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從哪裡來?

2021-02-07 古今歷史人物

契丹人繼匈奴,鮮卑,柔然,突厥之後,成為北方草原的新主人,建立了自已的國家,國號為遼,稱雄中國北方二百多年,契丹鐵騎冠絕天下,勢力遠達中亞,以至於東歐諸國和中亞一些國家,至今仍以「契丹"稱呼中國。契丹人興盛了幾百年後,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作為一個民族消失了,關於其民族起源的木葉山下青牛白馬傳說,仍充滿神秘色彩。


契丹人是草原遊牧民族,發源於東北地區,風俗,語源上和歷史上眾多的草原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契丹一詞最初始見於北齊天寶年間(公元554年)時的《魏書》。一般認為契丹人出自鮮卑別部宇文部。興於漢末。鮮卑穆容部落打敗東部大人宇文部落,宇文部落分裂為三部:契丹,庫莫奚和室韋。

遊牧於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一帶的鮮卑人,部族以白馬為圖騰。其首領奇首可汗取了赤山烏桓人公主為妻,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部落--契丹,從此,留下木葉山下青牛白馬的傳說。


北方有兩條大河,沿大興安嶺南端奔流而下。一條是西拉木倫河,也叫潢水。另一條河流自醫巫閭山西端來,叫老哈河,也稱土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仙女駕著青牛,沿"平地從林順潢水而下。另有一個騎著白馬的仙人從"馬盂山隨老哈河走來。兩個人在兩條大河交匯處的木葉山下相會,喜結連理。後來,他們的八個兒孑,形成契丹八都。每逢契丹人祭祀祖先和出徵時,都要殺白馬青牛盟誓。


契丹人開始的時候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周圍都是強大的國家和部落,契丹人想要在夾縫中生存,必須不斷的改換門庭,遣使納貢,效忠於各時期的強者,這一外交策略,貫穿於契丹人早期歷史,直到草原雄鷹耶律阿保機出世。


契丹人最早依附於北魏,每年定期遣使朝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契丹部落開始興盛強大起來,積極向南方擴張勢力。北齊天寶四年(公元553年),北齊皇帝高洋率軍抵禦契丹人侵擾,俘虜十餘萬契丹人和數十萬牲畜。加上突厥人侵擾,契丹人"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落矣!」這是其發展史上第一次慘重損失。

隋朝初期,契丹人投到草原霸主東突厥可汗頡利門下,逐漸恢復元氣。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契丹人蠢蠢欲動,隋煬帝遣韋雲起借兵突厥人,大敗契丹人,生俘四萬人,契丹人又一次受到重創。


唐太宗李世民滅東西突厥汗國後,契丹人開始效忠大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封契丹八部中的大賀部首領大賀窟哥為松漠都督(通遼,赤峰一帶),賜李姓,給象徵權利的旗鼓。此後契丹人開始入仕,朝貢和貿易。

後來大賀窟哥的一個孫子聯合奚人騷擾唐境,最終兵敗被俘,押往洛陽。唐高宗又封大賀窟哥的另一個孫子李盡忠為武衛大將軍,松漠都督,統率契丹八部。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營州(朝陽)附近的契丹人發生旱災,營州刺史趙文翽不給振濟。松漠都督李盡忠起兵叛亂,自稱無上可汗,這是契丹人第一次稱可汗。此後,契丹人時叛時負,最後導向後突厥汗國。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唐軍大敗契丹人,奚族投降,契丹人損失慘重。唐平盧,範陽,河東節度安祿山曾重創契丹人,使其晚崛起一百多年。後突厥滅亡後,契丹人歸附回鶻汗國。

公元840年,黠戛斯人滅回鶻,草原上出現權力真空。契丹人重新回歸大唐,趁中原內亂,無暇北顧之機,在北方發展勢力,重原先弱小民族成為草原新霸主。


迭刺部首領耶律阿保機取得夷離堇的職位,阿保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草原雄主,他趁中原王朝無瑕北顧之機,徵吐渾,收室韋,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阿保機利用自已巨大的軍事威望,把象徵契丹可汗權利的旗鼓收到手中,自稱契丹可汗。

按照契丹人傳統,實行軍事民主制,可汗在八部中輪迴擔任,還必須經八部首領推選。阿保機深受漢文化影響,醉心於可汗權力終身制。在一次徵伐北方部落回軍路上,七部首領把阿保機大軍堵在路上,逼阿保機交出權利。


阿保機無法對抗七部勢力,只好乘乘地交出權力。阿保機重用漢人,築城,開肯土地,發展經濟,迭刺部成為契丹八部中實力最強大的一部。阿保機釆用妻子述律平的計策,在鹽池舉行宴會,宴請其他七部首領赴宴,然後一網打盡,重新奪回權力。

