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黨委選派,楊嘉宇2016年11月來到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任副縣長。他全身心投入到扶貧事業中,勤勉為民辦事、不畏艱難、忠誠履職,2018年10月,楊嘉宇榮獲雲南省脫貧攻堅「扶貧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從「楊副縣長」到「小楊兄弟」
從繁華的古都西安來到貧瘠的巍山縣,楊嘉宇切身感受到巍山交通的不便、房間的陰冷潮溼、各種蚊蟲的叮咬、幾個月如一日的方便麵……他內心很急,急的是如何儘快轉換角色、融入地方,為改變貧困落後現狀、為巍山經濟發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楊嘉宇克服了從省城到縣域、從企業到政府、從機關到基層帶來的種種不適,快速轉變、適應角色,找準定位,堅定「下得來」「待得住」,而且一定要「幹得好」的信心和決心。助力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儘快熟悉和了解巍山。他通過學習縣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扶貧領域相關政策等文件精神,向班子成員虛心請教、走訪項目建設現場、下基層多走多看、與幹部群眾談心談話等途徑,摸清了基本縣情。
楊嘉宇召開村民大會
楊嘉宇從協助分管的礦產資源領域入手,發揮自身專業及冶金地質行業優勢,服務縣域經濟建設。2017年8月,在積極承擔巍山縣基礎地質研究、礦藏方案研究、礦產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礎上,他經過多處實地查勘,撰寫了《巍山縣礦產資源整體發展及開發利用報告》《巍山縣礦山企業調研報告》,梳理了礦山規模小數量多、布局不合理、整合難度大、礦權設置程序複雜、企業辦理證照審批進度慢等實際問題,也提出了改革現有體制、有效整合礦產資源,延長產業鏈條、增加礦產資源附加值,引進關鍵技術、推動礦山提升改造等3條具體對策建議,得到巍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認可和好評,並納入相關工作中,真正使專業優勢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楊嘉宇結合巍山縣的實際需求,與冶金地質總局協調爭取幫扶資金,用在刀刃上——廟街鎮六合古城水廠提升改造項目資金124萬元、廟街火龍果基地建設和綜合開發項目資金74萬元、巍山縣雲嶺牛養殖示範村建設項目資金127萬元、捐贈巍山縣教育扶貧資金50萬元、捐贈古城村委會黨建工作經費2萬元、慰問掛鈎貧困戶捐贈2萬元、捐贈古城小學愛心書包50套……兩年間,累計協調幫扶資金380餘萬元。至於經歷了多少困難、波折和辛苦已經記不清楚,他只記得一次次和多方溝通協調,聯繫冶金地質總局、相關部門、跑項目現場,電話、微信、郵件整天不停,而令他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一次,是為縣裡一家礦山企業協調辦理相關證照時,帶著企業負責人挨個部門跑,遇到諸如林地與礦權範圍部分重合等難題時,主動與負責具體業務的同志一起研究政策、想辦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這「一波十幾折」,也為後來其他企業辦理同類業務積累了經驗。辛苦付出終有回報,這家企業順利開工,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帶動了貧困戶就業,受益的企業和村民們,逐漸不再稱呼他「楊副縣長」,而是很自然親切地喊他「小楊兄弟」,那一刻他內心歡欣愉悅,他知道,自己已經從大家眼中「外來幹部」變成「扶貧小楊」,「磨破了嘴、跑斷了腿,值得!」憑著這股務實勤勉的工作作風、百折不撓的精神,他贏得了冶金地質總局、巍山縣政府和老百姓的廣泛讚譽和信賴。
「兩個平臺」開闢快車道
巍山縣地處雲南邊遠山區,冶金地質總局位於北京,楊嘉宇長期辛勤奔波其間,特別是為雙方搭建的「兩個平臺」,有力、有效地促進了幫扶工作。
