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補虛第一方——薯蕷丸

2021-02-12 外治良藥

薯蕷丸方:薯蕷三十分,當歸、桂枝、幹地黃、麯、豆黃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窮、麥門冬、芍藥、白朮、杏仁各六分,人參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膠七分,乾薑三分,白蘞二分,防風六分,大棗百枚(為膏)。

薯蕷丸是東漢張仲景治療「虛勞」的經典方劑,主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由二十一味中藥組成,組方十分神妙。

 

薯蕷丸方藥源流:

 

薯蕷丸原載於張仲景《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6條,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丸主治虛證兼顧外邪:

 

薯蕷丸主治「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虛勞諸不足」即為陰陽氣血俱不足的虛勞病人,易被外邪侵襲而患各種病症,如頭目昏眩,心中煩悶,骨節煩疼,腰背酸疼,飲食減少,羸瘦百病等。現代研究已證實,該方能明顯增強患者體質,廣泛用於臨床慢性虛損疾病,如正氣虛衰易感冒、各種疾病易反覆者,體質虛虧、形體瘦弱,癌證術後、化療、放療後調理,亞健康等。

 

薯蕷丸方藥旨在扶正祛邪: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營衛生化之源,仲景首重脾胃,方中重用薯蕷(淮山藥)為主藥,大棗百枚、甘草二十八分為輔藥,使脾胃健運,氣血陰陽化生有源。佐以四君補氣、四物補血、麥冬、阿膠滋陰,乾薑溫陽,此十三味共呈補氣血陰陽諸不足之功,達到扶正目的。又伍桂枝、防風、柴胡散風祛邪,豆黃卷化溼和中,麯(即神曲)消食健脾;使以桔梗、杏仁、白蘞理氣開鬱。諸藥合用,健脾益胃,氣血並補,陰陽和調,執中州以灌四旁,扶正氣以祛風邪。

 

薯蕷丸絕妙組方:

 

藥物劑量輕重分明:方中主輔藥的劑量獨重:主藥薯蕷(淮山藥)三十分,輔藥大棗百枚、甘草二十八分,三味藥總量佔全方的五分之二以上,這就十分明顯突出了調理脾胃的極其重要作用。使藥的劑量獨輕:如白蘞二分,為方中最小量,是薯蕷的十五分之一,使主輔藥又具清熱開鬱作用。其他佐藥劑量都在五至十分之間,是主輔藥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協助主輔藥扶正祛邪作用。組方劑量如此之妙,真是不可多見。

 

善於組合名方:本方扶正藥實際上是選用雙補陰陽的炙甘草湯(去麻仁);配伍外調營衛、內調腸胃的桂枝湯;合四君、四物的雙補氣血;祛邪藥妙用桂枝、防風、柴胡三陽合治,桂枝擅長散太陽之邪,防風散陽明之邪,柴胡散少陽之邪,使外邪在三陽得以消散。方中又用溫陽乾薑三分合甘草辛甘化陽;芍藥六分合甘草酸甘化陰,如是又見陰陽並補之妙。

 

根據脾胃特性:脾喜燥而惡溼,主消化飲食,若脾胃氣虛運化不利,則易生溼積食,故再配豆黃卷化溼和中,麯(即神曲)消食健脾。脾升胃降,方中入桔梗合柴胡之升,白蘞合杏仁之降,以恢復脾胃氣機之升降出入。方中用阿膠七分、麥門冬六分、幹地黃十分,少用滋膩之品旨在保胃氣。

 

注意服藥方法:本方方後注「煉蜜和丸、」「空腹酒服」、「一百丸為劑」。此因蜂蜜補而不燥,滋而不膩,為補養脾陰之良藥;以酒送服,目的在於借酒辛通,助藥力發揮。「一百丸為劑」,即以「一百丸」為一療程,不能速效,當長期服用,慢慢改善氣血陰陽諸不足的體質。

