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義龍新區雲屯公園林下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近兩百名工人正在搬運菌棒、種植黑木耳,一派繁忙景象。
「這幾天在基地種植木耳,一天可以收入80元。」57歲的義龍新區木隴街道王母社區新市民伍祖雲說,「2016年我們搬遷到義龍新區,這裡生活環境好,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事情做。」
「發展林下經濟,可為當地農戶和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同時能保護森林。」正在現場負責管理的羅洪斌介紹,食用菌種植後,殘留的物料有利於樹木的生長。
今年,義龍新區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通過考察和科學謀劃,採取「政府國有公司 民營企業 合作社 農戶」模式,計劃在新區發展3000畝林下菌藥產業,帶動當地農戶和新市民就業增收,助推新區脫貧攻堅。
義龍新區林下產業的發展,為易地扶貧搬遷戶增收提供了新路子。
「我們從晴隆老家搬到義龍新區步馬居住區,政府對我們特別關心,安排我們學習技能,兩個孩子就在小區裡的學校上學。這次公司組織我們來搞木耳種植,又能增加我們的收入了。」木隴街道步馬新市民居住區新市民孫禮開說,以前在外打工20多年,從晴隆縣搬到義龍新區後,自己和妻子都是就近務工,一個月加起來也有五六千元收入,還能照顧孩子。
「搬來這裡條件很好,交通、醫院、學校比我們老家好多了,每天都有事情做,十多塊錢一個小時,生活不愁。」萬屯鎮阿泥社區新市民李高琴說,她今年46歲,2017年從冊亨縣搬到義龍新區萬屯鎮阿泥社區,現在每天乘坐政府統一安排的公交車到林下菌藥基地務工。
義龍新區林下菌藥產業預計投資1億多元,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林地流轉、購買設備、菌棒培育等,主要發展黑木耳、虎奶菌、紅託竹蓀、灰樹花等,分批實施,預計在年底前全部完成種植。食用菌成熟上市後,由公司統一進行保底收購。
「公司在雲屯公園規劃了1500畝林下種植黑木耳,目前完成400畝的耕地任務,已經種植200畝黑木耳,每天能解決200人次務工,每人每月保底收入都在2400元以上。」義龍新區農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洪斌說,每畝林地需要投入4000個菌棒,這一批黑木耳種植後,預計20天後可採收第一茬。
「下一步,義龍新區將在德臥、步馬和雲屯3個點種植林下菌藥產業3000畝,我們公司作為國有公司,肩負著幫扶老百姓的責任,希望讓更多老百姓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讓更多新市民穩得住、能致富。」羅洪斌說。(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宋潔 韋堂敏 曹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