初到巍山,「椅子還沒坐熱」,楊嘉宇便開始密集地「穿針引線」,搭建高效的溝通平臺,使雙方保持充分、細緻的交流互動,為持續幫扶打下良好基礎。通過他與地方幹部不斷醞釀、銜接,巍山縣成立了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溝通協調領導小組,負責與冶金地質總局及時進行溝通互動,積極反映縣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爭取冶金地質總局的資金和項目支持。他主動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溝通工作,2017年6月,巍山縣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到冶金地質總局匯報脫貧攻堅工作,並與冶金地質總局商談進一步幫扶支持、合作發展相關事宜。積極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溝通,協調縣級相關部門做好調研準備工作,促成了時任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盧進兩次到巍山考察、指導。
楊嘉宇深知,構建產業合作平臺,是助力巍山經濟發展的關鍵。他把著力點放在了自己的「娘家」——藉助冶金地質總局產業優勢,傾盡多方資源,與冶金地質總局下屬的西北局、昆明院、正元地信雲南分公司、正元地勘院雲南分院等單位聯繫,尋求與巍山縣相關產業「對接點」。同時,他多次赴巍山縣蘊藏礦產資源的4個山區鄉開展調研,與縣內4家礦山企業溝通、召開現場辦公會,選準對接點的同時,協調國土、發改、林業、水務等相關部門,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為雙方合作鋪平道路,可謂做足了「兩頭功課」,也下足了「兩頭功夫」。為了做好產業扶貧,發揮地勘優勢,經多次溝通、反覆磋商,西北地勘院在巍山縣成立雲南分院,促成多次產業合作:西北局五隊承接巍山縣永建鎮一帶石英巖普查項目,查明石英砂儲量1105.85萬噸,為招商引資打下堅實基礎;正元地信巍山古城智慧城市項目、昆明院巍山縣大倉鎮某銻礦、山東正元地勘院雲南分院巍山縣移民搬遷點地災評估、西北地勘院雲南分院土地整理及地災施工等多個項目,近6000萬元的項目成功實施;巍山縣明確由縣國土局、縣住建局、縣工信局牽頭,主動對接冶金地質總局相關產業單位進行項目合作。
赤子情懷,詮釋責任擔當
楊嘉宇經常提醒自己,要時刻謹記,作為掛職幹部,不能真把自己擺在地方領導位置,要主動與班子成員、部門領導溝通交流,掌握基層工作方法,理解政府部門運作方式,領會當地領導幹部工作藝術,團結各級掛職幹部,靈活運用掛職身份去「頂雷」、去「諫言」。同時他內心也完成了由掛職幹部向「外來本地人」、再向「自己人」的過渡,主動學習當地的民族地區方言、了解風俗習慣、品味歷史文化,並抓住各種機會,對外宣傳和推介巍山的農副產品、特色小吃,「只有心裡真正把巍山當作家鄉,才能有更大的熱情和動力,時時處處為當地經濟發展、為當地老百姓著想」,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成為當地幹部群眾接受和認可的「小楊兄弟」。
楊嘉宇一直心系巍山,2019年6月,他協調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局為巍山縣牛街鄉捐助產業發展資金10萬元,同時自費捐資5000元,為村小學圖書室購買書籍。「巍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對巍山有太深的感情」,一段扶貧路,一顆赤子心,每每回望這方熱土,留下的是他一片熱誠,帶走的是他永遠的牽掛。
如今楊嘉宇依然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上,現任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局局長助理、扶貧辦主任,負責在陝西駐地對口幫扶的陝西省省級單位「兩聯一包」漢中市略陽縣仙臺壩鎮任家院村,以及陝西省國資委系統國企銅川合力團等西北局各片區扶貧工作。於是,日常工作中,又可以看到那個「扶貧小楊」,為略陽縣的烏雞、香菇操心,為銅川的蘋果尋找銷路,為任家院村集體產業爭取資金……
扶貧小楊,一直在路上。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