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鮮卑、匈奴、党項和契丹這些民族現在到哪兒去了?

2021-03-05 桃花石雜談文章精選
中國歷史上的鮮卑、匈奴、党項和契丹這些民族現在到哪兒去了?一言以蔽之,這些民族的主體可以說已經融入了中國的各民族之中,但也有一些分支則遷居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之後也基本融入了當地其它民族之中。

鮮卑族去哪了?

鮮卑其實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了,因為其深度參與中原政治,因此事實上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還要超過匈奴和蒙古等名氣更大的少數民族。

鮮卑人古畫

而鮮卑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南北朝的北魏時代,多數鮮卑人移居中原,並改漢姓,因此這部分鮮卑人在唐朝時基本完全漢化,融入漢族之中。但當時慕容鮮卑中有一支遷到中國西北地區,後來建立了吐谷渾政權。這支鮮卑漢化程度很低,後來吐谷渾滅國之後,其族人中有一小部分可能成為了今天青海地區土族的祖先。

另外今天東北和新疆的錫伯族也被認為是一部分沒有遷入中原的鮮卑族後裔,而錫伯族的族名和鮮卑都有可能是同一個詞。而且不僅如此,現在的西伯利亞,有些歷史學家也認為得名於鮮卑的族名,也就是說西伯利亞其實可能可以翻譯成鮮卑利亞。所以鮮卑在現在基本上是漢族的一部分,另外土族和錫伯族應該也可以算鮮卑的後裔。

匈奴族去哪了?

和鮮卑相比,匈奴族的名氣其實更大。畢竟中國歷史上很多歷史名人和典故都跟匈奴有關。而匈奴族的去向也是一個更大的謎團了。

其實匈奴在東漢後期是分裂成了兩個部分,即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在西晉末年入主中原,建立了劉漢王朝。後來基本也都融入漢族之中。而北匈奴的去向則一度成謎,因為在中國史書裡,北匈奴在東漢末年遷居到位於中亞的康居國之後,就漸漸不知所蹤了。

匈奴人陶俑

不過到了近代之後,通過對比西方的史書,人們赫然發現在北匈奴從中國史書漸漸消失之時,在歐洲卻突然出現了一個從東方遷來的強盛遊牧民族。這個民族在歐洲被稱為匈人(Huns),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曾經一路從頓河流域打到法國和義大利,間接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而通過對比東西方史書,人們發現匈人最早出現在歐洲史書裡是在頓河流域攻滅了一個叫阿蘭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而在同一時期,中國史書裡竟然也有記載說在很接近的地區和相同的時間,有個叫阿蘭(奄蔡)的國家被匈奴攻滅。因此許多人認為歐洲的匈人就是匈奴,甚至有很多歐洲歷史學家現在已經開始把中國古籍裡的匈奴稱為亞洲匈人。而匈人後來在歐洲也消失了,現代的匈牙利人和匈人有些歷史傳承關係,但也不能說是匈人,最多只能說是匈人可能融入了匈牙利人之中吧。

党項族去哪了?

党項族最早出現於鮮卑人建立的吐谷渾,但他們卻是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在五代到北宋時期崛起建立了西夏王朝,但在公元1227年被蒙古滅亡。之後党項人遭到大量屠殺,但仍有一部分党項人被編入蒙古軍隊,隨蒙軍四處徵戰。還有一部分遷居中原。

党項婦人古畫

現代發現的一些歷史記載顯示,到明朝時期,河南和安徽都還有党項人群體。甚至有一些零星記載顯示有一些西夏王族曾經遷居川北、藏北甚至印度北部。但在明朝之後,党項人的相關記載就幾乎沒有了,因此可以肯定党項人也基本都融入漢族和蒙古族之中了。

契丹族去哪了?

契丹族的去向也非常複雜。多數契丹人在遼朝滅亡之後散布於金國各地,其中居住在漢地的契丹人基本全部漢化,比如蒙古帝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就是其中的典型。而一少部分契丹人則隨耶律大石西遷建立了西遼王朝。但在公元1218年西遼王朝被蒙古滅亡之後,西遼契丹人則有許多被編入蒙古軍隊。

契丹人

因此在元朝時,對中原的契丹人是完全按照漢人對待的,不再有契丹這個民族劃分,而對在西北不會說漢語的契丹人則按蒙古人對待,也就是編入了蒙古軍隊。而西遼滅亡之後,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契丹人隨其領袖巴刺黑再次西遷,最終來到伊朗中部的克爾漫地區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幾十年後再次滅亡,之後這部分契丹人則融入了伊朗各民族之中。

