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都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硬實力

2021-01-19 成都日報

編前話

外地的朋友問起編者這個「蓉漂」,成都到底強在哪?我回答,在於文化的軟實力與科技的硬實力。對於這個籠統的回答,朋友不以為意,並直言不懂。我掏出手機打開抖音,刷了幾條短視頻給朋友看,就看到了一條與成都有關的,視頻中一位身著漢服的女孩嫋嫋婷婷走過寬窄巷子,回首顧盼令人傾心。這條短視頻獲得了上萬點讚和上千條評論,不少人在評論中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到成都走一走,感受一下巴蜀文化。可以說,成都已經成為抖音上的網紅城市,熱門視頻點讚又何止過萬,這背後所彰顯的正是成都在文化上的軟實力。

至於科技上的硬實力,成都的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一項項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相繼上馬,今天本報還報導了一項打破國外壟斷的技術——手機防抖馬達將實現成都造,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小的部件可以讓手機鏡頭不抖了。

一個是抖音上成都的「抖一下」,一個是手機鏡頭「不抖了」,從一個側面凸顯了成都的文化軟實力與科技硬實力,而這些彰顯的又都是成都的魅力。

天府文化:經常「抖一下」

「愛成都·迎大運」竹韻望江漢服文化節開幕

衣袂流轉風流倜儻的背後 是漢服第一城的文化深耕

本報訊 (李菲菲 記者 吳怡霏 攝影 胡大田) 細雨如絲、竹影婆娑,幾位身穿漢服、頭戴髮簪的翩翩佳人隨著音樂起舞,一曲驚鴻,讓人們感受到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在全社會營造喜迎大運會的濃厚氛圍,助力大運會宣傳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圍繞「愛成都·迎大運」主題,昨日,由望江樓公園主辦、市公園城市管理局指導的竹韻望江漢服文化節在薛濤廣場正式開幕。據悉,本次文化節將持續一周,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線上線下聯動,包括古風市集、千人祈福、線上漢服秀、網紅打卡創意大賽等活動。

現場,活動主辦方開展了傳統祈福、遊園和群舞等活動。錦江畔,500餘名漢服愛好者齊聚竹韻古風的望江樓公園。「盛世華章舞蹈」「禮儀之邦大型群舞」輪番登場,翻飛的衣袂流轉,襦裙的秀麗、深衣的端莊、袍服的瀟灑、大氅的倜儻,搭配上金釵、步搖、髮簪等配飾,盡顯漢服之美。

開幕式結束後,漢服同袍們帶著收集的近千個祈福帶,穿過竹林,登上崇麗閣,把社會各界飽含對美好生活、對大運會的期盼和祝福懸掛在崇麗閣上。

「從剛開始出街時有異樣的眼光,到現在遇到叫自己仙女姐姐的小朋友,宣傳漢服文化的公共活動打破了一些誤解。」作為接觸漢服文化已經三年多的「袍子」,漢典文化工作室的鐘玉蓮告訴記者,漢服給予人們的是一種文化自信,通過漢服找回的,不僅僅是服飾本身,更包括了數千年來沉澱在服飾上的文化內涵。

新聞延伸

成都

當之無愧的漢服第一城

漢服已經成為成都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據統計,2019年,成都擁有漢服商家104家,位居擁有漢服商家數量城市排行榜榜首,較2018年增長了38家,是同年商家增長量最多的城市,也是首個漢服商家擁有量突破百家的城市。網購平臺數據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其中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在2019年漢服品牌TOP50排行榜前十名中,成都佔據四席,眾多漢服核心品牌出自成都。

