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

2021-01-08 汽車紅領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就這樣結束了清朝歷史上的「鰲拜輔政時期。」從鰲拜的三十條罪狀看,其中與其緒黨擅權有關的有二十三條,不尊重太皇太后的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有五條。與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其他權臣或朋黨集團如明珠、索額圖、年羹堯、隆科多及和珅等相比,鰲拜既無嚴重的違法亂紀又無惡性之貪汙受賄,更無圖謀不軌的勃勃野心,反之卻做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對此,玄燁是非常清楚的,玄燁在捉拿鰲拜之後,只是將鰲拜「革職籍沒,仍行拘禁」。後來便死去了但是時間不詳。康熙五十二年,玄燁已到了晚年,猶記起鰲拜的功勞。一次,他召集諸王貝勒大臣,說:「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

」其中特別提到,「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諱而不言者,當年捉鰲拜系不得已之舉。雍正帝執政以後,「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在雍正九年加封為「超武公。」這些身後隆典,表明鰲拜並不是非常危險的巨奸大臣,而仍然是清帝褒獎的有功之臣。計捉鰲拜康熙八歲登基,朝廷內鰲拜專權,今天殺文人明日斬武將,嚇得索尼告老還鄉,來了個殺豬不吹一一蔫退。遏必隆膽小怕事,俯首聽令,四個輔政大臣中,只有蘇克薩哈是個大大的忠臣,見鰲拜專橫獨斷,欺侮皇上,常常據理力爭,被鰲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發誓要殺死蘇克薩哈,再謀皇位。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鰲拜心生一計,傳令要薊州、遵化的正白旗人遷走,把駐地讓給鑲黃旗,這個強行無理的命令,當然會遭到蘇克薩哈的反對,雙方爭執不讓。康熙命大學士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前往薊州,遵化實地勘察。三位大人堅持正義,反對強奪白旗駐地,整拜惱羞成怒,竟假傳聖旨,擅自殺了三位忠臣及家人百餘口。臨行刑之時,哭聲震地,怒氣衝天,市民百姓,都垂淚不止。這一日,康熙早朝,鰲拜大搖大擺地走上了金殿,傲慢地對小皇上說:「啟稟萬歲,蘇納海違背聖命,撥地遲誤,並勾結朱昌祚、王登聯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處死!」鰲拜一言方出,滿朝文武都為之震驚。

好家仇平白無辜,先斬後奏,殺了三家大臣,這簡直就是造反!完了,大清朝算全完了!再看康熙,坐在那兒,臉上沒有一點反應,一聲不吭地在玩自己的小拳頭!鰲拜見了,差點樂出聲來。心想:「不怪算命的說我有九五尊位之份,小玄燁如此無知昏庸,這金鑾殿豈不是很快就要倒給我了麼?」想到這裡,鰲拜得意忘形地挺起個大肚子,眼現兇光,掃視文武百官,又轉過身來對康熙說:「萬歲,臣還有本奏,蘇克薩哈久懷奸心,蓄謀篡權奪位,暗中勾結蘇納哈、朱昌柞、王登聯等,欺君主上,故臣已將其逮捕歸案,欲車裂殺之,特奏明皇上!」一聽要殺蘇克薩哈,小康熙坐不住了,死的三個是救不活了,忍就忍了吧,這筆帳先記著,早晚得算!可活著的蘇克薩哈是大忠臣,說什麼也不能再讓鰲拜給殺了!康熙小手一擺說:「殺不得!殺不得!」鰲拜卻說:「殺得,殺得的!」「不能殺,就是不能殺!」兩人彼此互相狡辯。