耶律阿保機,在草原上築城,任用漢人官吏,創製了契丹文字,定都臨潢守。公元916年,建國號大契丹國,十年後滅渤海國,統一北方。一個曾經弱小,無依無靠,在幾個強鄰夾縫中生存的部族,忽然間,以暫新的面貌登上歷史舞臺,輝煌二百多年,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奇 聞 觀 止

wisdom-qui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曾經稱霸西域的契丹人,他們的後裔究竟在哪裡?
    此外,在金國取代遼國以後,女真人曾下令清理那些想反抗他們的契丹人。據記載,這場殺戮持續了一個多月,可見,被殺害的契丹人人數之多。而且,契丹人的大量滅亡,導致他們的文化也遭到了遺棄。因為,金國建立後,他們自己沒有文字,只能拿中原文字和契丹文字作為官方文字。但是,等到他們自己創造文字後,金國開始廢棄契丹人的文字,以至於,這種文字從此失傳。
  • 百萬契丹人都去哪兒了?
    回答都是關內來的移民。的確,遼西這一代在清朝前少有漢族人居住,現在的漢族人都是外來移民。梁羽生、金庸筆下,經常描寫遼國的契丹人搏擊長空英勇善戰動人情節。原來遼國就是筆者生活的這塊土地。在北鎮的醫巫閭山風景區還有遼國宰相耶律倍年輕時讀書處舊址。遼國在宋代時是北方很強盛的一個國家。
  • 契丹人今何在?
    遼北宋西夏時期的地圖契丹人最終去了哪裡?據史料記載,遼國滅亡的時候,契丹人還有數百萬之多的。那麼,這些人都哪裡去了呢?據坐觀君(微信ID:china_2049)看到的資料,史學界推測幾百萬契丹人的命運大致有三種:第一種可能,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漸漸忘記了自己的族源,與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如遼國後面的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第二種可能,西遼滅亡後,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遷移到了伊朗克爾曼地區,被完全伊斯蘭化。
  • 契丹人去哪了
    當時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統治著中國北方,種族等級制度非常嚴格,契丹人也受到歧視。但耶律楚材卻非比尋常地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曾經擔任相當於宰相的高職。他在遼代滅亡僅僅幾十年之後就忘卻了本民族的文字,以至於要重新學習契丹文字。
  • 強悍的契丹人發源地在哪裡,有哪些悍將威王?
    作者:陳二虎一、翁牛特的本意翁牛特旗,地處塞外的一片沃土,卻是中華文明的一個亮點,中華第一龍——碧玉龍從這裡出土,強悍的契丹人在這裡發源,濃縮了歷史文化的精華。兀良哈三衛最早遊牧在不兒罕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到成吉思汗時代遷移到洮河上遊,居大寧路,屬遼陽行省,即在屈裂兒河上遊和朵顏山一帶的朵顏衛,洮兒河流域的泰寧衛,嫩江與福餘河一帶的福餘衛,到了明宣德年間,又逐漸遷到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市與赤峰市一帶(其中的泰寧衛遷到赤峰地區),這裡恰恰是契丹人興起的地區。
  • 無酒不歡的契丹人
    因契丹人以畋獵畜牧為生,他們居無定所,隨水草而遷徒。有了這些拴於馬背上的酒器,就大大地方便了他們途中飲酒的習慣。契丹人很早就釀酒,在隋唐之前,他們在焚化父母屍骨時就「酌酒而祝」。此時使用的酒應是以乳品釀造的酒,那時的奶酒是什麼樣?就已不得知了。但是,現在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族所釀造的奶酒,其味微酸,色微濁,初喝覺無酒力,但隔幾分鐘後便覺得其後勁無窮。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究竟去了哪?時隔900年,終於被專家找到
    說到契丹人,它是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但在遼國滅亡之後,契丹人也隨著銷聲匿跡,滅人可以找到其足跡,那契丹人到底去哪了呢?
  • 金國滅亡遼國後,契丹人卻神秘消失?一封信件,終於揭開了謎團!
    但是遼國滅亡後,契丹人一蹶不振,在後續的歷史中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沒想到輝煌了200多年的遼國,被金國區區幾萬兵馬就給滅掉了,但是遼國被滅後,150萬契丹人卻消失的無影無蹤。那麼契丹人去哪裡了呢?後續朝代的史學家在查閱史料發現,關於契丹族的資料隨著契丹人一起消失了。
  • 20萬契丹人在雲南!
    消失的契丹人在雲南?專家確定:雲南西部生活著近20萬契丹後裔 。在歷史上,契丹人一度被認為是一個消亡了的民族。學術界經過多年研究,近日得出一致結論:在雲南西部有近20萬契丹後裔,這不僅揭開了歷史上契丹人去向不明的不解之謎,也為史學、民族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 遼國滅亡後,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啥現在沒有契丹族?
    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啥現在沒有了契丹族?(遼國疆域圖)上圖是遼國的全盛時期疆域圖,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非常大。這個國家是契丹民族建立的。這個民族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
