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提到康熙,除了想起他兢兢業業打造出來的康熙盛世,對大清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年時期的康熙,憑藉著自己的聰穎和其他人的幫助下,將當時禍亂朝廷的鰲拜"甕中捉鱉",成功解決了當時的一大隱患。
可實際上,鰲拜在少年時期是戰果纍纍的清朝大功臣,陪著皇太極、順治帝徵戰多年,就連順治帝可以坐穩皇位也有著他很大的功勞。可為什麼這樣的一位"忠臣"會變成了禍亂朝綱的惡人?而當初幫助康熙擒獲鰲拜的布庫少年,又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一代忠臣終究還是抵不過名利的誘惑,成為了隱患
鰲拜出身於將門世家,因此從小跟著父親,老師學習了一身本領,功夫十分了得。而鰲拜也非常有志向,青少年時期就不怕苦的參了軍,從一開始的默默無名,到後面立下的赫赫戰功,不知道期間受了多少次傷,吃了十幾年的苦。
鰲拜的一生最大的一個成就應該是跟隨著清太宗皇太極,攻破察哈爾部,徵戰朝鮮,為清朝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因為鰲拜的赫赫戰功,他獲得了首功的賞賜——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地位頓時提高了許多。
之後,鰲拜更是在"松錦會戰"中衝鋒陷陣,連勝五場,成功擊潰了明軍,而他也成為了在八旗將領中地位比較高的人物。這場戰役奠定了清軍入關獲得統治權的基礎,又立下大功的鰲拜是連連升遷,入關後,面對李自成的起義軍,他亦渾然不懼,打垮了對方。
鰲拜更是對皇太極忠心耿耿,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滿洲的各族親貴因為想要為自己家族謀取利益,所以在皇位的繼承上出現了矛盾。分為了支持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支持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個派系,兩方爭鬥不休,手握軍權的鰲拜自然成為了兩派拉攏的對象。
但因為鰲拜一直都跟隨著皇太極徵戰四方,早就不只是君臣的情誼,更像是共患難過的兄弟。再加上皇太極逝世前,曾希望鰲拜可以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留下來的子女,而且鰲拜其實性格有著高傲的部分,因此對性格強勢的多爾袞十分不喜。
所以,鰲拜、索尼以及其他忠於皇太極的大臣們,一同擁立了肅親王。更是在討論繼承皇位人選的會議上,對多爾袞等人咄咄相逼,甚至是武力威脅。最終多爾袞做出讓步,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由他和鄭親王一同輔佐。
等到多爾袞攝政後,一直在打擊他的對手肅親王。鰲拜身為肅親王的擁護者,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但他並沒有選擇攀附多爾袞。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得以親政,念及鰲拜、索尼、蘇克薩哈等人的忠心,對他們格外敬重,甚至在自己病重傳位給三子玄燁時,安排了幾人成為了玄燁的輔佐大臣。
做了這個決定的順治帝並不知道,正是因為自己將重權交給了鰲拜,導致了年幼的玄燁即位後的幾年內,處處受到鰲拜的限制。鰲拜自詡是清朝的三代元老級的人物,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除了同為輔佐大臣的幾位重臣外無人能及。
因此鰲拜憑藉著自己的喜好隨意插手政事,更是結黨營私,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朝堂之上就連四代元老的索尼對此都無力阻止。不僅如此,鰲拜還展現出了自己對金財、名譽的渴望。他曾經多次向玄燁,也就是康熙帝,求封領土和爵位。更是為此,在朝堂之上公然與康熙發生爭執。
鰲拜終究還是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價
其實康熙在剛即位的那段時間,一直被鰲拜、遏必隆等輔佐大臣壓制,根本無法親政。直到索尼病重,他感慨自己在生前沒能阻止鰲拜勢力的發展,在死前他上書給康熙,讓他遵循順治帝14歲親政的先例,同樣開始親政。於是,同年七月,康熙終於可以親政。
