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告訴我們挫折後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12-23 舒暢心理諮詢

《活出生命的意義》裡提到,找到生命的意義途徑有三條,一是工作(做有意義的事),二是愛(關愛他人),三是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01

每年的上半年,是我們科室最忙碌的時間段。碩士研究生複試、學位授予、導師遴選等工作都集中在上半年。

我們的導師們是醫院的醫生們,他們往往是教學、臨床、科研一肩挑,工作非常的忙碌。而我們做行政就是做服務,我們要服務的是一百多位的導師、幾十位學科秘書和一百多位學生。當一個人要在兩三天內,收集一百多位學生的資料,要每天接聽幾十個電話,這些還有半夜打來的諮詢電話時,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耐心。

我們從沒感到煩躁,碰到不理解我們工作的個別老師,我們會用幽默、自嘲、設身處地的方式化解自身不愉快的感受。

人與人交往,從來都是人心換人心。現在我們知道了,那些無故衝你發了脾氣的老師,在他們表達完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後,往往會產生負疚感,等他們冷靜一下,會向您表達歉意,之後會更加配合你的工作。

從心理學的角度,如果在工作中碰到有情緒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冷處理。因為情緒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傳染性。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本來你處於一種心平氣和的狀態,但有一個人來找你吵架,沒吵上幾句,結果你會比她更生氣。這是因為,對方的情緒傳染給了你。所以,如果工作中有人衝你表達情緒,最明智的做法是轉移。等對方冷靜後,再去溝通。

敬業是一種美德。

在今年2月份,抗擊疫情我單位派出了兩批醫療隊支援武漢抗擊疫情。到達當地後,他們稍事休息,立即投入了工作中。從制定傳染病防護制度著手,改善醫院的環境出發,先把醫用垃圾妥善處理。當時沒有工人搞衛生,我們的醫護人員,除了照顧病人,還承擔了這一部分工作,直到找到工人來承擔這部分工作為止。那段時間,他們整整半個月都沒有休息,每天早出晚歸,直到工作進入正軌,終於可以排出休息時間。

他們沒有怨言。他們一心只想到患者,用他們的話來說:「患者在你的心裡有多重,你在患者的心裡就有多重。」

02

找到生命的意義的第二條途徑是愛,就是關愛他人。

一個朋友在30歲那年患了子宮頸癌,當時孩子只有兩歲。在她最需要親人支持的時候,丈夫選擇跟她離了婚。

她的生活一下子變得暗淡無光,感覺看不到一點希望。後來,她選擇了去西藏的一家孤兒院助學。在幫助這些孩子的同時,自己慢慢地修復了創傷,找到了活下去勇氣。

在遭受挫折時,很多人會選擇去幫助別人,來升華自己的痛苦。

03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是是美國的維克多.弗蘭克爾。他在納粹時期被送往奧斯維中營,身心受到摧殘。

很多倖存者出獄後就已經喪失感受幸福生活的這種能力。他們出獄後,自暴自棄,甚至做出危害社會,報復社會的舉動。

與這些倖存者不同,弗蘭克爾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致力於塑造自己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他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創造了心理學的一個流派,叫意義療法。他的這意義療法幫助了很多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患者,讓這些患者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受到傷害。我們怎麼在挫挫中恢復自己的生氣》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告訴我們,要找到積極工作的意義,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相關焦點

