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選用越名貴的藥材就越好嗎?喝湯比吃肉營養更豐富?虛不受補怎麼辦?
廣東近日也終於迎來了一股涼意十足的冷空氣,除了要添衣保暖外,在吃的方面,也要講究的當。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夏天消耗人體大量的陽氣,冬季正是補陽養陰養腎的時節,對於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來說,冬季是最好的進補時節。近日由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特約的南都健康大講堂邀請到了廣東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胡世雲教授,為大家帶來一場題為《冬季進補的奧妙》的直播講座,直播獲得16W+的關注。
冬季進補講究「無擾乎陽」,應時而補
此時天氣愈加寒冷,此時廣東正是天氣多變的時候,晝夜溫差變大,許多人又往往疏於留意,就容易受寒著涼,對身體造成影響。胡世雲教授談到,中醫養生理念,講究「法於自然,順時養生」,提醒大家冬季應該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養護調攝。「不時不吃,應季的食物多吃,反季節的食物,少吃、慎吃。南方人冬季不能大補,大補容易上火,需要防寒,但也要注意養陰。」胡世雲表示,冬季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少食用鹹味食品,防止腎水過旺,多吃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橘子、豬肝、醋、大頭菜、萵苣等。
四種體質不同進補,「四大名補」可幫助調理
羊肉、鹿茸、人參等補陽的食材一直廣受想要冬季進補的人們歡迎。但在冬季進補選用羊肉、鹿茸、人參等食材是適合所有人的嗎?胡世雲教授表示並非如此。「冬季南方人儘量避免大補,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若只注重進補陽氣而忽略收養陽氣,反而容易耗散陽氣,擾亂體質。」
胡世雲教授將體虛體質的人分為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四種。又將人參、阿膠、鹿茸、銀耳四種常見的藥材歸納為「四大名補」。「阿膠性平,味甘,可以滋陰養血,血虛體質的人適宜。鹿茸是純陽食材,一定要確認自己是陽虛體質才能按需服用。銀耳這一食材對陰虛體質的調理效果較好。」 胡世雲介紹道,參類藥材具有滋陰補氣的功效,對於氣虛體質的人群而言,是較好的進補藥材。「各類參的功效也不相同,如:生曬參補氣為主,北沙參滋陰作用強,黨參是氣血雙補的。大家應根據自身情況來選用功效適合自己的參服用」
胡世雲教授科普到,參類藥材的功效為大眾熟知且認可,但其實參類的各種功效是其包含的多糖在發揮作用。單糖是糖的基本組成單位,單糖之間脫水形成糖苷鍵,進一步連接成寡糖和多糖,一般少於10個糖基的糖鏈稱為寡糖,多於10個糖基的糖鏈稱為多糖。多糖可以與腸道菌群相互作用,有助於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的的生長和增殖,也能加強刺激腸神經黏膜受體進一步提升腸道健康。另一方面,多糖也可以直接與腫瘤細胞接觸而發揮抗腫瘤的作用,是激活免疫系統的好幫手。
胡世雲教授談到:「有很多大眾平時食用的食物,將其中的多糖成分提取出來,經過適當處理,就能夠發揮藥理作用,幫助調節免疫功能、對抗疾病。」除了參類多糖、香菇多糖,胡教授還介紹了銀耳、黃精、靈芝等多種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食材。
南方進補可選用平補食材
針對「冬季吃補藥湯更能起到進補效果?喝湯比吃肉營養更豐富?」的粉絲問題,胡世雲教授做出解答:「補要適度,固護脾胃,選擇溫陽的食材進補效果更好,身體更容易接受;肉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由於湯膳中藥材的加入也有一定的營養功效,各有好處,沒有優劣之分。」
針對觀眾提問的虛不受補問題,胡世雲教授解答:「在南方進補可以選擇平補食材,如五指毛桃、牛大力等。老百姓也不必局限於名貴的中藥材,選擇質優價平的藥材能保證長期服用調理的就好。」
胡世雲教授還強調了運動和重要進補頻率的重要性,指出冬季身體循環變慢,運動可以更好地促進新陳代謝,進補隔天進行,並搭配不同的藥材進補,身體可以更好地吸收。
直播/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黃菁琳
攝影:實習生 翁壘玉
通訊員:宋莉萍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中醫藥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即刪。編輯&排版: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