漢服商家數量全國第一,漢服銷量全國第一,漢服產業總產值全國第一,三個第一足以見得成都是當之無愧的漢服第一城。

本報記者 吳怡霏

打破壟斷:鏡頭「不抖了」

打破國外壟斷

手機防抖馬達將成都造

本報訊 (記者 李娟) 防抖馬達是手機內部重要的零部件,是它讓手機在拍攝圖片和視頻時保持基本穩定。此前這一細分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然而情況即將發生改變——近日,成都易迅光電科技公司在新津發布了新產品。公司研發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OIS VCM(防抖馬達)能夠替代進口,將在全球龐大的防抖馬達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當天,成都易迅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與成都產業功能區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進行現場籤約,雙方將重點推動易迅光電光學防抖馬達項目在天府智能裝備產業園落地,同時充分發揮各自在資源、市場、資本、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參與項目產業發展,促進電子元器件上下遊關聯企業入駐園區,推動全方位、多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據介紹,易迅光電光學防抖馬達項目總投資50億元,租用10.7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132條生產線,建全國總部及OIS防抖馬達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此生產線以工業4.0為基礎,融合了工業物聯網技術,使用雲架構的AIOT人工智慧系統,完成系統的自我診斷,自我學習,藉助5G時代與當地雲計算中心的搭配,讓不同廠區系統的信息流及時上傳交換,各生產線系統相互學習。其中,一期投資3億元,租賃億達智慧科技城7000平方米創新載體,建全國總部及OIS彈片式防抖馬達生產線12條,年產值可達20億元,可實現800餘人就業,計劃2020年底建成;二期投資總額30億元,租賃蓉工鴻業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120條生產線,建OIS防抖馬達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後可實現6000人就業,滿產年度營收將超200億元。

