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2021-02-13 國家人文歷史

經公眾號「每日漢字」(微信ID:meirihanzi)授權轉載。文章有刪改,整合了稿件《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中的部分內容。

契丹曾經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傳位9帝,享國210年。疆域也非常大,今日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以北區域都屬於大遼國。這個以契丹民族為主體的國度,人口超過百萬。但是,遼國滅亡後,我們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契丹族?

遼國疆域圖

上圖是遼國全盛時期的疆域圖,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非常大。

這個國家是契丹民族建立的。這個民族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關於契丹,從唐朝時期有了明確的記載,契丹族早期分為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唐太宗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管轄這個區域。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唐朝末年,契丹民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 916年稱帝,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

與其他民族不同,契丹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據史書記載,公元920年春正月,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下令創製契丹大字,這種大字是採用漢字加以簡化或增添筆劃而成的。除了契丹大字之外,還有一種契丹小字,據史載是皇子迭刺創製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至今還會在一些文物中出現。此外,契丹人的文學造詣也非常高,他們的作品有詩、詞、歌、賦、文、章奏、書簡等各種體裁,有述懷、戒喻、諷諫、敘事等各種題材。作者包括帝後、宗室、群臣和諸部人。

更讓人羨慕的是,契丹民族畫家也很多,善畫草原風光和騎射人物,他們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繪畫作品。著名畫家胡瑰、胡虔父子和東丹王耶律倍所畫多入宋內府,被譽為「神品」。

契丹民族

契丹民族驃勇善戰,足智多謀,梁羽生、金庸筆下,經常描寫遼國的契丹人搏擊長空英勇善戰動人情節。遼國在宋代時是北方很強盛的一個國家,曾輝煌一時,金戈鐵馬往來於東北關內,草原中原,長城內外。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強盛的民族,自明代以後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消息。在遼西只能從一些寺廟及出土的石碑上找尋一些關於契丹人的絲足馬跡,而遼國歷史少有文字記載,又因國破山河碎,歷史檔案更無從談起 。

那麼,這些契丹民族去哪了呢?

1、本土居民融入到女真等族中

遼國最後一位皇帝是天祚帝,面對金國的崛起,天祚帝只能做亡命天子,東奔西竄,最後被殺,遼國民眾也融入到金國居民中。後面的元朝、明朝、清朝,隨著文化交流和民族發展,契丹就漸漸融入到女真等族中。

2、融入穆斯林居民中

根據資料記載,金滅遼後,耶律大石召集西北地區十八個部落,徵兵萬人,設置官員。1130年,率部西行,至葉密立一帶,建號稱帝,仍用遼國號,史稱「西遼」。1134年,耶律大石在楚河南岸建都。其國土東北至葉密河(今新疆額敏河),東有今天山南路之地,西到今天的鹹海,南至今天的阿姆河,是當時西域的最大強國。當時,遼國內很多居民看到天祚帝殘暴,仰慕耶律大石,紛紛從遼國西奔投靠耶律大石。

到1218年,西遼國被蒙古大將哲別率軍滅亡。1222年,西遼國將領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遼臣民逃亡到今伊朗的克爾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蘭化的起兒漫王朝,俗稱「後西遼」或西契丹。1303年,起兒漫王朝被伊爾汗國滅亡,這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後來,這些契丹人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穆斯林居民中。

 

契丹人

3、流散全國各地


金蒙戰爭爆發後,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並隨蒙古軍隊東徵西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但是,這些人已經無法聚堆了,而按照民族的劃分,應該是在共同區域內居住很多人,才可以稱為一個民族。但是,契丹族太分散了,融入到各個民族中。

中國有56個民族,但是沒有契丹族。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找到了含有契丹人基因的民族,這個民族就是達斡爾族。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也就是故鄉。幾百年來,在茫茫大興安嶺,清澈的嫩江,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交匯的地方,達斡爾人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當地的一個傳說引起了民族史學家們的興趣:幾百年前,一支契丹軍隊來到這裡修邊堡,從此便在此定居下來。這支軍隊的首領叫薩吉爾迪漢,就是達斡爾的祖先。

這個傳說把達斡爾與契丹聯繫在一起,但傳說中的故事會是歷史的真相嗎?早在清代就有人提出達斡爾源於契丹,也有現代學者通過比較研究契丹族和達斡爾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歷史,找到了大量證據表明,達斡爾人是繼承契丹人傳統最多的民族。

另外,遼寧省凌海市右衛滿族自治鎮也有關於契丹民族下落的傳說,那裡有一個村子叫達子營,據老人們一輩輩口頭傳說,達子營就是古代一個屯兵的據點,也就是達斡爾人的祖先,當年遼國契丹人屯兵的地方。而且這一帶還有古墓群,足可以說明達子營是兵家駐軍之地。幾年前當地修京瀋高速公路,出土的古墓全是當地早已絕跡的大塊青磚搭建的。

契丹武士

在雲南,也發現了契丹人的後裔。

據說在遼國滅亡後,天祚帝八弟阿育率部轉戰雲貴川一帶,他們就地落戶,取阿保機的首字改姓為阿,繼而改姓莽、蔣,後來自稱「本人」,現有人口10萬,主要散居在雲南保山、大理、臨滄等地,分屬漢、彝、布朗、佤等10多個民族。

到底怎樣才能判斷誰才是契丹民族的後裔呢?

