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被抓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後人的?康熙: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2020-12-16 小閔學歷史

公元1661年,順治皇帝不幸感染上了天花,由於順治是滿人,長期處於關外,身上沒有這種抗體,所以他之後的命運也就註定了。由於此時康熙年僅八歲,還不能夠單獨上朝理政,所以順治臨死前立下了四個輔政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遏必隆、鰲拜以及蘇克薩哈。

在這四人之中以索尼為首,其次是蘇克薩哈,接著是遏必隆,最後一個才是鰲拜。然而索尼由於年事已高根本無法在朝政上勞心勞力,所以不久就乾脆做了個「甩手掌柜」。然而蘇克薩哈是正白旗人士,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屬於兩黃旗人物又瞧不上他,所以蘇克薩哈也被排擠了,而遏必隆就是個老狐狸,最終「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居然後來居上,在這之後大權獨攬。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早年間跟隨皇太極徵戰,立下了無數的軍功,後來在多爾袞和福臨之間鰲拜又成功戰隊順治,所以自此之後鰲拜也成為了順治帝的心腹大臣,最終成功躋身於「四大輔臣之列」。

然而隨著權勢的提高,鰲拜的野心也開始大了起來,在首輔索尼不問世事之時,鰲拜趁機聯合遏必隆打壓蘇克薩哈在朝中結黨營私,並圈佔良田,導致康熙初年的民怨頗大,也成為了當時康熙親政的最大障礙之一。

為了除掉鰲拜,康熙處心積慮秘密挑選了一幫小跟班,每天在皇宮之中練摔跤表現出玩物喪志的樣子,直到有一天對鰲拜突然發難,最終這位「滿洲第一勇士」從此淪為了階下囚,然而不得不說鰲拜對康熙無情,康熙對於鰲拜還是仁至義盡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知道在古代,結黨營私幹涉朝政絕對是觸犯了龍的逆鱗,憑藉這一點來說鰲拜是必死無疑的。然而康熙在抓住了鰲拜之後,卻並沒有殺死他,而是將他囚禁了起來,並好吃好喝的招待他。

一個念在鰲拜是三朝元老並功勳卓著的份上,畢竟康熙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另外一個則是鰲拜雖然專權,卻從未想過篡位,這一點不需要懷疑,其實當時鰲拜可以說是黨羽遍布朝野,然而康熙一夜之間就瓦解了他的勢力,說明鰲拜只是行為跋扈,但是你要說他篡位我是不信的,否則鰲拜被抓,康熙焉能存活?

因為古代皇帝對權臣這種「擒賊先擒王」的手段根本不實用,因為權臣的背後不單單是一個人,他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鏈,唯有將他連根拔起才有可能,而康熙只抓住了鰲拜就瓦解了他的黨羽,說明鰲拜還沒有到篡位這一步,所以康熙奪回權力才能夠這麼快。

其次,鰲拜所犯得罪在當時的清廷來說足以誅九族了,可是康熙對此也並未斬盡殺絕,鰲拜之子和他的父親一樣也足以斬首,然而康熙最後還是並沒有殺他,將他下獄之後還是放了他。

後來又念及鰲拜的戰功,在不久後也恢復了鰲拜的名譽和爵位,還給予他的孫子達福男爵稱號,而鰲拜的兩個弟弟以及侄子康熙也並未將其殺死,而是將他們從輕發落。

所以從這些事情看出,康熙對於鰲拜還是挺照顧的,並未因為其結黨營私而大開殺戒,所以康熙對於鰲拜確實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但是另一方面,此時康熙也親政不久,急需樹立恩典,所以這個時候大開殺戒往往是不合適的,而鰲拜就是他的試金石。

事實證明,康熙這招還是挺管用的,鰲拜被抓後,那些曾經攀附鰲拜的人並未因此作亂,而康熙也只是懲戒了鰲拜、班布爾善等首惡,餘下的大部分都沒動,從這點上來說康熙的帝王心術也絕對夠狠辣。

