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鰲拜就是這麼欺負康熙的,怪不得康熙用爛手段置他於死地

2020-12-15 騰訊網

今天為大家講的康熙當皇上以來第一次發威,他就是想給鰲拜一點顏色瞧瞧,你不是安插在我這有個太監頭領嗎,我騙把他撤掉,看你能把怎麼著。以此來震懾鰲拜,不想這個大太監是給除掉了,然而康熙卻被人評價還是太年輕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康熙登基的時候只有八歲,由於年幼還不能親政,皇權都掌握在4位輔政大臣手中,而這4位大臣都想趁著康熙年幼的時候,多往自己手中抓全,其中以鰲拜最甚他總想獨攬朝政,尤其在控制康熙方便讓人覺得咄咄逼人,他先是把康熙近身侍衛的頭樓鶴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抓了起來,然後全部換成他的人,接著又想方設法的把康熙的老師魏承謀給替換掉,這樣一來康熙的一切行動,

不就都在他鰲拜的監視之下了嗎,算盤打得挺好,然而康熙歲數雖小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當他發現身邊的侍衛都換了之後,追問樓鶴去哪了,太監回到樓鶴造謠生事,督太監吳良輔遵旨將他革職拿問,玄燁氣壞說到,朕怎麼不知道,叫吳良輔來,吳良 匆忙趕來之後,便稱是奉了四位輔政大臣的命令才拿樓鶴的,並拿出一份以康熙的名義下達的捉拿樓鶴的聖旨,這顯然是鰲拜做的好事,吳良輔是鰲拜的乾兒子有他這個太監頭子在身邊就夠受得了,現在又派了這麼多侍衛,以後豈不是一點秘密都沒有了嘛,康熙想了一下,不行這事兒不能忍,他來到那幫新來的侍衛面前,任命魏東亭為這幫侍衛的頭,你鰲拜能往我身邊派侍衛。我就不能給他們安排個頭嗎,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光壓住這幫侍衛還不足以讓康熙滿意,他決定讓魏東亭明天一早隨著他帶刀進殿,他要給鰲拜點顏色看看,結果第2天早朝鰲拜先給了他點顏色,大家都在上朝的時候鰲拜站在殿外等候託人給皇上帶話,如果魏承謨在他就不敢入朝,為了不讓康熙難堪,

魏承謨主動找了個藉口退出去了,康熙雖心有不甘也只好先忍下這口氣,他還有更重要的事,鰲拜進來後康熙用皇上的身份讓鰲拜把樓鶴放了,鰲拜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只見他不緊不慢的回道,樓鶴放不成了,今天一早刑部已將該犯押到菜市口斬首了,皇上急眼了這可真把康熙氣著了,他逼問樓鶴到底犯了什麼罪,現在問這個還有什麼用,欲加其罪何患無辭,鰲拜的說法是樓鶴造謠生事,說先帝沒有龍御歸天而是出家當和尚了,試問宮裡誰不知道這件事,但是把這個罪名安在樓鶴身上,康熙還真無力反駁,況且又有跟鰲拜一夥的大臣同聲附和,康熙只能把這口氣硬生生咽到肚裡,大喊一聲退朝,回到後宮康熙都快氣炸了,再加上蘇麻喇姑跟魏東亭在旁邊煽風點火,康熙終於下定決心必須得發一次威了,要不然鰲拜都要騎到他頭上拉屎了,鰲拜現在權勢滔天還無法撼動,但是他身邊的人可以啊,於是把目標鎖定在吳良輔身上,無良輔是鰲拜的乾兒子,又是宮裡太監的頭手下耳目眾多,如果想辦法把他除掉,一來是敲山震虎二來也讓鰲拜少了一個情報機構,他們設下陷阱,引誘無良輔去偷了幾件值錢的東西,趁著他們轉移的時候抓個現行人贓並獲,

就用這個理由打死他,以此來還鰲拜一個顏色,以牙還牙血債血償,這樣確實很解氣但現實是,很多時候解氣的做法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老狐狸索尼對康熙這個做法的評價就是一句話,少年氣盛啊,換句話來說就是說皇上這件事辦得欠妥,怎麼就欠妥了呢,索尼看得很清楚,孝莊最關心的是安安穩穩的讓康熙親政。在這一階段他不希望添任何麻煩,就算有天大的事也等到康熙親政了以後再說,所以她才對鰲拜一忍再忍,可是康熙畢竟年輕他看不這麼長遠,用無良輔敲山震了鰲拜一下,原本鰲拜在爭權奪勢的路上走得一帆風順,現在突然掀起了一股風浪,但這股風浪掀不翻他這艘大船,但會讓他變得更謹慎,一個人表現得平庸時候對方不會感到威脅,對他也不會多加戒備,但是一旦他表現出了不平庸的地方,

