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分明」原因分析

2021-02-19 地理科學研究苑

        

涇渭分明是一個成語,源自自然景觀。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匯時,由於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

古代關於涇渭分明的說法

1.春秋:《詩經》有「涇以渭濁」,故有人認為在春秋時代是「涇清渭濁」

2.唐代:唐詩中杜甫有「濁涇清渭何當分」「旅泊窮清渭,長吟忘濁涇」等其詩中有7次提到「清渭」,4次說到「濁涇」(渭清涇濁)

3.宋代:記載中和唐代一樣「清渭濁涇」

4.清代:乾隆派陝西巡撫秦承恩對涇渭進行考察得出了「涇清渭濁」的結論

現代關於涇渭分明的說法

  現代一年中涇渭分明是呈現季節性的,一年中大部分時間(10月-次年6月)是涇河清,渭河濁;每年的7,8,9月份兩河都處於豐水期,大部分時間涇渭皆濁

涇渭分明的原因

一、受基巖及流經區地形的影響

涇河是一條「下切河」,也叫「山區河」,比降大,流速快,已經下切到基巖上,河床是石頭,所以涇河平時是沒有泥沙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7,8月的洪水季節或春汛或上遊降雨),那時通過侵蝕黃土高原而獲得大量泥沙;渭河流淌在衝積平原上,它既衝刷,又淤積。

二、受雨帶影響(每年夏季先「涇清渭濁」後「涇濁渭清」)

渭河在南,涇河在北,涇、渭河河流受鋒面雨的推移規律影響,先後錯開了雨季和汛期(當鋒面雨帶北移時,渭河首先進入雨季水渾,而涇河水清。之後涇河進入雨季,水渾而渭河則水清。當鋒面雨帶南移時,涇河先進入雨季,而後渭河進入雨季)

三、受人類活動影響

渭河上遊地區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加上生產生活廢水的大量排汙而致。

總體來說,兩條河流勢均力敵。交匯角度如果呈比較小的銳角,交匯後兩道水流更易於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幾乎是「平行」流動——它們齊頭並進,不會很快交融,於是出現較長的分界線,越有可能形成涇渭分明的風景

 具體分情況討論

1.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是涇清渭濁

①流程和匯水面積

渭河流程長,匯水面積大,含沙量大而涇河是渭河的支流匯水面積小,含沙量小

②流域降水量和流量

兩河流域都地處秦嶺以北,氣候類型均為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但因為渭河流域面積大,匯入幹流的水量大,渭河流量較涇河大,水質較黃

③流域地勢落差

渭河流域源自秦嶺山脈,到涇渭匯入點垂直差異較大,特別是在上遊流速較快的河段流程長,地勢落差大則含沙量高;涇河流域源自六盤山脈,到涇渭匯入點垂直差異較小

④河床底部物質差異

渭河流淌在衝積平原上,它既衝刷,又淤積,河床是自己堆積製造的,它可以通過河床淤積的泥沙自己給自己供沙。

涇河是一條「下切河」,也叫「山區河」,比降大,流速快,因此下切很深,河床是石頭,所以涇河平時是沒有泥沙的,是清的

⑤人類活動的影響

由古至今由於渭河流域開發強度不斷增大,尤其是上遊地區人類活動增強,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渭河水質逐漸變黃甚至發黑。涇河流域人口密度和開發強度遠不及渭河流域,人類影響較小,所以水質較好。

2.每年的7,8,9月份兩河都處於汛期,大部分時間涇渭皆濁

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涇河年均泥沙含量高達196公斤每立方米,涇河的年均含砂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涇河水清,但涇河水系流量,洪水期特大,枯水期特小,一到汛期,涇河水量和含沙量大漲,特別是含沙量能達到平時均值的1000多倍,兩條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晰,所以兩河河水在汛期均黃濁不堪。

 

來源:

1.搜狐網:http://m.sohu.com/a/253955549_197704

2.地理老師雷亞鳴:什麼是涇渭分明?

http://www.lovfp.com/seduzx/100193286/276266426.html

央視《航拍中國》關於涇渭分明的解釋⬆⬆⬆

中國究竟有多少涇渭分明的河流?

http://www.sohu.com/a/232595945_429223

【試題連結】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涇河和渭河交匯時,因兩河河水一漬一濁,常見「涇渭分明」奇觀;但不同時期兩河清濁又有不同,唐代詩人杜甫《秋雨嘆》中有「濁涇清渭何當分」,而《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涇渭分明」又有:「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的解釋。

