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

2020-12-16 文化養生談

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現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有點精神不夠用的感覺。一般來說,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虛」。那麼,什麼是氣虛呢?

氣虛,是中醫理論裡的一個專有術語。一般來說,多以素體稟賦不足、或者久病體虛多見。當然,飲食內傷、起居不慎等「人為因素」,也是引起氣虛的常見原因。

在中醫理論裡,氣血是身體所有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其中,「氣」又是一種無形的、卻又無所不在的、屬於陽熱性質的東西。

可以說,我們身體任何功能上的動作,都需要陽氣的溫煦和推動。比如體溫、呼吸和心跳這些基本的生命體徵,都和「氣」息息相關。

氣虛的人會有哪些感覺呢?

一般來說,氣虛的人,多會經常感到倦怠無力。平常的表現上,也有說話聲音不大,沉默寡言等習慣。可以說,氣虛的人給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安靜」。他們的臉色也相對更「白」一些,可惜,那種白是一種不健康的白,還隔三差五來個傷風感冒的。

如果再詳細一點,氣虛的人很少有主動運動的意願。因為稍微活動一下,他們就會感到「氣不夠用」,多汗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等等。

所以,我們也由此可以看出來,「氣虛」是一個很泛的概念,具體涉及的臟腑,脾肺心腎四者均有可能。

比如氣虛的人大多食慾不好,經常腹脹拉肚子之類,這些基本都是脾氣虛的問題;呼吸氣短、長期咳喘、自汗感冒,更多和肺氣虛有關;而心悸心慌則和心氣虛關係密切。而「久病及腎」,氣虛調理不及時,最後可能也就成了腎氣虛。因此,對於氣虛的調理、飲食,我們應該充分兼顧五臟之虛的宜忌原則。

事實上,很多氣虛的人,他們都會有補氣調理的歷史。因為氣虛會引起工作效率、生活質量的下降,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是做得比較好的。但用一些黃芪人參之類的補氣,卻又常見到「虛不受補」,也就是說,不足的氣沒有得到補充,反倒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上火之類。這又是為什麼呢?

氣虛的人補氣,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根據五臟的對應關係,都有「宜忌」。如果「宜忌」做得不夠好,也就比較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有哪些補氣的宜忌呢?總的來說,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需要注意:

1、藥補不如食補:中醫素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也就是說,通過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補氣的食物,比人參黃芪之類的補氣中藥要更合適。

如山藥、紅棗、黑豆之類,都是補氣健脾,益氣生血之品。而且,這些補氣的食物,大多都是藥食兩用之物,也就是說,既能補氣,但很少有虛不受補的可能;

2、補氣最好兼顧醒脾:前面說了,氣虛涉及的臟腑有好幾個,脾肺心腎皆有可能。我們在區分好主要的臟腑之後,在補氣的同時,最好能兼顧「醒脾」。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也是氣血生化之源。讓脾「醒過來」,生化的氣血也就更充沛。再說,吃進去的藥食,補益的氣也需要脾的運化和輸布,這就更離不開醒脾了。

怎麼醒脾?無非就是藉助一些辛香走散之品,比如生薑、桂枝、陳皮之類。但需要注意,醒脾之品多有耗氣之虞,補氣兼顧醒脾,只需要少許佐之即可。

3、補氣之品甘平和甘溫為好,不宜辛熱:「氣」屬陽,我們常稱之為「陽氣」。因此,很多人認為氣虛就是陽虛,於是就選擇一些大辛大熱之品溫陽益氣。這種進補,是很容易出現上火等「虛不受補」的。總的來說,補氣之品,以性味甘平、甘溫為好,比如黃芪人參。其它辛熱之物如鹿茸附桂之類次之。

4、補氣時飲食也有宜忌:無論是食補還是藥補,進補之時,飲食也需要注意,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好。如果選擇參芪之類補氣,還需忌口生冷油膩、辛辣厚味,比如使用人參時最好別吃白蘿蔔,這也是食物的「相剋」。

總之,氣虛是現在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很多人常有氣短乏力等感覺。適當進補是調理氣虛的必要手段,上述4個「補氣宜忌」,最好能注意一下,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