相關焦點

  • 補虛名方 薯蕷丸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今天就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補虛名方:薯蕷丸。因此,薯蕷丸中,有化溼和中的「潔流」(使溼去脾健)結構。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一個人正虛諸不足,必然日久非一日之功,此時又遭邪侵,氣機升降出入必然早已紊亂,有可能會見到腹脹、脅痛等這種「因虛致實」的假實症狀。 升降失常,補不到位,瘀滯其中,只會發生虛不受補的結局。
  • 薯蕷丸
    久病之人,氣血陰陽皆虛,易受邪侵,而致內外俱病。此時補虛則戀邪,祛邪則恐傷正,治當扶正祛邪並施,方用薯蕷丸,但側重健脾。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血陰陽諸不足,必待脾胃健運,方可資生恢復。   方中用薯蕷(即山藥)「補中益氣力,長肌肉」(《神農本草經》),合以八珍湯補益氣血,阿膠、麥門冬養血滋陰,柴胡、桂枝、防風、白蘞祛風散邪,杏仁、桔梗疏利氣機。
  • JT叔叔慢慢教-169-薯蕷丸
    薯蕷丸。所以有些人體質還不夠格吃小建中湯,薯蕷丸是很好的選擇,而且薯蕷丸這個藥是越虛的人越好補,只是你虛到已經暴爛的時候,薯蕷丸就特別神效。有的人在那裡高興地點頭,我們的小方助教就是三天兩頭感冒了的代表人物,然後呢,你一天是含一顆薯蕷丸還是三顆薯蕷丸?(回答:三顆)三餐各含一顆,薯蕷丸是做大丸的,如彈子大,不是如梧桐子大,三餐各含一顆,然後就開始越來越不會感冒了,是不是?就是還是有很明顯的效果的。
  • 薯蕷丸是補藥之王
    天底下竟然有人可以把補藥開到如此之完美,你知道就是說,要補一個人虛,我們今天有什麼?薯蕷丸裡面那個補藥結構,你可以從裡面抓出一帖四物湯,對不對?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都有;可以從裡面抓出一帖四君子湯,人參、甘草、茯苓、白朮都有,對不對?就好像它是一個拉裡拉雜什麼補藥放在一起。
  • 千古「降痰」第一方!上清肺痰,下補陽氣,改善痰多咳嗽,請欣賞
    它是我心中的千古「降痰」第一方。  怎個好方?但見——  紫蘇子、半夏各9克,當歸6克,甘草6克,前胡、厚樸各6克,肉桂3克。  所有這些,加上生薑3克,大棗1枚,蘇葉2克,水煎服。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配伍裡頭有陳皮或橘紅。
  • 「健康解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矛盾嗎?
    自古以來,「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一直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法則之一。生活中,許多常感到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身體乏力、精神狀態不好的人群,都會想要通過進補來改善體質。但是很多人卻是一吃補品就上火,也就是常說的「虛不受補」。那麼「虛則補之」和「虛不受補」這兩種說法是否矛盾?
  • 薯蕷丸製作流程
    薯蕷丸的功效很強大,上一期已經介紹過了。今天介紹一下做法。
  • 冬日補虛小食方二則
    溫中補虛魚羊鮮【出處】民間驗方。【材料】白蘿蔔、羊肉各150克,鯽魚肉100克,香菜段適量。【功效】溫中補虛,增強營養,用於虛勞羸瘦、免疫力低下。【做法】將白蘿蔔去皮,切片;羊肉洗淨,切片;鯽魚肉洗淨,切片後用料酒、澱粉抓勻上漿。鍋中倒入水燒開,放入蘿蔔片,小火煮10分鐘,下入羊肉片和鯽魚片,大火煮沸,撇淨浮沫,加鹽調味,盛入湯碗,撒上香菜段即成。
  • 扶正補虛仙鶴草,天然激素三仙湯
    扶正補虛仙鶴草名醫幹祖望創製並善用扶正補虛的良方強壯扶正補虛另外,仙鶴草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強壯扶正補虛,在辨治脫力勞傷、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氣虛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獲得良好的療效,正如幹祖望所說:「凡人精神不振、四肢無力、疲勞怠惰或重勞動之後的睏乏等,土語稱『脫力』。
  • 揭秘「虛不受補」的真正原因!想知道到底怎麼「補」嗎?
    spm=smpc.author.fd-d.3.1596263015366duS8HKZ 如今很多人都在進補,信奉各種山珍海味,但是往往忽略了「虛不受補」,或者很多人知道這個概念,但其實沒有真正理解
  • 千古名方 五子衍宗丸