一門新興的技術為解開這個千古懸案帶來了希望。縱然歷史已被遺忘,文字已經失傳,語言已經改變,在契丹後裔的血液中,總還會有一種記憶在流淌,那就是基因。現代科技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傳說只能是線索,科技才能下定論,這也叫證據。

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他們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徵戰,頻繁徵兵,能徵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徵召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布在各地。特別是在東北,1125年遼滅亡後,又經過1115—1234年金代,1206—1368年的元代,1368—1644年的明代,1616—1911年的清代,前後經歷了786年,即便是剩有數百萬之眾,但作為亡國之民,又經歷漫長的歷史歲月,沒有了自己的地位,不是替別人徵戰就是隱姓埋偷生,誰還敢承認自己是契丹人?

徵戰、遷徙、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契丹人終於如同匯入大海中的水一般,不再作為一個單獨的民族存在了。

參考資料:

《契丹的起源和早期歷史》、《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祖先》

長按圖片,支持國曆君

相關焦點

  • 雄霸一時的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人在二百多年的時間裡確實曾輝煌一時,金戈鐵馬往來於東北關內,草原中原,長城內外。但令人驚異的是,這樣一個強盛的民族,自明代以後就集體失蹤了,人們再也聽不到關於他們的任何消息。契丹人究竟去了那裡?他們還有沒有後裔?
  • 遼國滅亡後,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啥現在沒有契丹族?
    疆域也非常大,今日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以北區域都屬於大遼國。這個以契丹民族為主體的國度,人口超過百萬。但是,遼國滅亡後,我們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啥現在沒有了契丹族?(遼國疆域圖)上圖是遼國的全盛時期疆域圖,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非常大。
  • 契丹人去哪了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白溝河。其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稱謂。但如今,其文字已經失傳,契丹族也消失了。遼朝,是一段沉睡的歷史;契丹,一個遠逝的民族。
  • 百萬契丹人都去哪兒了?
    在我的老家遼西錦州、葫蘆島、朝陽、阜新等地,如果聊起家族史來,總是問一句:「你們祖先是哪的?」回答都是關內來的移民。的確,遼西這一代在清朝前少有漢族人居住,現在的漢族人都是外來移民。梁羽生、金庸筆下,經常描寫遼國的契丹人搏擊長空英勇善戰動人情節。原來遼國就是筆者生活的這塊土地。在北鎮的醫巫閭山風景區還有遼國宰相耶律倍年輕時讀書處舊址。遼國在宋代時是北方很強盛的一個國家。
  • 遼朝滅亡後,契丹人去哪兒?
    保大二年(1122),天祚帝被金兵追擊逃入夾山。不料三個月後,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妻蕭德妃普賢女攝政。保大三年(1123)2月2日,金朝攻佔燕京,蕭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蕭德妃因為謀反而被天祚帝誅殺,但耶律大石卻得到赦免。保大五年(1125)二月二十日,遼天祚帝在應州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至此遼朝滅亡。梁王耶律雅裡於5月自立。10月,雅裡亦被殺,耶律朮烈被擁立。
  • 遼朝滅亡後,曾經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裡?其實他們沒消失
    這也是因為在史書上記載的契丹人的服飾可以看出契丹人的服裝保留了很多匈奴的特徵 。二、鮮卑說——在契丹有一個傳說:認為始祖發跡在木葉山,認為死後靈魂要回到黑山去。黑山和木葉山都在鮮卑族所聚集之地,所以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契丹族應該是鮮卑族的後裔。主要依據有史書有《新五代史》、《契丹國志》、《遼史》等書。三、匈奴鮮卑混種一說——有學者認為契丹起源於民族大融合期間。
  • 金國滅亡遼國後,契丹人卻神秘消失?一封信件,終於揭開了謎團!
    說起契丹人,相信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那是古代生活在蒙古國和中國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當時契丹人還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即遼朝。公元前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族部落首領,在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
  •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究竟去了哪?時隔900年,終於被專家找到
    說到契丹人,它是中古出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但在遼國滅亡之後,契丹人也隨著銷聲匿跡,滅人可以找到其足跡,那契丹人到底去哪了呢?
  • 契丹人在遼國滅亡後逃向哪裡?一些人改姓繁衍,如今隨處可見
    等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最強大的少數民族逐漸演變成了契丹族,他們不僅建立了遼朝,還成為了日後北宋的大敵之一。 可是在遼朝滅亡之後,契丹人都去了哪裡呢?倘若你是這些姓,可能正是契丹人的後代!
  • 契丹人今何在?
