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智擒鰲拜,是康熙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不僅對當時政局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也對以後清朝政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康熙帝擒拿鰲拜時,有一件不為人知的事。
那就是擒鰲拜的具體時間。《清聖祖實錄》中對於該事件的有關記載頗為模糊。記錄中說:康熙八年五月戊申(十六日)條下載,命議政王等拿問輔臣公鰲拜等,並在下面列出了數鰲拜及其同黨的罪狀。按照當時慣例,是皇帝先頒布諭旨,議政之後再執行。然而,擒拿鰲拜是一次非常之舉,頒旨是在擒拿鰲拜之後進行的。因此,當年五月十六日頒諭議政王拿問鰲拜的時候,鰲拜已經被擒。
一時間難倒了眾多史學家。此時,一些滿文檔案的翻譯出版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其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中的第2條《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第3條《康親王傑書等宣票籤上諭從寬減免鰲拜罪行事》、可以推測出準確時間。
《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書寫時間為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是為目前已知的康熙帝處理鰲拜一案中,時間最早的資料。那麼擒拿鰲拜的時間應該要早於康這個時間。進一步的證明是康熙皇帝的任命,康熙八年五月壬寅(初十日),王弘祚被任命為兵部尚書,頂替七日前調轉禮部尚書的龔鼎孳,而這個王弘祚,被鰲拜、班布爾善一夥視為眼中釘。那麼,五月十日左右,應該是擒鰲拜的時間。
為什麼《清聖祖實錄》記載的時間會比實際時間晚呢?主要的原因是,康熙帝擔心鰲拜的黨羽遍布宮禁,必須麻痺對手,使其全然無備。況且,康熙帝在任命兵部尚書時,是需要徵得鰲拜、遏必隆兩位輔政大臣同意的。因此,擒拿鰲拜後,立刻擒拿兵部尚書噶褚哈和內秘書院大學士班布爾善,剷除了鰲拜的兩大死黨。然後,馬上任命王弘祚為兵部尚書,掌握兵事。
因此,擒鰲拜的時間是康熙八年五月十日。十六歲的康熙面對老奸巨猾、黨羽眾多的鰲拜,展現出了機智、老成。剷除鰲拜後,康熙不再是傀儡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