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紫雲自治縣大營鎮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緊依託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牛養殖和菌草種植產業,通過種草養牛,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整合力量共發展
大營鎮山高坡陡平地少,土地破碎連片少,村與村之間的條件差異大。結合大營鎮實際,經過多方考察調研,該鎮選擇養牛產業進行發展。
7月21日,記者走進大營鎮大營村大坡組養牛場。該養牛場於201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牛棚裡餵養有234頭黃牛,大牛毛重有1200斤,小一點的牛毛重也有800斤。
「聯八村受制於山高坡陡的地理環境,不適合修建大型養牛場,為此,聯八村與大營村採取抱團發展的方式,共同投資選址大坡組建成了400頭養殖規模的養牛場。目前,大坡組養牛場還在繼續補欄。」市政府辦人事科科長、派駐大營鎮第一書記張厚學說。
隨後,記者來到大營鎮芭茅村養牛場,該村牛棚裡餵養300多頭牛,管理員梁勇開著運料車正在給牛兒餵飼料。
工人用運料車給牛投餵飼料
芭茅村養牛場是與相鄰的龍屯村抱團發展所建,該養牛場今年初投產,預計今年10月可出欄一批。
妹場村養牛場是該鎮建成投產較早的養牛場,養殖規模400頭,該養牛場是妹場村與金龍村抱團發展所建。據悉,妹場村養牛場去年底出欄200頭牛,今年6月又出欄150頭牛,現正在陸續補欄。
「聯八村+大營村」「芭茅村+龍屯村」等各村抱團發展的模式,只是大營鎮養牛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大營鎮人大主席許川告訴記者,大營鎮的養牛產業全部由鎮級公司統籌,村與村合作,通過統一採購、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統一生產、效益統一分配等方式,整合各村資金、資源、資產共同發展。
合作養牛增效益
在大營鎮芭茅村養牛場精料加工坊裡,堆放著玉米,大豆等原料,幾位工人正在進行精飼料加工。
工人加工牛精料
許川告訴記者,全鎮6個養牛場,平均每天要用精飼料6噸,自己採購原料來加工精飼料,每噸成本2800元,與在外面直接購買精飼料相比每噸要節約800元。此外,自己配料加工精飼料,還可根據各個養牛場所養牛的實際情況來配料,既能讓牛長勢快,又能起到防疫等較好效果。
據悉,大營鎮牛精料的調配,原料的檢驗等均由與其合作的貴州省黃牛產業集團技術人員負責。為規避養牛風險,大營鎮以鎮級公司的名義與省黃牛產業集團合作,鎮級公司負責各個養牛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運作資金籌集、組織勞動力、發動農戶種植菌草等工作;省黃牛產業集團負責提供技術指導、產銷對接、防疫、加工精飼料的原料比例調配、宰牛場的聯繫等,確保每頭牛出欄後,除去所有成本,純利潤在500元以上。
「與省黃牛產業集團合作發展養牛業,這讓我們有了技術支撐和產銷對接的優勢。」許川說,與省黃牛產業集團合作發展養牛產業,有效規避了疫病風險,如果所養的牛出現疫病,損失由省黃牛產業集團承擔,這確保扶貧產業有效益,無風險,讓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穩定脫貧。
「在利益分成上,每頭牛的存利潤超過500元的部分,按照3:7分成,即省黃牛產業集團佔比30%,鎮公司佔比70%。」許川算了一筆帳,每頭牛純利潤500元以上,賣瘦牛育肥牛,一年養出欄3批,6個養牛場平均每批共出欄1500頭,可實現利潤75萬元,全鎮每年在養牛產業上可實現200萬元利潤。
去年,是大營鎮規模化發展養牛業的第一年,全鎮鎮公司統籌的產業實現總產值750萬元,其中出欄牛實現的產值是800萬元。全鎮28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冬季每戶分紅600元,今年初每戶貧困戶分紅2000元(去年產業效益);今年夏季,每戶貧困戶又分紅1300元。
種養結合惠百姓
在推進養牛產業發展的同時,大營鎮積極發展菌草種植業。目前,全鎮共種植菌草6000畝,每畝每年收割5噸草,可收割3萬噸,每噸支付菌種種植戶450元。
大營鎮種植的菌草
在大營鎮大坡組,坡地上綠油油的菌草長勢較好,有村民在收割菌草,為方便搬運菌草,村民在路邊安裝了一個鋼絲索道,通過鋼絲索道把草從地裡搬運到路邊,方便車輛來拉運。
在大坡組養牛場青儲飼料加工坊,在此務工的星進村村民胡萬營告訴記者,她們5人一組,負責放草料、打包青儲飼料,每天最少加工青儲飼料12噸,村合作社給的加工費是每噸48元,一天576元,每人有100多元賺。
據介紹,大營村大坡組養牛場有固定工人7人,除養牛場場長每月3500元外,其餘每人月工資2500元。
工人加工青儲飼料
「計劃到明年全鎮菌草種植面積達1萬畝,群眾種植的菌草拉到養牛場青儲飼料加工坊,一律按照450元每噸收購。」許川說,全鎮6個養牛場,每個養牛場達到預定養殖規模,全鎮每批次可養牛2500頭牛以上,每頭牛一天需要草料70斤,6個養牛場每天需要近90噸草料。農戶可自己種植,沒有勞動力種草或外出務工的家庭,坡土每畝每年300元流轉費,田地每畝每年650元流轉費,由村合作社統一把土地流轉過來,再承包給願意種草的農戶種植。
「我家種植15畝菌草,巖山地區土層薄,一年只能收割兩季,每季每畝收割5000斤菌草不成問題,每畝一年最低收5噸菌草,賣給村合作社養牛,每噸450元,畝產值2250元。」芭茅村村民楊小香說,種草比種植玉米划算多,草種一年管幾年,管護上成本一年比一年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下一步,大營鎮將繼續建立健全牛產業全產業鏈,讓牛產業「牛」起來,讓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
來源:安順日報 姚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