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後來都落得什麼下場?

2020-12-17 奇聞趣談史
康熙、鰲拜 影視劇形象

現如今提到康熙,除了想起他兢兢業業打造出來的康熙盛世,對大清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年時期的康熙,憑藉著自己的聰穎和其他人的幫助下,將當時禍亂朝廷的鰲拜"甕中捉鱉",成功解決了當時的一大隱患。

可實際上,鰲拜在少年時期是戰果纍纍的清朝大功臣,陪著皇太極、順治帝徵戰多年,就連順治帝可以坐穩皇位也有著他很大的功勞。可為什麼這樣的一位"忠臣"會變成了禍亂朝綱的惡人?而當初幫助康熙擒獲鰲拜的布庫少年,又有什麼樣的結局呢?

一代忠臣終究還是抵不過名利的誘惑,成為了隱患

鰲拜出身於將門世家,因此從小跟著父親,老師學習了一身本領,功夫十分了得。而鰲拜也非常有志向,青少年時期就不怕苦的參了軍,從一開始的默默無名,到後面立下的赫赫戰功,不知道期間受了多少次傷,吃了十幾年的苦。

鰲拜 影視劇形象

鰲拜的一生最大的一個成就應該是跟隨著清太宗皇太極,攻破察哈爾部,徵戰朝鮮,為清朝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因為鰲拜的赫赫戰功,他獲得了首功的賞賜——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地位頓時提高了許多。

之後,鰲拜更是在"松錦會戰"中衝鋒陷陣,連勝五場,成功擊潰了明軍,而他也成為了在八旗將領中地位比較高的人物。這場戰役奠定了清軍入關獲得統治權的基礎,又立下大功的鰲拜是連連升遷,入關後,面對李自成的起義軍,他亦渾然不懼,打垮了對方。

鰲拜更是對皇太極忠心耿耿,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滿洲的各族親貴因為想要為自己家族謀取利益,所以在皇位的繼承上出現了矛盾。分為了支持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支持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個派系,兩方爭鬥不休,手握軍權的鰲拜自然成為了兩派拉攏的對象。

鰲拜 影視劇形象

但因為鰲拜一直都跟隨著皇太極徵戰四方,早就不只是君臣的情誼,更像是共患難過的兄弟。再加上皇太極逝世前,曾希望鰲拜可以幫忙照看一下自己留下來的子女,而且鰲拜其實性格有著高傲的部分,因此對性格強勢的多爾袞十分不喜。

所以,鰲拜、索尼以及其他忠於皇太極的大臣們,一同擁立了肅親王。更是在討論繼承皇位人選的會議上,對多爾袞等人咄咄相逼,甚至是武力威脅。最終多爾袞做出讓步,讓年僅6歲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由他和鄭親王一同輔佐。

等到多爾袞攝政後,一直在打擊他的對手肅親王。鰲拜身為肅親王的擁護者,自然也受到了牽連,但他並沒有選擇攀附多爾袞。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得以親政,念及鰲拜、索尼、蘇克薩哈等人的忠心,對他們格外敬重,甚至在自己病重傳位給三子玄燁時,安排了幾人成為了玄燁的輔佐大臣。

順治帝 影視劇形象

做了這個決定的順治帝並不知道,正是因為自己將重權交給了鰲拜,導致了年幼的玄燁即位後的幾年內,處處受到鰲拜的限制。鰲拜自詡是清朝的三代元老級的人物,無論是資歷還是功勞,除了同為輔佐大臣的幾位重臣外無人能及。

因此鰲拜憑藉著自己的喜好隨意插手政事,更是結黨營私,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朝堂之上就連四代元老的索尼對此都無力阻止。不僅如此,鰲拜還展現出了自己對金財、名譽的渴望。他曾經多次向玄燁,也就是康熙帝,求封領土和爵位。更是為此,在朝堂之上公然與康熙發生爭執。

幼時康熙 影視劇形象

鰲拜終究還是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價

其實康熙在剛即位的那段時間,一直被鰲拜、遏必隆等輔佐大臣壓制,根本無法親政。直到索尼病重,他感慨自己在生前沒能阻止鰲拜勢力的發展,在死前他上書給康熙,讓他遵循順治帝14歲親政的先例,同樣開始親政。於是,同年七月,康熙終於可以親政。

