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不受補越補越燥?專家提醒:四種體質人群冬季切勿盲目補陽

2020-12-16 胡博士說中醫

進補選用越名貴的藥材就越好嗎?喝湯比吃肉營養更豐富?虛不受補怎麼辦?

廣東近日也終於迎來了一股涼意十足的冷空氣,除了要添衣保暖外,在吃的方面,也要講究的當。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夏天消耗人體大量的陽氣,冬季正是補陽養陰養腎的時節,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冬季是最好的進補時節。近日由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特約的南都健康大講堂邀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胡世雲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題為《冬季進補的奧妙》的直播講座,直播獲得16W+的關注。

冬季進補講究「無擾乎陽」,應時而補

此時天氣愈加寒冷,此時廣東正是天氣多變的時候,晝夜溫差變大,許多人又往往疏於留意,就容易受寒著涼,對身體造成影響。胡世雲教授談到,中醫養生理念,講究「法於自然,順時養生」,提醒大家冬季應該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養護調攝。「不時不吃,應季的食物多吃,反季節的食物,少吃、慎吃。南方人冬季不能大補,大補容易上火,需要防寒,但也要注意養陰。」胡世雲表示,冬季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少食用鹹味食品,防止腎水過旺,多吃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橘子、豬肝、醋、大頭菜、萵苣等。

四種體質不同進補,「四大名補」可幫助調理

羊肉、鹿茸、人參等補陽的食材一直廣受想要冬季進補的人們歡迎。但在冬季進補選用羊肉、鹿茸、人參等食材是適合所有人的嗎?胡世雲教授表示並非如此。「冬季南方人儘量避免大補,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若只注重進補陽氣而忽略收養陽氣,反而容易耗散陽氣,擾亂體質。」

胡世雲教授將體虛體質的人分為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四種。又將人參、阿膠、鹿茸、銀耳四種常見的藥材歸納為「四大名補」。「阿膠性平,味甘,可以滋陰養血,血虛體質的人適宜。鹿茸是純陽食材,一定要確認自己是陽虛體質才能按需服用。銀耳這一食材對陰虛體質的調理效果較好。」 胡世雲介紹道,參類藥材具有滋陰補氣的功效,對於氣虛體質的人群而言,是較好的進補藥材。「各類參的功效也不相同,如:生曬參補氣為主,北沙參滋陰作用強,黨參是氣血雙補的。大家應根據自身情況來選用功效適合自己的參服用」

胡世雲教授科普到,參類藥材的功效為大眾熟知且認可,但其實參類的各種功效是其包含的多糖在發揮作用。單糖是糖的基本組成單位,單糖之間脫水形成糖苷鍵,進一步連接成寡糖和多糖,一般少於10個糖基的糖鏈稱為寡糖,多於10個糖基的糖鏈稱為多糖。多糖可以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有助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的生長和增殖,也能加強刺激腸神經黏膜受體進一步提升腸道健康。另一方面,多糖也可以直接與腫瘤細胞接觸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是激活免疫系統的好幫手。

胡世雲教授談到:「有很多大眾平時食用的食物,將其中的多糖成分提取出來,經過適當處理,就能夠發揮藥理作用,幫助調節免疫功能、對抗疾病。」除了參類多糖、香菇多糖,胡教授還介紹了銀耳、黃精、靈芝等多種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食材。

南方進補可選用平補食材

針對「冬季吃補藥湯更能起到進補效果?喝湯比吃肉營養更豐富?」的粉絲問題,胡世雲教授做出解答:「補要適度,固護脾胃,選擇溫陽的食材進補效果更好,身體更容易接受;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由於湯膳中藥材的加入也有一定的營養功效,各有好處,沒有優劣之分。」

針對觀眾提問的虛不受補問題,胡世雲教授解答:「在南方進補可以選擇平補食材,如五指毛桃、牛大力等。老百姓也不必局限於名貴的中藥材,選擇質優價平的藥材能保證長期服用調理的就好。」

胡世雲教授還強調了運動和重要進補頻率的重要性,指出冬季身體循環變慢,運動可以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進補隔天進行,並搭配不同的藥材進補,身體可以更好地吸收。

直播/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黃菁琳

攝影:實習生 翁壘玉

通訊員:宋莉萍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中醫藥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編輯&排版:大思。

