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驚雷》,黑色幽默顛覆傳統英雄主義,女性崛起彰顯荒野精神

2020-12-18 軌道為你而來

談起美國西部電影,印象中總會浮現起廣袤無垠的西部荒原、孤凌散落的風情小鎮、塵土飛揚的縱馬狂奔、粗糲彪悍的披風鏢客,美國西進運動鑄造了美利堅民族的鐵血性格,開拓精神成為流淌在血液中的原動力。1953年《原野奇俠》中肖恩的孤身犯險;1964年《荒野大鏢客》中喬與兩大幫派成員的無盡廝殺;1982年《第一滴血》中越戰老兵蘭博的見義勇為;1990年《與狼共舞》中鄧巴中尉與印第安蘇族人同仇敵愾對抗侵略的勇敢故事,無一不彰顯出荒野英雄忍受孤獨和寂寞,秉持正義和自由,拋棄世俗的羈絆和負擔,追求理想主義美好天堂的希冀。

1969年,查爾斯·波蒂斯創作出了《大地驚雷》小說,在當年既被改編成了電影,成為西部電影的又一點典範。2010年,科恩兄弟將這個故事再次搬上大銀幕,並獲得了各大電影節的多項提名,甚至意圖衝擊201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可就在一片「看好」的輿論聲勢下,無論是奧斯卡還是金球獎,這部影片竟無一斬獲,成為當年的最大冷門。科恩兄弟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代表,從不會趨炎附勢,對於獲獎與否榮辱不驚,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的:拍出心目中滿意的影片。

科恩版《大地驚雷》並不是1969年版的翻拍,甚至在科恩兄弟的腦中,當年這部影片的印象早已淡忘,之所以選擇拍攝源於對小說人物的喜愛,在秩序和法律尚未建立的過渡時期,執法官羅斯特·考波恩和德州騎警拉博夫絕非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式刻畫,這與前面提到的眾多類型化英雄截然不同,而14歲姑娘馬蒂·羅斯的加入成為影片的點睛之筆。科恩兄弟以黑色幽默和乖張嘲諷構建起一個不落俗套的故事走向,對原著精神的還原和女權主義的渲染顛覆了觀眾印象中的英雄主義,獨特的視聽語言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讓影片彰顯出與眾不同的時代質感。

01、原著精神的忠實還原,復古睿智的精彩臺詞彰顯時代精神

《大地驚雷》的原版名稱為《Ture Grit》,」Grit」在英文中有勇氣、膽識的含義,原著以19世紀下半葉的美國南方荒涼混亂的治理環境為背景,講述了一個14歲少女馬蒂為父報仇的故事,「Ture Grit」指代的就是馬蒂不畏艱難、勇敢執著的精神,如果從內涵來說,翻譯為「真正的勇氣」更為貼切,「大地驚雷」的譯法顯然考慮的是神似,缺乏了精神實質的傳承。不過在朗朗上口和氣勢如虹方面,倒顯得出人意料,言簡意賅。

這部作品是典型意義上的西部片,時間定格在1878年的阿肯色州,最大的特色在於生動鮮活的語言風格,它以馬蒂斯的回憶開篇和結束,用第一人稱視角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故事原貌。眾多旁白與時代和主題產生了密不可分的勾連效果,成為小說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科恩兄弟甚至說「精彩的對白吸引了所有來飾演的演員」,儘管在當時的美國,教育並未普及,但是那些復古睿智的對白卻成為直抓人心的一把利器,帶領觀眾穿越回荒蠻的西部草原。

故事隨著第一幕柔光空鏡頭配合旁邊緩緩揭開「沒人相信一名少女能遠離家園,在寒冬中為她的父親報仇,但是真有其事,當時我14歲,一個叫湯姆·錢尼的懦夫射殺我爸,搶走他的一切,他的馬匹和兩枚加州金幣。」柔弱的馬蒂形象映入眼帘,時代的畫卷就此展開。

面對父親的遺體,馬蒂和殯儀館人討價還價的對話表現出了她堅定、勇敢和處亂不驚的性格特點,為後續情節做好了鋪墊。

男人:那就是他?

馬蒂:那是我父親。

男人:你想吻他的話沒有關係。

馬蒂:為什麼這麼貴?

