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鍾南清、章忠珍、記者譚紅報導:盛夏七月,驕陽似火,暑氣炎炎。贛南大地到處是鬱鬱蔥蔥。走進粵贛兩省交界處的定南縣龍塘鎮忠誠村的中草藥基地,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木荷、楓香等滿目蒼翠。大樹下栽種的草珊瑚、黃精長勢良好,到處瀰漫著中草藥的芳香。忠誠村誠興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迪文告訴記者:「2016年我們組織林農在林下種植中藥材,現在全村有62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有草珊瑚、黃精2100多畝。從今年開始,一半以上的林農開始有一萬元以上的收入,收入將逐年增加。」
全縣種植中藥材12000多畝
龍塘鎮忠誠村為省級貧困村,全村共有貧困戶68戶257人,戶均有林地67畝。定南縣林業局將忠誠村列為2016年第一批低效林改造的村。村裡採取「合作社+大戶+農戶+貧困戶」或「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牽頭帶領技術骨幹和農戶(貧困戶)成立草珊瑚種植合作社,引導林農轉變觀念,實現「不砍樹、能致富」目標。
郭迪文為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以草珊瑚種植為例,第一批周期兩年半,畝種植4000-4500株,產量0.5斤/株以上,現行收購價1.2-1.5元/斤,第一批收益2400元/畝以上。第二批開始周期隔一年,產量1斤/株,第二批開始4800元/畝以上。可連續採收20批以上,且周期越後,產量越高。郭迪文說:「目前,在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我們忠誠村已完成標準化種植草珊瑚1300多畝,成活率達96%以上,完成黃精種植800多畝。」
定南縣有林地面積166.8萬畝,其中適應發展中藥材的林地面積有80多萬畝。中藥材產業主要有藥菊、羅漢果、草珊瑚、瓜蔞、牛大力、黃精、靈芝、金線蓮、毛冬青、木通、鮮竹酒等。
縣裡加大財政投資力度,種植木本中藥材每畝給予500元的補助,種植多年生草本中藥材每畝給予200元的補助,種植一年生草本中藥材每畝給予80元補助,屬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的,除享受產業補助外,不分木本、草本中藥材品種統一給予500元/畝的產業扶貧補助。對規模較大的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申報省級中藥材產業示範項目補助。同時縣級財政整合林業、農業、水利、農開、移民、水土保持等項目涉農資金,每年不少於500萬元,重點傾斜扶持中藥材產業等林下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全縣種植中藥材12000多畝。
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
定南縣採用聯戶開發模式主要是由當地能人牽頭成立合作社,實行「四統一分」機制,即: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購苗、統一栽植,分戶管理和收益。「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主要是鼓勵農戶通過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的形式,參與產業建設、經營和管理,並分享收益,有效破解了林地流轉難題。龍塘鎮忠誠村郭考華以前小打小鬧種植過多種中藥材。他從2018年開始承包村民的林下地種植黃精1600畝。「我租村民的林下地種植黃精,有收入後每畝付租金10元。我種植的黃精明年開始一畝至少有二千元以上的純收入。」郭考華對發展種植中藥材充滿信心。
「林農通過低效林改造一畝林子有100元的收入,在林下種植中藥材一畝可以獲得補助500元,如果是貧困戶另外還有500元的補助。」定南縣林業局局長方京華介紹說,「定南縣農村戶均有林地50多畝,縣林業局從2016年開始,採取整村推進的辦法實施低效林改造項目,引導林農利用自己家裡的撫育改造林地種植中藥材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不砍樹、能致富,林農增收;提升了森林質量,林地增綠;提升了森林自然災害防控能力,生態增效;促進了森林生態旅遊,財政增源的『四增』目標。」
2016年春開始,全縣種植草珊瑚面積達3800畝,其中鵝公鎮留坑村已流轉林地3000畝用於種植草珊瑚。
目前,定南縣建成有鵝公鎮留坑村草珊瑚合作社、鵝公鎮水邦村皇菊種植示範基地、龍塘鎮忠誠村中藥材產業合作社、江西東江源生態羅漢果產業合作社、老城鎮黃砂口梅花鹿養殖示範基地、歷市鎮赤水村梅花鹿養殖示範基地、定南創富農業有限公司中藥材示範基地等多個中藥材產業基地,主要發展草珊瑚、藥菊、黃精、靈芝、有機茶、百香果、牛大力、白芍等具有本地優勢與特色中藥材產業基地。全縣林藥產業參與農戶人數超過800人,年產值1600萬元,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