材料二  渭河流域(部分)圖

(1)分析杜甫《秋雨嘆》中的「涇濁渭清」的自然原因。

(2)當地居民說:除了發洪水外,涇河水清常常能看見河底的石頭,而渭河河水常渾濁甚至發黑。試分析涇清渭渾濁的原因。

(3)請針對渭河河水渾濁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1)涇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勢起伏大,水流急;黃土廣布,土質疏鬆,易被侵蝕;流域內植被覆蓋率低;降水集中夏季,強度大,河流含沙量大,故河水渾濁;渭河在平原流經河段長,泥沙沉積,流至涇渭交匯處的河水含沙量減少,故渭河水清。

(2)涇河流經黃土高原,比降大,流速快,下蝕嚴重,已下切至基巖,侵蝕少;河流徑流量比渭河小,攜帶泥沙少;渭河流域人口眾多,人類活動頻繁,生態環境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流經平原地區,河水流動,能帶起河床泥沙,河流含沙量大,渭河渾濁。

(3)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合理安排農、林、牧各業生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恢復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還林還草,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採取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等工程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相關焦點

  • 【地理視角】「涇渭分明」
    (1)指出兩河交匯處形成「涇渭分明」的奇特景觀出現的季節,並簡述其形成原因。 (2)簡述瑞士在羅訥河上遊山地修建高海拔水庫的最主要目的,並分析水庫水位季節變化規律。(3)分析羅訥河難以發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答案】(1)夏季。原因:羅納河上遊河流搬運來的泥沙在日內瓦湖中沉積,河流出湖時泥沙含量大大減少,河水清澈;阿爾沃河源自阿爾卑斯山區,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徑流量大,由於地勢落差大,水流湍急,衝刷強烈,導致該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渾濁。(2)發電。
  • 什麼是涇渭分明?
    //涇渭分明地理位置涇河和渭河在西安市東北部交匯距離西安市中心25.63公裡涇渭分明作為自然奇觀古已有之作為成語家喻戶曉,婦幼皆知涇渭分明//雷亞鳴攝涇渭分明指的是由於涇河與渭河含沙量不同導致兩條河流一清一濁在兩河的交匯處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後人就用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
  • 同樣是海水,為何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水「涇渭分明」?原因很簡單
    但是普普通通的海水其實也有很多神奇的現象,同樣是海水,為何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水「涇渭分明」?原因很簡單。當我們乘坐飛機飛過大西洋與太平洋的交匯處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道很明顯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兩邊的海水顏色不相同,看著好像涇渭分明一樣。人們會看到一邊是淺藍色,而另一邊卻是深藍色,為什麼海水會出現分界線呢?畢竟同樣是海水,應該能夠很好的相容才對。
  • 涇渭分明是何因?「涇渭分明」有哪些?
    涇渭分明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水色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兩條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而涇河上遊雖流經黃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巖層,大多數時候泥沙少,河水清澈。
  • 什麼是涇渭分明
    什麼是涇渭分明 2020-10-24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涇渭分明的前世今生
    涇渭分明示意圖(Bilibili·觀視頻)  那到底涇渭分明孰清孰濁呢?    渭河泥質河床(雷亞鳴 攝)  清代乾隆年間,胡紀謨奉旨考察  得出「凡涇水所歷之壤、石山俱見  清且漣漪,毫無泥滓」的結論  另外,也可能與氣候條件有關  北宋初年至清代末年  涇河上遊暴雨有14次  而渭河上遊有38次  綜合以上原因
  • 課外地理 | 涇渭分明是何因?「涇渭分明」有哪些?
    涇渭分明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水色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兩條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總體來說,兩條河越是勢均力敵、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涇渭分明的風景。
  • 高考地理大題精選——涇渭分明
    「涇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該現象因時而異,據考證,歷史上涇渭兩河的清濁變化曾有過六次反覆,年內冬夏季也不同。下圖為陝西省局部區域水系圖。(1)現今冬季「涇清渭濁」極為明顯,簡析冬季「涇清」形成的自然原因。(2)渭河流域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水的問題。概述該問題的具體表現。
