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智擒鰲拜時,不為人知的一件事

2020-12-17 木頭人侃歷史

康熙帝智擒鰲拜,是康熙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不僅對當時政局的發展起了關鍵作用,也對以後清朝政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康熙帝擒拿鰲拜時,有一件不為人知的事。

那就是擒鰲拜的具體時間。《清聖祖實錄》中對於該事件的有關記載頗為模糊。記錄中說:康熙八年五月戊申(十六日)條下載,命議政王等拿問輔臣公鰲拜等,並在下面列出了數鰲拜及其同黨的罪狀。按照當時慣例,是皇帝先頒布諭旨,議政之後再執行。然而,擒拿鰲拜是一次非常之舉,頒旨是在擒拿鰲拜之後進行的。因此,當年五月十六日頒諭議政王拿問鰲拜的時候,鰲拜已經被擒。

一時間難倒了眾多史學家。此時,一些滿文檔案的翻譯出版提供了寶貴的線索。其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中的第2條《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第3條《康親王傑書等宣票籤上諭從寬減免鰲拜罪行事》、可以推測出準確時間。

《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書寫時間為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是為目前已知的康熙帝處理鰲拜一案中,時間最早的資料。那麼擒拿鰲拜的時間應該要早於康這個時間。進一步的證明是康熙皇帝的任命,康熙八年五月壬寅(初十日),王弘祚被任命為兵部尚書,頂替七日前調轉禮部尚書的龔鼎孳,而這個王弘祚,被鰲拜、班布爾善一夥視為眼中釘。那麼,五月十日左右,應該是擒鰲拜的時間。

為什麼《清聖祖實錄》記載的時間會比實際時間晚呢?主要的原因是,康熙帝擔心鰲拜的黨羽遍布宮禁,必須麻痺對手,使其全然無備。況且,康熙帝在任命兵部尚書時,是需要徵得鰲拜、遏必隆兩位輔政大臣同意的。因此,擒拿鰲拜後,立刻擒拿兵部尚書噶褚哈和內秘書院大學士班布爾善,剷除了鰲拜的兩大死黨。然後,馬上任命王弘祚為兵部尚書,掌握兵事。

