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一個故事吧,我的老師的故事,中學的時候成績很差,考中專的時候(那個年代考高中還不流行),因為沒有考上中專,已經無學可上,於是便去工地裡篩了幾天沙子。回來也錯過了上高中的時間,這個時候剛好趕上有編劇來選童星,別的學生都去上學了,我的老師無事可做,便去拍了電影。一年還是兩年之後,具體時間我忘記了,回來繼續讀高中,在高二的時候突然爆發。一鼓作氣,考上了清華大學工物系。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想,故事也可能是另一個版本了。
清華北大離我們普通人遠麼,說實話,很遠。有很多時候不是努力可以實現的。因為當一腳踏入兩個頂級院校,對於很多人,也便意味著一個階層的跨越。但這並不是完全不可實現的。
首先,必須要努力,我常和娃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你不努力,你連證明自己是天才的機會都沒有。其他人家的娃也是如此。
第二點,要提高效率
因為努力未必可以實現夢想,所以也必然會有其他因素在裡邊,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效率。有時候我們在努力,也僅僅是看上去在努力而已。我們也許花大把的時間去專研一個東西,但很久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不過是在原地打轉。關於效率,也講兩個故事吧。
一個是我大學的同學,大學時代也算是人生最好的時代了,那個時候大家喜歡在一起玩升級遊戲,可每次喊這個同學一起玩時,他都告訴我們,他要考四級。之後同學陸續拿到四級證,而此同學終了也與四級證書無緣。
另一個是我的朋友,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子,給人的感覺很溫和,不去交流,你也很難知道她儼然是個北大園子裡混過的。她說,其實從小到大,她比很多同學的成績都差,但她只保證從始到終會做的題保證不錯。於是也就這樣進入了北大。
從這兩個人中,我們可以知道,效率的意義。縱然是很努力,可在人努力的事情上長時間不能有輸出時,不妨停下腳步,反思一下。
其三,要有毅力,耐得住寂寞
努力了,學習有效率了,輸出也有效率了,那麼還需要的是長久的堅持。別小覷這一點,有時候可能效率沒有那麼頂尖,但是長久的堅持下來,也會發現收穫的東西不比考上清華北大差很多。這裡極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後,初期的創業遇到了多少挫折,碰到了多少釘子,只要去翻看他的成長經歷的人都會知道。但最後還是成就一番事業,這比清華北大不知強多少倍。
其實我自己也是一個依靠堅持踏入這個院子的人。個人關係,不多說。
第四個因素,就是運氣
讀過《明朝那些事》的人,都知道裡邊對成為名將的六個階段有著詳細的論述,而且也非常的到位,能在高考中摘得桂冠,步入清華北大,其實和成為名將有極為類似的地方。但書中卻在六個階段強調了運氣的成分,可見運氣的重要性。
再舉一個例子,我讀書的時候,初中我們年級有一個班,英語的平均分要比其他班高出10分到15分。很多人不服氣那個英語老師,於是讓她換了個最差的班教,結果最差的又變成了最好的。我覺得這個應該歸於老師的教學效率吧。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這就歸因於運氣了,在個人足夠努力的情況下,這10分,15分也便極為重要了。
或許一個普通人是否可以考上清北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但大道至簡,經過仔細分析過後,都會歸結到這四點上,最後一點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把前三點抓住了,並將其發揮至極致,清華北大的大門也便不會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