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鰲拜有多牛?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康熙皇位

2020-12-17 鏡子歷史網

大家都看過鹿鼎記,對於鰲拜這個角色都不陌生,其實鰲拜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作為清朝的大官,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大清王朝比較重要的一個將領,在戰場上有著顯赫的戰功,前後一共經歷了三代皇帝,在大清屬於骨灰級人物的存在,在後來也是康熙非常重要的臣子,經歷三代皇帝的鰲拜前半生的功勞是很顯著的,後來的大清朝能夠成功入關,鰲拜也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關於結局,鰲拜的和電視劇中還是很類似的,晚年很悽慘。

在鰲拜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一直在戰場上,為了清軍入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皇太極病逝後,鰲拜一直與多爾袞對抗,戰功赫赫。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唯有權力是很奪有野心的人爭搶的東西,人如果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心裡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的想法,鰲拜在厲害也是人,他在權力面前和普通人一樣,迷失了自己。

鰲拜為了這個目的開始了自己的計劃,開始他只想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清朝裡邊,有些人是鰲拜的敵對勢力,對他一直存在威脅,所以鰲拜想方設法要除掉這幾個人,加上自己一共死人他們都曾經為大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同樣作為輔臣,其他三位一樣德高望重,相互之間都有牽制,這樣哪一方都獨大不了,只能一直為皇帝賣命,單個拿出來對於康熙都不至於造成威脅。

有了剷除異己的想法後,鰲拜一直在等待時機,後來,三人之中的索尼病逝,他認為這是最佳時機,四個人少了一個,難以維持平衡,權力關係要重新定,本來是蘇克薩哈來做這個為首的位置,可他本人上書不要,這讓鰲拜有點莫名其妙,如果他這個時候站出來和皇帝說他不要我來當,難免引起康熙的猜忌,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時候,鰲拜絕不可能放棄這個位置,他決定除掉蘇克薩哈,即使在康熙得到消息之後還是無能為了,因為當時康熙的勢力雖是皇帝,但還不敢輕易動鰲拜,這和電視劇中有一些相像。

蘇克薩哈被鰲拜處死,借用皇帝之名剷除異己,這個時候康熙已經清楚鰲拜的真面目,自然鰲拜稱為了輔臣之首,權力更大一步。所有異己都剷除完之後鰲拜變得得寸進尺,絲毫不在把小皇帝放在眼裡,認為自己就是大清的王,康熙這個時候已經對鰲拜忍無可忍,他開始謀劃怎麼能除掉鰲拜,除了鰲拜在朝中的勢力外,他本人對大清確實有很高的貢獻,想除掉鰲拜似乎還並沒有那麼容易。鰲拜的手下覺察到康熙對主人的懷疑後,他們催促鰲拜要先皇帝一手,儘快剷除,免得自己被皇帝所殺。此時的鰲拜一事特別自信,再者從開始他並沒有想上王位,經歷三代皇帝,他對大清其實還是有感情的。

康熙雖然是自己親政,但主要的權力其實並不在他手裡,很多關鍵性事情還是由鰲拜來處理,時間久了,康熙就被架空,更多時候都是一味的忍讓,但鰲拜的仇家很多,加上宮裡看不慣鰲拜的人,都想聯手剷除鰲拜,沒多久,康熙謀劃其他人成功抓了鰲拜,但最終並沒有處死他,鰲拜的晚年很悽涼,最終死在了獄中。鰲拜從心裡到底有沒有想當皇上呢?這個或許只有他本人才知道,鰲拜的滅亡是自食其果,畢竟他對皇帝的江山穩固起到了威脅,即使沒有招來殺身之禍,還是引來了牢獄之災。