    考證該方起源於唐代,最早記載於道教的《懸解錄》一書。書中記載了張果獻於唐玄宗的聖方「五子守仙丸」,即五子衍宗丸的原方名。「衍宗」要靠「五子」醫家王肯堂云:「藥止五味,為繁衍宗嗣種子第一方也。」本方五藥皆有「子」字,取「以子補子」之義,傳統中醫學又將男性不育症稱為「無子」、「無嗣」,因而一語雙關,別有意味。本方有添精補腎,滋身壯體和助於生育繁衍後代的作用,故稱「五子衍宗丸」,且被譽為「古今種子第一方」。明代醫學家張時徹在《攝生眾妙方》中盛讚五子衍宗丸繁衍宗嗣的功效,他說:「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有人世世服此藥,子孫繁衍遂成村落之說。」
  • 張仲景眼含熱淚,寫下人間止疼第一方!胃疼、腿疼、頭疼,全都管
    淺墨半盞,書千古大醫。 到最後,淚了燭光,軟了心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想說的是,中醫是人間最具溫情的學問。這門學問,你越鑽研,越受感動。 譬如漢代醫聖張仲景先生。雖然他生活在迄今2000年前的世界裡。
  • 首薈通便膠囊古方溯源丨補氣第一方,君子致中和:四君子湯
    四味藥均屬於平、溫藥材,藥性醇和,補性平和,補氣又不過於峻猛,仿若謙謙君子,品行中正,正應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所以名為「四君子湯」。由於後世很多補氣方都是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加味,所以四君子湯被稱為補氣藥裡的鼻祖,也被稱為「補氣第一方」。
  • 川普送「大補丸」 蔡英文「虛不受補」
    作者 朱穗怡  中藥常說「虛不受補」,意即身體虛弱的人如果大量進食補品,不僅無法增強抵抗力,反而令身體狀況更差。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便是如此。最近為了國內選舉造勢和轉移抗疫不力、經濟下滑、失業率攀升等社會焦點,川普在臺海問題上下「猛藥」,又是派衛生部長訪臺,又是放出風聲說「向臺灣出售無人機」,向民進黨當局送上「大補丸」。然而,民進黨當局恐怕是「虛不受補」。美國的「大補丸」不僅不能保護臺灣,反而令兩岸關係更緊張。日前解放軍戰機再次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使臺灣相當緊張。
  • 精氣俱虛該怎麼補?(附語音)
    我們由此就對應到臨床治病,治病用藥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補精的,也就是補形的,像這些滋陰的藥物大多數都是補精補形的;還有一種藥物是補氣的或者叫行氣的,這一類的藥物是通氣補氣的。(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補氣在大多數是用來調整身體的這種機能的、這種運行和功能性變化。
  • 桂枝湯為滋陰和陽,解肌發汗,調和營衛的第一方,為什麼?
    《傷寒論》是方書之祖,而桂枝湯又為《傷寒論》的第一方。桂枝湯的原方組成為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其煎煮和服用方法,以及服後護理,都有詳盡的論述,特別是服藥後,要喝熱粥,以助藥力,並且要覆蓋棉被約一時許,令全身微似有汗最好,不能大汗淋漓。
  • 南京太乙堂張九方:腫瘤治療,宜補虛與散結並舉
    張九方教授在腫瘤治療上強調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中西合璧,各奏其用,認為中醫腫瘤治療應時時關注患者機體內正邪雙方博弈結果,在臨床上遵循補虛與散結並舉的法則,做到攻補有序、進退有據、膽大心細、嚴謹組方,既不一味扶正以至於姑息養奸,也不強行攻邪而至傷正,而是審時度勢、攻補有序,實現正足邪祛、邪祛正安的目標。
  • 虛不受補,容易上火,這碗湯,你逃不掉了!
    簡言之,病人體內缺乏陰陽氣血,則為虛證,我們就需要用補法去填補空虛;而病人因為外邪侵襲等帶來的素體本不虛、陰津虧損而實熱、煩渴等表現則稱之為實證,需要用洩法去洩其燔盛。本來「虛則補之」可用補法治虛證,但是卻有「虛不受補」的說法,也有虛證易上火的論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能補虛健脾,和血調經
    補虛,健脾,活血,調經。主治經閉,病後體虛。《中藥大辭典》甘微澀,平。補虛健脾,和血調經。治病後休虛:巖高梁一兩。煨水或燉肉吃。《中華本草》甘;微澀;平補虛健脾;活血調經。
  • 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都是因為身體虛!補虛還得多吃它
    女性手腳冰涼多半是氣血兩虛引起的。 建議 氣血雙補食桂圓 對於病後體虛、血虛萎黃、氣血不足、神經衰弱和失眠健忘等症狀,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不過一次吃太多桂圓容易上火。小健在這裡提供一個既可以大補氣血,又不會上火的吃法: 桂圓、西洋參以10:1的分量,加一勺白糖,放入燉盅,不加水,一起隔水蒸12個小時,每日1-2勺開水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