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
事實上,教育學上有個理論,對於人的成才來說,叫先天因素決定論還是教育決定論。
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是狼孩。哪怕狼孩具有人先天的各種遺傳素質,但因為後天與狼生活在一起,就無法形成人類的社會意識,也無法成為一個正常的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
教育對人的成長起了決定性作用。
再來看看2019年北大清華招生的實際例子,以北京為例,共招了626人,其中僅11所中學就佔了605人,佔96.6%的比例,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作為這幾年11所中學的帶頭一哥:人大附中,共招了114人。
這114人如果不是放在人大附中,而是放在其它鄉下學校或農村學校,那麼他們有可能考上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嗎?顯然不太可能。
如果跳出北京來看,2019年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大人數最多的是衡水中學,達到了恐怖的275人。275人是個什麼概念?有些農村學校的總人數還沒有它多!
所以網上有人稱衡水中學是高考工廠,不是沒有道理的。而這275個人如果不是放在衡水中學,放到全國其它普通中學去,他們就完全有可能泯然眾人。當然,也許依然還會有很多人能考上清華北大,但能不能達到這個數字就很難說了。
為什麼國家要大力發展教育,因為教育對人的成長,起了決定性作用,而教師又對教育起了決定性作用。
這是無需質疑的。
教育中最起決定力量的又是什麼?制度?文化?還是管理?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是教師,是教師的水平。
也許有人會說,同樣一個班級裡,同樣的老師教,為什麼有的人考上清華北大,有的人連二本也上不了?
這很好理解,老師在教育中起決定作用,卻不是起唯一的決定作用,更不是唯一的。
決定人的成才,還有很多因素,有的人聰慧,有的人愚笨,先天因素必須在後天的教育環境中起作用。
正確理解教育和教師的決定性作用,是希望全社會更加重視教育,重視教師!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考上好名校,那麼選擇一所好學校至關重要,選擇一個好老師更是重要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