  • 讀書抗疫——活出生命的意義
    來源:以諾教育作者:譚文清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滿懷熱忱的為大家奉上,這樣一本我如同珍寶一樣的書,因為他曾經在我生命最灰暗的時刻,照亮了我腳下的道路,他就是維克多弗蘭克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尼採曾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在二戰納粹統治期間,作為猶太人,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全部都死於集中營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經歷了這樣的人生煉獄般的苦難,他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人生經歷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讓我們每個人,即便身逢絕處,也依舊可以找到活著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3:西西弗斯
    這是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第三講,在前兩講中,我們說了人在極端環境下的三種心理階段,還有意義療法。今天,我們還是繼續說人生的意義。西西弗斯你知道西西弗斯這個人物嗎?於是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 —— 無效又無望,又沒有任何意義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就連眾神們也都認為 —— 再也沒有比這種懲罰更嚴厲的了。我們之前還推送過一個故事,叫《為何上帝讓我去推一塊不可能移動的巖石?》
  • 《活出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閱讀中,領略到這本被美國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字裡行間是作者感人肺腑的人生歷程,那一幕幕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殘酷;那直面人生與厄運的搏鬥;那一行行充滿摯愛妻子的思念;那一段段發自內心對親人對社會崇高的責任的文字;那一篇篇意義療法的生動論述,都是如此扣人心弦,直達內心深處。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他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並在加利福尼亞聖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 《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就在十分鐘以前,我再一次打開自己前段時間閱讀過的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看著上面的批註,我被自己此刻的虛無和麻木感到羞愧。再反思自己的行為,倍感書上所言真實,但是我卻只把書本上學來的東西當成了一個流影,讓它慢慢地就從腦海中消失了。
  • 認識生命的意義,讓我們的生命找到歸宿
    如果我們心中無所求,一心修善,復不求自至,財不求自得。認識生命的意義唯有修學佛法,才能看清生命的真正意義,確立終極目標,了解途中會經過哪些站點,從而止惡行善,讓願力取代業力,生生增上,直至解脫。如果發起菩提心,還可以乘願再來,在十方世界廣泛利益眾生。
  • 超越自我 絕處再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
    6月20日,「敞開心扉 聊幸福」之活出生命的意義準時與讀者朋友們線上見面,幸福教練(GOH)系統講師、家庭治療師微玉老師通過對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苦難經歷和意義療法的分析,帶領大家開啟了一場意義尋覓之旅。歷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弗蘭克爾是如何超越自我,找出絕處再生的意義呢?
  •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經歷奧斯維辛集中營災難的維也納醫生如是說
    奧斯維辛之後震撼靈魂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不是戰爭,維克多·弗蘭克爾可能只是維也納一名默默無聞的醫生;但是戰爭,讓他成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在那裡,弗蘭克爾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
  • 人活著有意義嗎?到底怎麼樣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而有了宗教、哲學、藝術以後,人們就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個人也是這樣,在行走的意義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了精神生活以後,他就會感覺人生才有意義。讀大一那年,同學宇東與隔壁系的麗華戀愛了。宇東是個浙江人,平時在家父母都把他寵得像個富二代模式,在經濟上從不感覺他缺錢過,經常很豪爽的請大邦同學一起吃喝。自從有了麗華在身邊,我們這些同學就被打入冷宮了。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並不是要轟轟烈烈,而是超越自我
    但是出集中營後弗蘭克看到,很多在集中營出來的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陰影,很難融入現實生活,而作為心理醫生的弗蘭克,義無反顧的承擔起引導這些人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是本書的主要目的,讓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自我,超越自我。1、為什麼要尋找生命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你無限力量與勇氣
    生命只有一次,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都是最寶貴的。然而,沒有死亡的威脅,一個人就不會真正知道生命到底有多可貴。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許多人染病去世,給家人留下無盡悲痛。我們在關注疫情的同時,也不由感慨,生命看似強大,實際上卻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 《思維的囚徒》7步跳出思維局限,找到生命的意義,實現自我超越
    和一起喜歡閱讀寫作的朋友一起進步,找到了自己的意義和人生方向,從而擺脫了束縛自己的思維囚籠。最近正好讀到《思維的囚徒》這本書,就是來幫助我們走出思維陷阱,找到生命的意義,激發生命的活力。《思維的囚徒》作者是亞歷克斯·佩塔克師,作者的老師正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這本書跟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一脈相通的地方。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和工作當中去發現美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最終超越自己,實現人生價值。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找到生存的價值呢?
  • 請相信生命是有意義的
    《賽斯書》的作者魯伯曾說過:「毫無疑問,我們需要相信生命是有意義的,這種信念可能是生物學上的必然。「這句話很重要。相信宇宙本身是由概率創造的,我們無法產生任何意義和秩序的概念。它忽視了經驗的真實性和存在的證據,否定了生命的價值。「賽斯說,「自然界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內在的活力和能量中的動力推動的,如果一個人認為他和他的工作是沒有意義的,他的身體就不可能強壯。如果你否認生命的意義,你的健康就會開始亮起紅燈,你的器官就會加速衰老,功能也會很差。其實,不僅身體,生活的其他部分都會有問題。」請相信你生命中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宇宙有意義嗎?
  • 解讀《活出生命的意義》4、一切善惡悲喜,我們都能自由選擇
    弗蘭克說,這世間任何幸福都不能補償我們所遭受的苦難。現在我也不會刻意的祈求幸福,他並不能給我帶來勇氣,也不能為我的痛苦賦予意義。但是他依然堅信,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在任何情況下,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都有它該有的意義,足以支撐他走下去。
  • 生命的意義何在?
    但說起來,這件事仍然讓人覺得莫名羞恥且不足為外人道也,可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人生命中的原始力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裡面有提到,有個法國人做過的民意測驗顯示,89%的被訪者承認人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認自己的生活中確有某種東西或者某個人是自己願意為之獻出生命的。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活出生命的意義》: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深以為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他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挫折是人生茁壯成長必經的生命歷程
    每一種生命,從孕育到死亡,都無時不刻地經受著各種生存的考驗,它們在考驗中生存,在考驗中不斷改進並強大自我,在考驗中打造更加強健的種族基因。同樣,人類世界的成長也必須經歷挫折和考驗,這是萬物和生命存續的意義和真諦。
  • 這部影片告訴你夢想的重量:只要為夢想活著,就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在男主角最後一場賽車的過程中,男主角的汽車的剎車出了故障,但是男主角為了贏比賽不顧一切。最後男主角是贏了比賽,但男主角的賽車卻衝出了懸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對於男主角來說,夢想比命還重要,所以男主角為了夢想犧牲了這一切。男主角活的明明白白,活成了自己,活出了自己人生的意義。
  • 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核心
    讓生命教育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能不能請您談談,從事殯葬行業的真實感受?您會害怕,或者不習慣嗎?您覺得生與死的意義是什麼?」近日,在安徽省生命教育講師團(下稱「講師團」)舉辦的一場生命教育論壇現場,臺下學生向講師團成員、90後殯葬禮儀策劃師張偉發出一連串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