相關焦點

  • 用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公眾的日常文化消費更加需要有科技的加持,包括用科技的手段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以科技內容作為文化消費的組成部分等,這樣才能有助於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後一公裡」,讓科技助力文化繁榮,也讓文化成為傳播科技內涵的重要依託。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美國的硬實力與軟實力:CIA與好萊塢
    來源:李光鬥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中除傳統的、基於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的另一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創造了軟實力(Soft Power)這一概念,並用它概括了這樣一種能力。他將軟實力定義為: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基礎設施等硬實力而言的,一個城市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影響自身發展潛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 穆罕默德·薩奇布: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
    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摘要)本世紀,各國越來越重視樹立溫和的國家形象。這種形象不但對獲得新市場至關重要,對於建立夥伴關係,謀求互利共贏,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也同樣重要。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美國註定領導世界?
  • 我們有「硬實力」「軟實力」,但仍缺少這種實力!
    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表面上能力的強大,可能會掩蓋更深層次實力上的問題。中國不乏種類繁多的產品,但在許多領域都缺少真正的精品、核心產品。在社會治理上,我們保障了社會穩定發展,但是環境等問題比較突出,地方上許多問題解決得過於簡單化,導致一系列問題,距離科學化、精細化治理還有相當的距離。從國家實力上說,中國確實比較強大,包括一般的硬實力、軟實力。但是,我們仍然缺少一種實力:精實力。
  • 上海國企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企業亦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必須發揮帶頭作用,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和先行者。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市國資系統近日召開企業文化論壇。
  • 軟實力、硬實力和生產力|波動詞典~5
    腦力屬於軟實力,體力屬於硬實力。為什麼有時候軟實力可以打敗硬實力?軟實力擁有信息,擁有信息處理能力;硬實力擁有能量,擁有釋放強大能量的能力。能量的轉移是由信息決定的。信息是怎樣決定能量的轉移的呢?主動物擁有大量能量,如果被動物吸收不了這些能量,那麼,這些能量也是釋放不出來的。被動物為什麼吸收不了這些能量呢?因為主動物和被動物無法作用於同一個作用點。
  • 黃仁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硬實力是基數,軟實力是乘數
    「一帶一路」不僅有硬項目,還有軟項目。在黃仁偉看來,「一帶一路」更需要重視軟項目。軟項目是軟實力的具體體現。軟實力和硬實力之間是什麼關係?黃仁偉用一個公式進行解釋,「硬實力是基數1,軟實力是乘數。如果軟實力是大於1的正數,那麼硬實力就是正增長;如果軟實習是負數,那麼硬實力就是負增長。」
  • 軟實力實現規律初探:軟實力與硬實力的關係
    相關連結: 「第二屆(2012)國際軟實力學術研討會」在濟南大學召開 編者按:對軟實力的操作,可以是對軟實力某要素自身的操作,例如,對文化的、藝術的、教育的等要素的操作,也可以對是軟實力不同要素相互結合的操作(例如文化與教育的結合),更可以是軟實力與硬實力交叉
  • 法學者認為軟實力趨於「變硬」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4日發表題為《軟實力變硬》的文章,作者為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扎基·萊迪。文章指出,如今,軟實力本身正在被武器化。這將在貿易、法律、技術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全文摘編如下:國際關係理論家通常將軟實力與硬實力加以區分。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若干重要關係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全面展開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入推進,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開創新的局面,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但從總體上看,國際文化格局依然是西強我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著國際輿論,影響著國際文化流行和消費趨勢,左右著網絡空間的信息流動和發展方向。
  • 軟實力與硬實力「雙輪驅動」,國企國際化經營開拓新局面
    「2019年《財富》世界五百強排行榜中,中國企業上榜129家,相比2018年又增加9家,但是從總體上看,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還不夠,企業軟實力還不強,缺少與世界實力相匹配一流品牌,這成為企業國際化發展短板。」
  • 萬俊人:文化軟實力從何而來?
    因為她覺得中國只有錢,只有GDP,沒有文化「軟實力」。她這個講話得到了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的呼應,柴契爾夫人也說中國的崛起「不足慮」,因為中國沒有文化「巧實力」。「軟實力」(soft power)是個新詞,最早好像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約瑟夫 . 奈教授提出來的,它是指與國家經濟、軍事等顯型「硬實力」(hard power)相對的文化、思想、意識形態等觀念形態的隱型國家力量。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專家:提升硬實力和軟實力是根本
    針對上述問題,人民網專訪了軍事專家徐焰,他表示,今天回顧抗日戰爭的最大啟示是,中華民族要崛起,硬實力和軟實力都要提升。關於勝利紀念日的認定徐焰首先釐清了抗戰勝利紀念日不同日期的意義。在傳統意義上,8月15日與9月2日都可被視為抗戰勝利的日子,8月15號日本天皇下詔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號日方代表在「密蘇裡號」上簽字投降,可是為什麼中國將紀念日定在了9月3日?
  • 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創新路徑與價值意蘊
    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的文化資源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傳統的歷史沉積,是文明資源的時空匯聚。中國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得到認同,在於根植於民族、根植於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在於文化軟實力的深厚積澱、不斷提升與持續影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民族文化資源。
  • 羊城晚報:國足陷"五虎"包圍 比硬實力也比軟實力
    原標題:比硬實力,也比軟實力   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12強賽抽籤昨天揭曉,中國隊落入下下籤,將面對「五虎」的包圍,小組出線是小概率的事件。但是,就像國足在世預賽40強賽起死回生,小概率不等於完全沒希望。   按中國隊的國際足聯排名,在12強中列第八位。
  • 文化軟實力直接關係道路命運
    硬實力不行,一打就敗;軟實力不行,不打自敗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此舉被評價為使中國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為未來信息技術的並跑者乃至領跑者。這顆承載著科學家們「改變世界」願望的衛星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墨子號」。
  • 植物醫生26年品牌路 產品硬實力與品牌文化軟實力並行
    植物醫生首創高山植物護膚如今,在蓬勃發展的美妝市場上,中國美妝品牌已然不可忽視,這其中,走過26年、首創高山植物護膚的DR PLANT植物醫生,則通過對產品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並行建設,實現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 團隊的精神領袖:硬實力決定起點,軟實力決定能走多快多遠
    一、一個人的硬實力:專業技能什麼是一個人的硬實力呢,它包括我們的學歷、在某一專業知識上的技術能力、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操作能力、外語能力等等這些。這些都是我們從書本中,結合一定的實踐來掌握的,就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各種技術能力。這也是我們勝任一份工作,最基本的需要具備的能力。硬實力是基礎,是決定你的起點,而軟實力決定你能走多快多遠。
  • 從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分析石家莊的存在感為什麼弱?
    本省對省會城市的認同感強弱,首先取決於經濟,其次文化傳統、歷史沿革、交通聯繫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從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兩方面來分析。 經濟硬實力 一般來說,省會城市的經濟實力足夠強,它的首位度就足夠高,不要說本省的兄弟城市要唯馬首是瞻,就是外省的兄弟城市也要跑來拜把子。 典型如成都,不光省內的都往成都跑,就是隔壁的西藏也熱衷於往成都跑,周圍雲南貴州,哪個不覺得成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