男人:這是上等棺木和防腐的費用。把他化的很自然非常費工費時。材料很貴,帳單上有明細,你想吻他的話沒有關係。

馬蒂:謝謝你,他已經往生了。你的電報說50元。

男人:你並沒說要運送遺體。

馬蒂:我只有60元,沒有錢住宿。。。若我能在這裡過夜就接受條件。

隨後三位馬上被處死的犯人臨終遺言反映出在19世紀人們向善的內心,對話極富張力和幽默感。

罪犯1:各位父老鄉親聽好了,教導你們的小孩要奉公守法,別像我愛喝酒,落到這個下場。

我殺了一個人,只是為了一把小刀子吵架,要是我從小就被教好,我今天就會和妻兒在一起。

罪犯2:我誤殺了人才會在這裡,我殺對了人就不會被判絞刑,人群中有比我更壞的人。

罪犯3:我接受絞刑前想說,儘管。。。

在緝拿湯姆途中,羅斯特還和馬蒂聊起曾經一人單挑七人的回憶,似乎那段經歷歷歷在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緊張而不失傳奇色彩,側面烘託行俠仗義的人物形象。

羅斯特:有一次在新墨西哥城,我們被七個人追,我把馬掉頭,咬住韁繩,衝向那些傢伙,雙手拿槍向他們開槍,我猜他們都是愛家的男人,所以全都乖乖滾回家。

馬蒂:這很難令人相信。

羅斯特:是嗎?

馬蒂:一個人對付七個人。

羅斯特:這是真的,只要朝著一個人猛衝,他就沒有時間想他還有夥伴,他只會想到他自己,該怎麼閃避迎面而來的死神。

馬蒂:為什麼他們追你?

羅斯特:我搶了一家地下錢莊,我猜你不能搶壞人的錢,我沒搶過老百姓或偷過東西。

當馬蒂最終遇到了殺父仇人,她表現出了從容淡定的態度,這段對話也極具喜劇色彩,把馬蒂伸張正義的義正言辭和湯姆的狡猾詭詐表現的淋漓盡致。

湯姆:我認識你,你是馬蒂,圖書管理員。

馬蒂:我也認識你,湯姆·錢尼。

湯姆:你跑到這裡來幹嘛?

馬蒂:我到這裡取水。

湯姆:你跑到荒郊野外幹嘛?

馬蒂:雖然我沒正式授權,但是我代表羅斯特警長和帕法官,我要把你帶回史密斯堡。

湯姆:我才不會去,你拿我沒轍。

馬蒂:有一群警官會逼你回去。

湯姆:有意思,有多少警官?

馬蒂:大約50名,他們都有武器。我要你過來,走到我面前。

湯姆:我想我要讓警官來追我。

馬蒂:你不過來我就要開槍。

以上臺詞都表現出了人物在特殊時期的心理變化,對於推進劇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指向了引發這些現象的善惡標準。到底什麼才是正義,什麼又是邪惡,相信每個人在這些對白中都能體會出不同的含義。

02、反傳統的黑色幽默和明暗風格呈現科恩式悽美的人物形象

科恩兄弟不僅是美國獨立電影的傑出代表,還代表著黑色電影的崛起和傳承。在影片中,陰鬱的人物特寫、憤世嫉俗的黑色元素和歡快舒暢的敘事風格、明朗開闊的遠景呈現既凸顯了復仇主題的壓抑和深沉,彰顯出具有獨特喜感的愉快氛圍,電影主題曲也是基督教中經典的懺悔歌曲「倚靠的永恆之臂」,似乎即使復仇成功,也無法消解內心孤獨的惆悵。

黑色幽默的特點在於玩世不恭的態度中荒誕不經地表現出笑中帶淚的現實殘酷,喜劇形式包裹著濃鬱的悲劇元素,往往帶來價值觀破滅形成的掙扎與彷徨,試圖用自嘲的態度來審視整個世界的變化,其核心仍然是歷經滄桑的複雜人性和無法釋懷的心靈苦楚。

在傳統觀念中,西部騎警應該雷厲風行、叱吒風雨,他們肩負著匡扶正義的重任,高大勇猛的形象成為他們身上揮之不去的典型烙印。但反觀本片,羅斯特初次上場時接受著法庭的審判,這是典型科恩式的英雄主義解構,無限制的權利往往伴隨著腐敗,在伸張正義的同時所有的行為必然要接受公眾的監督,從律師的步步緊逼到羅斯特的退而不語都暗示出羅斯特並非完人,他追擊罪犯的動機不再是懲強扶弱,而成為養家餬口的無奈之舉,蕭瑟環境下的英雄遲暮與黑色電影的深沉基調不謀而合,體現出人物灰色的內心狀態。