    他當時是遼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曾經幫助遼道宗耶律洪基平叛而立了大功,被封為南院大王。病死後,遼道宗諡號文忠,追封遼西郡王。還能想起誰?大家耳熟能詳的楊家將的故事,當年作戰的對手也正是契丹人。10年後,完全取代了盛極一時的契丹王朝。一部分倖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帶領下被迫向西遷移,在今天的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國。這個帝國也一度強盛,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之後,契丹的殘餘勢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在黃沙瀰漫的異國他鄉銷聲匿跡了。契丹王朝滅亡後,整個契丹文化也隨之消亡。
  • 如果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
    如果你是以下幾個姓,很有可能是契丹人的後代!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歷史奇聞,大家對於我國歷史上的契丹建國有多少的了解呢?對於契丹族的姓氏又知道多少,有可能你就是契丹族的後裔,而自己卻無所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契丹族姓氏的事。從我國歷史來看,契丹建國是從公元的九一六年開始建立,一直到公元的一一二五年遼國誕生,契丹建國的歷史結束,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遼王朝也已經逝去了近九百年。
  • 現代都姓什麼?
    而這兩個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重要作用的族群現代都沒有了,那麼他們去哪兒了呢?這兩個族群曾經的皇族耶律和完顏現代還存在嗎?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可能會感覺遼朝和金朝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比如都是發源於東北地區,建立之後和中原王朝的對峙局面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同時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漢化。但其實建立這兩個王朝的契丹和女真在本質上的差異還是挺明顯的。
  • 歷史上強大的契丹族哪去了?
    然而契丹王朝滅亡後,整個契丹文化也隨之消亡了。分析發現,從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這短短的3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由於取得政權的統治者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迭也導致了整個民族的地位和相關文化都發生了轉換。
  • 每一個嚴重脫髮的患者,上輩子都可能是契丹人
    與中原的髡髮不同的是,契丹人的髡髮習俗傳承於其先源民族烏桓與鮮卑 。據《後漢書 · 烏桓鮮卑列傳》記載 :「 烏桓 …… 以髻發為輕便,婦人至嫁時乃養發 , 分為髻 , 著勾決 , 飾以金碧. 」,「 鮮卑 …… 其言語習俗與烏桓。唯婚姻先髡頭 , 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 , 飲宴畢 , 然後配合。」由此可以得出,契丹人承襲了烏桓、鮮卑的髡髮習俗 , 但其髡髮式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遼朝---一個兩倍於宋代疆域的契丹王朝
    契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遊牧民族東胡和後來的鮮卑,長期依附於塞北或中原的各路霸主,直到大唐安史之亂之後,契丹人開始獨立發展,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帝國。 早在北魏時期,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遊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又延續了93年。
  • 遼朝有多腐敗
    遼朝是我國北方契丹人建立的王朝,與中原五代十國和北宋大體同時,前後經歷九位皇帝,近210年。1125年被另一個北方政權金朝所滅。
  • 女真人在遼朝管控下,悄然崛起……
    (澶淵之盟形勢)1004年,(北)宋、遼澶淵之盟後,中國各鼎立政權及其子民都進入了休養生息的時期,遼朝得以有較為充足的精力去研究和探討對女真等部族的治理辦法。到遼聖宗時代,契丹人已全面完成了漢化進程,主要標誌體現在官職與中原王朝基本一致,皇家禮儀、儀軌與趙宋相同,教育體系、典籍教材基本全盤從北宋「拷貝」,服裝服飾與中原沒有區別。對於女真這類少數民族的管理方式甚至治理理念,遼朝也全部繼承了漢人政權長期形成的對少數民族的管控模式。
  • 中國歷史上的鮮卑、匈奴、党項和契丹這些民族現在到哪兒去了?
    中國歷史上的鮮卑、匈奴、党項和契丹這些民族現在到哪兒去了?一言以蔽之,這些民族的主體可以說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各民族之中,但也有一些分支則遷居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之後也基本融入了當地其它民族之中。鮮卑族去哪了?
  • 秦朝滅亡時一百萬秦軍都去哪了,為什麼沒有回來勤王
    我們都知道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跟他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密不可分的,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經濟、軍事、法制制度發展有一個飛躍的提升,人口是戰國時期最多的國家,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達到了一百多萬人。那麼就有一個疑問,在秦朝滅亡的時候一百多萬秦軍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