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剩飯菜「吐」出有機肥 賽罕區建設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站讓...

2021-01-19 身邊24小時

隨著賽罕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妥善處理廚餘垃圾成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之一。日前,記者來到位於保全莊農貿市場東側的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站,實地了解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過程。

在廚餘垃圾處理站記者看到,大型箱式廚餘垃圾處理機不停運轉(見右圖),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將一桶桶廚餘垃圾倒入垃圾槽內進行分揀,除去像塑料瓶、金屬等不可降解物後,將分揀後的廚餘垃圾投入自動化設備,就開始粉碎、發酵降解全過程。處理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臺機器能將『吃』進去的菜葉、果肉果皮、剩飯肉類等變成可利用的有機肥,對降解發酵時產生的廢氣,除臭系統會進行吸收處理,變為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無臭味。」

據項目負責人、潔盟公司副總經理王富柱介紹,保全莊農貿市場廚餘垃圾處理站於1月2日開始運行,日處理能力達5噸。「廚餘垃圾投入料鬥前需要先進行稱重登記,然後分揀投料,再經過螺旋輸送機傳送到粉碎機,經過壓榨粉碎後自動輸送至降解設備內,再經過高溫好氧微生物對廚餘垃圾進行降解,等待24小時發酵好後,就可出料裝袋密封,最終的出料物就變成了有機肥和營養土。」王富柱表示。