  • 雄霸一時的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人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確實曾輝煌一時,金戈鐵馬往來於東北關內,草原中原,長城內外。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強盛的民族,自明代以後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消息。契丹人究竟去了那裡?他們還有沒有後裔?
  • 每一個嚴重脫髮的患者,上輩子都可能是契丹人
    契丹族從出現在世人視野到悄然離去,不過一千年時間,一千年是人類長河中的一滴水,而契丹人這一小滴水,無疑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最璀璨、最晶瑩的水滴之一。契丹人雖然沒有給世人留下太多史書,但卻給世人留下了太多記憶,今天,我們就從最「奇葩」的契丹人髮型說起!契丹族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接納和融合周邊地區的藝術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契丹文化。「髡(kun)發」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契丹符號之一。
  •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文章有刪改,整合了稿件《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中的部分內容。契丹曾經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傳位9帝,享國210年。疆域也非常大,今日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以北區域都屬於大遼國。這個以契丹民族為主體的國度,人口超過百萬。但是,遼國滅亡後,我們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契丹族?
  • 契丹人去哪兒了?一份文件給出了答案,別不相信
    從這點看,契丹人還是挺嚮往漢文化的,不是麼?據史料記載,契丹的人口在宋朝時達到巔峰,為900萬。而且,這些人能徵善戰,行動迅速,一度打得北宋抬不起頭來。澶淵之盟,各位都聽過吧?那就是宋真宗花錢買平安啊!當然,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王者。公元1125年,宋徽宗派趙良嗣等出使金朝,雙方訂立了所謂的海上之盟。隨後,北宋與金朝聯合,攻滅了大遼。
  • 契丹人是今天的什麼民族?一份檢驗報告給出答案,別不相信
    據史料所記,遼巔峰時期人口一度達到了驚人的900萬之多,而且還在「澶淵之盟」後揍得宋每年要給他們送銀子:只有宋孝敬了遼才能換來一時太平。元消滅了遼後,部分契丹人跟著元朝猛男東徵西討,後來留在了今天的南方雲貴地區居住。直至今天,我國的雲南還有不少的人保持著遼國契丹人的習俗,不少的專家因此做出了判斷:這些人就是遼人後裔。
  • 契丹文物精華--契丹人的生活
    14】骨質鷹負 來自首博契丹獵手為避免鷹隼利爪抓傷而將其綁縛在手臂上20】木偶人像遼高180釐米內蒙古赤峰出土柏木雕刻,面部、小臂以下塗彩,頭、軀幹、四肢關節以榫卯連接右側吉祥而臥的佛陀造像稱「涅槃像」,謂之諸德圓滿,諸惡寂滅,此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
  • 如果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
    如果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歷史奇聞,大家對於我國歷史上的契丹建國有多少的了解呢?對於契丹族的姓氏又知道多少,有可能你就是契丹族的後裔,而自己卻無所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契丹族姓氏的事。從我國歷史來看,契丹建國是從公元的九一六年開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遼國誕生,契丹建國的歷史結束,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遼王朝也已經逝去了近九百年。
  • 同為塞外民族,為何蒙古人大量使用契丹人而不用女真人?
    與之相比,早期被金國覆滅的遼國契丹族人就在元朝過得如魚得水,蒙古人大量使用契丹人,使得契丹人在蒙古人統一的元朝也過著上層貴族的生活。 那為何蒙古人在元朝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都大量使用契丹人而不用女真人呢?有三點原因。
  • 古契丹人或許是因它而衰落呢
    說起這種鳥,古契丹人或許還是因它而衰落的呢! 1.「遊牧名族與鷹」人類最早都是靠狩獵,來獲得食物的。只不過後期,有些人發現種植農作物這種方式,比狩獵那種飢一頓飽一頓的方式,要可靠得多。北方地區寒冷,人們需要進食大量的肉類,來保持身體所需。狩獵,成了一種深入北方民族骨髓的活動方式。在長期的狩獵活動中,他們又發現一些動物,能幫助他們更方便的獲取到食物。馬和鷹,就是最重要的兩種!
  • 從「貴族玩寵」到「飛來禽禍」——契丹人與海東青
    契丹人統治中國北方時期,曾經將海東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內蒙古地區。 ,而且作為一個混跡北方數百年的古老民族,對於海東青這種明星獵手,契丹人一定非常豔羨,但因其當時只是一個草原零散部族,契丹人在建國之前,還沒有力量能夠將影響力擴大到遼東,去遼東徵調海東青,因此契丹人在當時對海東青也只能是想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