相關焦點

  • 「健康解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矛盾嗎?
    自古以來,「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一直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之一。生活中,許多常感到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身體乏力、精神狀態不好的人群,都會想要通過進補來改善體質。但是很多人卻是一吃補品就上火,也就是常說的「虛不受補」。那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 冬季畏寒體質和虛火體質該怎樣進補?補錯就麻煩了
    「冬季養生,我們自然要天人合一,順天而行,既要藉助自然之勢,順天而「藏」,還要借天而「補」,達到養生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進補時,最好請中醫師辨別一下自己的體質,其根本原則是畏寒體質補陽,虛火體質滋陰,以達到陰陽平衡,身體強壯的最佳效果,切勿盲目進補。
  • 今日立冬 冬季進補吃5種食物 4類人群宜膏方進補
    中老年群體:中老年人群身體經歷由盛到衰的自然轉變,抗病能力下降,疾病容易侵犯,最應注意養生保健。對人體進行調補是中醫養生優勢所在,因此中老年人群可根據自己身體狀況,找專家配膏方調補養生,以達到抗衰延年的功效。
  • 腎虛吃藥越補越虛?關於補腎你必須要知道的這幾點
    「大夫說我是脾腎陽虛,面色偏白,體質偏虛弱,說這個六味地黃丸是治腎陰虛的,我吃了只會越補越虛,都是腎虛,為什麼吃個藥反而更虛了?」我一聽,心想兩種虛怎麼能混為一談?把他新開的處方-歸附地黃丸,解釋給他聽。
  • 冬季進補你吃對了嗎?
    正像剛剛這位小夥子所說,冬季進補與中醫的「天人相應」理念一致,都是要通過「補」來達到平衡陰陽的目的,從而使人體內外保持協調,增強抵抗力。特別是平日體虛的人,冬季的確適合進補。但海參、阿膠、羊肉雖好,是人人都能吃嗎?在中醫科門診,醫生將體虛患者分為陽虛和陰虛兩類。
  • 揭秘「虛不受補」的真正原因!想知道到底怎麼「補」嗎?
    spm=smpc.author.fd-d.3.1596263015366duS8HKZ 如今很多人都在進補,信奉各種山珍海味,但是往往忽略了「虛不受補」,或者很多人知道這個概念,但其實沒有真正理解
  • 【健康】大雪後怎麼補?氣虛血虛不同體質養生湯方大放送
    適合冬季進補的藥材有很多進補也不宜過量。毛湄提醒,否則不僅浪費,還會導致過補引起其他熱性疾病。冬季要避免寒涼的食物,可能會造成胃寒、胃痛或腹瀉,因此冬季要少吃香蕉、西瓜、雪梨、綠豆等食物。適用人群:適合於氣虛體質人群,表現為語聲低微,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蒼白,氣短懶言,精神不振,體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等,易患感冒、內臟下垂,平素抵抗力弱,病後康復緩慢。
  • 冬至養生:一「躲」二「養」三「固」四「補」
    冬季可以選擇天氣晴好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周3 ~5次、每次30 ~ 60分鐘。曬太陽: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下午4點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 虛不受補,容易上火,這碗湯,你逃不掉了!
    簡言之,病人體內缺乏陰陽氣血,則為虛證,我們就需要用補法去填補空虛;而病人因為外邪侵襲等帶來的素體本不虛、陰津虧損而實熱、煩渴等表現則稱之為實證,需要用洩法去洩其燔盛。本來「虛則補之」可用補法治虛證,但是卻有「虛不受補」的說法,也有虛證易上火的論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
    氣虛體質的人,常有三種表現,避免虛不受補,要注意「四個宜忌」。現在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有點精神不夠用的感覺。一般來說,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虛」。那麼,什麼是氣虛呢?氣虛,是中醫理論裡的一個專有術語。一般來說,多以素體稟賦不足、或者久病體虛多見。當然,飲食內傷、起居不慎等「人為因素」,也是引起氣虛的常見原因。
  • 千古補虛第一方——薯蕷丸
    薯蕷丸方藥源流: 薯蕷丸原載於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6條,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主治虛證兼顧外邪: 薯蕷丸主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現代研究已證實,該方能明顯增強患者體質,廣泛用於臨床慢性虛損疾病,如正氣虛衰易感冒、各種疾病易反覆者,體質虛虧、形體瘦弱,癌證術後、化療、放療後調理,亞健康等。 薯蕷丸方藥旨在扶正祛邪: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營衛生化之源,仲景首重脾胃,方中重用薯蕷(淮山藥)為主藥,大棗百枚、甘草二十八分為輔藥,使脾胃健運,氣血陰陽化生有源。