這樣一來,康熙與輔佐大臣之間的鬥爭就擺在了明面上,不過此時勢力弱小的康熙還無法與鰲拜相抗衡。蘇克薩哈便上書康熙,請求解除輔臣之任。他這一行為無疑惹惱了鰲拜,因為一旦蘇克薩哈真的卸任了,同為輔佐大臣的鰲拜自然也要辭職。

這就削弱了鰲拜的權勢,已經體會到大權在握滋味的鰲拜,怎麼可能就此放手?鰲拜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羅列了二十多條蘇克薩哈的罪名,請求康熙賜死蘇克薩哈。康熙明白這不過是鰲拜的詭計,極力想保蘇克薩哈一命。

鰲拜

誰知鰲拜竟然直接在朝堂上,"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蘇克薩哈還是難逃一死。而鰲拜的行為也讓康熙明白,鰲拜一日不除,一日就是自己最大的隱患。但此時的康熙還比較年幼,不太敢下定主意,便去找了孝莊太后商議,兩人一同謀劃了如何除掉鰲拜。

孝莊太后 影視劇形象

孝莊太后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讓康熙娶了索尼的長子之女赫舍裡氏,兩個家族就這樣成為了一根身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索尼才會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都凡事為康熙著想,這不僅僅是出於忠心,更是為了自己的家族。

康熙因為與索尼的家族聯了姻,獲得了索家所有人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培養了在之後"擒鰲拜"事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布庫少年"的索額圖。其實"布庫"在古代的意思是"摔跤",這些少年們也都是整日穿著摔跤者的服裝,每天給康熙"表演摔跤"。

這邊,康熙表面上是整天不務正業,沉迷於玩樂,讓鰲拜認為自己稱不上是對手,成功麻痺了對方。但實際上卻讓索額圖暗中培養這些少年,教他們武術,為日後除掉鰲拜做了充足的準備。等到康熙八年,安排好一切的康熙帝,以商量軍事為由將鰲拜召至武英殿。

布庫少年 影視劇形象

康熙帝首先讓人尋了個理由,卸去了鰲拜的武器,高傲自大的鰲拜沒有多想,直接抬步進了大殿。之後,康熙為他賜座,並賜了一杯"有料"的茶,最後趁其不備,以摔杯為暗號,那些布庫少年衝向了有著"滿洲第一武士"稱號的鰲拜

這些少年曆經了一番辛苦後,成功將鰲拜捉獲,康熙當即列出了鰲拜的幾大罪名,鰲拜鋃鐺入獄,而他在兩個月後,便鬱鬱而終了。自此,康熙終於將統治大權握在了自己的手裡,那麼立下了大功的那些布庫少年又去了哪裡呢?

立下功勞的布庫少年們,有獎有罰,大多都是善終

其實歷史上關於布庫少年的記載並不是很詳細,只有寥寥幾位,其中佔的篇幅最大的便是培養了布庫少年的索額圖。但是他的結局卻並沒有意料之中的好,這又是為什麼呢?他究竟又做了些什麼?使得康熙對他下了死手?

索額圖 影視劇形象

一開始,索額圖因為在"智擒鰲拜"的事件中立了頭功,再加上這期間的表現一直和出眾,所以深受康熙的信任與看重。他先後歷任了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等要職,在朝堂上頗有威望

然而因為康熙與赫舍裡氏皇后所生的太子的矛盾越來越大,身為太子姥爺的索額圖被殃及了。加上索額圖犯了大忌——結黨營私,並且與另一位權臣爭鬥不休,使得朝堂局勢再次不穩,引得康熙十分不滿。最終被康熙囚禁,落得了餓死的悲慘結局。

至於那些布庫少年,已知的有愛新覺羅·赤哈,他是皇家子弟,當時不過十六、七歲,自那以後,便擔任了兵部郎中,之後更是當上了湖南巡撫,遺憾的是他在36歲時就英年早逝了。

康熙 影視劇形象

還有一位是出身貴族的齊佳·明圖珠,他此後也擔任了兵部郎中,但因為母親病重就辭去了職務,康熙賞賜了他白銀萬兩,並且依舊享受巡撫一級的俸祿。而他回家之後,便開始了經商之路,憑藉著自己在朝中的人脈,使得自己的產業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了有名的富商。

至於其他人,相關資料中並沒有特別詳細的記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人除了索額圖之外,大多都是在朝廷中任職了大半輩子,得到了壽終正寢的美好結局。