鰲拜見小皇上梗著脖子,就是不允,這次可真把鰲拜逼急了便三步兩步衝上大殿,一把抓住小康熙的龍袍,怒目圓睜,大聲喝道:「我說殺得就殺得,你小小年紀懂得什麼!」說完,鰲拜竟揚長而去,一回府衙,就立即傳令將蘇克薩哈絞死了。康熙知道後,氣得兩眼冒火,銀牙咬碎,悶坐後宮,一個勁兒地琢磨著,用什麼辦法才能除掉這個害國害民的大壞蛋!康熙正在發愁,康熙的小老姑來了。這位小老姑是皇太極的老丫頭,順治帝的小老妹兒,只比康熙大三歲,生性聰敏、才識過人、慣會騎射、武藝超群,康熙非常的佩服小老姑,從小就愛和這位小老姑在一起玩,彼此之間很親近。小老姑見康熙愁得頭不抬,眼也不睜的,心疼地說:「看把康熙給愁的,不就是為了那個專門會吹鬍子瞪眼睛的,鰲拜老頭子想不開嗎?這點小事好辦,聽老姑我的,從明日起,把鰲拜抓起來殺了,不了結嗎?」「咳,你說得倒容易,鰲拜爪牙死黨非常的多,要是傳旨抓,還不立刻就造反了呀!」小老姑把嘴一撇,說:「殺這麼一個糟老頭子,用不著大喊大叫,大吵大鬧的,只要你順著我的手往窗外看,外面那不是就有殺鰲拜的刀嗎?」康熙聽了之後置信半疑的,趕緊向窗外看去,原來,窗外有十幾個舞槍弄棒的小太監,正在操練武藝。便恍然大悟,小手一拍,又蹦又跳地說:「好刀,好刀,鰲拜死定了!」原來,皇宮裡養十幾個沒上學,不識字的小太監習武,保護皇上,是打明朝留下的規矩。