因此,擒鰲拜的時間是康熙八年五月十日。十六歲的康熙面對老奸巨猾、黨羽眾多的鰲拜,展現出了機智、老成。剷除鰲拜後,康熙不再是傀儡皇帝了。

相關焦點

  •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
    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遊戲」擒捉鰲拜,就這樣結束了清朝歷史上的「鰲拜輔政時期。」從鰲拜的三十條罪狀看,其中與其緒黨擅權有關的有二十三條,不尊重太皇太后的二條,對冊立皇后妒忌、私買奴僕等有五條。與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其他權臣或朋黨集團如明珠、索額圖、年羹堯、隆科多及和珅等相比,鰲拜既無嚴重的違法亂紀又無惡性之貪汙受賄,更無圖謀不軌的勃勃野心,反之卻做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對此,玄燁是非常清楚的,玄燁在捉拿鰲拜之後,只是將鰲拜「革職籍沒,仍行拘禁」。後來便死去了但是時間不詳。康熙五十二年,玄燁已到了晚年,猶記起鰲拜的功勞。
  • 清史謎團:鰲拜殺死康熙的舅舅,康熙親政後,舅舅死而復生?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康熙。人們在評價康熙的作為時,總把「智擒鰲拜」放在首位,因為和「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相比,「擒鰲拜」發生的時間較早。按理說,在封建社會,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發生在14歲的康熙身上,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這是因為,鰲拜的跋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鰲拜當年為了立威,曾經殺死康熙的舅舅全家。
  • 康熙布庫擒鰲拜,其實,這壓根就是孝莊導演的一場戲
    時為皇太后的孝莊,是唯一有能力勸阻少年天子過激行為的人,雖然她和多爾袞關係令人猜想,但她始終隱忍,沒有為多爾袞說一句話。福臨是率性而為,孝莊則是揪心地配合著他演,演一個強壓內心煎熬的情人、一個心懷負疚的母親。她這樣做,是為了不挫傷兒子的銳氣,讓他徹底釋放體內的狼性。康熙智擒鰲拜,是他親政前的出場秀。
  • 班布爾善只是鰲拜的「小跟班」,為何康熙囚禁鰲拜,卻一定要殺他
    康熙六年時,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他任命領侍衛內大臣號秘書院大學士。後來班布爾善與鰲拜結黨營私,私下勾結,凡事都私下商議後再實施。在康熙八年的時候,清聖祖以結黨專擅,不思悔改,下令定鰲拜罪行,並命令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然後囚于禁所。鰲拜被治罪後,作為慫恿者的愛新覺羅·班布爾善自然也逃脫不了,眾大臣彈劾了他二十多條罪狀,最終以絞刑處死,子孫都被罷黜宗室資格。
  • 鰲拜輔佐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三代帝王,到康熙時就叛變了?
    八旗內部的鬥爭依然劇烈,多爾袞執政的八年,基本上是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度過的,戰爭的特殊環境,使得多爾袞得以建立高度集權體制,打壓反對他的八旗貴族勢力。但另一方面,為了求得戰爭的勝利,多爾袞又必須保持八旗的基本穩定,調動八旗軍事貴族們的戰爭積極性,所以多爾袞一直都沒有能力從整體上和根本上觸動八旗貴族的既有權力格局。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前半生忠心耿耿,為何後來卻想取代康熙?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肯定對鰲拜這個人難以忘卻吧?他憑著戰功封公爵,是清代三朝元勳,康熙早年的顧命大臣,號稱「滿洲第一勇士」。鰲拜是影響清初政局的重要人物,今天猩猩就在這給您說一說這位「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出身將門,但並不是靠世襲當官,他從青年時期效力軍中,在跟隨皇太極的徵戰中,鰲拜多次立功。
  • 康熙擒鰲拜時,為什麼不用大內高手反用一群孩子?
    在影視作品中,康熙皇帝的出場率應該是排的上前三名的了,康熙皇帝英明神武,一生發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成功生擒鰲拜應該算是比較出名的一件了。但你們可能會奇怪,康熙要抓鰲拜,為什麼不直接用他手底下的大內高手呢?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
  • 歷史上,那些幫助康熙擒拿鰲拜的「少年布庫」,他們的結局如何?
    但是,康熙非普通人,小小年紀的他就知委曲求全、隱而不發,見自己現在鬥不過鰲拜,他就暫時避其鋒芒,任由他胡作非為,自己在暗地養精蓄銳,靜靜等待反擊的時機。康熙八年(1669年),16歲的康熙終於等到機會,他暗中培養了一批孔武有力的少年布庫,借著這些布庫,他順利地將已變得極其鬆懈的鰲拜擒獲,而後將其囚禁於府中,繼而重掌皇權!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康熙為何只用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未驚動大內高手?鰲拜:不講武德
    要想了解這些問題,就不得不提真實歷史中的鰲拜和小皇帝康熙。鰲拜,鑲黃旗人,伯父費英東是最早追隨努爾哈赤起兵的人。鰲拜後來追隨清太宗皇太極,屢建戰功,被皇太極賜予 「巴圖魯」(即勇士)稱號。其後,鰲拜開始居功自傲,本來輔政大臣以資格老的索尼為首,但是鰲拜在朝中開始結黨營私、陷害異己,不僅不把康熙帝放在眼裡,就連孝莊太皇太后和索尼都不放在眼裡。常在小皇帝康熙面前高聲喝問,呵斥其他大臣,甚至把議政當成自己私人的事,經常把朝廷奏疏私自帶回家同自己的心腹商議。
  •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最終結局如何?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額圖、黃錫袞、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鰲拜下獄論罪,囚死於牢中。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依靠著一群只有十多歲的布庫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鰲拜」,從而將權力徹底收歸到自己手中,並就此開創了一代王朝盛世。
  • 康熙扳倒鰲拜,為何卻對班布爾善下手最重?卑微前嫌讓康熙太噁心
    儘管班布爾善按照輩分講算是康熙的堂叔,但是努爾哈赤一系的子孫到了康熙朝是何其的繁多,地位爵位比他更顯赫的大有人在。所以,為了能夠在朝堂上走的更遠,擁有更多的權利,這位宗室黃帶子開始巴結起了顧命大臣鰲拜。 說起這事來,是當年順治為了讓年近八歲的康熙能夠平穩的接下擔子,就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鰲拜、索尼、蘇克薩哈和遏必隆作為顧命四大臣輔助康熙,其中以鰲拜的權勢最為顯赫。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鰲拜為人如何?為什麼身上30條重罪,他還能活著
    最近翻拍的鹿鼎記又火了,這部劇熱播使得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劇中的重要角色之一鰲拜。雖然是杜撰,但在康熙年間智擒鰲拜這件事卻是真的,那麼歷史上的鰲拜其人究竟如何,是否真的如人們所傳頌的一樣,驕橫跋扈想要沙雕康熙而取而代之呢?
  • 歷史上捉鰲拜的勇武少年去哪了?不愧為康熙心腹
    捉鰲拜是康熙奪回朝廷大權,開始親政的精彩一筆。當時,康熙只有16歲,可謂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後人為了凸顯康熙的果敢與精明,一再將康熙捉鰲拜進行文學創作及演義。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康熙王朝》就有描述,康熙訓練了一批布庫,用以捉拿鰲拜。組織這些布庫的就是魏東亭。魏東亭憑藉捉鰲拜,和康熙的關係更進一步,逐步成為康熙的心腹大臣。當然,二月河筆下的魏東亭是虛構的。他的原型是曹雪芹之祖父江寧織造曹寅。曹寅曾經做過康熙的侍衛。他有沒有親自捉鰲拜,我們不得而知。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受現代很多電視劇影響,人們對少年康熙擒鰲拜一事耳熟能詳。在劇中,鰲拜往往被塑造成奸臣,他本是順治皇帝留下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但是卻飛揚跋扈、欺下犯上,根本沒有把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甚至為了打壓異己,不顧康熙反對,處死了另外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對於鰲拜的所作所為,康熙當然很生氣,但是卻又敢怒不敢言。
  •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為何被康熙囚禁終身
    最近播出的《鹿鼎記》挺火,好評也好差評也罷,咱們在這裡不做評論,只是對裡面的康熙智勤鰲拜有點自己的想法不吐不快,鰲拜被稱為滿洲勇士,開國功勳為何會被康熙視為眼中釘,意圖殺之後快,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說起鰲拜,我們先來瞅瞅此人生平。
  • 1669年,康熙皇帝為什麼要擒拿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的鰲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已下嫁給權臣鰲拜之侄訥爾杜的順治皇帝第二女、康熙皇帝同父異母之姐碩恭慤公主突然背負上罪名。「罪過」當然不是久居闈院的碩恭慤公主犯下的。她只是被連坐。而真正被康熙處罰的,是當時瓜爾佳鰲拜家族的核心——鰲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