相關焦點

  • 鰲拜被擒獲後,在天牢中病逝,康熙皇帝如何對待鰲拜的妻兒?
    鰲拜大權獨握 康熙皇帝知道機會還沒有到,接著假裝每日嬉戲,訓練布庫們。等到幾個月後,布庫們的摔跤技藝已經嫻熟,鰲拜卻天天沉迷享受,變得越來越肥胖。鰲拜被關押天牢後,康熙皇帝還多次前去看望他,鰲拜還想讓康熙皇帝赦免他。 一次,康熙皇帝前去看望鰲拜,鰲拜脫下上衣,露出滿身傷疤。康熙皇帝很感動,但是還是不敢釋放鰲拜,只能命人好吃好喝,照顧好鰲拜。鰲拜本來權傾朝野,現在成了階下囚,心裡悶悶不樂,不久後就憂鬱而終了,在記載中:「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 鰲拜被擒後結局如何?康熙沒有殺他,但也沒想像中寬宏大量
    康親王傑書等上書,列了鰲拜三十條大罪,如果按照當時的律法來看,鰲拜不但本人是死罪,甚至還要誅族。不過,當康熙看到鰲拜為救他祖父皇太極,而留下一身的傷疤,又念及鰲拜屢立戰功,且無篡弒的跡象,對鰲拜進行了寬大處理,赦免了他的死罪,將其禁錮。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而今天來聊聊康熙帝智擒鰲拜以及如何對待那些「布庫少年」,是不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康熙帝心中萌生幹掉鰲拜的想法,不愧為聖帝明君,康熙選擇隱忍示弱,暗中訓練一批忠心耿耿的布庫少年。為掩人耳目,康熙帝營造出自己無心朝政沉迷摔跤玩樂的形象,鰲拜也放鬆警惕。 康熙八年,16歲的康熙帝終於萬事俱備,將鰲拜引誘到宮中,隨後布庫少年擒獲「巴圖魯」勇士鰲拜。康熙皇帝順利重掌大權,開啟真正屬於他的新篇章。
  • 康熙:鰲拜,你擋我路了
    在影視劇《鹿鼎記》中,鰲拜專權跋扈,最後在韋小寶的幫助下,康熙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幹掉。那麼,歷史上康熙到底是如何出掉鰲拜的呢?
  • 原來鰲拜就是這麼欺負康熙的,怪不得康熙用爛手段置他於死地
    今天為大家講的康熙當皇上以來第一次發威,他就是想給鰲拜一點顏色瞧瞧,你不是安插在我這有個太監頭領嗎,我騙把他撤掉,看你能把怎麼著。以此來震懾鰲拜,不想這個大太監是給除掉了,然而康熙卻被人評價還是太年輕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康熙登基的時候只有八歲,由於年幼還不能親政,皇權都掌握在4位輔政大臣手中,而這4位大臣都想趁著康熙年幼的時候,多往自己手中抓全,其中以鰲拜最甚他總想獨攬朝政,尤其在控制康熙方便讓人覺得咄咄逼人,他先是把康熙近身侍衛的頭樓鶴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抓了起來,然後全部換成他的人,接著又想方設法的把康熙的老師魏承謀給替換掉
  • 清朝權臣鰲拜被康熙擒拿後,為何沒有殺死他?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康熙在智鬥鰲拜之後,殺死了鰲拜,可是歷史上的康熙並沒有殺死他。 現如今的很多關於清朝的小說中,鰲拜都是被康熙帝囚禁了。歷史上的鰲拜確實被康熙囚禁了。當初康熙冒著非常大的風險的擒拿鰲拜,這其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弄不好會搞得鰲拜逼康熙退位,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 鰲拜被抓後,康熙為何對他只囚不殺?其原因竟是如此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鰲拜這號人物,他也是康熙最為之忌憚的大臣,康熙十分不滿鰲拜專權攝政的行為,於是就和韋小寶聯手將其拿下。而在當時的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就非鰲拜莫屬了,他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可見鰲拜已經對當時的皇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 鰲拜被抓後,康熙為何關而不殺,只因這兩個原因
    一談到鰲拜,徐錦江老師滿臉鬍子、頭戴花翎頂戴,身穿紫官袍的樣子便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關於鰲拜,我想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論是電影電視劇,亦或者是書本裡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都讓我們對鰲拜這個人有了最初的了解:囂張跋扈,肆意構陷大臣,手握兵權, 妥妥的是一個欺君罔上的逆臣賊子。
  • 鰲拜被擒後,康熙如何處置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如今遍布全國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此過程中,曾誕生了許多封建王朝,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滿清,眾所周知,清朝第1位皇帝是皇太極,他在位期間並沒能順利入關,直到離世,多爾袞才攻破大明、率清軍定都北京。毫不誇張地說,建立清朝,多爾袞的功勞最大。
  • 清史謎團:鰲拜殺死康熙的舅舅,康熙親政後,舅舅死而復生?
