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其實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了,因為其深度參與中原政治,因此事實上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還要超過匈奴和蒙古等名氣更大的少數民族。
(鮮卑人古畫)
而鮮卑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南北朝的北魏時代,多數鮮卑人移居中原,並改漢姓,因此這部分鮮卑人在唐朝時基本完全漢化,融入漢族之中。但當時慕容鮮卑中有一支遷到中國西北地區,後來建立了吐谷渾政權。這支鮮卑漢化程度很低,後來吐谷渾滅國之後,其族人中有一小部分可能成為了今天青海地區土族的祖先。
另外今天東北和新疆的錫伯族也被認為是一部分沒有遷入中原的鮮卑族後裔,而錫伯族的族名和鮮卑都有可能是同一個詞。而且不僅如此,現在的西伯利亞,有些歷史學家也認為得名於鮮卑的族名,也就是說西伯利亞其實可能可以翻譯成鮮卑利亞。所以鮮卑在現在基本上是漢族的一部分,另外土族和錫伯族應該也可以算鮮卑的後裔。
匈奴族去哪了?和鮮卑相比,匈奴族的名氣其實更大。畢竟中國歷史上很多歷史名人和典故都跟匈奴有關。而匈奴族的去向也是一個更大的謎團了。
其實匈奴在東漢後期是分裂成了兩個部分,即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在西晉末年入主中原,建立了劉漢王朝。後來基本也都融入漢族之中。而北匈奴的去向則一度成謎,因為在中國史書裡,北匈奴在東漢末年遷居到位於中亞的康居國之後,就漸漸不知所蹤了。
(匈奴人陶俑)
不過到了近代之後,通過對比西方的史書,人們赫然發現在北匈奴從中國史書漸漸消失之時,在歐洲卻突然出現了一個從東方遷來的強盛遊牧民族。這個民族在歐洲被稱為匈人(Huns),在公元4世紀和5世紀曾經一路從頓河流域打到法國和義大利,間接造成了羅馬帝國的滅亡。而通過對比東西方史書,人們發現匈人最早出現在歐洲史書裡是在頓河流域攻滅了一個叫阿蘭的民族所建立的國家,而在同一時期,中國史書裡竟然也有記載說在很接近的地區和相同的時間,有個叫阿蘭(奄蔡)的國家被匈奴攻滅。因此許多人認為歐洲的匈人就是匈奴,甚至有很多歐洲歷史學家現在已經開始把中國古籍裡的匈奴稱為亞洲匈人。而匈人後來在歐洲也消失了,現代的匈牙利人和匈人有些歷史傳承關係,但也不能說是匈人,最多只能說是匈人可能融入了匈牙利人之中吧。
党項族去哪了?党項族最早出現於鮮卑人建立的吐谷渾,但他們卻是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在五代到北宋時期崛起建立了西夏王朝,但在公元1227年被蒙古滅亡。之後党項人遭到大量屠殺,但仍有一部分党項人被編入蒙古軍隊,隨蒙軍四處徵戰。還有一部分遷居中原。
(党項婦人古畫)
現代發現的一些歷史記載顯示,到明朝時期,河南和安徽都還有党項人群體。甚至有一些零星記載顯示有一些西夏王族曾經遷居川北、藏北甚至印度北部。但在明朝之後,党項人的相關記載就幾乎沒有了,因此可以肯定党項人也基本都融入漢族和蒙古族之中了。
契丹族去哪了?契丹族的去向也非常複雜。多數契丹人在遼朝滅亡之後散布於金國各地,其中居住在漢地的契丹人基本全部漢化,比如蒙古帝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就是其中的典型。而一少部分契丹人則隨耶律大石西遷建立了西遼王朝。但在公元1218年西遼王朝被蒙古滅亡之後,西遼契丹人則有許多被編入蒙古軍隊。
(契丹人)
因此在元朝時,對中原的契丹人是完全按照漢人對待的,不再有契丹這個民族劃分,而對在西北不會說漢語的契丹人則按蒙古人對待,也就是編入了蒙古軍隊。而西遼滅亡之後,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契丹人隨其領袖巴刺黑再次西遷,最終來到伊朗中部的克爾漫地區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幾十年後再次滅亡,之後這部分契丹人則融入了伊朗各民族之中。
而在現代,通過基因分析和對民族傳說進行解讀,人們發現中國東北地區的達斡爾族無論是語言還是基因都和契丹人非常接近,因此可以基本斷定達斡爾族是契丹後裔的一支。另外在雲南,還有一個叫本人的族群,雖分屬不同民族,但其家譜很多最早都姓耶律,因此他們也很有可能是編入蒙古軍隊的契丹人後裔。而在中亞的阿富汗,有一個民族叫哈扎拉族,這個民族是西徵蒙古軍隊和當地民族的混血。而在這個民族裡,有一個部落叫達爾契丹,現在也有很多人認為他們也是被編入蒙軍的契丹人後裔。所以契丹人後裔可以說廣泛分布於從中國黑龍江到伊朗的許多民族之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