德州騎警拉博夫沉默寡言,與羅斯特嗜酒、嘮叨的性格形成反差,但共同點相似:貪慕巨額賞金。他喜歡吹噓自己的輝煌經歷,但在面對歹徒時卻顯得手足無措,還意外中了羅斯特一槍,與印象中威風八面的傳說形象相距甚遠,「非典型化」是科恩兄弟賦予人物的特質,為觀眾構建一個印象深刻、真實生動的角色印記,方便悲情元素的鋪墊和渲染。

羅斯特和拉博夫同為警察,目的相同,卻因為高額賞金而形成內在競爭關係,他們不斷地調侃挖苦對方,比如醉醺醺的羅斯特說自己能在90碼外射中蚊子的眼睛,可是卻連眼前的酒瓶都打不中,藉口說「中國人又賣廉價子彈給我」,拉博夫則諷刺他「我以為你會說雙眼被陽光擋到」。唇槍舌劍成為他們日常的溝通方式,與傳統英雄間的惺惺相惜、熱情洋溢不同,他們之間的冷漠和隔閡隨處可見,隱喻現代西方人之間淡漠的人際關係和共情能力的缺乏。

03、西部精神的創新式顛覆,14歲姑娘凸顯女權主義的崛起

反傳統的英雄拆解方式再次將矛頭指向了西部精神的本源,西部精神在美國人眼中是一種溫情的回憶、敬畏的徵服、從容的淡泊、聰慧的勇氣、真摯的友誼。但在科恩兄弟手中,鋤強扶弱的俠骨柔情以一個14歲姑娘的視角折射出來,少了幾分含情脈脈與大義凜然,多了一絲世俗冷峻和人性傾軋,顛覆了傳統電影中的西部精神。

在賽爾喬·萊昂內導演的《西部往事》中,無處不在的暴力元素刺激著觀眾的感官,亨利·方達飾演的弗蘭克在與獨行俠的對決中喪生,死亡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的《西部執法者》中,喬賽·韋爾斯被流寇摧殘到家破人亡,加入南方遊擊隊保護家鄉人民,不願被徵服和馴化,被迫走上流浪的道路;在羅伯特·唐尼導演的《墨西哥人的宮殿》中,流浪成為了一種必然,似乎牛仔就應該四處為家,伸張正義。在費·唐納薇主演的《道克》中,賭徒霍利迪捲入到政治競選的漩渦中,陷入家族爭鬥的內戰之中;在約翰·休斯頓導演的《奪命判官》中,羅伊懲惡揚善的舉動不僅沒有被處以極刑,反而成為了小鎮新的執法者,訴說著槍桿子裡出政權的幽默故事。

上述五部電影都是19上世紀70年代的西部影片,裡面有典型的血腥元素,也有惡搞式的喜劇情節,儘管風格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精神實質:典型的英雄主義情節和對自由主義的不懈追求。這種普世價值觀隨後在西部片中不斷地出現,科恩兄弟就是從這五部影片中汲取了靈感,完成了本片的拍攝。

科恩兄弟絕不墨守成規的獨立電影精神不僅僅選擇了傳承,更堅持著從影以來不斷嘗試的突破和創新。他們沒有選擇像1969年版的《大地驚雷》一樣用羅斯特視角來展開故事,而是採用了原著框架的馬蒂開篇結尾,以一個14歲姑娘的視角來闡述與眾不同的英雄主義。

傳統西部片中基本上沒有女性的地位,女性只能充當男性的「玩物」或「附屬品」,科恩兄弟卻顛覆性地讓女性變得獨立堅強,以此來模糊傳統意義上的英雄道義。馬蒂面對殺父仇人湯姆毫無退讓之色,勇敢的性格折服了廣大觀眾,也隱喻著女性地位的提升,這正對應這「ture grit」的應有之義。

影片結尾,馬蒂不僅手刃仇人,還因被毒蛇咬傷而失去了半個胳膊,但她始終樂觀積極的應對,傳統西部影片常常會選擇大團圓的美滿結局,可是當馬蒂多年之後去找羅斯特,卻得知三天前他由於不習慣炎熱的天氣而得「熱病」死亡,英雄終有一死,羅斯特沒有像往常影片中個人英雄主義式地戰死沙場,而病死在了安穩平靜的美好生活中,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韻味十足,發人深省。《大地驚雷》隨著馬蒂「時光就這樣流走了」的旁白而消散在昏黃的夕陽下,馬蒂堅定的步伐預示著女性獨立自主精神的崛起和發展。