而在現代,通過基因分析和對民族傳說進行解讀,人們發現中國東北地區的達斡爾族無論是語言還是基因都和契丹人非常接近,因此可以基本斷定達斡爾族是契丹後裔的一支。另外在雲南,還有一個叫本人的族群,雖分屬不同民族,但其家譜很多最早都姓耶律,因此他們也很有可能是編入蒙古軍隊的契丹人後裔。而在中亞的阿富汗,有一個民族叫哈扎拉族,這個民族是西徵蒙古軍隊和當地民族的混血。而在這個民族裡,有一個部落叫達爾契丹,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他們也是被編入蒙軍的契丹人後裔。所以契丹人後裔可以說廣泛分布於從中國黑龍江到伊朗的許多民族之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都搞懂了!我國遊牧民族的簡史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鮮卑……這些遊牧民族,有些甚至不會讀~但是它們不停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今天小五就做一個梳理,絕對值得你收藏! 一、東胡 東胡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存在了大約1300年。
  • 古代少數民族現在都去哪了?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他們是什麼關係?
    根據史籍記載,中國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個,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女真等族,絕大多數不在現存的五十六族之中。這些古代著名的少數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統一漠北,都曾叱吒風雲,而今安在?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到那裡去了呢?曾經以為北方這些少數民族一旦被徵服了,整個民族就被徵服者屠而滅族了,因為古代類似的屠城不絕於史。翻看歷史資料發現,其實除了少數幾個民族被盡數屠殺外,其它大多被漢族同化了。
  • 歷史 |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党項烏蘇柔然哈薩克這些遊牧民族,你一個都不懂!
    來源公眾號歷史教師王漢周 lishi139作者:豆子匈奴 東胡 突厥 回鶻 蒙古 契丹 女真 韃靼 鮮卑 羌 党項 烏蘇 柔然 哈薩克 這些遊牧民族,在王老師上學的時候一個不懂,有些甚至不會讀~但是它們老實不停的出現,所以下面的介紹,絕對值得你收藏!簡單粗暴,直接有效。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終於搞懂了!中國遊牧民族簡史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多種文化不斷融合的歷史,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後,中華大地就成為了一個整體。自此,中原漢人幾千年來都在致力於與邊境的遊牧民族作戰。在漫長的歷史中,這些遊牧民族有的被漢化融入了中華民族,有的則遷徙到了其他地方。
  • 匈奴、突厥、契丹、女真、韃靼…,現在全搞懂了!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党項、烏蘇、柔然、哈薩克……  這些遊牧民族,你可能甚至發音都不會讀~但是它們會不停的出現在你面前,所以下面的介紹,絕對值得你收藏!  終於,強大的漢王朝來了!結果就成了這樣:
  • 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滿族長相特徵
    唐朝詩人劉禹錫就是匈奴族,看看他的長相,高顴骨,直鼻梁,這就是典型的匈奴族長相 匈奴族長相 2,鮮卑族鮮卑族是黃種人,源自「東胡」,其中慕容部膚色較白,又被叫做「白虜」,鮮卑曾經建立150之久的北魏王朝,大部分融入漢族雖然蒙古族是鮮卑宇文部的後代,但是鮮卑和蒙古的長相有著天壤之別鮮卑族相貌特徵
  •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韃靼……現在全搞懂了!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党項、烏蘇、柔然、哈薩克……今天分享這篇文章
  • 契丹、党項與女真:塞北帝國的後裔如今在何方
    唐末五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亂世,中原大地軍閥割據、戰火連天,而長城內外的塞北也同樣捲入了紛爭。為平定內亂並鞏固統治,李唐王朝曾大力引入胡族部落,並且僱傭其部落的騎兵。其中,本來分布在塞北和河西的党項族和沙陀族等胡人部族便開始不斷向中原大地靠攏。
  • 一個党項女子和契丹皇后的較量
    另一方出土的《折渭州墓志銘》中說,碑記的主人折可適崛起於雲中地區,是代北一帶的鮮卑人,後來遷徙到河西地區。綜合二者觀點不難看出,鮮卑人從東北地區流徙西北地區後,在西北和羌人融合後,其中的鮮卑折掘部逐漸成為党項羌一支中的首領。
  • 三位猛將,以勇猛善戰,威震匈奴、鮮卑和契丹
    在中國古代史中,英雄輩出,有三位猛將,以勇猛善戰,武藝高強著稱,威震敵膽,一位威震匈奴,一位威震鮮卑,一位威震契丹,敵人一見到他們,就害怕,遠遠避開,這三位猛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飛將軍李廣。有一次,李廣打了敗仗,被匈奴人抓住了,匈奴人將李廣放在兩匹馬之間的網子上,李廣閉著眼睛,等待時機,行軍過程中,李廣找到一個機會,突然躍起,推掉了戰馬上的匈奴騎兵,騎馬就跑,匈奴騎兵在後緊追不捨,李廣回身射箭,箭不虛發,一箭射倒一個,射倒了幾個追兵之後,匈奴人不敢再追了,李廣得以逃回。
  • 晉人佔領了河南遷到開封,大量契丹人南遷。河南人是契丹的後裔嗎...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去向和民族起源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最多,其他民族相對較少,習慣上稱之為「少數民族」。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至少有一百六十個民族,其中最著名的有匈奴、鮮卑、羌、鐵勒、柔然、回紇、突厥、沙陀、党項、契丹和女真,它們大多不在現存的五十六個民族之列。這些著名的少數民族在古代,無論是建立王朝或統一的漠北,曾經是全能的,但現在他們生活在?他們是消失在歷史中還是去了那裡?讓我們探索他們的下落。首先,自戰國以來,興起於河套陰山地區的匈奴人一直是漠北的主體,控制著30萬根琴弦,威脅著秦漢時期的北方。