  • 涇渭分明
    原標題:涇渭分明中華廉政文化瑰麗深邃,小小典故,信手拈來,鑑史問廉,如絲絲清風拂面,滴滴細雨潤心,幫助我們紀檢幹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被鞭策,自警醒,引領我們紀檢幹部在精神高地築起一道拒腐防變的思想之籬。譬如涇渭分明,亦作「涇渭自分」、「涇渭自明」,出自《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 「涇渭分明」 :兩水交匯的風景
    為什麼會出現涇渭分明的奇觀?01首先要有兩條河流交匯「涇渭分明」的景象出現在兩條河流交匯處,涇水和渭水兩條河流源頭不一樣,流經的地區也不相同,只有兩條不相同的河流相互交匯,才能碰撞出奇妙的景象。一條河流是無法形成這種奇觀的,這一點自然不必再贅述。02水色不同涇渭分明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水色不同。
  • 「涇渭分明」:兩水交匯的風景
    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經黃土地區,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黃色,流經紅土地區的,就會形成「紅河」、「赤水」。除了泥沙,人為汙染、藻類爆發等也會河水變成不同顏色。 國外比較著名的「涇渭分明」出現在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上。流經巴西城市瑪瑙斯時,亞馬孫河的一大支流內格羅河匯入,於是河水變成一邊黑、一邊黃,中間有條非常鮮明的分界線。
  • 可惜了「涇渭分明」
    我就如數家珍,一番介紹,當聽到「涇渭分明」時,對方無一例外地「哇」一聲,執意去看看。不過凡是看過的幾乎都大失所望——原來就是一灘野水?涇渭分明作為高陵人,我很慚愧,沒能滿足他們對「涇渭分明」這個景點的美好期望。但涇渭分明本不應該是這樣的,作為全中國婦孺皆知的成語原產地,咱就不能玩出點新花樣嗎?
  • 渭北奇景 涇渭分明
    關注 飛議 · 把生活剖開給你看
  • 「涇渭分明」 :兩水交匯的奇妙風景
    涇渭分明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水色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兩條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涇河渭河交匯處     ( 攝影 / 單之薔)除了含沙量的不同,只要有足夠的差異,兩條河流也會出現「涇渭分明」的現象。圖為亞馬孫河上「涇渭分明」的黑白河水交匯帶。
  • 【千古奇觀】涇渭分明的中國
    國外比較著名的「涇渭分明」出現在南美洲第一大河—亞馬孫河上。流經巴西城市瑪瑙斯時,亞馬孫河的一大支流內格羅河匯入,於是河水變成一邊黑、一邊黃,中間有條非常鮮明的分界線。總體來說,兩條河越是勢均力敵、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涇渭分明的風景。
  • 漫談「涇渭分明」
    顯然,雖然有「涇渭分明」之說,但到底是「濁涇清渭」還是「清涇濁渭」,實在是太不分明了。《辭源》「涇渭」一條中「按涇清渭濁,合於實際」以及《漢語成語大詞典》「涇渭分明」這一詞條註解中「按,古人誤認為涇水濁,渭水清」等說法是違背出處本義的。其實,如果單純從文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涇渭的清濁只是一種說法而已,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實際」。
  • 江河匯流奇觀,涇渭分明知多少
    涇渭分明,是一個四字成語,出自《詩經.邶風.國風》,原指涇河與渭河交匯處,清濁分明,一清二楚。而在自然界中,許多江河匯流的地方,由於兩條河的水質迥異,顏色有差別,於是出現涇渭分明的自然奇觀。來看看,我國這些涇渭分明的自然奇觀,你見過幾處呢?圖為漢口,漢水與長江交匯處的「涇渭分明」奇觀。
  • 你知道,涇渭分明,是怎麼回事?
    從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有一個成語叫「涇渭分明」,是指事物界限十分清楚。長大了,才知道涇渭分明,不僅是一條成語,而且是一大自然景觀。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匯後,由於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清水濁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成為關中八景之一而聞名天下。
  • 關於「海納百川」和「涇渭分明」的思考
    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穫更多精彩內容……昨日路過黃河,我不知怎麼地,就想到了兩個與之相關的成語——海納百川和涇渭分明。我們都知道,海納百川,形容人心胸寬廣、肚量無限;而涇渭分明,則多用來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其實,這些都只不過地理原因,自然形成的景觀,是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抒發情懷之餘,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它們。
  • 涇渭分明de 來歷,你曉得嗎?
    涇渭分明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水色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兩條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遊河道泥沙沉積多,河水常年渾濁。而涇河上遊雖流經黃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巖層,大多數時候泥沙少,河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