西部片不僅有傳統印象的古道西風瘦馬,還有科恩兄弟般的黑色幽默和悽冷美好。

相關焦點

  • 《大地驚雷》:少女的勇氣與大叔的溫柔
    《大地驚雷》是科恩兄弟繼《老無所依》之後又一部經典西部片。這是一個狂野粗糲的西部復仇故事,卻也有著細膩動人的溫情。好萊塢活躍著許多兄弟導演,比如沃卓斯基兄弟(現在是姐妹)、羅素兄弟、諾蘭兄弟、達內兄弟等,而獨樹一幟的要數科恩兄弟。
  • 「戰「疫」說理」大力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堅決同時打贏疫情防控...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也是堅決同時打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大戰役」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決同時打贏「兩大戰役」,需要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精神面貌的一種體現,是為了國家和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 《大地驚雷》:孤膽女孩在西部世界的復仇
    我一直認為《大地驚雷》是科恩兄弟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因為它既有《冰雪暴》中為女警長瑪姬保留的溫暖,又迴避了《老無所依》中對罪惡的無力。影片講述了在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西部14歲的女孩馬蒂·羅斯在法警考伯恩和的德州騎警勒波義夫的陪同下到荒蠻的印第安人領地追蹤殺父兇手的故事。
  • 兩版《大地驚雷》編劇、美國小說家查爾斯·波蒂斯逝世
    1964年開始專注於小說創作,作品幽默犀利,受到廣大民眾擁戴,很多人將他的小說風格與馬克·吐溫相提並論。查爾斯·波蒂斯最為人所知的代表作《大地驚雷》是美國歷代總統摯愛的經典小說,並曾兩次被改編為電影。其中1969年版本對其原著小說進行了不小的改編,而2010年科恩兄弟的版本則更加貼近原著。該片還曾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10項提名。
  • 《演員請就位》審美多元時代,趙薇黑色幽默作品如何擊中我們
    文藝古典風,現實主義風,唯美奇幻風,黑色幽默風…… 最受歡迎的不是古典,也不是現代和奇幻,是現代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格。 從觀眾到現場製片人,似乎都很喜歡趙薇的黑色幽默作品,為什麼? 時代不同審美變化,趙薇的黑色幽默究竟擊中了我們內心的什麼?
  • 兩版《大地驚雷》電影編劇查爾斯·波蒂斯逝世
    兩版《大地驚雷》電影編劇查爾斯·波蒂斯逝世 時間:2020.02.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讓英雄主義融入當代精神
    英雄主義作為一種精神與文化的基因,一直流貫和奔騰在我國軍事題材文學的血脈中,因而,軍事題材文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英雄的史詩。  對英雄主義的表現總是由一定的時代特徵和人們的情感所決定。由於其寫作自覺建立在更為文學性的基礎之上,即既以英雄主義為其不變的精神底色,又使英雄品格水乳交融地兼有人物七情六慾的豐富特徵;既以思想性的表達視為遵循的原則,又將作品的意味作為終極的追求,使所樹立起的新的英雄形象不再那麼概念,而是真正腳踏著堅實的大地,具備了可貴且可喜的時代生活和民族性格深度。
  • 《無人區》:一隻鷹隼引發的黑色幽默?
    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首徐崢而不是黃渤,回首寧浩而不是管虎,這部《無人區》必將成為中國式黑色幽默的典範,觀眾將不斷提及它在中國電影史上的意義。美國著名黑色幽默作家庫爾特馮古內特認為,幽默是出於人類的恐懼,為了克服恐懼才發明幽默。寧浩的《無人區》也有這種恐懼。
  • 科恩兄弟《大地驚雷》將揭幕第61屆柏林電影節
    科恩兄弟《大地驚雷》將揭幕第61屆柏林電影節     據國外媒體報導,柏林電影節組委會8日宣布,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The 61st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 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砥礪民族復興力量
    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砥礪民族復興力量 2020-09-29 14:30:59 在光陰之河的衝刷中,英烈們的殊勳光芒依舊奪目;在時代的變遷中,英烈們彰顯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已成為砥礪民族復興的力量源泉。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9月,美國等國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在仁川登陸,並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朝鮮半島北方,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迫任務,但中共中央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 用美國的「拓荒精神」分析《小婦人》中的女性意識的崛起
