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跟康熙擒鰲拜的那幫少年最後怎麼樣了

2020-12-17 西門不出刀

正史永遠比野史要枯燥。我們所知道的擒鰲拜的精彩過程基本上都是小說演義中杜撰出來的,藝術只有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才能有生命力。

我們看看小說中的那一幫擒鰲拜少年的樣子

第一名:曹寅。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親爺爺。他也是從小跟著康熙長大的貼身侍衛。參加了鰲拜的抓捕過程。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曹寅家。與康熙關係極好。最後的結局是:虧空。被雍正抄家。

在二月河老師《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叫魏東亭。字虎臣。

三國魏國的創始人姓曹,曹寅的又號楝亭。所以取了一個諧音,曹寅就是魏東亭,魏虎臣的原型。

第二名:李煦(1655—1729),滿洲正白旗人,祖籍山東萊州,字旭東,又字萊嵩,號竹村。父李士楨,本姓姜,崇禎十五年(1642)被清兵擄去,過繼給滿洲正白旗佐領李西泉為子,遂改姓李。李家為內務府包衣,接近皇室,順治四年,八旗掄才,士楨以第十六名中選,成為清皇室的近臣。獲得康熙帝賞識。李煦歷官內閣中書、韶州知府、寧波知府、暢春園總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任蘇州織造。是曹寅的妹夫(任江寧織造三十年)

在二月河老師《康熙王朝》中的人物叫穆子煦。木子李。就是李煦。最後的結果是在雍正朝被抄家。原因有2個:1是康熙南巡,和曹寅一起花錢伺候康熙,造成38萬兩銀子的虧空。2是他是八爺黨的人,曾給八爺九爺送過美女。最後被雍正發配關外苦寒之地,凍餓至死。

第三名:武丹

原名:「犟驢子」,江洋大盜出身,後來在太監造反中殺敵有功,被皇后赫舍裡改名武丹,康熙鐵桿。

最後康熙駕崩時,給康熙站崗,保證了政權的順利交接。

第四名:狼覃

與康熙,魏東亭,武丹,一起擒鰲拜,常年帶兵,鐵桿中的鐵桿。帶三萬鐵騎戍衛著康熙皇帝的安全。善終。

我們再看看《清史稿》中關於康熙擒拿鰲拜的敘述:

康熙八年五月乙未,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於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庚申,王大臣議鰲拜獄上,列陳大罪三十,請族誅。詔曰:「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裡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餘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出幾下幾個意思:

1.擒鰲拜的少年們最後的歸宿是成立了善撲營。

2.沒殺鰲拜,原因是以功抵罪。只是拘禁。但是殺了鰲拜的弟弟穆裡瑪、塞本得,還有鰲拜的侄子訥莫。

3.鰲拜的黨羽: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都殺了

擒鰲拜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沒有小說演義中的那些精彩絕倫的片段。所以正史往往是枯燥的。

