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

2020-12-18 騰訊網

相信種子 | 相信歲月

遇見孩子綻放的現在 | 預見孩子美好的未來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

小編導讀:

學好語文的關鍵在於閱讀,而閱讀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多閱讀些課外的知識,將終生受益。

豐富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打開了認知外界的一扇窗,可依然有家長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孩子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如此下來,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難持續,閱讀也變得被動起來。其實,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其在快樂參與中養成閱讀習慣才更重要。

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

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能力。在這個方面,特級教師竇桂梅堪為典範:她所帶的一個班自小學一年級開始,至六年級畢業,學生積累了100多個寓言,200多條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詩辭,1000多條成語,因而她的學生文筆流暢,出口成章。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各種名人對話。

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因為我們可以從課外書中學到一些好詞佳句,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方法,可以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好多,我想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都能深切地體會到。

總之,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才會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如果一個人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不同年齡的孩子適合讀哪些書?

因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不一樣,所以專家認為:

低年級的兒童,讀的書可以以圖為主,字大一點,書簿一點。因為孩子小,不會選書,所以家長要幫著孩子參謀著選書。許多家長給孩子買了書,發現孩子不愛看,就以為孩子不喜歡看課外書,諸不知有時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長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長選的書不適合孩子看,二是選的書難度高於孩子的閱讀水平。

1

家庭替孩子選書時要注意

最好是圖文並茂的,圖多對開發孩子右腦有好處。可以豐富孩子頭腦中的表像,對孩子今後創造力的發展有好處。

書儘量選簿一點的,最好是一本書裡只有一兩個故事的,這樣孩子很快能讀完一本,內心就能產生一種成就感和愉悅感。下次就還會想讀。如果家長為了省錢,給孩子買那種少圖的、故事多的,很厚的書,孩子就會喪失讀書的興趣。

2

別錯過閱讀關鍵期

我國"豬孩"王顯鳳從小被繼父遺棄在豬圈中吃豬奶長大。她學會了在豬槽中搶食、啃草根樹皮、扒土、蹭癢。一直到8歲才被人發現,,救出來後,發現她不會說話、穿衣、吃飯,跟豬的習性一樣,專業人員運用各種方法對她教育、訓練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豬孩"都是從8歲被人發現、解救,再由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施以專業的救治、矯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條件,也沒能使她們恢復"人性",她們落下了"弱智"的終身殘疾,原因就是錯過了學習的"關鍵期"。

經過腦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自然界的所有動物,包括人,在大腦發育的過程中,都有一個發育計劃時間表:在哪一個階段哪些技能先發育,哪些技能後發育。如果家長抓住了這個大腦發育時間表,在孩子哪些大腦技能正在發育的高峰期,對孩子適時實施教育,則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錯過了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再對孩子實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許多。

與此相反還有一個例子:二戰時,一名叫橫井莊一的日本士兵,在東南亞大森林裡迷了路。他只好獨自一人,像野人一樣生活了28年,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可是獲救後,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復了原來的能力,原因就在於,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沒有錯過受教育的那些"關鍵期"。

做為一個稱職的父母,在教養自己的孩子時,就應該認識關鍵期,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個關鍵期。把握住了"關鍵期",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錯失了"關鍵期"去教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3

孩子有哪些關鍵期?

感官關鍵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讓孩子聆聽、觸摸、觀察、嘗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增長智慧。

形象視學發展的關鍵期(4歲以前):這個時期兒童的形象視覺發展最迅速。這時候的孩子,一般喜歡"上公園"、"出去玩",這是因為那裡有豐富的室外自然風光、鮮明的畫面。這時,除了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接觸豐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內的時候,還要給他多看圖畫書、動畫片,開闊孩子的視野。

音樂才能發展的關鍵期(3-5歲):如果要培養孩子的音樂智能,一定不要錯過3~5歲的音樂智能關鍵期,可以讓孩子多聽聽古今中外名曲,多參加音樂活動。

語言關鍵期(3-6歲):這個時候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父母要經常跟孩子說話、講故事、提問,鼓勵孩子多說,促進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學習外語的關鍵期(3-12歲):是學習外國語的關鍵期,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再開始學外語,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學好。

秩序關鍵期(2-6歲):2歲到6歲是教孩子知曉、做到有規矩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應逐漸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多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儀,訓練他們養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後適應社會規範。

想像力關鍵期(2-8歲):這個時期,家長要讓幼兒多聽孩子喜歡的童話和科學幻想故事,多看圖畫,多看動畫片、科幻片,識字後多讀書。在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後,可以讓孩子看畫編故事,或續故事,或與家長輪流講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

文化敏感期(小學1-4年級):蒙臺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3歲;而到了6-9歲,即在我國小學中低年級階段,則出現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而對學校的課程,感覺"吃不飽"。父母可以在他興趣的基礎上,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包括對於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的資源,滿足他們如饑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這個時候滿足不了他們的求知慾望,很可能孩子這方面的渴求會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搗亂、多動等。許多聰明孩子在課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動作等等毛病,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由於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個時期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主要在8~14歲,具體依據每個人的教育環境、個性喜好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據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中國教育升學考試制度,一個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知識基礎、閱讀興趣的大量閱讀,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不到五年的時間。由於教育條件和個體條件的不同,這個時間有的人長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為四年級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進行文字書籍的閱讀;而到了初二下學期,各學校又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師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到了大學階段,又面臨著繁重的課業、英語考級、教研、就業、實習打工壓力,也沒有時間集中閱讀。