相關焦點

  • 康熙少年擒鰲拜,真是既魯莽又絕情!
    幸虧鰲拜不是何進,更沒有黨羽為其報仇,這才避免了宮廷政變的發生,但這也表明鰲拜從來沒有想過謀反,其黨羽也是如此。康熙如果想要除掉鰲拜,完全可以在賜茶時,在茶中做些手腳。又或者在鰲拜覲見時,暗中安排弓箭手出其不意將其射殺。總之這些手段都比直接擒拿要保險的多,而且安全的多。鰲拜被軟禁之後,於當年就去世了。
  • 清朝權臣鰲拜被康熙擒拿後,為何沒有殺死他?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康熙在智鬥鰲拜之後,殺死了鰲拜,可是歷史上的康熙並沒有殺死他。 現如今的很多關於清朝的小說中,鰲拜都是被康熙帝囚禁了。歷史上的鰲拜確實被康熙囚禁了。當初康熙冒著非常大的風險的擒拿鰲拜,這其中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弄不好會搞得鰲拜逼康熙退位,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功勞實在太大
    皇太極死後,他的弟弟多爾袞和兒子豪格兩人開始爭奪起了皇位,但多爾袞和豪格的實力相當,誰也贏不了誰,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扶持皇太極的另一個兒子福臨當了皇帝,而多爾袞在扶持福臨當皇帝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所以事後因功做了福臨的攝政王。
  • 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 為何輕而易舉就被康熙扳倒
    《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走紅,在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這部由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等主演的電視劇,取得了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還於2011年在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群英盛典上獲得「百部優秀電視劇」獎。《康熙王朝》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繼承皇位時,年僅8歲。
  • 康熙為何先殺鰲拜,後削藩?他為什麼不用鰲拜來攻擊吳三桂呢?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27字,閱讀約3分鐘鰲拜,是清朝初期的權臣,早年跟隨清太祖皇太極徵戰四方,戰功赫赫,是清朝三朝元勳,康熙繼位後,鰲拜作為康熙帝的輔佐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康熙為什麼會找一群少年擒拿鰲拜,而不是叫侍衛負責擒拿?
    之後的鰲拜為清朝開國南徵北戰,追殲李自成餘部,深入巴蜀攻滅大西軍張獻忠,而張獻忠正是在鰲拜率軍追擊下陣亡,可以說鰲拜為大清開國立下赫赫戰功。所以說鰲拜對順治這一脈繼位立有大功,如果沒有鰲拜對多爾袞的威脅,皇位很可能落到多爾袞手中,那也就沒有後來順治和康熙父子啥事了。鰲拜因為硬鋼多爾袞受到了多爾袞的嫉恨,所以在順治初期多爾袞掌權期間,鰲拜三次都險些被多爾袞整死,直到多爾袞死後,順治才敢重用鰲拜,順治也因為鰲拜對自己有擁立之功,所以將鰲拜視為心腹大臣。
  • 人們只知道康熙少年擒鰲拜,卻不知為何晚年為鰲拜平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他8歲即位,14歲罷黜了鰲拜,開始掌權,除了鰲拜,康熙的整個統治時期都很精彩,鰲拜被捕後,康熙沒有殺他,更奇怪的是,在他的晚年,康熙封他為「朝武帝」,這是嶽飛在中國歷史上所獨有的榮譽,那康熙皇帝為什麼要為鰲拜報仇呢?
  • 康熙少年智擒鰲拜,晚年為何會後悔,鰲拜是忠是奸?
    鰲拜結黨營私阻礙了皇權集中,破壞了皇帝獨攬大權,獨立管理天下的局面。這裡有必要說一下,這個「結黨營私」和「謀權篡位」可不是一回事。結黨營私是一幫人勾結在一起,專門為了自己的利益幹壞事,而謀權篡位是指對皇位有想法,想掌管天下。試想一下,憑藉著鰲拜的實力和手段,如果想謀反豈不早就行動了,還會留著康熙?
  • 如果康熙擒鰲拜失敗,孝莊太后有沒有留後手?驚人真相曝光
    孝莊在清朝前期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人物,不誇張的講,之所以有「康乾盛世」,離不開孝莊的功勞,她在血雨腥風之中,幫助自己的兒子福臨上位,從而坐上了皇太后的位子,這其中,完全是孝莊通過自己的智慧,周旋於各種勢力之中,保證了自己的地位,兒子的地位,順治就這樣延續了愛新覺羅家族的統治。
  • 班布爾善只是鰲拜的「小跟班」,為何康熙囚禁鰲拜,卻一定要殺他
    作為塔善的第四個兒子,他世襲了他爹三等的烽國將軍的職位,但他是個有野心的人,不會只滿足於現狀,所以他要往上爬,之後他不擇手段,一路問鼎輔國公,那是他最巔峰的時刻吧。但是這輔國公的位置他還沒坐夠呢,就被康熙革職了。康熙六年時,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他任命領侍衛內大臣號秘書院大學士。後來班布爾善與鰲拜結黨營私,私下勾結,凡事都私下商議後再實施。