通常對方會對他多加小心,這樣一來他再想做什麼事就比較困難了,所以說時機不成熟的時候,即使有本事也要藏著潛龍勿用,等到翅膀硬了飛龍在天的時候,再秋後算帳也不遲呀,人呀難得糊塗,就像索尼的一句話。哪個人心裡最聰明,哪個人看上去也最糊塗啊,所以聰明不一定要外漏,外漏容易遭人忌憚,康熙給鰲拜亮了一招,鰲拜會有什麼反應呢,這個問題讓我們下期再分析,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清朝權臣鰲拜被康熙擒拿後,為何沒有殺死他?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康熙在智鬥鰲拜之後,殺死了鰲拜,可是歷史上的康熙並沒有殺死他。康熙剛剛繼位時,只有8歲的年紀,順治給康熙留了四位輔政大臣,這四個人中,只有鰲拜的權力最大,年少的康熙皇帝並沒有實權,權利都掌握在4位輔政大臣手中。 等到康熙長大之後,懂的事情多了,漸漸的對鰲拜的所作所為有了反感。與其說是反感,不如說是對鰲拜產生了忌憚。鰲拜對皇太極、順治皇帝都是忠心耿耿的,可是康熙看到了鰲拜不安分的苗頭。
  • 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康熙: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在這四人之中以索尼為首,其次是蘇克薩哈,接著是遏必隆,最後一個才是鰲拜。然而索尼由於年事已高根本無法在朝政上勞心勞力,所以不久就乾脆做了個「甩手掌柜」。然而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士,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屬於兩黃旗人物又瞧不上他,所以蘇克薩哈也被排擠了,而遏必隆就是個老狐狸,最終「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居然後來居上,在這之後大權獨攬。
  •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
    心想:「不怪算命的說我有九五尊位之份,小玄燁如此無知昏庸,這金鑾殿豈不是很快就要倒給我了麼?」想到這裡,鰲拜得意忘形地挺起個大肚子,眼現兇光,掃視文武百官,又轉過身來對康熙說:「萬歲,臣還有本奏,蘇克薩哈久懷奸心,蓄謀篡權奪位,暗中勾結蘇納哈、朱昌柞、王登聯等,欺君主上,故臣已將其逮捕歸案,欲車裂殺之,特奏明皇上!」
  • 鰲拜和索額圖都是被辦的大臣,為何在康熙眼中,索額圖是頭號罪人
    康熙在位時期拿掉了兩位位高權重的大臣,那就是鰲拜和索額圖,讓他們都死在牢獄之中。然而不同之處就在於,康熙好歹晚年還為鰲拜平反,並善待鰲拜的後人。而康熙卻說索額圖是本朝第一罪人,甚至還殺了他的兒子,為何會有這種反差?其實仔細分析很簡單,因為這倆人所做之事不相同,康熙拿掉他們的原因也不相同。
  • 班布爾善只是鰲拜的「小跟班」,為何康熙囚禁鰲拜,卻一定要殺他
    在康熙八年的時候,清聖祖以結黨專擅,不思悔改,下令定鰲拜罪行,並命令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然後囚于禁所。鰲拜被治罪後,作為慫恿者的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自然也逃脫不了,眾大臣彈劾了他二十多條罪狀,最終以絞刑處死,子孫都被罷黜宗室資格。那麼問題來了,明明鰲拜才是罪魁禍首,班布爾善只是個小跟班,為什麼康熙一定要把這個小跟班殺了呢?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公元1669年6月14日,16歲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帶領十幾個訓練有素的少年,用計生擒了權臣鰲拜。由此,康熙帝掃除了他親政的最大障礙。這時,康熙卻執意要誅殺京師總督朱昌祚等人,因為他們不願意依附鰲拜,更彈劾他強行圈換百姓土地。康熙在四大輔臣的會議上,表示不同意;可此刻的康熙在鰲拜眼裡是一個無話語權的擺設,欺負他年少,大聲咆哮,甚至擼起長袖威嚇小皇帝。結果,鰲拜竟然擅自矯詔,誅殺了反對他的朱昌祚等人。
  • 康熙王朝7:康熙科舉中探花,鰲拜在朝堂上喊冤,倒打一耙
    蘇克沙哈趁此說出伍次友的文章,試探皇上的意思,皇上看了伍次友的文章,才知圈地危害這麼大,表示支持蘇克沙哈,並直接點伍次友為頭名狀元,還要請伍次友當自己的老師,蘇克沙哈見此更加有底氣了,所以決定立刻奏請彈劾鰲拜圈地之事,如果成功的話康熙也可以提前親政。鰲拜為了讓皇上沉迷女色,不理朝政,他特地找來一群色藝超群的美人,想把她們獻給皇上,好延遲他親政的時間。
  • 鰲拜執掌四十萬雄師,面對康熙的誅殺咋不發難?專家:看他效忠誰
