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春辭 審核丨甜咖啡
排版丨雪花 封面丨雪花
近日,電競圈爆出一超級大瓜。一個自稱從哈佛和牛津畢業,在港大讀書的「業界大佬」頂著「前暴雪賽事運營總監」的頭銜招搖撞騙,最終事跡敗露,以假裝自殺的方式逃之夭夭。
旭東老仙的吃瓜總結
據傳中招人數超過300人,其中不乏電競圈的頂級大老闆、知名媒體,各行業論壇、電競峰會還邀請他作為特邀嘉賓演講,一時間圈內群情激憤,可又覺得荒誕好笑。
回顧他這一年多來行騙的過程,簡直就是真人版《貓鼠遊戲》。
接下來咱們就來和各位捋一捋這個騙子的所作所為,還有他如何在電競圈從下往上一路爬到了人脈圈的頂點,從各個大佬手中騙取錢財。
和《貓鼠遊戲》中主角所做一樣,騙子想要進入某個圈子,就首先要偽造出一個身份,他使用的藝名為夏花,並且開始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大佬的人設:
從暴雪離職,明年入職騰訊。
一個暴雪一個騰訊,都是圈內響噹噹的兩個名頭,夏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不要李鬼撞上李逵——如何避過騰訊和暴雪工作人員的耳目?
他用的伎倆很簡單卻很好用:瞞天過海、混淆概念。
先是儘可能不與暴雪和騰訊的員工直接接觸,也不直接過多的談論本職工作,如果碰上了就是打太極拳,混淆騰訊和騰競這兩者概念的不同,擾亂眾人的視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遊移於各個私聊窗口間。
暴雪旗下的聯賽品牌OWL
為什麼暴雪和騰訊的頭銜這麼大反而容易矇混呢?其原因恰恰是太大了,大家互相之間都拿不準——誰敢說自己就認全了各個部門的同事?何況是前同事/未入職的同事?
暴雪方面,國內的遊戲業務主要都由網易承辦,而騰競(騰競體育)則是由騰訊和拳頭合資成立的公司,雖然和騰訊是子母公司關係,但公司運營原則上來說母公司不會插手子公司的業務操作,承辦公司也不會過問主辦公司的人事動向。
正是這種不過問,讓夏花有了紮好這個『暴雪離職入職騰訊』人設的機會。那麼,扎好根之後,他要如何發展,甚至如何利用這個人設套現騙錢呢?
方法也很簡單,加很多好友,和立人設時完全相同的思路。
夏花會告訴A:B是我的朋友。
同時,夏花告訴B:A是我的朋友。
這樣,A和B就會覺得夏花是他的好友,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只要沒人拆穿,這個人設就可以獲得繼續發展的機會。
接下來,便是套現。騙錢是比較狠的手段,更加穩健的手段則是通過這些人際關係得到一些簡單的圈內紅利:
夏花的姓名還掛在此次大會的邀請名單上
像這樣的峰會活動舉辦籌備的流程是主辦方向認識的相關媒體和從業人員進行邀請,接著主辦方會為參加活動的嘉賓提供來往機票、酒店以及住宿費用的報銷,通常還會有額外的車馬費進行補貼。
據業內從業人員透露該費用往往在500-1000左右不等,個別會更高。但此類活動並不多,拖得時間越久假人設暴露的風險就越大,夏花需要更快更多的來錢。
他選擇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借錢。
最先開始是借小錢,再然後隨著人設扎的越來越穩,人際關係越往上爬,來錢越來越快,夏花就想騙更多的錢:
與電競圈相關聯的金融圈也沒有倖免於難,被夏花行騙了非常恐怖的金額,此時的夏花已經敢說出「收購網紅公司月流水過千萬」的謊話。
但這世界上沒有天衣無縫的謊言,總有露出的馬腳,圈內人懷疑的目光盯上了夏花:
夏花在自我介紹時說母親是法院審判長,後面又說母親未婚先孕,在過去那個更加保守的年代這兩個名詞幾乎很難聯繫到同一個女性身上,而他借錢同時身份證不對的行為引起了部分人的警覺。
在那之後,夏花一條自導自演自殺的朋友圈點燃了這種懷疑:
馬腳,就來自於這一張朋友圈後包紮的圖片。原因無他,實在包紮的太業餘了。
而這,也正是夏花徹底敗露的根源。過分『關心』夏花的業內人們,在面對自殺這種事時,都做了最正確的選擇——報警。
成是因為人設,是因為「A和B的朋友,那就是AB的朋友」,是因為圈內人對這種身份並不感到懷疑。
而敗,也正是因為夏花過度相信這種人性的慣性,玩弄人性之中那部分天性。
在東窗事發之後,夏花的身份證被扒出來是假的。
而被騙錢的電競圈內人們復盤這件事,也意識到了此前夏花種種行為中透露出的各個細節上的不和諧。
除了騙財,還被爆出騙了女生,同時在群裡留下了辱罵Coser的言論……
其一是要發給特定的金主看,按錯了沒有屏蔽其他人,導致事情敗露;其二則是借錢太多,感覺到了圈內人對他的懷疑,準備藉此機會跑路。但無論如何,夏花行騙了大量的金額早就達到了立案的標準,在各大公司報警之後夏花要面臨的是來自全社會的追捕。
事情逐漸發酵之後,行業大佬也開始吐槽,知名毒奶解說黃旭東表示,「睜眼說瞎話」這種原始的騙術能騙倒圈內逾三百人,值得反思。知名電競媒體人張億博也覺得荒誕:一個騙子的社交圈竟然已經積累了相當雄厚的人脈資源,達到了電競圈的頂點,幾乎可以和專業公關人員媲美——
這樣魔幻現實主義的案例,不免讓人想起那個招搖撞騙的經典電影《貓鼠遊戲》的現實原型人物——弗蘭克·阿巴內爾
16歲時偽造支票騙取400萬美金,成為FBI歷史上最年輕的通緝犯;假扮飛行員,還真的開上了飛機,週遊了二十多個國家,騙了一大票空姐;因為律師難假扮就真人上陣,還真給他考上了……
在《貓鼠遊戲》電影的結局,主角小李子停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最後棄暗投明選擇加入了FBI,把自己的天分和技術用在了為人民財產安全做貢獻上。
相比之下,現實中這位電競版弗蘭克真就沒什麼牌面,蹭吃蹭喝蹭酒店,騙了點錢最後還敗露落得個自殺逃跑的下場。
正如上文那位大佬所說,「這些問題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為什么正常的商務社交可以被一個騙子耍得如此遊刃有餘、如魚得水?
必要的身份驗證是否因為拘泥於所謂的「面子上過不去」而省略了?
我們是不是安逸得太久了,放鬆了警惕,以至於不相信這樣的人還存在於2020年的網際網路和遊戲傳媒行業?
對即時溝通軟體的過度依賴,是否讓每個人都成了小小的信息孤島?
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公安機關能夠迅速將這個騙子捉拿歸案,為受害者討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