相關焦點

  • 康熙八年,智擒鰲拜時,不為人知的一件事
    康熙帝智擒鰲拜,是康熙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不僅對當時政局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也對以後清朝政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康熙帝擒拿鰲拜時,有一件不為人知的事。那就是擒鰲拜的具體時間。《清聖祖實錄》中對於該事件的有關記載頗為模糊。
  • 歷史上捉鰲拜的勇武少年去哪了?不愧為康熙心腹
    捉鰲拜是康熙奪回朝廷大權,開始親政的精彩一筆。當時,康熙只有16歲,可謂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後人為了凸顯康熙的果敢與精明,一再將康熙捉鰲拜進行文學創作及演義。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康熙王朝》就有描述,康熙訓練了一批布庫,用以捉拿鰲拜。組織這些布庫的就是魏東亭。魏東亭憑藉捉鰲拜,和康熙的關係更進一步,逐步成為康熙的心腹大臣。當然,二月河筆下的魏東亭是虛構的。他的原型是曹雪芹之祖父江寧織造曹寅。曹寅曾經做過康熙的侍衛。他有沒有親自捉鰲拜,我們不得而知。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鰲拜,一個複雜的人物,在我們的影視劇裡,似乎喜歡把鰲拜演成一個奸臣,亦或是一個有造反之心的野心者,但是真正的鰲拜是否真的如影視劇裡醜化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果鰲拜真的如同影視劇裡所演的那樣,是個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的風雲人物,為什麼康熙不處斬他以絕後患呢?
  • 歷史上跟康熙擒鰲拜的那幫少年最後怎麼樣了
    我們所知道的擒鰲拜的精彩過程基本上都是小說演義中杜撰出來的,藝術只有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才能有生命力。我們看看小說中的那一幫擒鰲拜少年的樣子第一名:曹寅。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親爺爺。他也是從小跟著康熙長大的貼身侍衛。參加了鰲拜的抓捕過程。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開創宏偉基業要從娃娃抓起嘛,其實主要是康熙為了麻痺鰲拜,下面就來說一說康熙擒鰲拜的始末。鰲拜在康熙年幼之時基本等同於三國時期的曹操地位,但是鰲拜各方面可要比曹操差太多了,鰲拜只是一介滿洲武夫而已,他更多的是囂張跋扈,沒有遠大的政治見解,也更沒有野心,他只是想利用權力為自己家族攫取更多的利益而已。
  • 那群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後來都落得什麼下場?
    鰲拜身為肅親王的擁護者,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但他並沒有選擇攀附多爾袞。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得以親政,念及鰲拜、索尼、蘇克薩哈等人的忠心,對他們格外敬重,甚至在自己病重傳位給三子玄燁時,安排了幾人成為了玄燁的輔佐大臣。
  • 當初跟著康熙擒鰲拜的幾個小布庫後來都混得如何,是否輝煌騰達了
    這個事件的結束,標誌著康熙皇帝正式的接受了皇權,保證了自己的皇位。歷史劇中的鰲拜總是顯得邪惡無比,那麼在正史裡面鰲拜的形象怎麼樣呢?他得到了哪些機遇才發達,又做了哪些讓君王感覺到威脅的事情而讓一代大帝必欲除之而後快?
  • 為擒鰲拜,康熙找了一幫少年練摔跤,這些人後來升官發財了嗎
    而在擒鰲拜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應該就是康熙親自挑選的摔跤隊—「布庫少年」。「布庫」是滿語,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們在武英殿裡親手拿下了鰲拜。事成之後,康熙也沒有解散這個摔跤隊,而是繼續招募新的成員,改名為「善撲營」。
  • 康熙登基後,助他「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他們的結局如何?
    幾千年後,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八歲的玄燁也走上了和始皇相似的道路,成為大清皇帝。可是一個8歲的孩子能做什麼?無意間,順治皇帝任命了一位輔政大臣,分別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順治意為四大臣合謀輔政,但在利益面前,四大臣之間的平衡很快被打破。由於利益衝突,兩國關係日趨緊張,其中以鰲拜最為強勢。
  • 還原一個真實的「滿洲第一勇士」鰲拜
    鰲拜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鰲拜都是一個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且權傾朝野的人,最後因為陰謀廢立被康熙皇帝用計擒獲。那麼真實的鰲拜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鰲拜出身瓜爾佳氏,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滿州鑲黃旗人。
  • 1669年,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擒拿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已下嫁給權臣鰲拜之侄訥爾杜的順治皇帝第二女、康熙皇帝同父異母之姐碩恭慤公主突然背負上罪名。「罪過」當然不是久居闈院的碩恭慤公主犯下的。她只是被連坐。而真正被康熙處罰的,是當時瓜爾佳鰲拜家族的核心——鰲拜。
  • 少年康熙擒拿鰲拜,為何不用武功更強的大內侍衛,而用一幫少年?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八歲登基,16歲親政,在位期間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西徵噶爾丹,北拒沙俄,可以說大清的版圖就是康熙皇帝所奠定的,稱他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其中最能體現康熙智勇過人的當屬擒拿鰲拜一事。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這時,康熙卻執意要誅殺京師總督朱昌祚等人,因為他們不願意依附鰲拜,更彈劾他強行圈換百姓土地。康熙在四大輔臣的會議上,表示不同意;可此刻的康熙在鰲拜眼裡是一個無話語權的擺設,欺負他年少,大聲咆哮,甚至擼起長袖威嚇小皇帝。結果,鰲拜竟然擅自矯詔,誅殺了反對他的朱昌祚等人。
  • 少年康熙擒鰲拜,那些一起和他戰鬥的夥伴們最後都怎樣了?
    「小皇帝擒鰲拜」這件事發生在康熙八年(己酉年)陰曆五月,在《清史稿.卷六.本紀六》中有如下記載:「五月乙未,以黃機為吏部尚書,郝惟訥為戶部尚書,龔鼎孳為禮部尚書,起王弘祚為兵部尚書。很簡單啊,這是康熙在論功行賞啊,一定是索額圖和明珠在康熙親政擒鰲拜這件事上立下了大功啊。而跟隨康熙抓住鰲拜的那些少年都有什麼下場?
  • 清史謎團:鰲拜殺死康熙的舅舅,康熙親政後,舅舅死而復生?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康熙。人們在評價康熙的作為時,總把「智擒鰲拜」放在首位,因為和「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相比,「擒鰲拜」發生的時間較早。按理說,在封建社會,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發生在14歲的康熙身上,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這是因為,鰲拜的跋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鰲拜當年為了立威,曾經殺死康熙的舅舅全家。
  •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前半生忠心耿耿,為何後來卻想取代康熙?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肯定對鰲拜這個人難以忘卻吧?他憑著戰功封公爵,是清代三朝元勳,康熙早年的顧命大臣,號稱「滿洲第一勇士」。鰲拜是影響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今天猩猩就在這給您說一說這位「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出身將門,但並不是靠世襲當官,他從青年時期效力軍中,在跟隨皇太極的徵戰中,鰲拜多次立功。
  • 康熙親政前,為何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鰲拜,而不動用大內高手?
    他的人脈勢力根基,處處不如鰲拜。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幾年後,這位少年天子竟然利用一群孩子,將鰲拜生擒,最後成功奪權親政。那麼問題來了,比起這群孩子,大內侍衛明明更靠譜,康熙為啥不用他們呢?其實其中大有講究。 第1個原因,大內侍衛不可信。根據《清史稿》記載,當年鰲拜乃領侍衛內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當然抓捕鰲拜並非康熙一人的功勞,還有那些布庫(摔跤)少年的幫助,那麼他們後來又有怎樣的結局呢?鰲拜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發生在康熙八年(己酉年)陰曆五月,對此《清史稿卷六本紀六》如是記載: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鰲拜,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