    在金庸老先生所著的小說《鹿鼎記》中,鰲拜早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人物, 讓人恨不得生吞活剝了他。然而「邪終究不能勝正」,在小說裡, 鰲拜最後的結局是被康熙和韋小寶共謀拿下, 最終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
  • 康熙:鰲拜,你擋我路了
    在影視劇《鹿鼎記》中,鰲拜專權跋扈,最後在韋小寶的幫助下,康熙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幹掉。那麼,歷史上康熙到底是如何出掉鰲拜的呢?
  • 清史謎團:鰲拜殺死康熙的舅舅,康熙親政後,舅舅死而復生?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康熙。人們在評價康熙的作為時,總把「智擒鰲拜」放在首位,因為和「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相比,「擒鰲拜」發生的時間較早。按理說,在封建社會,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發生在14歲的康熙身上,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這是因為,鰲拜的跋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鰲拜當年為了立威,曾經殺死康熙的舅舅全家。
  • 康熙王朝:鰲拜被擒,康熙卻拿有功之臣開刀,連心腹都嚇傻了!
    《康熙王朝》有一段情節,讓人看了後背嗖嗖直冒涼氣。康熙剿滅鰲拜和班布爾善叛亂後,回到大殿論功行賞。鰲拜大喊:「康熙,你快點殺了我,老夫寧死也不受辱。」沒想到,康熙不殺他!一說原因,眾人魂差點嚇飛。
  • 康熙為什麼非要除掉鰲拜?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
    順治皇帝不用皇族輔政,就是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多爾袞那樣的麻煩,為康熙順利長大親政做了鋪墊。事實證明,順治給康熙做的保護是有成效的,使康熙能夠順利地長大與親政。但是康熙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卻是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鰲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走狗,為何康熙最終只圈進鰲拜,卻把他殺了
    康熙繼位之時,由於權臣鰲拜把持朝政,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於是在康熙大婚之後,就想要除去鰲拜了。他先偷偷訓練了一批會摔跤的少年,然後等時機成熟了就將鰲拜召進宮中,最後讓這幫少年將鰲拜擒拿了。然後康熙就宣布了鰲拜30項大罪,不過康熙念在鰲拜昔日為大清立下了無數功勳,就只將鰲拜幽禁了,但是他手下的重要骨幹幾乎都被殺了,其中就包括領侍衛內大臣班布爾善。一、班布爾善的起點這個班布爾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可以說也是一個皇親國戚,相當於康熙的叔叔。
  • 為什麼鰲拜沒將康熙放在眼裡,前期他是絕對忠誠,後期他開始膨脹
    為什麼鰲拜沒有將康熙放在眼裡,前期他是絕對忠誠的,後期他內心開始膨脹康熙皇帝可稱做千古一帝,這樣的稱號主要是因為他在位時間長,並在此期間使國家達到新的高度,民富兵強,外交上也做得很好。因為他把全國的政治都搞得一團糟,所以許多宮鬥劇的開拍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的。而且在他執政期間,還出現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他年事已高的時候,朝廷上就有一位刺頭鰲拜來處理此事。我們應該知道,當時的鰲拜在朝廷裡聲望很高,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達到了頂峰。孩提時代的康熙根本就沒有實權,所以一直被當做傀儡皇帝。
  • 康熙王朝:康熙召鰲拜,鰲拜明知是要殺他,為何還敢一個人進宮?