    清朝十二帝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康熙。人們在評價康熙的作為時,總把「智擒鰲拜」放在首位,因為和「平三藩」、「收臺灣」、「徵噶爾丹」相比,「擒鰲拜」發生的時間較早。按理說,在封建社會,一位皇帝扳倒一位大臣,本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發生在14歲的康熙身上,為何就是「奇功一件」呢?這是因為,鰲拜的跋扈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範圍,鰲拜當年為了立威,曾經殺死康熙的舅舅全家。
  • 班布爾善不過是鰲拜的走狗,為何康熙最終只圈進鰲拜,卻把他殺了
    然後康熙就宣布了鰲拜30項大罪,不過康熙念在鰲拜昔日為大清立下了無數功勳,就只將鰲拜幽禁了,但是他手下的重要骨幹幾乎都被殺了,其中就包括領侍衛內大臣班布爾善。一、班布爾善的起點這個班布爾善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的親孫子,可以說也是一個皇親國戚,相當於康熙的叔叔。
  • 康熙為什麼非要除掉鰲拜?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
    順治皇帝不用皇族輔政,就是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多爾袞那樣的麻煩,為康熙順利長大親政做了鋪墊。事實證明,順治給康熙做的保護是有成效的,使康熙能夠順利地長大與親政。但是康熙親政後的第一件事卻是除掉他曾經的「保護傘」鰲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鰲拜執掌四十萬雄師,面對康熙的誅殺咋不發難?專家:看他效忠誰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鰲拜同樣扮演著一個反派的角色,其權勢甚至已經蓋過了年輕的康熙一頭。可是有一幕情節令人費解,那就是康熙經過數年的隱忍謀劃後,竟然只是由一群毛頭小子就拿下,並擊殺了戰場上英勇無敵的鰲拜。 要知道鰲拜可不是尸位素餐之輩,他是真正跟隨努爾哈赤創業的一代,刀光劍影的沙場、千軍萬馬的大場面都經歷過來了,康熙的這點把戲在他面前只是小孩子過家家。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鰲拜作為輔政大臣,又有眾多黨羽遍布朝堂,康熙如此對先皇留下的輔政大臣不敬,僅憑這點鰲拜完全有理由廢了康熙,最後康熙性命能不能保得住都難說。五代後周的創建者郭威,就是因為戰功赫赫,遭受到了皇帝的猜忌,但是最終僥倖保留住了性命,所以被逼無奈造反,這才推翻了後漢,建立了後周。
  • 康熙王朝:康熙召鰲拜,鰲拜明知是要殺他,為何還敢一個人進宮?
    為了監視康熙一舉一動,鰲拜也布了很多眼線!以為宮中內外,沒有他「監控」不到的死角!  正是這種自負,鰲拜栽倒在少年天子康熙的手中!  其實,康熙在找一班少年練布穀(摔跤)時,鰲拜還是起了疑心!  所以,每次康熙單獨召見他時,他都帶了隨從的!
  • 清朝重臣鰲拜有多牛?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康熙皇位
    在鰲拜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一直在戰場上,為了清軍入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皇太極病逝後,鰲拜一直與多爾袞對抗,戰功赫赫。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唯有權力是很奪有野心的人爭搶的東西,人如果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心裡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的想法,鰲拜在厲害也是人,他在權力面前和普通人一樣,迷失了自己。
  • 康熙為何先殺鰲拜,後削藩?他為什麼不用鰲拜來攻擊吳三桂呢?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27字,閱讀約3分鐘鰲拜,是清朝初期的權臣,早年跟隨清太祖皇太極徵戰四方,戰功赫赫,是清朝三朝元勳,康熙繼位後,鰲拜作為康熙帝的輔佐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站立在鰲拜椅子後的那位侍從順勢推倒椅子扣在鰲拜身上,和上茶的那位侍從制住鰲拜,這時又出現一群少年一擁而上,壓著鰲拜。康熙立刻起身,斥責鰲拜大不敬,隨後宣讀了鰲拜三十大罪狀。在這期間,鰲拜始終沒有反抗,即便康熙宣讀完罪狀之後命人將他下獄,他依舊沒有反抗。只是最後,康熙本想殺了他,他才要求見康熙一面。
  • 鰲拜究竟是忠是奸?扳倒他後,康熙為什麼饒他不死
    但就此認定他是奸臣卻有失公允,鰲拜應該算是個過於囂張的權臣。 本來,按照歷朝歷代帝王的作風,這樣的權臣扳倒了,多半都會給他扣上個謀反的罪名,抄家滅族,雞犬不留。但康熙沒有,覆審過後,他念在鰲拜勞苦功高,輔助過父輩鞏固皇權,給鰲拜判了個終身監禁。 康熙為什麼對鰲拜如此仁慈?
  • 康熙王朝7:康熙科舉中探花,鰲拜在朝堂上喊冤,倒打一耙
    庭試轉眼就要開始,題目分為兩個,先王之法和時政之要,魏東亭打聽到題目後迅速跑來告訴皇上,皇上拿到題目開始答題,但在答題的時候,另一邊的伍次友已經交卷了,這給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上下筆如有神,取了化名龍兒後便讓魏東亭交了卷子,伍次友在客棧碰見剛回來的納蘭明珠,兩人聊起了考試,伍次友寫了題為論鰲拜圈地亂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