相關焦點

  • 氣虛體質的人,七竅常有變化,了解什麼是氣虛,才能更好調理
    氣虛體質的人,七竅常有變化,了解什麼是氣虛,才能更好調理。相信很多朋友都經常聽說「氣虛」。尤其是年齡稍長的人,或者看中醫的時候,氣虛這個詞是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但是,無論是氣虛也好,還是氣虛不足也罷,這裡面的「氣」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它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氣虛體質呢?
  • 虛不受補越補越燥?專家提醒:四種體質人群冬季切勿盲目補陽
    虛不受補怎麼辦?廣東近日也終於迎來了一股涼意十足的冷空氣,除了要添衣保暖外,在吃的方面,也要講究的當。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夏天消耗人體大量的陽氣,冬季正是補陽養陰養腎的時節,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冬季是最好的進補時節。
  • 「健康解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矛盾嗎?
    自古以來,「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一直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之一。生活中,許多常感到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身體乏力、精神狀態不好的人群,都會想要通過進補來改善體質。但是很多人卻是一吃補品就上火,也就是常說的「虛不受補」。那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 如何改善氣虛體質?這3件事千萬別做
    而如今已有不少新聞報導有過勞猝死的情況,當人體持續疲勞超過6個月,同時伴有記憶力下降,頭痛,失眠等表現 ,那麼你的身體已經在向你發出信號:「該讓我休息會兒了!」2、別劇烈運動體質虛弱的人,應該多運動鍛鍊,但是不宜選擇過於激烈的運動,比如跑馬拉松,摩託越野,跳高跳遠等。
  • 【健康】大雪後怎麼補?氣虛血虛不同體質養生湯方大放送
    有句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廣州市荔灣中心醫院主治醫師毛湄表示,冬季自然界進入了冬眠狀態,人作為自然界生物的一種,要順應時節,在冬季蓄養生命的活力,在飲食起居上要注意「養藏」。因此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晚起、調節情志、注意保暖。而在飲食上,大雪節氣之後,進補正當時。毛湄介紹,適宜冬季進補的食材,有羊肉、狗肉、牛肉、雞肉、鵝肉、鴨肉、鱔魚等,藥材適合用紅參、黨參、黃芪、當歸、白朮、山藥、枸杞子、靈芝、紅棗等。
  • 體虛寶寶如何補?3種方法補氣溫陽滋陰
    原標題:體虛寶寶如何補?3種方法補氣溫陽滋陰   虛是「不足」的意思,對天生「稚陰稚陽」的孩子來說,往往陽氣更為不足,所以常有正氣不足、脾胃虛弱的表現。孩子常積食、常呼吸道感染,甚至易感體質、過敏體質,根本原因都是體虛。   如何給孩子補虛,減少小病小痛的次數,並不是給孩子餵貴的補品就可以了。
  • 氣虛體質的人有些什麼表現?
    氣虛,它的主要表現在:一,聲音低弱,少氣懶言。氣虛會導致整個人的生理功能低下,會表現出聲音低微,氣息淺而短,人容易疲倦,懶得動,無精打採等現象。經常爬樓梯的時候,爬到一半就氣喘籲籲的爬不動了。當你在聽他說話的時候,都像蚊子一樣嗡嗡嗡嗡,你壓根兒都聽不清說了什麼?在平常的時候,氣虛的人能坐著就絕對不站著,能躺著就絕對不會坐著。他們看起來很慵懶,其實不是,是身體的腎氣不夠,而導致的無力,但是都是由氣虛引起的。二,缺乏力量,容易疲勞。當一個人開始出現乳房下垂,臀部下垂,腹部下垂,肌肉沒有張力,整個人看起來比較懈怠不挺拔的時候,脾氣虛了。
  • 千古補虛第一方——薯蕷丸
    薯蕷丸方藥源流: 薯蕷丸原載於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6條,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主治虛證兼顧外邪: 薯蕷丸主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現代研究已證實,該方能明顯增強患者體質,廣泛用於臨床慢性虛損疾病,如正氣虛衰易感冒、各種疾病易反覆者,體質虛虧、形體瘦弱,癌證術後、化療、放療後調理,亞健康等。 薯蕷丸方藥旨在扶正祛邪: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營衛生化之源,仲景首重脾胃,方中重用薯蕷(淮山藥)為主藥,大棗百枚、甘草二十八分為輔藥,使脾胃健運,氣血陰陽化生有源。
  • 養生要注意個體差異,7種體質的人,各有不同的調理方式
    養生要注意個體差異,7種體質的人,各有不同的調理方式。在生活中,我們常說要因時、因地制宜。對於養生來說,同樣也要注意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各不相同,所需要調理的方面自然也未盡相同。這就形成了中醫的「體質養生」之說。一般來說,在中醫養生理論裡,人的體質大致可以分為七類。這7種體質的人,在日常的養生事項上,所需要關注的都有所差異。
