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匈奴十二載,被曹操重金贖回後寫下長詩,蔡文姬因此揚名後世

2020-12-26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有姓名的詩人是屈原,而第一位留有姓名的女詩人正是蔡文姬。

蔡文姬的生活經歷很坎坷曲折,非常傳奇。

這是一位才女,雖然其作品集已經散軼,但僅僅留下的三部作品就在文壇產生了很多的影響。

蔡文姬精通音樂,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就是出自她手,兩首《悲憤詩》也是享譽後世。

其實現在遊戲裡面那個角色「蔡文姬」,技能名稱諸如「胡笳樂」、「長相思」,對比真實歷史來說還算靠譜。

書香世家流落匈奴,十二年後靠友人重金贖回

蔡文姬出身書香世家,其父就是三國時期的大文豪蔡邕,和曹操關係還不錯。

公元188年,蔡文姬嫁給了衛仲道,衛、蔡兩家門當戶對,夫妻相處和諧,在亂世之中還算美滿。

但是好景不長,衛仲道在第二年就死了,蔡文姬沒有子嗣,於是就回到了蔡家。

公元195年,董卓等人作亂,三國時代的亂戰就此拉開,蔡文姬在也在這一段時間裡被南下劫掠的匈奴搶走了,自此滯留在北方地區。

而其父蔡邕也在王允清洗董卓勢力的時候受到了牽連,不知道是不是二人有什麼仇怨,反正蔡邕被殺害。

自此,蔡文姬在漢朝基本是沒有什麼聲援了,只能留在匈奴地區。

可能是蔡文姬比較出眾,十二年的時間裡和當時的匈奴左賢王育有二子,但是關於她的地位現在也弄不清楚。

有人說蔡文姬在匈奴這十二年,是做了左賢王的妻子,但匈奴妻子都有「閼氏」的稱呼,顯然沒有任何記載能證明蔡文姬取得了這一稱號;而有人根據其被贖回的金額遠比普通人貴,所以認定她在匈奴的地位一定不凡。

其實畢竟是和左賢王育有二子,母憑子貴也是有可能的,誰讓贖她回來的人在三國時期也是個大人物呢。

將其贖回的是曹操,時間是建安十一年,曹操評定北方之後。

曹操和蔡邕的關係本來就不錯,都喜歡書法、詩歌,對蔡邕的學識也是非常敬重。蔡邕死後,曹操得知其女蔡文姬流落匈奴,於是派人交涉,以重金贖回。

蔡文姬回來之後,嫁予董祀,和曹操的關係還算不錯。

蔡文姬回來之後,默寫了蔡邕的一部分藏書,對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她流傳至今的三部文學作品,其實就是講述她流落匈奴的遭際的,其中的感情比較矛盾,但很感人,是不可多得的文學瑰寶。

《悲憤詩》的長篇敘事,對杜甫、白居易等人有很大影響

其留下的作品,一是樂曲《胡笳十八拍》,另一是《悲憤詩》。其中《悲憤詩》有兩首,一為五言,一為騷體。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五言《悲憤詩》確實出自蔡文姬之手,騷體尚有疑點。而這首五言《悲憤詩》是最為具有文學價值的。

漢朝是「樂府詩」盛行的時代,繼承了《詩經》「美刺」的傳統。

但最初的樂府只是「歌功頌德」的載體,並沒有具體的實際功用,東漢時期逐漸有文人將對民間疾苦的生活狀貌寫入樂府當中,形成了「美刺」的文學傳統。

到了曹操的時期,以「舊題寫時事」成為了一個新的突破,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舊瓶裝新酒」。

即題目還是樂府固定的舊題,而內容卻和當時發生的歷史事件有很深的聯繫。

比如其《蒿裡行》中: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其中對於時事有著非常多的提及,這是樂府詩歌在當時所形成的風貌,很多作家都有這樣的作品。

而蔡文姬的這首《悲憤詩》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性作品。

從漢末之亂說起,描述當時社會上的兵亂戰兇,以時間為軸鋪開了其在這一社會環境之中約二十年的遭際。

那麼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樂府詩」開闢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那就是和敘事詩的結合。

在此之前的敘事詩,其講述某一事件往往都是片段式的,比如《詩經》,而楚辭如《離騷》等作品也以感慨居多,敘事成分顯得支離破碎。

直到蔡文姬這首五言《悲憤詩》的問世,後世以敘事為主的詩歌才正式形成。

我們摘取其中描寫蔡文姬久居異族之中思念故國,而即將被贖回之時又捨不得骨肉親人的辛酸場景: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

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裡。

邂逅徼時願,骨肉來迎己。」

這是說蔡文姬在匈奴的時候,聽到有人從南方來此,就很高興地向其詢問家鄉的消息,但較為失望的是,這些人都不是從自己的家鄉來。

她的思鄉之情愈加濃烈。而等到曹操派人來接她回去的時候,她又感覺捨不得生活裡十幾年的土地和親人,尤其是自己兩個孩子: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

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

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

一面是自己的故國,另一面是自己骨肉至親,蔡文姬當時的心緒表現得非常明顯,回歸故裡的喜悅和骨肉永別的悲痛,讓人讀之潸然。

而等到她回到了故裡之後,父親早已去世,門庭已經衰敗,在故國之內反倒舉世無親,不僅生出來心灰意冷之感,又想起自己滯留在北地時的兩個孩子:

「念我出腹子,匈臆為摧敗。

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

在蔡文姬看來,故國既然已經沒有了親人,對她來說,中原和異族地區又有什麼區別的?