相關焦點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鰲拜從成長到滅亡的人生經歷很具有代表性,歷史上不少功臣都是這樣的生命軌跡,非常值得大家思考借鑑。 面對年幼的康熙皇帝,鰲拜嘗到權力的甜味,逐漸失去自我約束,最後發展到無視康熙皇帝的地步,這讓康熙帝感到非常危險。鰲拜公然把持朝政,對於自己的敵人,即使在朝堂上也可以公開霸佔財產。
  • 真實歷史上,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康熙年幼登基,後來被鰲拜獨掌大權,為了能奪回權力,康熙暗中訓練一批少年侍衛,他們勇武過人,摔跤水平高超。終於等待時機,在武英殿將當時的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擒住,康熙清洗了鰲拜一派,開啟了親政的生涯。▲康熙畫像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那些當年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混出了名堂,有的甚至位極人臣。但是,在真實歷史中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受現代很多電視劇影響,人們對少年康熙擒鰲拜一事耳熟能詳。在劇中,鰲拜往往被塑造成奸臣,他本是順治皇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卻飛揚跋扈、欺下犯上,根本沒有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甚至為了打壓異己,不顧康熙反對,處死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對於鰲拜的所作所為,康熙當然很生氣,但是卻又敢怒不敢言。
  • 少年康熙擒鰲拜,那些一起和他戰鬥的夥伴們最後都怎樣了?
    不過,正史中也說了鰲拜力大難以制服,選侍衛和少年勇猛者一起將其制服,可見這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早有預謀,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當年陪同康熙一起擒鰲拜的是一群少年英雄,但是這些人裡面都有誰,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真相令人震驚
    小皇帝擒鰲拜」這件事發生在康熙八年(己酉年)陰曆五月,在《清史稿.卷六.本紀六》中有如下記載: 不過,正史中也說了鰲拜力大難以制服,選侍衛和少年勇猛者一起將其制服,可見這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早有預謀,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當年陪同康熙一起擒鰲拜的是一群少年英雄,但是這些人裡面都有誰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鰲拜,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為擒鰲拜,康熙找了一幫少年練摔跤,這些人後來升官發財了嗎
    而在擒鰲拜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應該就是康熙親自挑選的摔跤隊—「布庫少年」。「布庫」是滿語,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們在武英殿裡親手拿下了鰲拜。事成之後,康熙也沒有解散這個摔跤隊,而是繼續招募新的成員,改名為「善撲營」。
  • 為康熙除掉鰲拜的那群少年,後來身份不一般,還成立了一個組織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康熙繼位後,因為年幼,朝政被託孤大臣鰲拜所掌控著,少年的康熙成了擺設,但康熙有一顆雄心壯志,他想奪回政權,真正領導這個帝國,一場計除鰲拜的大戲就開始了。
  • 歷史上,那些幫助康熙擒拿鰲拜的「少年布庫」,他們的結局如何?
    但是,康熙非普通人,小小年紀的他就知委曲求全、隱而不發,見自己現在鬥不過鰲拜,他就暫時避其鋒芒,任由他胡作非為,自己在暗地養精蓄銳,靜靜等待反擊的時機。康熙八年(1669年),16歲的康熙終於等到機會,他暗中培養了一批孔武有力的少年布庫,借著這些布庫,他順利地將已變得極其鬆懈的鰲拜擒獲,而後將其囚禁於府中,繼而重掌皇權!
  • 擒鰲拜的是他,平吳三桂的也是他,歷史上真正的「韋小寶」
    圖為 新版《鹿鼎記》海報《鹿鼎記》是由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所創作一部小說,小說描述了清代康熙年間發生在平民少年韋小寶身上的一系列傳奇故事。金庸先生將這些歷史事件巧妙地融入了小說當中,為小說賦予了強烈的真實感。主角韋小寶通過其在各種事件裡的表現,尤其是在擒拿鰲拜和平定吳三桂事件中的精彩表現,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賞識,最終位極人臣,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然而,韋小寶畢竟是虛構出來的人物,那麼在歷史上真正為康熙皇帝擒鰲平吳的人到底是誰呢?
  • 少年康熙擒拿鰲拜,為何不用武功更強的大內侍衛,而用一幫少年?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八歲登基,16歲親政,在位期間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西徵噶爾丹,北拒沙俄,可以說大清的版圖就是康熙皇帝所奠定的,稱他為「千古一帝」也不為過,其中最能體現康熙智勇過人的當屬擒拿鰲拜一事。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康熙為了麻痺鰲拜,所以特意訓練少年蘇克薩哈死後,康熙就下定決心剷除鰲拜,但是鰲拜當時勢力非常強大,朝廷內外基本遍布了鰲拜的勢力黨羽,鰲拜可以說在那一時期算得上是清代的曹操了,當然他本人各方面比曹操都差得遠了,只是在權力方面來說。
  • 康熙王朝:康熙召鰲拜,鰲拜明知是要殺他,為何還敢一個人進宮?
    《康熙王朝》是一部很好的歷史小說!  鰲拜被康熙所擒,是康熙親政以來辦的第一件震驚朝廷和天下的大事!不得不承認,康熙的雄才大略!  但是,鰲拜被擒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為了監視康熙一舉一動,鰲拜也布了很多眼線!以為宮中內外,沒有他「監控」不到的死角!  正是這種自負,鰲拜栽倒在少年天子康熙的手中!  其實,康熙在找一班少年練布穀(摔跤)時,鰲拜還是起了疑心!  所以,每次康熙單獨召見他時,他都帶了隨從的!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而「智擒鰲拜」是他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那時候他剛剛掌權兩年,只有十六歲,卻能憑藉計謀除掉手握大權的鰲拜,這份謀略與勇氣實屬難得。當然抓捕鰲拜並非康熙一人的功勞,還有那些布庫(摔跤)少年的幫助,那麼他們後來又有怎樣的結局呢?
  • 歷史上那些幫康熙除掉鰲拜的布庫少年,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
    布庫少年也都不知道整天連摔跤的真實目的,只知道聽索額圖的話就好了。 鰲拜見康熙整日和一群少年打鬧,心中暗自高興,放鬆了警惕。1669年5月,康熙藉口將鰲拜的親信全部調去辦事,宣鰲拜朝見。此時的鰲拜早已被假象迷惑,而且單獨朝見的事情也已經發生過多次,所以這次,鰲拜也想都沒想就將武器繳納,入宮覲見。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歷史上捉鰲拜的勇武少年去哪了?不愧為康熙心腹
    捉鰲拜是康熙奪回朝廷大權,開始親政的精彩一筆。當時,康熙只有16歲,可謂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後人為了凸顯康熙的果敢與精明,一再將康熙捉鰲拜進行文學創作及演義。不過,從身份上看,極有可能參與其中。以上都是戲說。我們再來看看正史中的捉鰲拜情節。《清史稿·鰲拜傳》載:「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
  • 康熙少年智擒鰲拜,晚年為何會後悔,鰲拜是忠是奸?
    康熙擒住鰲拜時,很多人都說康熙是英雄,少年扳倒老臣,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很新鮮。扳倒鰲拜後,康熙也開始走上了勤政的道路。或許很多人不知,康熙在擒了鰲拜後有些後悔了,甚至晚年還特意給鰲拜平反,追封了他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曾經想盡辦法想除掉鰲拜,除掉了之後還要為其平反呢?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公元1669年6月14日,16歲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帶領十幾個訓練有素的少年,用計生擒了權臣鰲拜。由此,康熙帝掃除了他親政的最大障礙。這時,康熙卻執意要誅殺京師總督朱昌祚等人,因為他們不願意依附鰲拜,更彈劾他強行圈換百姓土地。康熙在四大輔臣的會議上,表示不同意;可此刻的康熙在鰲拜眼裡是一個無話語權的擺設,欺負他年少,大聲咆哮,甚至擼起長袖威嚇小皇帝。結果,鰲拜竟然擅自矯詔,誅殺了反對他的朱昌祚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