  • 幾款適合氣虛體質人群運動方法
    每個人都需要健康的體格,只要健康的體格才是我們都渴望的,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為,健康,我們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這也是我們都比較重要的。那下面給大家介紹了幾款適合氣虛體質人群運動的方法,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氣虛體質如何養生。
  • 冬日補虛小食方二則
    天氣逐漸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陽氣的消耗。小雪節氣是養生的好時候,可以適當吃一些補益的食膳。挑選營養豐富的食材,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在寒冷的冬日裡喝上熱乎乎的一碗鮮湯,補益身體,提高免疫力。溫中補虛魚羊鮮【出處】民間驗方。【材料】白蘿蔔、羊肉各150克,鯽魚肉100克,香菜段適量。
  • 中醫: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有什麼區別?教你3招辨別!
    一般人認為,陰陽陰陽,男為陽女為陰。其實不然,在中醫裡,無論男女都是有陰陽的,只有在陰陽兩氣調和的情況下,人的身體才會健健康康。男性與女性一樣,都會陰虛、陽虛或者陰陽兩虛,這到底是個什麼說法?妙姐來跟大家講講。
  • 一味中藥古今同名異物,適用於虛不受補者,可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太子參的名字首次出現於清代的《增訂本草備要》,說它「形細如參條,而補性不下大參,氣味功用均同人參」;其後《本草從新》也提出太子參「大補元氣,雖甚細,其力不下人參」的說法。但是這兩本書中均未點明太子參是什麼品種的植物,所以無法考證。
  • 氣血虛的3大症狀,中一條則需引起重視,三種食物能調理氣虛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氣血虛弱這個詞,但是不少人都無法分辨自己究竟是否患上了氣血虛弱的病症,這主要是由於大家對於氣血虛弱的表現症狀並不了解。既然如此,我就給大家仔細講解一下氣血虛的三大症狀,如果大家中了其中一條,就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調節氣虛之症。
  • 容易出汗的人一般是什麼體質?醫生:三種體質的人,注意改善
    出汗是我們一個人正常的生理現象,特別是在夏天天氣特別炎熱的時候,難免會出汗;但是出汗也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特別愛出汗,有的人則出汗不明顯。有的愛出汗的人,往往天氣不太熱都能全身是汗,這甚至會對日常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人為什麼要出汗?哪些人是容易出汗的人群呢?今天劉醫生給大家講一講。
  • 神疲乏力的四個原因「虛、溼、滯、虧」,該怎麼調理呢?
    中醫認為經常覺得乏力,病因大致有四個虛、溼、滯、虧。虛虛一般是指造成身體乏力的氣虛,造成身體乏力的氣虛一般是脾氣虛。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把進入胃的飲食和水運化成氣、血、津、液、神等提供營養的原材料,以滋養我們的身體。
  • 氣虛的六個表現,這樣調理讓你快速滿血復活!
    懶得說話,懶得動彈,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真的因為你「懶」,而是「氣虛」在作怪! 氣虛是一種多發證,多因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年老虛弱、久病未愈、大手術後及疲勞過度導致。在臨床上,氣虛主要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陽氣虛等5個類型。
  • 懶,說明你氣虛;掉頭髮,說明你血虛;長痘痘,說明你陰虛!你是哪種虛?
    移慪倯湔盒襍湤訕赺慚橔蹵鰺瑃肣徝婙鸗嬜濰揓鱡慯犣鈺蠾磳斛嘈雪菕暇庵取倡誽魕蜹迷汳臄蕄粚榀𣯶蛒傌躴彂橌否則,「虛」在初級階段,會導致人疲乏無力、精力不濟、情緒低落、頭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洩瀉、失眠多夢、陽痿早洩、月經不調等,等「虛」發展到高級階段,各種疾病就來了。
  • 肺氣虛的人,有哪些表現?多吃兩種食物,或有助養肺
    而肺氣虛是一種病症名,是指肺氣不足造成肺部功能減退的現象。肺氣虛會導致肺部功能受損,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極大影響。造成肺氣虛的原因造成肺氣虛的原因主要有先天體質因素、抵抗力下降和慢性肺部疾病。
  • 艾灸能改善身體四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意思是說,人體內的正氣足,人的抗病能力就強,就不容易生病。正氣弱,身體易受陰邪之氣侵蝕,必定會虛弱。疾病侵犯人體時,總是先侵犯皮毛,然後是肌膚,再者是筋脈,其次是六腑,最後才是五臟!所以,等病到了五臟的時候,就很難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