相關焦點

  • 那群幫助康熙「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後來的結局如何?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在武英殿依靠著一群只有十多歲的布庫少年「智擒鰲拜」,從而將權力徹底收歸到自己手中,並就此開創了一代王朝盛世。在這之後,這些原本就是「上三旗」子弟的布庫少年們,因為立下了如此卓越功勳,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與器重,同時也收穫了豐厚的封賞。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眾所周知,康熙是清朝第一明君,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能夠與之媲美的皇帝也不過鳳毛麟角。18世紀的日本把他當作聖人,歐洲各國更是將其視為「哲人王」,幾乎相當於聖人一般的存在。而「智擒鰲拜」是他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那時候他剛剛掌權兩年,只有十六歲,卻能憑藉計謀除掉手握大權的鰲拜,這份謀略與勇氣實屬難得。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而今天來聊聊康熙帝智擒鰲拜以及如何對待那些「布庫少年」,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後來,揚古泰被調任陝西巡撫,也許是康熙帝出於思念揚古泰的緣故,或者其他什麼考量,揚古泰被調回康熙帝身邊仍然擔任侍衛長,一直到80歲去世都沒有在更換職位。 黃昌順 黃昌順是漢人官員兵部侍郎黃錫袞的兒子,因黃錫袞忠心耿耿得到康熙帝賞識,這才讓他的兒子成為布庫少年一員。
  • 康熙智擒鰲拜,奪回大權開啟康乾盛世,那麼布庫少年是否有記載?
    最近,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成了熱議的話題,這部翻拍的電視劇詬病很多,不管是演技還是布景、還是節奏,都不能讓人滿意,當然隨之而來的康熙智擒鰲拜再次被人關注起來。
  • 康熙登基後,助他「智擒鰲拜」的布庫少年,他們的結局如何?
    可是一個8歲的孩子能做什麼?無意間,順治皇帝任命了一位輔政大臣,分別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順治意為四大臣合謀輔政,但在利益面前,四大臣之間的平衡很快被打破。由於利益衝突,兩國關係日趨緊張,其中以鰲拜最為強勢。平常傲慢自大的他,剛剛開始還能履行誓言,不到三年,這個偽裝就完全暴露了。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鰲拜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依靠著一群只有十多歲的布庫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鰲拜」,從而將權力徹底收歸到自己手中,並就此開創了一代王朝盛世。
  • 為擒鰲拜,康熙找了一幫少年練摔跤,這些人後來升官發財了嗎
    「智擒鰲拜」,是康熙在皇帝仕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扳倒了鰲拜以後,康熙才真正的成為大清國的皇帝,不再看任何人的眼色行事。此後,平三藩、平葛爾丹,把大清國帶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 為康熙除掉鰲拜的那群少年,後來身份不一般,還成立了一個組織
    康熙繼位後,因為年幼,朝政被託孤大臣鰲拜所掌控著,少年的康熙成了擺設,但康熙有一顆雄心壯志,他想奪回政權,真正領導這個帝國,一場計除鰲拜的大戲就開始了。 走了這三樣利器,康熙皇帝張開了智擒鰲拜的大網 公元1667年14歲的康熙皇帝已經坐在皇位上,但當時鰲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並不想歸政於皇帝,當時在康熙宮廷中,法國傳教士記載說,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皇帝的權威,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此時的鰲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 康熙少年智擒鰲拜,晚年為何會後悔,鰲拜是忠是奸?
    提起鰲拜你會聯想到什麼?有手段?有野心?01不管如何,最終還不是落到了康熙的手中。康熙擒住鰲拜時,很多人都說康熙是英雄,少年扳倒老臣,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很新鮮。扳倒鰲拜後,康熙也開始走上了勤政的道路。或許很多人不知,康熙在擒了鰲拜後有些後悔了,甚至晚年還特意給鰲拜平反,追封了他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曾經想盡辦法想除掉鰲拜,除掉了之後還要為其平反呢?
  • 他們為康熙剷除鰲拜,最終落得什麼下場?
    自康熙八歲繼位後,大權一直是四大輔政大臣把持著,隨著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的病逝,鰲拜沒了顧忌,越來越放肆,先是矯旨殺了蘇克薩哈,又收服了遏必隆,可以說是權傾朝野,平時上朝連小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為了剷除鰲拜,康熙秘密招募一群少年練習布庫麻痺鰲拜,最終把鰲拜剷除,順利親政。