從這些語句來看,和後世杜甫等人的敘事手法非常相近,可以說杜甫對樂府詩的創作是受到了《悲憤詩》比較大影響的。

而這種長篇敘事方式,以時間為線索,夾雜感慨的技巧,和白居易的通俗樂府詩又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從源頭來講,無論是杜甫「即事名篇」的文人樂府詩,還是後來白居易、韋莊等人的長篇通俗敘事詩,都是受到了《悲憤詩》很大啟發的。

而這也是蔡文姬能在文壇上憑藉寥寥幾篇作品就能佔據高位的原因所在,可謂實至名歸。

相關焦點

  • 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
    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時間:2020-11-25 15:0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 三國時代,群雄輩出,英雄都在爭取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王敗寇,而美女則是亂世中的浮萍,
  • 一代才女被困匈奴12年,靠曹操用重金贖回!
    這是一種風靡後世的文體,唐太宗、武則天、宋仁宗等帝王都是它的粉絲。據記載,蔡邕才華橫溢,精通音律。他的女兒蔡文姬也充分繼承了他的文學才華和音樂才華。《後漢書》稱其「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胡兵見其年輕貌美,將她獻給了南匈奴左賢王為妾,並生下兩個兒子。據《後漢書》的原文記載:「興平中,天下喪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蔡文姬的人身權和自主權皆被剝奪。轉機出現在了曹操身上。
  • 曹操為什麼贖回蔡文姬,只因與蔡邕是好友?別把曹操想得那麼簡單
    也就在這年,失去父親庇佑的蔡文姬不幸在兵荒馬亂的情況下被匈奴左賢王所得。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12年,並生下兩個孩子。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出重金把蔡文姬贖回。這就是歷史上傳為千古美談的「文姬歸漢」的故事。蔡文姬(劇照)漢末被匈奴人掠取的漢人那麼多,曹操為什麼偏偏花重金只為贖回蔡文姬一人呢?
  • 曹操花了多大的代價才將蔡文姬從匈奴左賢王處贖回?
    她博學多才又精通音律,只因生於東漢末年的亂世,一生坎坷悲苦,早年喪夫,又被南匈奴左賢王擄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之久,並生下了兩個孩子,最後幸得父親蔡邕的好友曹操贖回,才得以回歸故土。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為什麼能從匈奴左賢王那裡贖回蔡文姬?難度到底大不大?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古代遊牧民族,在秦漢時期,曾屢次進犯邊境。為此,朝廷和匈奴之間不斷爆發戰爭。
  • 蔡文姬被擄達12年之久,曹操為什麼要不惜重金將她贖回?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重金把她贖回,再嫁給董祀,這就是歷史上傳為千古美談的「文姬歸漢」的故事。匈奴人蔡文姬已經在匈奴人的地方居住達12年之久,並且已經給匈奴人生了兩個孩子,曹操為什麼還要花費那麼多精力和金錢把蔡文姬贖回來呢?
  • 曹操花重金贖回的蔡文姬,為何要將她嫁給「莊稼漢」?
    有一次曹操還對人深情地說:世上有像我這樣對乾兒子這麼好的嗎?對了,蔡文姬也有兒子,她在匈奴,與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倆兒子。中原大才女,怎麼會嫁給匈奴人,和親也輪不上她啊?事實上,蔡文姬比較慘,她是被擄掠過去的,難聽一點說就是左賢王的X奴。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山河破碎。
  • 胡笳:蔡文姬的十八拍到底訴說了什麼? | 文藝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蔡琰,字昭姬,蔡邕之女)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 三國演義:曹操將蔡文姬從匈奴花重金贖回來,為何啥都敢娶的曹操不...
    我國古代有四大美女,也有著四大才女,蔡文姬就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是三國時期蔡邕的女兒,說到蔡邕這個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因為三國演義裡面基本上沒有提到他。不過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因此他的女兒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薰陶,長大之後也就成為了一個才女。
  • 蔡文姬被匈奴擄走十二年,孩子都生了兩個,曹操為什麼重金贖她?
    蔡文姬的童年無疑是十分幸福的,家境殷實自幼聰穎,然而十六歲時災難接踵而至。十六歲的蔡文姬剛剛出嫁一年,舉案齊眉的丈夫衛仲道便暴病而亡,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蔡文姬無疑成了克夫的災星,她只得孤身一人回到家鄉,幾年後她的父親因為同情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董卓,被王允殺死,剛捱過了喪夫之痛的蔡文姬再次陷入無盡的悲傷之中,然而更大的災難降臨也在悄悄靠近這個悲痛欲絕的才女。
