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昌:因地制宜謀發展 特色產業促增收
方山 攝 原題:屯昌創建一批生態農業品牌,加大扶貧產業技能培訓力度 因地制宜謀發展 特色產業促增收 12月7日,在屯昌縣南坤鎮黃嶺村一養殖基地,林蔭下,脫貧村民李立豐剛來餵食,三五成群的五黑雞就蜂擁而至,爭食谷料。 「我養的雞很好吃。」
-
「353」模式發展林下菌藥產業助農增收
吳修飛介紹,今年以來,晴隆縣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探索「353」模式(發展路徑——「三結合」,工作落實——「五到位」,帶貧成效——「三增收」),依託普晴林場優秀的自然條件,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林地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
-
「增綠」促增收 好生態帶來好生計
「增綠」促增收 好生態帶來好生計雲南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任務高度疊加,是同一個「戰場」上的兩場攻堅戰。如今的三光片區,不僅成為綠色山崗,而且成為村民們增收的「聚寶盆」。近年來,通過全面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我省持續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修復治理力度,夯實貧困地區生態基礎,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和受益水平。
-
安徽靈璧:林下養白鵝 唱起脫貧「向天歌」
林下養白鵝,既環保,又幫助百姓脫貧致富,唱起脫貧「向天歌」。周坤攝人民網宿州4月25日電(周坤)養鵝也能養出「搖錢樹」。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漁溝鎮馬集村貧困戶馬萬裡就靠著一隻只大白鵝實現了自己的脫貧夢、致富夢。
-
鹹陽市「四增四創」促就業 鋪設增收致富新路子
近年來,鹹陽市人社局按照「轉移就業增崗、公益崗位增崗、扶貧基地增崗、社區工廠增崗,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創業信貸、創業幫扶」的「四增四創」模式,打好組合拳,下足苦功夫,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就業增收。勞務轉移促進就業。
-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內外」促增收 夯實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內外」促增收 夯實共同富裕的發展基礎 2020/12/15 08:1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823
-
贛州市定南縣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
贛州市定南縣龍塘鎮忠誠村的中草藥基地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木荷、楓香,大樹下栽種的草珊瑚、黃精長勢良好,瀰漫著中草藥的芳香。忠誠村誠興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迪文說:「2016年我們組織林農在林下種植中藥材,現在忠誠村有62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有草珊瑚、黃精2100多畝。從今年開始,一半以上的林農開始有一萬元以上的收入,收入將逐年增加。」
-
德宏:就業扶貧促增收 卯足幹勁奔小康
江東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段應順正在進行成衣檢驗。芒市人社局堅持以技能培訓促轉移就業,根據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和就業意願,科學制定培訓實施方案、匹配培訓資源、分配培訓任務、落實培訓資金,依託職業學校、培訓機構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實施分類培訓;抓住農閒時節,搶抓時間積極組織技能培訓,以技能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確保有培訓意願的農村貧困勞動力100%參加培訓。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市完成勞動力培訓4910人次,其中建檔立卡勞動力培訓890人次。
-
一年純賺40多萬 汕頭龍湖區昔日貧困戶養鵝走上致富路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龍湖區聚焦貧困人口,引導支持激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主動實現就業,通過開展消費扶貧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能力,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截至目前,龍湖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78戶2095人,已經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
湖北省鄖陽區:以工代賑謀項目 產業發展促增收
湖北省鄖陽區:以工代賑謀項目 產業發展促增收 2020-09-15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橋鄉農民網紅為石橋代言,尋找地方美味
石橋鄉農民網紅為石橋代言,尋找地方美味 2020-06-27 0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定南縣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 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
大樹下栽種的草珊瑚、黃精長勢良好,到處瀰漫著中草藥的芳香。忠誠村誠興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迪文告訴記者:「2016年我們組織林農在林下種植中藥材,現在全村有62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有草珊瑚、黃精2100多畝。從今年開始,一半以上的林農開始有一萬元以上的收入,收入將逐年增加。」
-
六盤水五舉措增「五感」促就業穩增收
2020年以來,大連市、六盤水市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持以「轉移建檔立卡勞動力穩定就業增收」為抓手,築牢保就業民生底線,紮實推動「點對點」轉移勞動力到大連穩定就業152人,完成計劃任務數40人的380%。
-
旬陽縣呂河鎮產業發展結碩果 消費扶貧促增收
這天,呂河鎮迎「雙節」促消費扶貧農副產品展銷會在呂河鎮江店社區舉行,本次活動由鎮農業站主辦,鎮扶貧辦和市場監管所協辦,活動以「展銷扶貧農副產品、助力貧困群眾增收」為主題。險灘村主打林下土雞,為了既保證雞肉的品質又方便採購人員的攜帶、食用,該村駐村工作隊提前一天和村合作社對接銷售土雞的數量並連夜宰殺處理。早上,經過宰殺處理的林下土雞一放到展銷區,就成了搶手貨,50多隻林下土雞不一會銷售一空。「八月炸也叫八月瓜、『土香蕉』,你看這個八月炸熟好了,皮一剝就能吃,甜得很。」
-
新疆莎車縣:果蔬分揀穩就業 促增收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817/48c236b5f4c34c12b12436da3d88cd96.mp3 新疆莎車縣:果蔬分揀穩就業 促增收 2020年08月18日 07:55:00
-
勤政公心贏公信 發展產業促增收 —尼西鄉新陽村村主任上吹批
期間,他帶領農戶嘗試種植了尼西樹辣、花椒等取得了好成效,60畝花椒今年開始有了收成,開章水小組種植的小樹辣不僅銷路好,還小有名氣,為農戶帶來了增收,戶均可達到1萬5千元以上。此外,在尼西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新陽村鼓勵村民積極加入到尼西雞養殖的大隊伍中,與香格裡拉市森吉尼達生物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養殖尼西雞帶動農戶脫貧增收。
-
助力貧困群眾增收 禹州國儲林成了「致富林」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張延偉 李朝鋒)近年來,禹州市根據上級國儲林建設政策,充分利用山崗地資源規劃建設國家儲備林(以下簡稱「國儲林」),通過大力發展林木種苗、花卉、木本中藥材等林木產業,將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與促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
貴州義龍新區:食用菌林下種植助農增收
近日,記者來到義龍新區雲屯公園林下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近兩百名工人正在搬運菌棒、種植黑木耳,一派繁忙景象。「這幾天在基地種植木耳,一天可以收入80元。」57歲的義龍新區木隴街道王母社區新市民伍祖雲說,「2016年我們搬遷到義龍新區,這裡生活環境好,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事情做。」
-
海岱鎮產業組織化 助推貧困戶增收
近年來,宣威市海岱鎮堅持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雙拳發力,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以產業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脫貧致富成效顯著。2015年,昆鋼結對幫扶月亮田、臘谷村兩村,對其經濟基礎、自然條件進行考察調研後,決定在海岱鎮引導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無籽刺梨種植。
-
方城縣楊樓鎮:黨建引領謀合力,鞏固脫貧成效促增收
河南方城訊(段守毅)按照縣委安排部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楊樓鎮結合自身實際,以民生工程為載體,精心組織、快速行動、務求實效,成立聯合黨組織,著力發展特色經濟,加速推進全域黨建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