這樣一來,康熙與輔佐大臣之間的鬥爭就擺在了明面上,不過此時勢力弱小的康熙還無法與鰲拜相抗衡。蘇克薩哈便上書康熙,請求解除輔臣之任。他這一行為無疑惹惱了鰲拜,因為一旦蘇克薩哈真的卸任了,同為輔佐大臣的鰲拜自然也要辭職。
這就削弱了鰲拜的權勢,已經體會到大權在握滋味的鰲拜,怎麼可能就此放手?鰲拜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羅列了二十多條蘇克薩哈的罪名,請求康熙賜死蘇克薩哈。康熙明白這不過是鰲拜的詭計,極力想保蘇克薩哈一命。
誰知鰲拜竟然直接在朝堂上,"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蘇克薩哈還是難逃一死。而鰲拜的行為也讓康熙明白,鰲拜一日不除,一日就是自己最大的隱患。但此時的康熙還比較年幼,不太敢下定主意,便去找了孝莊太后商議,兩人一同謀劃了如何除掉鰲拜。
孝莊太后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讓康熙娶了索尼的長子之女赫舍裡氏,兩個家族就這樣成為了一根身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索尼才會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凡事為康熙著想,這不僅僅是出於忠心,更是為了自己的家族。
康熙因為與索尼的家族聯了姻,獲得了索家所有人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培養了在之後"擒鰲拜"事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布庫少年"的索額圖。其實"布庫"在古代的意思是"摔跤",這些少年們也都是整日穿著摔跤者的服裝,每天給康熙"表演摔跤"。
這邊,康熙表面上是整天不務正業,沉迷於玩樂,讓鰲拜認為自己稱不上是對手,成功麻痺了對方。但實際上卻讓索額圖暗中培養這些少年,教他們武術,為日後除掉鰲拜做了充足的準備。等到康熙八年,安排好一切的康熙帝,以商量軍事為由將鰲拜召至武英殿。
康熙帝首先讓人尋了個理由,卸去了鰲拜的武器,高傲自大的鰲拜沒有多想,直接抬步進了大殿。之後,康熙為他賜座,並賜了一杯"有料"的茶,最後趁其不備,以摔杯為暗號,那些布庫少年衝向了有著"滿洲第一武士"稱號的鰲拜。
這些少年曆經了一番辛苦後,成功將鰲拜捉獲,康熙當即列出了鰲拜的幾大罪名,鰲拜鋃鐺入獄,而他在兩個月後,便鬱鬱而終了。自此,康熙終於將統治大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那麼立下了大功的那些布庫少年又去了哪裡呢?
立下功勞的布庫少年們,有獎有罰,大多都是善終
其實歷史上關於布庫少年的記載並不是很詳細,只有寥寥幾位,其中佔的篇幅最大的便是培養了布庫少年的索額圖。但是他的結局卻並沒有意料之中的好,這又是為什麼呢?他究竟又做了些什麼?使得康熙對他下了死手?
一開始,索額圖因為在"智擒鰲拜"的事件中立了頭功,再加上這期間的表現一直和出眾,所以深受康熙的信任與看重。他先後歷任了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等要職,在朝堂上頗有威望。
然而因為康熙與赫舍裡氏皇后所生的太子的矛盾越來越大,身為太子姥爺的索額圖被殃及了。加上索額圖犯了大忌——結黨營私,並且與另一位權臣爭鬥不休,使得朝堂局勢再次不穩,引得康熙十分不滿。最終被康熙囚禁,落得了餓死的悲慘結局。
至於那些布庫少年,已知的有愛新覺羅·赤哈,他是皇家子弟,當時不過十六、七歲,自那以後,便擔任了兵部郎中,之後更是當上了湖南巡撫,遺憾的是他在36歲時就英年早逝了。
還有一位是出身貴族的齊佳·明圖珠,他此後也擔任了兵部郎中,但因為母親病重就辭去了職務,康熙賞賜了他白銀萬兩,並且依舊享受巡撫一級的俸祿。而他回家之後,便開始了經商之路,憑藉著自己在朝中的人脈,使得自己的產業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了有名的富商。
至於其他人,相關資料中並沒有特別詳細的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人除了索額圖之外,大多都是在朝廷中任職了大半輩子,得到了壽終正寢的美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