  • 鰲拜被抓後,康熙為何對他只囚不殺?其原因竟是如此
    歷史上的鰲拜保證了皇位的平穩過度,後來順治親政,鰲拜、索尼等人因「一心為主,生死與共」的忠心耿耿,而成為了他的心腹重臣,只可惜順治是一個短命的皇帝,24歲就突然去世了。 而在當時的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就非鰲拜莫屬了,他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可見鰲拜已經對當時的皇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 康熙三大重臣,接連受到皇帝打壓,為何佟國維可以翻身
    康熙身邊的三大重臣,指的是明珠、索額圖和佟國維。這三個人都深受康熙器重,不僅都出身顯貴的上三旗,且都是皇親國戚。然而,這三個人的結局卻有所不同,他們明明都接連受到皇帝打壓,可明珠和索額圖的結局悲慘,唯獨佟國維得以善終。那麼為何佟國維可以翻身呢?
  • 鰲拜被擒後,康熙如何處置其後代?無一人被殺,如今遍布全國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此過程中,曾誕生了許多封建王朝,其中距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滿清,眾所周知,清朝第1位皇帝是皇太極,他在位期間並沒能順利入關,直到離世,多爾袞才攻破大明、率清軍定都北京。毫不誇張地說,建立清朝,多爾袞的功勞最大。
  • 鰲拜究竟是忠是奸?扳倒他後,康熙為什麼饒他不死
    年少的康熙皇帝計擒鰲拜之後,往鰲拜的頭上扣了三十條罪名,其中第一條中就包含藐視朕躬這四個字,剩下的有好一部分都是數落他拉幫結派、工作作風強橫、不守工作流程、不守臣子本分、阻塞言路等等
  • 康熙看望生病的鰲拜,掀開被子後看到這一幕,立即回宮準備殺他!
    鰲拜是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的朝廷重臣,他還是滿清入關的第一猛將,有著萬夫不敵的能力,被稱為「滿清第一大勇士」。在順治皇帝死後,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擔任四大輔政大臣。當上輔政大臣之後的鰲拜,開始作威作福,完全不將還是孩子的康熙皇帝放在眼裡。
  • 鰲拜真面目
    真正歷史上的鰲拜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你要說他是大奸臣,可能不能完全解釋得通,你說他是忠臣,康熙為何要擒拿他? 本文就單純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看鰲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若康熙擒鰲拜失敗了,孝莊有留後手嗎?鰲拜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自從康熙皇帝生擒了鰲拜、奠定了親政開始,在當時可謂是成為了功績之一。我們從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可以知道孝莊對整個清王朝的重要性。那麼如果當時康熙生擒鰲拜的計劃落空,孝莊還有沒有後手呢?其實孝莊是有後手的,孝莊貫穿了三個朝代,她的政治能力是難以想像的!毫不誇張地說「康乾盛世」有孝莊一半的功勞,她在政治的血雨腥風之中幫助自己的兒子福臨上位,從而順利地坐上了皇太子的位置。到了多爾袞逝世之後被順治清算,可以說孝莊在這個時候有著絕對的權力。
  •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為何被康熙囚禁終身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權臣,蘇完部落首領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元勳費英東之侄,八門提督衛齊第三子。出身將門,精通騎射。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攻克皮島,參加松錦之戰,平定農民起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崇德二年(1637),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往攻皮島。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其實,鰲拜心裡也清楚,隨著康熙皇帝的不斷成長,以後定會想辦法對付他。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鰲拜被康熙帝擒拿。那麼鰲拜手握重兵,為什麼不選擇在紫禁城造反呢?首先,造反有風險。鰲拜手中到底有沒有40萬重兵呢?這個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察。姑且,鰲拜手中真的握有40萬重兵,如果他想造反,又有多少人能夠聽命於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