  • 曹操花重金贖回的蔡文姬,為何要將她嫁給種田老漢?
    曹操不會無緣無故重金贖回蔡文姬。有人說曹操想起了年少美貌的蔡文姬形象,又有文採,曹操是有所圖謀而重金贖回了蔡文姬。贖回來之後發現蔡文姬已經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了,於是曹操就沒有了興趣,隨便找了一個負責屯田的小官董祀(所謂的種田老漢),強迫蔡文姬嫁給了他。
  • 一代才女蔡文姬:被擄到匈奴十二年,曹操知道後花千兩黃金贖回
    中國古代才女很多,蔡文姬就是其中的一位,是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據史書記載,蔡文姬作為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自幼便有天賦,在當地非常有名。如果沒有戰爭,蔡文姬作為文二代,就會過上穩定的貴族生活。但遺憾的是,她生在一個亂世。
  • 東漢才女蔡文姬:三次出嫁,幸好被曹操重金贖回
    《三字經》中直接有句話寫"蔡文姬,能辨琴"足以看出她的琴藝,當時三歲的她在庭院裡玩耍,父親在院裡彈琴,而優美的琴聲突然被打斷,琴弦斷了,就在這個時候只聽文姬說:"第三根"。她的父親覺得有趣又彈了一根,"第五根"蔡文姬立刻答道,可見天賦之高。她的文化素養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一次曹操問她"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
  • 東漢離石左國城南匈奴左賢王與蔡文姬新考
    試想父親被國人所殺,於扶羅又少兵缺將,只能像《後漢書·南匈奴傳》所載「詣闕自訟」,要求東漢政府裁決取消離石須卜單于的封號,由自己接任父親的單于之位。而興平元年(194),因丈夫衛仲道去世,文姬回到陳留娘家,於是文姬為胡騎所獲,正如戲劇故事《蔡文姬》的劇情安排,文姬嫁給了於扶羅,一個英雄,一個才女,夫妻恩恩愛愛,可惜好景不長,在蔡文姬有了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於扶羅如《後漢書·南匈奴傳》所載「單于於扶羅立七年死」,也就是在興平二年(195)離開了人世。三、蔡文姬在胡十二年的苦難生活,正是左賢王已死而造成的。
  • 蔡文姬在南匈奴全解讀,《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寫的,錯誤很多
    文姬,指蔡文姬。據《後漢書·董祀妻傳》,蔡文姬為陳留郡國人。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初嫁河東人衛仲道,夫亡後歸居家中。時值天下動亂,四處交兵。董卓在長安被誅後,其父蔡邕曾因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將而獲罪,為司徒王允所囚,並被處死獄中。
  • 才女蔡文姬,一生三次出嫁,為了夫君,披頭散髮向曹操求情
    兩人在文學上都有極高的造詣,因此興趣相投,生活得倒也算幸福和美。但天不遂人願,衛仲道身染頑疾英年早逝,兩個人連一個孩子都沒能留下。蔡文姬回到家中之後,整日也是鬱鬱寡歡。而此時正逢天下大亂,原本歸降的南匈奴趁機作亂,在城中燒殺搶掠。
  • 漢末第一才女蔡文姬:兩大神作流傳千古,卻命運多舛
    因為沒有孩子,蔡文姬只好回到娘家。然而還沒等蔡文姬從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緩過勁來,父親衛仲道被王允陷害致死。不久,匈奴人大規模入侵中華大地。悲劇女神這一次還是沒有放過蔡文姬。在《續後漢書》如此記載:文姬之才辯,不幸而失身絕域。然能傳父之業,免夫之死,有足稱者,君子責備以為失節過矣。
  • 王者榮耀:蔡文姬的臺詞背後的故事你都了解嗎?
    1、 穿越戰場的美少女~蔡文姬一生出嫁過三次,在她第一任丈夫衛仲道因病去世後,由於當時天下大亂,作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不可避免的被匈奴擄走,之後被左賢王看中當上了王妃。直到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
  • 曹操一生經不起美人誘惑,面對豔麗的蔡文姬為什麼能不動如山
    在三國時期三位魁首人物中,曹操是一個才幹和缺陷都同樣突出的人。論及用兵打仗,他的水平連諸葛亮都佩服,在《後出師表》中稱讚他「曹操用兵,仿佛孫吳」。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美人蔡文姬,曹操面對她就能做到心如止水,不動如山。蔡文姬,是東漢末年名動天下的才女,不僅容貌豔麗,而且秀外慧中,滿腹才華,「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不僅文採斐然,書法出眾,口才便捷,而且精通音律,還是一位音樂家。但蔡文姬的身世卻極為坎坷。
  • 曹操和蔡文姬,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趣事,暗戀一生卻愛而不得
    蔡琰,字昭姬,後來司馬炎統一天下,人們為了避諱司馬昭,所以一般稱蔡琰為蔡文姬。誒,這名字就是這麼來的,不是哪位皇帝的妻妾,人家的字裡面就有一個姬字。跟甄姬、虞姬不一樣。蔡文姬是曹操的好友蔡邕的女兒,蔡邕比曹操年長20多歲,所以蔡文姬估計和曹操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