因此,在10-14歲四年多的時間裡,如果學生掌握了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書籍,就為他今後的人生觀的確立、專業的選擇、人生目標的確定、學習的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

李喜民,70後,小學語文教師。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課程。低段年級「讀寫繪」課程、海量閱讀、深度閱讀、廣譜閱讀和自動化寫作追隨者、模仿者、實踐者。2015年因機緣巧合在禹州慧潤階梯新教育小學工作。經郭彩品校長引領、受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課程的深度浸潤。勵志不忘初心、以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操守、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時刻堅守黨員教師的初心使命,深刻領會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工作中堅守改革、構築理想課堂。奉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的新時代教育價值觀。以「遇見孩子綻放的現在、預見孩子美好的未來」為起點,以「白髮滿頭猶覺未盡春蠶意、丹心一片仍愧有遜蠟燭情」為終點。時刻保持一顆熱切向上的心,盡力去守護一片教育的美好。以學生的模樣、教室的模樣去照見孩子未來的美好!

徵稿內容:

1、校園要聞:及時反映學校或班級近期動態狀況,報導學校或班級的各種重要活動開展情況,字數150字左右為宜。

2、教師論壇:主要展示我校優秀教師風採,刊登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日常教學感悟、科研交流、讀書體會、文學創作等。

3、習作園地:主要刊登學生優秀文學、繪畫及攝影作品等。

4、德育之窗:主要反映班主任及德育導師思想主張、計劃方案、做法實踐、心理輔導、經驗體會等。

徵稿要求:

1、稿件題材不限,材料真實,內容積極,篇幅精悍,文字精煉。

2、所有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學校、年級等。

相關焦點

  • 三年級語文上冊 課外閱讀專項訓練,有答案和電子版本(共31頁)
    學好語文的竅門是什麼?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而課外閱讀卻是無限的。單靠一本語文教材是學不好語文的,單靠課堂四十五分鐘也是學不好語文的,沒有課外豐富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必將落空。今天小宋課堂整理了三年級語文上冊 課外閱讀專項訓練,有答案和電子版本(共31頁),是一份非常好的練習資料,只要孩子能夠把這份資料吃透,成績穩拿80+分,趕緊為孩子列印吧!
  • 語文特級教師:學好語文,靠的就是「死記硬背」的童子功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曾這樣評價語文:「孩子語文不行,別的學科是學不通的。」這句話直接點明了語文在學習上的重要性。作為所有學科中最特殊的一門,進入大語文時代後,語文的學習越來越被家長們重視。我就開始找各種語文特級老師的教學視頻,但這些特級教師的觀點著實讓我有些驚訝,他們一致認為「死記硬背的童子功是學好語文最好的方法」。現代教育一向對死記硬背嗤之以鼻,認為死記硬背是愚笨的方法。
  • 作為中學生的你,還在為語文課外閱讀感到發愁嗎?
    建議1:認真學好每一篇課內現代文對此,有的學生可能這樣問:現在中學語文考試哪裡還考課內現代文啊?所考的現代文閱讀不都是課外的嗎?的確,中學語文考試現代文閱讀基本上只考課外現代文,但大家還是很有必要學好課內現代文。
  • 小學生如何學好拼音?靠老師還是靠家長?資深語文教師為你解答
    家有一年級小朋友的家長會莫名其妙地擔心,怕孩子掌握不好拼音學習,語文成績受到影響。這種擔心是必要的,筆者從事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發現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一年級的時候語文普遍沒有數學好。如果拼音沒學好,小學語文成績受其影響不說,還會影響其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成績。
  •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養是關鍵,怎樣才能正確養胃那
    長期吃外賣還會增加胃部疾病風險其實,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但怎麼養是關鍵,怎樣才能正確養胃?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1,要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好的生活規律要有一個好的飲食習慣
  • 顧之川: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語文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學科之一,從咿呀學語、識字認字起,語文就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是因為語文與生活緊密結合,以致大家有時會不太重視它。 為什麼要學語文?學語文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
  • 如何學好語文?父母要引導孩子愛閱讀、愛漢語,覺得學習語文有趣
    所以,很多同學在分配課業時間的時候,往往會將語文作為最不重視的一個學科,只在課上進行學習,課下則很少學習。 如果我們在語文上投入的時間過多,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就一定會變少。而如果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較多,學習語文的時間和精力就會變少。而且,很多同學就算提高在語文方面的學習時間,分數提升的也極不明顯,讓人覺得洩氣。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如何才能利用最合理的時間,把語文這門母語科目,真正學好呢?
  • 要想減脂事半功倍,首先要掌握對方法——三分靠練,七分靠吃
    大家都知道碳水的熱量是很高的,所以我們在減脂期間就應該減少碳水的攝入,但是不要不吃碳水,做到合理的搭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減脂之前每餐攝入的碳水是100g,那麼你在減脂期間每餐就攝入之前的攝入量的2/3即可,這樣就能控制好每天的熱量攝入,不會一下減少太多,也在人體的可承受範圍內。
  • 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自己
    但,人窮三分命,七分靠自己;心窮七分悲,三分靠意外。現有的環境是你無法左右的,剩下的靠的就是你的絕地反擊;即使是一片坎坷,滿布荊棘,終須你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想要的,自己去爭取,沒有人必須為你去付出一切;喜歡的,努力去奮鬥,前行的路上並不孤獨。
  • 初中語文:30篇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列印成冊當暑假作業
    文言文一直是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難點之一,尤其是課外文言文。隨著年級的增加,到初中之後,考試會出現課外的文言文閱讀題,分值佔比在10分左右,許多同學在這類題目上都被扣分。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要先理解文意。
  • 三分靠練七分靠吃,看看專業運動員比賽鍛鍊時的科學飲食
    俗話說:三分靠練七分靠吃,即使是優秀運動員也要注意食物的營養。通過科學配比均衡的飲食,包括很多五顏六色的水果和蔬菜 全穀物和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包括牛奶、肉類、魚類、雞肉和雞蛋,大多數運動員可以從他們的日常飲食中獲得訓練和比賽所需的一切。那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比賽鍛鍊時的飲食是什麼樣的。
  • 鍾南山寄語中學生學好語文大有深意
    近日,在南都雲課堂復學第一課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自身的經歷寄語學生:要練好基本功,學好語文;保持好奇心,多問為什麼。(5月13日澎湃新聞)    在抗擊新冠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鍾南山院士殫精竭慮,堪謂勞苦功高,全國人民都為鍾南山等科技人員的無私奉獻點讚。
  • 為什麼要學、有什麼用、怎樣學好?語文學習「靈魂三問」權威解讀...
    語文基礎紮實、語文水平高,不僅有利於學習別的項目,也能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質。那麼語文是一門什麼課呢?我們可以從課程標準來看。目前正在使用的2011版課標,對語文課是這麼定位的: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 語文老師:四年級上冊課內閱讀理解訓練題(附答案),高分必練
    只有做好課內閱讀訓練的基礎上,才能更從容應對課外閱讀理解,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要開始重視課內閱讀理解訓練,這也是為高年級課外閱讀理解打下紮實的基礎。就好比我們前面講到的,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也是為三年級寫作文打基礎,如果一二年級只是為了應付下考試,到了三年級開始寫作文就會很「頭疼」。電子版,請到文末免費獲取!
  • 想打好羽毛球「三分靠手法,七分靠步法」,練羽毛球怎麼強調步法都不為過!
    打羽毛球大家都知道一句諺語「三分靠手法,七分靠步法」!這已經成為羽毛球圈的共識。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步法的文章,動作示範主要選自羽毛球世界冠軍奧原希望在比賽中的實用步法。在球場上,身體不到位,打球就不可能到位。所以無論是生活還是打球,咱腳踏實地,從步法練起。世界冠軍:奧原希望,身高155cm。
  • 北大資深教授:想要孩子學好語文,關鍵是要抓住這個「根」
    因為語文這一學科不像是數學、英語那麼抽象,從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孩子不需要怎麼用功,就可以考出一個過得去的成績。但是不用心學習語文,孩子的語文成績也只能止步於「過得去」了。想要孩子學好語文,是有一個秘訣,關鍵就是要抓住「根」。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短文閱讀練習題!每天練一篇,次次考滿分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短文閱讀練習題!每天練一篇,次次考滿分相信大家以前都聽過這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足以說明理科學科對於整個階段學習的重要性,但是隨著教育部的不斷改革,語文等文科學科也是慢慢被重視了起來,其中變化最為明顯的想必就是,語文閱讀量的要求增加了。
  • 你被小學語文成績的假象騙了嗎?學好語文的秘訣其實就兩個字
    在小學存在有這麼一種現象,一些孩子從不讀課外書,考試成績卻很高,而一些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在考試中並沒有顯出優勢。 這是為什麼呢?快跟著小編來看一來看吧!
  • 教育蠢話之一,要學好語文就要多讀書
    可是,很多家長,還有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是,孩子在拼命多讀書,書讀了不少,可為什麼語文成績還是不好?閱讀是學習之母,多讀書,是提高語文成績的不二法門。要求孩子多讀書,應該是抓住了提高語文素養的根本。說起來,真是風流水輪流轉。記得我小時候讀上學的時候,很多父母將孩子讀課外書視為洪水猛獸一般,堅信孩子讀課外書肯定會耽誤學習。
  • 新初一如何學好語文?
    每個人都要修煉好以下的「九陰真經」:課前預習、課堂筆記、課後複習、獨立作業、檢查閱卷、整理錯題、總結技巧、拓展學習、自我檢測。   二、努力學會自主學習。初中上課內容增多、難度和範圍增大,知識體系更加系統,而老師的授課方式也趨向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學生很難在課內消化課堂知識,這就需要自己主動查漏補缺和鞏固提高,才能打好語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