  •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韃靼,現在全弄明白了
    中國作為一個半內陸國家,中心地帶一直居住著漢人,而在漫長的邊境線上,就是許多少數民族的聚集地,中國古代本就是一個封建王朝,根本沒有各族和平共處的理念,所以當時的各個民族就分居在中國的各個角落,一起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古代文明。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女真、韃靼,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歷史從有記載開始到今天一共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之中中國共經歷了二十四個王朝的更替,中華民族內部也變成了56個民族,從民族融合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那麼中國的數千年歷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在中國的歷史中,少數民族也建立過多個民族政權,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就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但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時間卻不算太長,雖然這些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但卻戰爭不斷,同一個地區政權頻繁更替。中國人對北方古代的少數民族記憶比較深刻,因為這些少數民族時常侵犯中原地區,可每次前來侵犯的民族卻不同,比如突厥、匈奴等等。
  •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羯族】
    關鍵詞:中國民族、中國歷史、新疆民族、新疆歷史、民族歷史、少數民族、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契丹、蒙古、突厥、回鶻、女真、党項、羌、氐、吐蕃、羯、丁零、敕勒。曹丕代漢立魏後,轄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境內除中原漢族外,還包括匈奴、鮮卑、氐、羌、烏桓、羯、盧水胡、西零等少數民族,其間的鮮卑、烏桓和匈奴較為強大。
  • 北方遊牧民族的歷史是屬於中國,還是蒙古國和土耳其?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物資,擄掠人口。中原王朝則修築萬裡長城,不斷反擊。中國歷史就是一部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鬥爭史。幾千年間,無數的遊牧民族融入了漢族,很多漢人身上有遊牧民族的血統,尤其是北方人。還有多個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建立政權,蒙古和滿族甚至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 中國歷史上的少數民族:【丁零】
    關鍵詞:中國民族、中國歷史、新疆民族、新疆歷史、民族歷史、少數民族、匈奴、東胡、烏桓、鮮卑、柔然、契丹、蒙古、突厥、回鶻、女真、党項、羌、氐、吐蕃、羯、丁零、敕勒。 古代丁零族,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之一,最早散居於匈奴的北邊、貝加爾湖以西一帶。
  • 俄語烏克蘭語至今仍把中國稱作契丹,歷史上的契丹王朝有多強大?
    前言 從先秦到明清,幾千年的歲月裡,我國北方草原上出現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遊牧(漁獵)部落,從大家熟知的匈奴、突厥、鮮卑、羯、羌、氐、柔然、回鶻、契丹、女真、党項、蒙古,到鮮為人知的吐谷渾、鐵驪、沙陀、奚、室韋、黠戛斯等等;這些部落有的能夠存在數千年直至今日,有的只出現短短幾百年就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 匈奴、突厥、柔然等遊牧民族曾經叱吒風雲,後來去哪了?
    契丹、柔然、女真、韃靼等等都是遊牧民族的名稱。要知道,古代的和親大部分都是中原將地位高的女子嫁到這些遊牧民族之中,而和親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中原統治者和遊牧民族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古代遊牧民族可以說是叱吒風雲的民族。那麼,這些民族都去了哪裡呢?這就要說一說古代遊牧民族的發展歷程了。在商周的時候,遊牧民族就已經出現了,分別是匈奴和東胡,也分別佔據著中國北方的兩塊地域。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滿洲等民族,到底長啥樣?
    唐朝詩人劉禹錫就是匈奴族,看看他的長相高顴骨,直鼻梁,這就是典型的匈奴族長相2,鮮卑族鮮卑族是黃種人,源自「東胡」,其中慕容部膚色較白,又被叫做「白虜」,鮮卑曾經建立150之久的北魏王朝,大部分融入漢族雖然蒙古族是鮮卑宇文部的後代,但是鮮卑和蒙古的長相有著天壤之別鮮卑族相貌特徵: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傻傻分不清楚?今天讓你全部弄懂
    俗話說「鐵打的中國,流水的胡人」,資源匱乏、生存環境惡劣的草原不斷淘汰一批又一批的馬上民族,但是存活下來的民族也越來越強大,他們和天鬥、和自己人鬥、和中原人鬥,從來不曾落下任何一堂與中原人爭鬥的歷史課。但是,這些草原民族的祖先是哪裡來的呢?又該如何區分呢?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