  • 時節至晚秋,做好晚秋打「底補」,一冬少病楚!
    青壯年及身體健康的人群,注意順應氣候逐漸增加衣物,不要一次增加太多,讓機體提高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晚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到了晚秋,意味著秋將盡,冬欲來。越臨近冬季,養生就越不能放鬆警惕!晚秋是秋季的最後一個階段,同時也是秋季養生的關鍵期,身體哪裡養得不好,入冬馬上見分曉。
  • 頭暈頭痛久治不愈,越補越痛,中醫治療方法不能錯
    那倒未必,今天我們就聊一個病例,病人長期頭暈頭痛,用了各種補藥,不但沒有什麼效果,反而症狀更加嚴重,這也就是中醫治療常常犯的錯位,有時候方法錯了,還沒有意識,就相當於南轅北轍,越走越錯,關鍵在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整改。
  • 川普送「大補丸」 蔡英文「虛不受補」
    作者 朱穗怡  中藥常說「虛不受補」,意即身體虛弱的人如果大量進食補品,不僅無法增強抵抗力,反而令身體狀況更差。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便是如此。它上臺四年多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破壞兩岸關係,導致臺海局勢緊張,使臺灣處於戰爭的邊緣。臺當局於是完全倒向美國,企圖藉助美國的影響力對抗中國大陸,以此增加臺灣的「抵抗力」。近年對中國大陸實施「極限施壓」的川普政府當然是「來者不拒」。
  • 4類人群宜吃膏方--中國數字科技館
    不過,膏方非藥勝藥,也有不宜吃的人群,楊教授將禁忌、誤區、注意事項等一一講明,讓大家「吃膏有道」。  《黃帝內經》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年冬季,人體陽氣隨自然規律而向內潛藏,因此中醫講究冬日養生,順應自然界的閉藏之律,以「斂陰護陽」「添精補腎」,膏方就是此時最佳養生保健品。
  • 立冬補冬,這樣「補」才靠譜!
    「立冬補冬,補嘴空。」冬季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選用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煮一碗來生薑大棗牛肉湯喝,可以很好地引補,幫助調整脾胃功效、補益氣血,為進補做好充分準備。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
  • 入冬病後補 選對不浪費
    時下正是人們食補的旺季,很多人都會趁著寒冬補一補,特別是一些疾病初愈的人。生病就是正氣與邪氣作鬥爭的過程,生完病後,正氣多少會有損傷,特別是大病久病之後。正確的調補有利於人體正氣的恢復,防止疾病的復發。但是,如果正氣損傷不明顯,是不需要補的。
  • 南京太乙堂張九方: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
    張九方教授在腫瘤治療上強調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中西合璧,各奏其用,認為中醫腫瘤治療應時時關注患者機體內正邪雙方博弈結果,在臨床上遵循補虛與散結並舉的法則,做到攻補有序、進退有據、膽大心細、嚴謹組方,既不一味扶正以至於姑息養奸,也不強行攻邪而至傷正,而是審時度勢、攻補有序,實現正足邪祛、邪祛正安的目標。
  • 【本周靚湯】強筋骨,補肝腎,心心念念的羊肉暖身湯來啦
    對於風溼痺痛、肝腎陽虛的人群 更應抓緊這最佳的進補時節, 多選用補肝腎、強筋骨的中藥材 男女都能喝的補腎湯 ▼▼▼ 海參是有名的補益珍品之一,其性味甘溫,可以益精血、補腎氣、潤腸燥,常用於腎陽虛人群如平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或治療血虛腸燥便秘症狀等等。現代研究認為海參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人體必需元素如鈣、鐵、碘、磷等,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調整血糖血脂、抗腫瘤等作用,營養價值較高。
  • 效果「立竿見影」的「補陽猛將」:堅持泡酒喝10天,陰陽雙補,效果立竿見影
    騜蘀鋝躈蜚貴注瞖捍錌蛧杤洇鷷篹睖尬廨襃濾硡篅燥媲攙蕙蔤憜襉脩稙榾蹭晲仸疊咺珶鶡鑢栕槍躡秦考夛邾瞃礀粍中醫說,「頭為諸陽之首」,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失。耫喟傾謨蹤轢穟矊焭娟丵輢梉陣艥揤鶺浪楱崡返愺蚖綽墜唦餃邶栻培擊羲碻筦杼隯穌凩竕越啷頟寍挩焽簽尅栴琫錐所以,頭部保暖很重要,出門時不妨戴帽子或圍圍巾,其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護住頭後面的風府穴不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