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雖然網上評分很低,但是一點都不妨礙這部電視劇成為熱播劇。
其實鰲拜作為歷史人物,他的熱度應該遠不如李自成、張獻忠、吳三桂、鄭成功、李定國這些明末清初的著名歷史人物。
鰲拜之所以耳熟能詳,究其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鰲拜自帶流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寫的經典武俠小說《鹿鼎記》。
在武俠小說中,金庸先生塑造了一位權勢滔天的權臣、奸臣的鰲拜。
但是在真實歷史上,鰲拜是否真如同《鹿鼎記》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兇神惡煞、殺人如麻?權勢滔天、位極人臣的他為何竟會敗在年紀輕輕的小皇帝和一群摔跤少年手下?
要想了解這些問題,就不得不提真實歷史中的鰲拜和小皇帝康熙。
鰲拜,鑲黃旗人,伯父費英東是最早追隨努爾哈赤起兵的人。鰲拜後來追隨清太宗皇太極,屢建戰功,被皇太極賜予 「巴圖魯」(即勇士)稱號。
順治年間,因為多爾袞的慘痛教訓,順治帝開始疏遠皇族,於是非愛新覺羅姓氏的旗人開始受到順治帝的倚重,到了順治帝臨終前,特意把皇族排除在託孤輔政大臣序列之外,鰲拜因為戰功卓被順治帝任命為輔政四大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之一,輔佐年幼的康熙帝執掌清朝國家大政。
其後,鰲拜開始居功自傲,本來輔政大臣以資格老的索尼為首,但是鰲拜在朝中開始結黨營私、陷害異己,不僅不把康熙帝放在眼裡,就連孝莊太皇太后和索尼都不放在眼裡。
常在小皇帝康熙面前高聲喝問,呵斥其他大臣,甚至把議政當成自己私人的事,經常把朝廷奏疏私自帶回家同自己的心腹商議。
鰲拜專權橫行的情況,被孝莊太皇太后(真實歷史上只有孝莊太皇太后,沒有太后)看在眼裡。她對此感到十分憂慮,擔心以後就算皇帝親政,也會出現大權旁落的現象,重現當年攝政王多爾袞的情形。
於是在康熙帝只有12歲的情況下,她直接提出冊立輔政四大臣之首的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為皇后。
她這樣做的主要意思就是:索尼若將孫女嫁給康熙帝,便會一心一意輔佐皇帝,從此不會再生二心。這對鰲拜專權就構成一種潛在的威懾。
消息傳到鰲拜耳中之後,鰲拜為此憤怒不已,他認為冊立皇后是朝堂重要的大事,孝莊太皇太后不僅沒有和他進行商議,而且還選擇了索尼的孫女。很明顯,這代表著孝莊太皇太后對他非常不滿意。
鰲拜於是勾結遏必隆,一起出面反對這樁婚事。他們聯名上疏,企圖阻擋這門親事。但孝莊太皇太后也是一個有著堅定立場的人物,她不顧鰲拜等人的強烈反對,認為清朝以「孝」治天下,康熙帝是她的孫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強硬的決定了康熙帝的這樁婚姻。
後面事態的發展,證明了孝莊太皇太后的確是一位眼光高超的政治人物。索尼一家堅定地站在康熙帝一邊,為康熙帝的皇位穩固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比如康熙帝在決定除掉鰲拜的時候,就選擇了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做自己的助手。
隨著小皇帝康熙的年齡越來越大,他與鰲拜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產生了扳倒鰲拜的想法。