    就是拍成的同名電視劇也非常的好看!  鰲拜被康熙所擒,是康熙親政以來辦的第一件震驚朝廷和天下的大事!不得不承認,康熙的雄才大略!  但是,鰲拜被擒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為了監視康熙一舉一動,鰲拜也布了很多眼線!以為宮中內外,沒有他「監控」不到的死角!  正是這種自負,鰲拜栽倒在少年天子康熙的手中!  其實,康熙在找一班少年練布穀(摔跤)時,鰲拜還是起了疑心!  所以,每次康熙單獨召見他時,他都帶了隨從的!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康熙雖然最終擒拿住了鰲拜,但是他的行為仍然是非常魯莽和冒險的。鰲拜號稱「大清第一勇士」,不僅勇猛異常,而且又身經百戰,所以想靠武力擒住他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康熙在擒拿鰲拜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讓鰲拜逃脫出去,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 康熙少年智擒鰲拜,晚年為何會後悔,鰲拜是忠是奸?
    提起鰲拜你會聯想到什麼?有手段?有野心?01不管如何,最終還不是落到了康熙的手中。康熙擒住鰲拜時,很多人都說康熙是英雄,少年扳倒老臣,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很新鮮。扳倒鰲拜後,康熙也開始走上了勤政的道路。或許很多人不知,康熙在擒了鰲拜後有些後悔了,甚至晚年還特意給鰲拜平反,追封了他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曾經想盡辦法想除掉鰲拜,除掉了之後還要為其平反呢?
  • 康熙扳倒鰲拜,為何卻對班布爾善下手最重?卑微前嫌讓康熙太噁心
    雖然是嫡子,但是老爸並沒有立下太多的戰功,只留下個三等輔國將軍的爵位,還輪不到他繼承,因為他只是排行第四的嫡子,上面還有三個哥哥。 不過,中國古代超高的夭折率幫了他,等到班布爾善真正成年以後,他上面就只剩一個二哥額克親了。在額克親繼承老爸的爵位之後,年長八歲且已經立有戰功的額克親,就把自己原來的三等奉國將軍給了弟弟班布爾善。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站立在鰲拜椅子後的那位侍從順勢推倒椅子扣在鰲拜身上,和上茶的那位侍從制住鰲拜,這時又出現一群少年一擁而上,壓著鰲拜。康熙立刻起身,斥責鰲拜大不敬,隨後宣讀了鰲拜三十大罪狀。在這期間,鰲拜始終沒有反抗,即便康熙宣讀完罪狀之後命人將他下獄,他依舊沒有反抗。只是最後,康熙本想殺了他,他才要求見康熙一面。
  • 他們為康熙剷除鰲拜,最終落得什麼下場?
    自康熙八歲繼位後,大權一直是四大輔政大臣把持著,隨著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的病逝,鰲拜沒了顧忌,越來越放肆,先是矯旨殺了蘇克薩哈,又收服了遏必隆,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平時上朝連小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為了剷除鰲拜,康熙秘密招募一群少年練習布庫麻痺鰲拜,最終把鰲拜剷除,順利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