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2020-12-17 野趣de歷史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當初康熙那麼想除掉鰲拜,怎麼到了晚年為何卻要給他平反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康熙為何要擒拿鰲拜,換句話說,就是鰲拜當年到底犯了什麼罪?我們都知道,康熙帝繼位前幾年,基本上大權都落到了鰲拜手上,他是當時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位望隆重,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常常氣勢奪人,擅權自重,日益驕橫。而這作為皇帝來說,肯定是不能忍的,於是康熙帝以「結黨營私」的罪名將鰲拜擒拿歸案,這一年的康熙也不過是一個剛滿十四歲的毛頭小子,不過康熙並沒有直接將他處死,而是改為監禁,讓鰲拜最終死在了監獄裡。

其次,我們來說說鰲拜的罪名是否真的成立。如果我們站在康熙的角度來說的話,皇帝要讓你死,你必須死,是沒有條件可講的。但實事求是地說,當時的鰲拜,並非真的想謀反,而是想專權罷了,他對大清其實挺忠心耿耿的,也為大清做了不少的貢獻。但是他的這些行為,在少年康熙的眼裡,更多的是罪惡,是對皇權的挑戰。所以年輕氣盛的康熙,一心想要除掉鰲拜,為了就是想要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所以說,鰲拜其實是罪不至死的。而康熙到了晚年的時候,對自己少年時的許多魯莽希望都感到非常的後悔,其中就包括擒拿鰲拜這件事。於是他就想要為鰲拜翻案,畢竟鰲拜也曾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並且還是三朝元老,在朝廷裡面的地位很高。倘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這4位大臣能同心同德共同輔佐康熙的話,說不定大清也不至於落得這樣的下場。康熙繼位之後,雖然索尼的地位最高,但是卻因為年老多病,有些怕事束手束腳,所以對政事並不怎麼過問。而蘇克薩哈因為曾經是多爾袞的手下,所以遭受其他三人的排擠,也剩下鰲拜一人可堪大任。

再加上那時候康熙年少無知,尚不能執政,所以鰲拜也就自然而然走上了專權的道路,只不過他遲遲不肯將政權歸還給康熙,這才導致康熙起了殺心,因為他想要奪回親政的話,就必須剷除鰲拜。或許人站在太高的位置上,就容易「飄」吧,鰲拜也是一樣,割捨不掉朝廷上的一切,按理說康熙帝十多歲時,鰲拜已經年老,該去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了,但他就是不願放下權勢,退出政治舞臺,因此被康熙帝所猜忌,最終喪命禁所。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康熙少年智擒鰲拜,晚年為何會後悔,鰲拜是忠是奸?
    康熙擒住鰲拜時,很多人都說康熙是英雄,少年扳倒老臣,這樣的事情在歷朝歷代都很新鮮。扳倒鰲拜後,康熙也開始走上了勤政的道路。或許很多人不知,康熙在擒了鰲拜後有些後悔了,甚至晚年還特意給鰲拜平反,追封了他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曾經想盡辦法想除掉鰲拜,除掉了之後還要為其平反呢?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為了剷除鰲拜,康熙以摔跤嬉戲為名,悄悄地訓練了一批侍衛。後來鰲拜在覲見康熙時,康熙一聲令下,所有侍衛一擁而上,一下子擒住了鰲拜。康熙擒鰲拜這事,並不是現代編劇杜撰,在歷史上確有其事。據《南亭筆記》記載,鰲拜來到南書房之後,康熙便命侍衛給鰲拜看座賜茶。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開創宏偉基業要從娃娃抓起嘛,其實主要是康熙為了麻痺鰲拜,下面就來說一說康熙擒鰲拜的始末。之後的鰲拜為清朝開國南徵北戰,追殲李自成餘部,深入巴蜀攻滅大西軍張獻忠,而張獻忠正是在鰲拜率軍追擊下陣亡,可以說鰲拜為大清開國立下赫赫戰功。
  • 少年康熙擒鰲拜,那些一起和他戰鬥的夥伴們最後都怎樣了?
    不過,正史中也說了鰲拜力大難以制服,選侍衛和少年勇猛者一起將其制服,可見這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早有預謀,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當年陪同康熙一起擒鰲拜的是一群少年英雄,但是這些人裡面都有誰,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
  •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就這樣結束了清朝歷史上的「鰲拜輔政時期。」從鰲拜的三十條罪狀看,其中與其緒黨擅權有關的有二十三條,不尊重太皇太后的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有五條。計捉鰲拜康熙八歲登基,朝廷內鰲拜專權,今天殺文人明日斬武將,嚇得索尼告老還鄉,來了個殺豬不吹一一蔫退。遏必隆膽小怕事,俯首聽令,四個輔政大臣中,只有蘇克薩哈是個大大的忠臣,見鰲拜專橫獨斷,欺侮皇上,常常據理力爭,被鰲拜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發誓要殺死蘇克薩哈,再謀皇位。
  • 鰲拜真面目
    ,作為四大輔臣之一,鰲拜排除異己,結黨營私,時刻準備著替換掉年幼還沒有親政的康熙皇帝。 但《鹿鼎記》中的康熙宮廷是否符合史實?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 康熙擒鰲拜時,為什麼不用大內高手反用一群孩子?