    電影通過對4個女孩成長的刻畫,一是對拓荒時代美國精神的彰顯,二是對那個時期女性意識崛起的探尋,從而體現出那個時代女性不一樣的魅力。美國的「拓荒精神」源於很早之前移民者的生存意識,關於拓荒精神,我們可以追溯到新海上航線開始時期。
  • 英雄主義的雄渾篇章
    就是這樣——在共和國的大地上/閃耀著/數不清的/英雄形象/震響著/不朽的/英雄的聲音!」(《十年頌歌》)賀敬之這種英雄主義情懷,像氣勢雄壯的奔馬,衝奔在遼闊的詩歌世界裡,隨處都能聽到這種「嗒嗒」的響亮的蹄聲。最突出的是那首著名的《雷鋒之歌》和書寫英雄王傑的《回答今日的世界》。
  • 英雄主義精神不能少
    現實中「硬漢」越來越少的危機,其實就是英雄主義精神的缺失。什麼是英雄主義精神呢?就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不怕苦、不怕累,堅韌不拔的開拓精神;是毫不自私、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是敢於擔當、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得小時候電視還很少,村裡的露天電影裡放映的是董存瑞、黃繼光這樣的英雄,收音機裡播放的是楊家將、嶽飛、包公這樣的英雄耳讀目染間已將英雄主義注入了靈魂。
  • 大力弘揚踐行英雄主義精神
    一個民族,只有讓英雄成為時代的標杆,才能迸發出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一支軍隊,只有讓英雄成為官兵的楷模,才能激發出無往而不勝的巨大能量。英雄主義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由野蠻向文明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集體意識的價值觀,它以社會群體中具有崇高、悲壯、不屈和進取品格的英雄人物為尊崇對象,旨在倡導和弘揚一定時期社會群體所追求的最完美、最高尚、最能代表整體利益的精神價值。
  • 《青銅時代》的敘事手法:黑色幽默
    《青銅時代》是借講述古代的故事,對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的反思,對歷史價值和自由精神的追問。批判精神和自由想像在《青銅時代》中融為一體,顯然後者是王小波更為自覺的寫作精神的訴求。批判精神對應黑色幽默,包含戲仿,荒誕和反諷等手法。我將反諷納入黑色幽默之中,我認為兩者在本質上是共通的。
  • 國家公園與「荒野精神」——兼談國家文化公園與國家精神的構建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發掘好、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指示精神,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正式提出。
  • 【地評線】京彩好評: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砥礪民族復興力量
    今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經濟全球化受到的空前挑戰,面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霸凌行徑,面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難啃的骨頭、難涉的險灘、難爬的高山,同樣需要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之鈣來滋養。深切緬懷志願軍「回家」的英靈,不僅是為即將到來的烈士紀念日、國慶節預熱,更是為激發和弘揚攻堅克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燃燈。
  • 19世紀的西部女性,真有《荒野大鏢客2》中那麼生猛嗎?
    Rockstar 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許會讓人感到疑惑,在人們的印象中,19世紀的美國婦女不應該如此強悍。女性當時還未獲得平等的公民權,放眼東部的大多數農莊,她們過著相夫教子的傳統生活。由於中產階級家庭崛起,女性不必要因為生存而過多投入到生產活動中,19世紀初葉甚至掀起了「家庭生活崇拜」的理念。男性出門去從事商品和服務工作,而理想的妻子應該待在家裡,教育孩童如何成為一個合格公民。作為佐證,1876年由艾米麗亞·西蒙斯(Amelia Simmons)編寫的《美國烹飪》當時就大受歡迎。
  •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盡孝盡忠與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結合
    作為迪士尼改編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動畫《花木蘭》,迪斯尼對花木蘭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運用了許多動畫片新技術,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詼諧幽默,使《花木蘭》風靡全美同時讓部分觀眾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感受動畫電影《花木蘭》的藝術魅力。
  • 神奇女俠:女性主義的時代標誌與精神寄託
    在這裡,既有包含著「美國夢」那種追尋個人價值和個人自由主義的信念,也包涵著個人英雄主義的情懷,可以說超級英雄更多的時候起到的作用,是給予讀者觀眾以代入感的流行文化標籤。無論中西,榜樣的力量總是無窮的,更何況崛起於一戰、二戰期間那段動蕩歲月,精神需求的土壤滋養了超級英雄群體的迅猛發展,同時也成為了現代美國大眾文化基因上不可磨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