「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站的投入使用,能夠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既緩解了垃圾轉運壓力,又減少了垃圾處理投入。」據了解,目前,賽罕區已經建成3座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站,分別位於東瓦窯農貿市場、丁香路政協小區對面公園和保全莊農貿市場。下一步,賽罕區還將在祥瑞家園北側、濱河路金鳳凰酒店驛站南側、中海凱旋門東南側等地建設5座分布式廚餘垃圾處理站,目前已配合企業完成選址和現場踏勘,計劃今年開工建設。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軍 通訊員 李穎劍)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他山之石 | 「吃」進殘羹冷炙 「吐」出有機肥料 ——且看江西南昌縣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它「吃」進去的是殘羹冷炙,「吐」出來的卻是有機肥料。黃燕說,「經過兩個小時的粉碎及生物降解處理後,這些垃圾就變成有機肥料了,整個過程不排放任何廢氣廢水,乾淨又環保。」化身為有機肥料的廚餘垃圾緊接著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 垃圾分類 全民參與| 吃進廚餘垃圾 吐出有機肥料
    天津北方網訊:生活垃圾分類,廚餘垃圾佔到大半,集中處理固然好,但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化整為零就地進行無害化環保處理,可以節省很多運輸成本,東麗區明強特殊教育學校進行了有益嘗試。
  • 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在邦必拓開啟有機生活
    下廚做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各種食材經過精心的烹飪後變成可口的飯菜能給人帶來滿滿的成就感,但是烹飪的同時,會產生大量廚餘垃圾:菜葉、蛋殼、殘羹剩飯......這些難處理的廚餘垃圾著實令人頭痛,其實廚餘垃圾含有機物,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它回歸大自然,變廢為寶,重複利用,而能將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的邦必拓智能廚餘垃圾處理器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 泉州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破冰」前行
    菜頭菜尾、動物內臟、果皮殘核……在市民廚房加工中,總有一些沒法「入口」的食材,成為廚餘。這些廚餘垃圾該怎樣處理?記者了解到,在泉州,以前基本上是填埋和焚燒兩種,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展開,一些廚餘垃圾處置點、處理站、堆肥房陸續出現,將廚餘垃圾經過一系列處理後變成肥料,實現了變廢為寶。
  • 自製廚餘垃圾處理神器,簡單幾步,殘羹剩飯變肥料
    周智拿來一個廢棄的約18升帶蓋塑料桶,事先用電鑽在桶壁上鑽了一個洞,再花幾塊錢買了一個水龍頭安裝在桶上,並在桶底部鋪上一層泥土或米糠,接著在上面放動物內臟、剩菜剩飯等,再鋪上瓜果皮、菜葉,這樣一層一層地鋪滿為止,最後撒點EM發酵菌粉,用重物壓緊蓋子。處理廚餘垃圾,就這麼簡單?見記者不信,周智拿出一個發酵了一個月的廚餘垃圾處理桶,裡面按上述方式裝著滿滿一桶廚餘垃圾。
  • 家庭廚餘垃圾堆肥方法獲推廣,一個月有效利用近2000公斤廚餘垃圾
    見習記者歐陽立幹瀏陽日報訊(見習記者歐陽立幹)8月17日,在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的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幾名工作人員拎著小桶,將西瓜皮、剩飯等垃圾倒進廚餘垃圾堆肥桶。原來,7月6日至8月6日,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舉辦了家庭廚餘垃圾堆肥競賽活動,儘管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將廚餘垃圾收集起來並進行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習慣了。
  • 環保資訊|「垃圾分類」之後,廚餘垃圾後端處理如何快速跟上腳步
    目前,我國主流的廚餘垃圾後端處理採用的是厭氧發酵工藝技術,國內80%基本上都是採用的該種方式,其工藝先進穩定,資源化利用水平高,但是由於其工程投資大、處理周期長、工藝複雜、工藝鏈條長等特點,並不適用於小量化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 金井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投用
    晉江新聞網5月31日訊 進去的是發臭的廚餘垃圾,出來的是可供農戶直接使用的有機肥料。在晉江市金井鎮三坑村,這裡正在將廚餘垃圾就地「變廢為寶」。  昨日,記者從三坑村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到,作為晉江市第一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乾濕分類試點村,目前,三坑村廚餘垃圾處理站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體村民正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建設「綠色三坑」。
  • 枯枝爛菜、雞鴨魚內臟等垃圾哪去了?菜市場處理成有機肥送居民
    (圖為處理過後的垃圾是上好的肥料,可以用作養花草。 記者楊濤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2日訊(記者胡義華 通訊員張震)10月22日下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魏力雪女士和兩位同伴,在薛峰市場領到了10斤免費有機肥回家養花。這些有機肥從何而來?它們其實是該市場對垃圾進行處理後「變廢為寶」的產物。
  • 廚餘垃圾就地消化!廣州這條村生活垃圾減量率達40%
    記者12月14日獲悉,番禺化龍鎮沙亭村統一配置了10人和3臺廚餘垃圾接駁車,每天對村內餐廚垃圾進行統一收集,把廚餘垃圾油水分離後運輸到餐廚垃圾農田示範點,經過漚肥、發酵完後用作香蕉樹肥料。數據顯示,廚餘垃圾不出村,化龍鎮沙亭村目前生活垃圾減量率達40%,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20%。化龍鎮沙亭村位於化龍鎮北邊,現戶籍人口約3121人,約1320戶,平均每天廚餘垃圾量約300斤左右。
  • 豐臺蓮怡園:把廚餘垃圾「留」在小區
    原標題:豐臺蓮怡園:把廚餘垃圾「留」在小區 本報訊(記者 孫穎)「廚餘垃圾現在隨收隨投,都變成了有機肥,我們把廚餘垃圾留在了小區。」8月5日上午9時,豐臺區盧溝橋鄉六裡橋村蓮怡園二區,劉振勇師傅將當天收集的廚餘垃圾全部投放到小區西側的處理站。
  • 廚餘垃圾有哪些?椰子殼屬於廚餘垃圾嗎?快來了解一下……
    廚餘垃圾知識小科普 廚餘垃圾定義 廚餘垃圾:是指以有機質為主要成分,具有易腐爛發酵發臭等特點的生活垃圾,包括: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和餐飲服務、機團單位食堂、集貿市場等產生的餐廚垃圾和其他廚餘垃圾,也包括家庭產生的小型樹枝、花草、落葉等。
  • 500公斤廚餘垃圾如何產出70公斤有機肥?這些小區就地「變廢為寶...
    蔡暉攝坐標:蓮怡園二區廚餘垃圾就地變有機肥「頭天裝滿廚餘垃圾,第二天就能產出有機肥,我們把廚餘垃圾留在小區裡了!」上午9時,位於豐臺區盧溝橋鄉六裡橋村蓮怡園二區內西側的廚餘垃圾處理站,劉振勇師傅按下按鈕,把當天收集的廚餘垃圾進行處理。
  • 藍德環保:厚積薄發 廚餘垃圾處理行業發展正當時!
    2011年,國家發改委、財政廳印發的《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到,支持餐廚廢棄物收運體系建設、支持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項目建設。對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採取預撥與清算相結合的綜合財政補助方式予以支持。政策東風起,藍德環保把握髮展時機。
  • 探訪|配合垃圾分類 北京一些餐廳廚餘垃圾處理後再回收
    新川麵館月壇店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進自動處理設備,經過處理,10餘公斤的廚餘垃圾僅剩1公斤左右。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廚餘垃圾經過處理 減量80%按照規定,北京的餐飲企業產生的廚餘垃圾,基本都由政府指定的、正規廚餘垃圾收運企業籤約統一回收。
  • 寧波北侖學校給每班每餐廚餘垃圾稱重
    其實,泰河學校早就發現了學生午餐浪費嚴重的問題——泔水桶中每天都是同學們剩下的大量飯菜,有時候泔水桶甚至裝不下,廚餘垃圾滿出桶外,灑落在地。這學期學校啟動了對每個班級的剩菜剩飯稱重的「光碟行動」,對珍惜糧食的班級給予獎勵,對做得不好的班級進行教育。在推進「光碟行動」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新問題出現。
  • 廚餘脫袋「脫」出幸福!廈門湖裡嘉福社區創新廚餘垃圾脫離垃圾袋
    北極星固廢網訊:「原來有些人把過夜的廚餘垃圾放在樓道,被野貓、老鼠弄得到處都是,現在廚餘脫袋及時處理,環境變美了,幸福感也提升了不少。」對於鹽業小區的變化,在這裡住了30多年的張智厚,由衷感嘆道。在日常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廚餘垃圾運輸到末端處理時,往往還需要人工將塑膠袋分揀出來,這時候常常弄的湯汁殘液流一地,時間一久垃圾桶邊的地板顏色變黑了,異味也變重了。亮點廚餘脫袋衛生又環保事實上,鹽業小區只是眾多老舊小區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垃圾分類痛點普遍存在。怎麼解決?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據媒體報導,在11月26日舉行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報告檢查《條例》實施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的街道(鄉鎮)共計333個,覆蓋範圍達到了99%。10月份家庭廚餘垃圾分出率19.79%,分出量從《條例》實施前的309噸/日增長至3946噸/日,增長了11.8倍。
  • 北侖學校給每班每餐廚餘垃圾稱重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記 者 蔣煒寧    通訊員 楊 陽        「上周全班的剩菜剩飯是4.95公斤,本周食堂首次盛菜減了量,大家不夠再添,吃飯都儘量光碟,今天只有1.8公斤了。」
  • 南寧餐廚垃圾處理改擴建項目投產「吃垃圾」變廢為寶
    (以下簡稱南寧市餐廚)改擴建項目舉行投產啟動儀式,二期正式投產,日處理廚餘垃圾量從一期的200噸增加至450噸,將極大緩解南寧市廚餘垃圾「吃不下」的局面。近年來,隨著每天產生廚餘垃圾量的增加,南寧市餐廚垃圾處理廠常常「吃不下」,致一些餐飲企業產生的廚餘垃圾沒有得到及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