始終對他持有懷疑態度的同事宮本倉野(李亭哲飾)。他覺得葉衝本身就是中國人,雖然在日本養大,可母國危在旦夕,他很有可能是一個隱形的反骨仔。在多次刺殺行動中,葉衝總是適時出現,這也引起了宮本的注意。
為了掩護葉衝,「假秋蟬」舉槍自殺。這件事被宮本放大,用來驗證葉衝的真實身份及藉機抓捕革命志士,可謂一石二鳥之計。很快,宮本散發葉衝殺害「秋蟬」的消息,軍統、愛國人士、興和會等紛紛出動,伺機暗殺葉衝。
在舞會上,女特務薛萍(梁婧嫻飾)假意約舞行刺,但被葉衝識破。還有何櫻(李曼飾)開槍打傷了葉衝,連老魏也要為同志報仇除掉葉衝。若不是池誠阻攔,靳香(何杜鵑飾)也要跟進刺殺。就連在「假秋蟬」犧牲現場,池誠也想解決葉衝。
情形危急,自身難保,所以葉衝表現的情緒是內斂含蓄的,整體氣氛略顯壓抑,給觀眾欲速則不達的感覺。
其實,這是一種戲劇悖論手法:給人物設置重重障礙,痛苦不堪,讓觀眾感悟其中的妙處。如果葉衝和池誠同志相見,聯手合作,只能讓觀眾覺得平淡無奇,甚至直接棄劇。
導演對葉衝角色的塑造,使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同時也讓觀眾對故事背景有深入全面了解。但是五花八門的人物登場,多線索齊頭並進,有點過於縝密和燒腦,讓人有點繞圈感覺。
男主內心戲博弈,男二性格塑造更為飽滿
隱身敵方陣營,葉衝表面上要和宮本鬥智鬥勇,逐步消除他的懷疑。對外還要與池誠(劉歡飾)展開心理較量,慢慢查實對方身份。是真是假,是留是殺,兩男主的內心十分糾結。
池誠遲遲不對葉衝下手,應與初見印象有關。在第一集中,兩人在不相識的情況下,同臺共奏鋼琴曲,沒有反感,沒有違和,兩人如遇知音。
他們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源於雙方都嗅到了一種氣場相投的味道。這與《鋼琴家》中有個鏡頭相似。鋼琴家在廢墟中彈響美妙樂曲,感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因為他也是音樂教師,與鋼琴師有共鳴之處,所以出手相救。
給池誠直覺,葉衝的氣場不同於其他日本軍官。當他看見葉衝「殺死」秋蟬,茫然若失呆立一旁,讓他百思不解。這裡有兩層意思:一是他感覺到在葉衝骨子裡,隱藏著一種仁義善良,沒有完全喪失人性;另一層意思,他覺得葉衝在日軍中身份不一般,或者知道更多重要情報。他要留著葉衝「種草」,期待重頭戲。
氣場相抵,判斷相似,高手間的默契也是與生俱來的。兩人間的內心戲非常飽滿,眼神交流間盡顯默契。當布料店成為新的接頭點,池誠去布料店探風,正好被葉衝發現,他認為池誠的身份也不一般:或是同志,或是軍統,或是愛國志士。所以他也想進一步接近池城。
他們真正建立起信任,是去越南籌集糧食那一集。葉衝發現船上隱藏7名同志,但他沒有立刻抓捕,而是極其意外地提醒池誠,「為什麼感覺這船上多了不該有的東西」。池誠心領神會,馬上轉移同志。有了第一次合作,讓葉衝初步確認了池誠的身份。但池誠不那麼認為,他覺得或許是私人情分,葉衝有了良心發現,才故意放他一馬。
在前幾集男一男二戲份持平,但因葉衝擔心身份暴露,一直處於壓抑和困頓狀態,到處尋找接應或者等待「認領」,而在一定程度上映襯了男二高能表現、極為搶眼。編劇這種鋪墊有可能使劇情深入後,慢慢展現男一光環和事件的不斷反轉,但這個製作思路觀眾一般領悟不到。
以《宸汐緣》《枕上書》為例,先是以緩慢鋪墊、明暗線齊進,先降低觀眾的熱情和期望,待慢慢展開劇情後,再以穩定畫風和敘事技巧,輔以劇情反轉、人物性格錯位等元素,重新讓觀眾建立信任和產生好感度。《秋蟬》劇情在經過曲折繁複之後,中後半段應該追求豁然開朗了,不然就無法穩住觀眾的耐心了。
女主角色張力先抑後揚,導演押寶後續情節
有觀眾認為,葉衝和池誠相認過程拖沓,還有兩個女角添亂,給他們的行動帶來諸多困擾。
作為本片的女一,何櫻是個愛國青年,她敢愛敢恨,堅韌不屈。刺殺葉衝失敗,被宮本關入大牢。出於保護同志安全,葉衝將何櫻軟禁在自己家裡。葉衝去越南籌糧,也擔心何櫻安危,囑託林小莊照顧何櫻,防止宮本暗殺。局面本來撲朔迷離,葉衝還要被這個女人牽累。
在了解葉衝的真實身份後,何櫻對葉衝產生了愛慕之情。他們的感情線設置,有助於男主的性格刻畫和為後續劇情打下伏筆。《秋蟬》融入偶像和感情元素,也想使劇情更有可看性和觀賞性。
同樣,池誠也有自己的感情軟肋,那就是興和會會長靳香。靳香是一個豪爽仗義的女大佬,但她感性、衝動,舞會上她不顧安危,非要刺殺葉衝,一心為民除害。
靳香與池誠有一段感情,他們在舞會上再度相識,舊情復燃。為了救靳香,池城答應佐藤大藏要求,做了「親和大使」,並擱置了尋找秋蟬。
何櫻軟纏,靳香硬黏,成了宮本分別控制葉衝和池城的無形枷鎖。因為何櫻在手,可引出更多的愛國人士,然後在葉衝也在場情況下殺死他們,讓何櫻、池誠、靳香等人對葉衝產生誤會,仇恨加深,然後相互殘殺。
按理說,這是部男人戲,想讓何櫻、靳香兩個女角成點綴,並為後續劇情增色,但一開始感覺人物性格展現並不豐滿,人物特質缺失。
總感覺葉何CP與池靳CP,很有同質化之嫌:一是人物重疊,靳香與何櫻都是熱血女青年;二是套路雷同,男主都是邊臥底邊戀愛。
進入10集之後,靳香人設開始轉變,池誠和葉衝被越南大佬要挾,她單刀赴會,身綁炸藥震住了黑幫。隨著劇情推進,靳香人設特性越發顯現出來。
在何櫻身上,也有人物性格的錯位調性。剛出場時,何櫻性格缺少稜角,徒有一腔熱情,缺少謀略與智慧。後續情節中,葉衝身份暴露、被日軍抓捕入獄,實施營救的卻是何櫻。等後面上演美人救英雄,何櫻也可能逐漸討回觀眾緣。
小結:
其實,為兩男主增加美女相伴,也是編劇想隱含太多的主題意義。兩個不同出身、不同性格的女性代表,從她們命運軌跡中反映抗戰時期的家國大義和兒女情長。不過,個人感覺感情線略顯重疊與繁冗,男主任務開展遲緩,女主太過搶戲、鬧騰,加重先抑後揚則淡化了主線敘事,為後發制人增加難度。
文丨鯨點文娛 圖丨網絡
本文原創 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