雖然康熙帝扳倒鰲拜的意圖早就有了,但康熙帝知道鰲拜在朝廷經營多年,自己又年幼,鰲拜黨羽又遍布宮廷、中樞和地方各個主要機構,明著和鰲拜對著幹只會打草驚蛇,甚至引起朝堂上下混亂,康熙帝必須想個法子,既可以除掉鰲拜,又不引起朝堂動蕩,於是康熙帝開始了對鰲拜的試探。
康熙七年冬,原欽天監官員,比利時著名傳教士南懷仁上疏朝廷,彈劾欽天監監正楊光先所編纂的《康熙八年七政民歷》裡面的內容錯誤重重。
楊光先原本只是新安衛官生,對天文、曆法僅僅只知道一點皮毛知識。楊光先能力不咋地,但是卻非常排外,特別是對西方人,他非常妒恨西方傳教士湯若望因深受順治帝的信任而獲得自己夢寐以求的欽天監監正職位,當時曾經屢次向朝廷上疏攻擊湯若望傳教是邪說惑眾,並駭人聽聞的向皇帝說改革舊曆法是屬於僭謀造反(當時的順治帝因為湯若望重製《時憲歷》而廢止了原有的《大統歷》和《回回曆》),楊光先的聳人聽聞,引起順治帝的厭惡,因此而受到順治帝的懲處。
康熙三年,楊光先屢教不改,再次抓住機會上疏朝廷,彈劾湯若望,企圖藉機翻案,並洗掉自己身上的汙點。
鰲拜因為湯若望是順治帝的寵臣,抓住機會,不分青紅皂白,羅織罪名,將湯若望和在欽天監任職的外國傳教士南懷仁及一些積極學習西學的中國官吏抓進監獄,宣判死刑;同時廢止了更先進的《時憲歷》,重新使用老舊的《大統歷》和《回回曆》,並委任楊光先為欽天監監正。
時隔不久,北京城發生大地震,鰲拜以為這是上天對他處罰湯若望的報應,又匆忙將湯若望、南懷仁等人釋放,但卻不準他們再進欽天監。
楊光先雖然如願以償的成為了欽天監監正,但是重新使用老舊的《大統歷》和《回回曆》,結果使欽天監的天文推算出現許許多多的謬誤,最重要的錯誤就是貽誤農時,耽誤農業,從而失去了許多朝中大臣的信任,並為此受到彈劾。
康熙帝在看到南懷仁的奏摺之後,決定派大學士圖海等人親臨欽天監觀象臺進行實地考察,然後派人詢問南懷仁等人的相關意見。
觀測與推算的結果,都表明楊光先徒有虛名,計算謬誤極多,不應該再在欽天監擔任監正一職。
康熙帝決定下令撤去楊光先的監正職務,重新任命南懷仁擔任欽天監監正一職,主持欽天監工作。
對此,鰲拜極為無奈,但事實俱在,朝廷中多數文武官員也支持康熙帝的做法,他只能表示不再反對。
後來,康熙帝對鰲拜又經過了幾次小試探。
經過幾次試探,康熙帝摸清了鰲拜的性格,鰲拜雖然專橫狂暴,但卻魯莽愚蠢,缺少心計,只要多用心思,以智取勝,就能將鰲拜除掉。
康熙帝為此秘密網羅了一些心腹親信。其中皇后親叔叔、索尼親兒子索額圖就是其中之一。
他從少年時起就在宮中擔任侍衛,因對皇帝忠心耿耿,很快就從三等侍衛升至一等侍衛,康熙七年又被授予吏部侍郎。
考慮到鰲拜行伍出身、武藝高強,康熙帝決定秘密組織了一支由內監和八旗貴族子弟組成所謂的「少年武士親信衛隊」,此時索額圖了解到了康熙帝的意圖,便主動辭去吏部侍郎的職務,仍然擔任一等侍衛,效力於康熙帝左右。康熙帝於是利用索額圖職務上的便利,命令他每天率領只有十五六歲的「少年武士親信衛隊」訓練滿州傳統的摔跤運動——布庫戲。
康熙帝還故意在鰲拜入宮朝見也不迴避,經常與小內監互搏,擺出一副無意於朝政的荒唐模樣。這讓鰲拜以為康熙帝還年幼,喜歡玩樂、胸無大志;也成功掩飾了自己培養培養親信的真實目的。
另一方面,康熙帝與反鰲拜陣營主要人物——輔政大臣索尼、吏部右侍郎索額圖進行秘密謀劃,商量除鰲相關事宜。史料記載,由於鰲拜在宮廷的眼線眾多,兩人會面經常是打著「奕棋」的幌子。
一切準備都妥當了,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康熙帝在南書房單獨召見鰲拜。鰲拜剛步入書房,「少年衛隊」乘其不備,一擁而上,將這位當年馳騁疆場的將軍當場擒拿。
接著,康熙帝將鰲拜在京同黨不下二三十人全部緝拿。不久之後,鰲拜在禁所死去。
從此康熙帝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親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