  • 真實歷史上,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康熙年幼登基,後來被鰲拜獨掌大權,為了能奪回權力,康熙暗中訓練一批少年侍衛,他們勇武過人,摔跤水平高超。終於等待時機,在武英殿將當時的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擒住,康熙清洗了鰲拜一派,開啟了親政的生涯。▲康熙畫像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那些當年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混出了名堂,有的甚至位極人臣。但是,在真實歷史中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 康熙為何被稱為千古一帝?年紀輕輕竟能智擒鰲拜,足以名垂青史
    康熙被認為是清朝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自幼聰穎過人,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智擒鰲拜,在位時間長達61年,被稱為「千古一帝」。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年紀輕輕的康熙是如何智擒鰲拜的?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真相令人震驚
    這件事在正史之中記錄的非常簡單,並沒有小說演義中那般精彩,更沒有什麼魏東亭(二月河《康熙王朝》中虛構人物)、韋小寶(金庸《鹿鼎記》中虛構人物)等人的任何筆墨,哪怕些許相似之處都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跡。
  • 他輔佐康熙40年,智擒鰲拜,籤訂尼布楚條約,晚年卻被活活餓死
    為了平定天下,康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扳倒鰲拜,奪回朝政大權。這時候有一個人對他的幫助很大,就是當時擔任一等侍衛的索額圖。索額圖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子,他哥哥噶布喇的女兒又嫁給了康熙,也就是孝誠仁皇后。所以索尼一家與康熙是盟友,索額圖更是康熙所信任之人。
  • 智擒鰲拜的另有其人
    作者:漢宣團隊(守月)無授權禁止轉載我們看過《鹿鼎記》的人,都忘不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韋小寶,他出生於揚州的麗春苑,母親是韋春花,父親不詳,出生於妓院的他很看重江湖義氣,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和江洋大盜茅十八進了皇宮,和康熙成為朋友,並幫助康熙計擒鰲拜,此後升官發財一路驚喜,
  • 康熙布庫擒鰲拜,其實,這壓根就是孝莊導演的一場戲
    康熙智擒鰲拜,是他親政前的出場秀。當時,孝莊早已有控制朝局的能力,祖孫倆臺前幕後地秀,政治目的很明確:秀出一個天縱奇才的新皇帝,打造一個易於流傳的傳奇,內震朝臣、外懾萬民。第二,孝莊有能力導演這場戲。《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孝莊)。」
  • 康熙皇帝35個兒子都是什麼下場?得善終者僅9位
    康熙皇帝生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反反覆覆,太子立了廢,廢了再立,然後再廢,臨死前也沒有確立太子人選。這導致康熙眾多兒子都有想法,或者涉入了皇位之爭。所以康熙的35個兒子,雖然是天皇貴胄,但他們絕大部分最終下場悽涼! 康熙皇帝的35個兒子當中,有15位沒活過10歲,可見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皇子的生存率也是很低的。
  • 那些曾經上過《康熙來了》,結果沒落得好下場的藝人
    《康熙來了》停播四周年,臺灣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綜藝節目。縱目繁多的大大小小電視臺,經濟壓力下的低成本製作,已經讓臺灣娛樂節目走向死亡。有網友說的好,如今的臺灣娛樂節目其實是臺灣的政論節目。《康熙來了》從開播時的採訪巨星模式,就將節目質量拉高了一節。收視率的飆升讓它成為了當時最火的節目,在觀眾群中留下好影響,所以不管後來的其他單元有多不精彩,收視率不過1,但在人們心中它還是臺灣第一綜藝節目。內地、香港做宣傳的藝人去臺灣肯定都是上中天《康熙來了》的通告。
  • 當初跟著康熙擒鰲拜的幾個小布庫後來都混得如何,是否輝煌騰達了
    清朝的歷史中,智擒鰲拜是一個很顯眼的節點。這個事件的結束,標誌著康熙皇帝正式的接受了皇權,保證了自己的皇位。
  • 這位三國第一高手最後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最後為何落得如此慘敗且不得善終的下場呢?下面且聽為你娓娓道來。呂布先是投奔并州刺史丁原的麾下,一步步做到了主簿的位置。並且認了丁原為義父。後來丁原與董卓在朝廷上發生爭執,兩人都想控制朝廷走向。董卓以高官厚祿引誘呂布,想借用呂布之手除掉丁原。想不到呂布還真抵擋不住利益的誘惑,腦子一熱,就生生把自己的領路人兼義父給咔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