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動漫,都會巧妙地利用音樂的力量,在恰當的時機,切入OP或者ED歌曲,既能完美的令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也能用曲意來升華整部動漫的主題。
動漫的劇情的初始,觀眾對其知之甚少,但是,一個動聽而與故事內核完美契合的OP曲,卻能夠讓觀眾在劇情充滿未知的情況下,對動漫中的故事產生嚮往。
同樣的,一個好的ED歌曲,能夠讓觀眾在看完該集劇情後,在ED歌曲的陪伴下,浮想聯翩,與動漫的人與事,產生情感共鳴。
總體來看,作為動漫的片頭曲與片尾曲,大都有著「抑」或「揚」的基調;真正用心製作的動漫,會結合動漫故事的精神內核,來決定OP曲與ED曲的基調。
例如,知名的校園日常番劇《女高中生的虛度日常》
作為一部高中校園番,其主要描述的是發生在一群青春年少且個性十足的女高中生之間各種搞笑日常。
5000萬的播放量、200多萬的追劇人數,這樣的數據證明該劇無疑是一部廣受好評與追捧的校園番。
雖然這樣的數據與某些動輒五六百集的大型連續劇番相比,不值一提,但是,作為一部只有12集的季番,這樣的數字是令人驚訝的了。
這一佳績,並非幸運得來,而是建立在其幽默詼諧的劇情,以及超強的CV配音陣容基礎上。
同樣的,作為一部「個性十足」優秀動漫,它的OP曲、ED曲,也皆是上乘之作。
OP曲有著鮮明的「說唱」風格,充滿著」肆意揮灑「青春的畫面感。
反觀其ED曲,則有著深沉的「抒情」風格,曲調悲傷,詞意更是在陳述著青春少女們的憂傷。
DE曲和OP曲形成強烈的對比,op曲調歡快,代表著女高們在學校有趣的日常。
但是時間是殘酷的,女高們總要分開找尋自己的人生,所以ed會讓人感覺到分別的不舍。
為此,該劇的OP與ED之間,屬於鮮明的先「揚」後「抑」。青春,是真的;逝去而不可追回的時間,也是真的。
大部分的動漫番劇中,OP與ED之間,都是先「揚」後「抑」的關係,大抵是覺得,放在結尾的「抑」能夠更好地讓觀眾」與劇共情「吧。
然而,流螢卻覺得,真正充滿溫度的番劇,更具靈魂深度的動漫,它的OP與ED之間,其實是先「抑」後「揚」的關係。
不管動漫中的角色們,經歷了多少失意與悲傷,但是,依舊保持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對未來依舊充滿希望與憧憬,才是一部深度動漫給觀眾傳遞的觀念。
《水果籃子》無疑是一部悲傷情愫、日常歡樂並存的優質動漫,但是其OP與ED之間,卻是明顯的先「抑」後「揚」關係。
OP中透露出濃厚的悲意,而ED則是滿滿的「歡樂」。
我們的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失意彷徨與歡樂憧憬並存,時而憂傷,時而快樂;但是,人終究是嚮往這幸福,而不是嚮往著悲傷。
所以,一部具有靈魂深度的動漫,都會選擇先「抑」後「揚」的配樂風格,以此來傳遞給觀眾美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