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縱使盧王操翰墨,劣於漢魏近風騷。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才力應難誇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戲為六絕句》
都說這罵人是件有傷風雅的事情,但是,如若把這罵人罵得儒雅些,不帶半點「髒」字,倒也是個本事。泱泱華夏幾千年,文化自是博大精深,這古代的士人,一般都是謙謙君子的模樣很講究自己的形象,在這罵人上,也是極為講究的。正所謂,讀書人,就得有讀書人的樣子。
在歷史上,詩歌最開始的時候是源自於勞動人民的生活,後來,發展到先秦的時候,便逐漸有了詩歌,像我們熟悉的《詩經》,便是當時的詩作。後來,詩歌在歷史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發展得越來越好。詩歌發展的最為鼎盛的時期,是在唐朝。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也產生很多的優秀詩人,像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詩人。
不過,在唐朝的時候,有些文人卻有些偏頗,他們覺得,自己的製作品是相當厲害的,甚至是瞧不起以前的那些文人,對他們的的作品指手畫腳。而當時,杜甫對於這終身現象表示十分不滿,但是他也沒有直接將自己的氣憤說出來,而是寫了一首《戲為六絕句》來指責這般人。其中,有一些句子,堪稱是經典,一起來看看吧!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這是詩歌的前4句。大致意思便是說,這庾信的文章,在他年紀大的時候,就寫的更好了,這文章中的字詞運用,都相當地到位,讀起來很有氣勢,不得不讓讚嘆。可是,這如今的人,竟然在這裡譏笑他,還對他的作品指手畫腳的,倘若這庾信還活在這個世上的話,怕是要覺得這些個後生可畏了。這極具表面上沒什麼,但是,卻對這群人的的行為表示指責,他們只是批判前人,而不是全面評價,是杜甫所看不慣的。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這是詩歌的後4句。這裡的大概意思就是說, 你們這些個淺薄的人,在寫文章的水平上達不到前人的水準,這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不需要懷疑,將前人的那些好處都給繼承著,相互之間學習,這種優秀的傳統從來都是不分先後的;將那些在形式上和內容上不怎麼好的詩歌給區別開來,淘汰到時,多學學《詩經》裡面的的那種風雅之氣,讓自己虛心些,多多學者先先賢們的優點,那些才是你們鄭州市的老師。其實就是說,要多看看先賢的優點,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只知道在那裡動嘴皮子瞎指責。
在整首詩歌中,其實杜甫只是在談著藝術上的事情,但是嗎,卻含沙射影地將那些文人的醜態給指責了一番。可見,這杜甫是相當有氣度之人,謾罵並不是他所取的。
回顧杜甫的一生,雖說歷經滄桑,但是,他對後人的影響,卻是啊相當大的,這一首詩,雖是當時所作,但是,對於我們,同樣是有警示教育的作用在的。現在,我們也當如詩中說的那般,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虛心學習。
在古代的詩詞中,其實很多都是帶著人生道理與感悟的,古人將自己所經歷的,所感受的,匯聚一體凝為詩句,大都是精華。這本《古詩詞鑑賞》中,選取了很多大家之作,將常見常考的一些古詩詞都收錄其中,都是經典。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適合觀賞。裡面對古詩詞的解讀很是到位,不會有看不懂的地方,老少皆宜。原價是88,現在是56,還是蠻好用的,誠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