    在影視作品中,康熙皇帝的出場率應該是排的上前三名的了,康熙皇帝英明神武,一生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成功生擒鰲拜應該算是比較出名的一件了。但你們可能會奇怪,康熙要抓鰲拜,為什麼不直接用他手底下的大內高手呢?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 鰲拜究竟是忠是奸?扳倒他後,康熙為什麼饒他不死
    年少的康熙皇帝計擒鰲拜之後,往鰲拜的頭上扣了三十條罪名,其中第一條中就包含藐視朕躬這四個字,剩下的有好一部分都是數落他拉幫結派、工作作風強橫、不守工作流程、不守臣子本分、阻塞言路等等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還是說這是對他進行了醜化呢?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康熙將鰲拜的一乾親信全部調離京城後宣召鰲拜進宮見駕,等到鰲拜入宮後,康熙事先布置好的布庫少年們趁鰲拜不注意,一擁而上將鰲拜擒拿住。就這樣一代權臣鰲拜隕落,隨後康熙命大臣們審理鰲拜,最後落實的罪名達30多項,論罪當誅。
  • 蘇克薩哈與鰲拜的殊死較量中為什麼會輸掉
    蘇克薩哈什麼清朝重臣,也確實為清朝社稷的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為國家大事做出過重要的分析和決策。但是蘇克薩哈也看重自己本身的利益,為了本身的利益不惜不顧道義。蘇克薩哈是忠臣嗎?不是忠臣不是奸臣,是為了生存鬥爭而不顧一切的人。  蘇克薩哈為什麼被滅族  蘇克薩哈是康熙時期的內大臣。他的一生都在與鰲拜的殊死較量中度過。
  • 歷史上跟康熙擒鰲拜的那幫少年最後怎麼樣了
    我們所知道的擒鰲拜的精彩過程基本上都是小說演義中杜撰出來的,藝術只有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才能有生命力。我們看看小說中的那一幫擒鰲拜少年的樣子第一名:曹寅。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親爺爺。他也是從小跟著康熙長大的貼身侍衛。參加了鰲拜的抓捕過程。
  • 為擒鰲拜,康熙找了一幫少年練摔跤,這些人後來升官發財了嗎
    而在擒鰲拜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應該就是康熙親自挑選的摔跤隊—「布庫少年」。「布庫」是滿語,就是摔跤的意思。就是他們在武英殿裡親手拿下了鰲拜。事成之後,康熙也沒有解散這個摔跤隊,而是繼續招募新的成員,改名為「善撲營」。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真實歷史上,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
    康熙年幼登基,後來被鰲拜獨掌大權,為了能奪回權力,康熙暗中訓練一批少年侍衛,他們勇武過人,摔跤水平高超。終於等待時機,在武英殿將當時的滿清第一勇士鰲拜擒住,康熙清洗了鰲拜一派,開啟了親政的生涯。▲康熙畫像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那些當年幫助康熙擒鰲拜的摔跤少年,後來都混出了名堂,有的甚至位極人臣。但是,在真實歷史中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繼承大統,與順治帝當年頗為相似,同樣是年幼登基(一個八歲,一個六歲),順治帝為康熙做了最後的安排。 順治帝為康熙選拔四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遏必隆、鰲拜、蘇克薩哈。挑選出來的四位大臣是清朝的棟梁柱石,在這裡面有順治的精心謀劃。
  • 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
    事實上,認真講鰲拜和吳三桂,其實都是大清忠臣,活生生被康熙逼反司馬有云: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站位來看,得出的結論會有很大的不同。但康熙的想法是:這張餅都是我的,不論是中心還是邊緣,都該我吃,至於你們,只能吃我掉下來的餅渣渣。所以康熙的思路就是,先幹掉鰲拜,把餅的中心部分吃到嘴裡,而後有了力氣,再對付吳三桂。這個思路,就叫做先城市後鄉村,先軸心再邊緣。如果先把鰲拜派去對付吳三桂,不論是鰲拜吃了吳三桂,還是吳三桂吃了鰲拜,勢力都會更大。
  • 康熙八年,智擒鰲拜時,不為人知的一件事
    康熙帝智擒鰲拜,是康熙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不僅對當時政局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也對以後清朝政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康熙帝擒拿鰲拜時,有一件不為人知的事。那就是擒鰲拜的具體時間。《清聖祖實錄》中對於該事件的有關記載頗為模糊。
  • 康熙十五歲就擒住了鰲拜,可為何沒殺他,而是選擇了終身監禁呢?
    輔政大臣鰲拜是當年扶持順治皇帝成功繼承大統的關鍵性人物,可以說如果當年不是擁有實際兵權的鰲拜等人一力堅持,也就沒有後來的康熙什麼事情了。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真相令人震驚
    不過,正史中也說了鰲拜力大難以制服,選侍衛和少年勇猛者一起將其制服,可見這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早有預謀,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當年陪同康熙一起擒鰲拜的是一群少年英雄,但是這些人裡面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