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一個兩倍於宋代疆域的契丹王朝

2021-02-13 翁博淘古街收藏鑑定

契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遊牧民族東胡和後來的鮮卑,長期依附於塞北或中原的各路霸主,直到大唐安史之亂之後,契丹人開始獨立發展,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帝國。

早在北魏時期,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遊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澶淵之盟」後,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餘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又延續了93年。

遼國疆域是宋王朝的兩倍:東臨北海、東海、黃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龍堆沙漠),北至克魯倫河、鄂爾昆河、色楞格河流域,東北迄外興安嶺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溝河及今甘肅北界。

由於契丹的名聲遠揚,國外有些民族至今仍然把中國稱做「契丹」。西歐文獻「契丹」就寫成Khitay。轉寫成俄語字母就是Китай(kitai)。所以俄文稱中國為Китай(kitai)就是來自契丹。

公元907年,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徵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聲勢浩大不同凡響。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契丹國。公元925年遼太祖率兵親徵服渤海國,改渤海國名為東丹國,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

阿保機創建奴隸制國家後,確定皇權世襲,建立軍隊,制定法律,修建都城,製造文字,此後繼續向外擴張。西打倒甘州回鶻,東滅渤海國,南佔燕雲十六州。

契丹人在荒漠的草原上築起都城、市鎮。而其遊牧的生活方式決定了皇帝的巡狩制,捺缽(契丹語「行宮」的音譯)是處理政務的行政中心。遼設南面官和北面官雙軌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使漢人為其開墾農田,形成契丹特有的農牧混合經濟。遼代的冶鐵業發達,發掘出土鐵製的農業工具、炊具、馬具、手工工具可與中原的產品相媲美。遼代的鎏金、鎏銀、染織、造馬具、制瓷以及造紙等手工業門類齊全,工藝精湛。契丹鞍與端硯、蜀錦、定瓷被並列為「天下第一」。陳國公主與駙馬墓、耶律羽之墓等貴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銀器都反映出契丹獨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藝技術水平。遼瓷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缸瓦窯村窯是一處目前所知遼代最大的古瓷窯遺址,可生產白釉、單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宮廷所用的官窯器物。瓷器的造型可分為中原式和契丹式兩類,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風格燒造,有碗、盤、杯、碟、盂、盒、壺、瓶等,契丹式則仿造本族習慣使用的皮製、木製等容器樣式燒造,器類有瓶、壺、盤、碟,造型獨具一格。

翁博文物公司館藏遼代純金碗

翁博文物公司館藏遼代金佛像

在文化上,契丹人依照漢字創造了兩種類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據史書記載,契丹原來沒有文字,建立的遼王朝後,由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展的需要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曾參照漢字的形體結構,先後創製了兩種契丹文字,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用以記錄契丹語。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區別不是因為字寫得大小,而是因為創製時間的先後和拼音程度的強弱。先創製的拼音制度不太完備的稱大字,後創製的拼音形式比較完備的稱小字。

翁博文物公司館藏遼代文物


翁博文物公司館藏遼代文物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丨孤獨的蒼鷹:他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中亞王朝,名字成國家
    一提起我大宋朝,就難以繞過盤踞在北方,由契丹民族建立的遼朝。遼朝不僅霸佔著燕雲十六州,還在其全盛期的1004年,大搖大擺長驅直入到大宋腹地,嚇得宋真宗差點南逃,不得不籤下《澶淵之盟》——每年以宋給遼十萬兩銀子、二十萬匹絹作了結。然而,遼朝也難以擺脫由盛轉衰的命運。自其內部的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於1115年建國金朝起,遼朝就走上了末路。
  • 燔柴禮是什麼禮儀,伴隨遼朝數百年間,為何契丹貴族都搶著燒柴火
    如此漢化程度之高的契丹遼朝,在完成漢化的同時,基本上廢除舊有的遊牧民族習俗,從形式和內核上都是徹頭徹尾的中原文明,但有一項制度,自唐末創立一直延續並影響著遼朝300多年(包括西遼)的歷史,這便是燔柴禮。燔柴禮是如何由來,還要從遼朝立國前說起。
  • 【朔方論叢】耶律德光南下對遼朝的軍事影響
    耶律德光在援助石敬塘當上大晉皇帝後,後晉與契丹「約為父子之國,割幽州管內及新、武、雲、應、朔州之地以賂之,仍每歲許輸帛三十萬」[④]。耶律德光通過援立石敬瑭建立後晉,使得燕雲十六州地區併入了遼朝版圖。942年,石敬瑭在憂鬱中病逝,繼位的石重貴態度強硬,與遼朝反目,耶律德光再次揮兵南下,於947年消滅了後晉王朝,進入汴梁城,短暫經略中原,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 女真人在遼朝管控下,悄然崛起……
    到遼聖宗時代,契丹人已全面完成了漢化進程,主要標誌體現在官職與中原王朝基本一致,皇家禮儀、儀軌與趙宋相同,教育體系、典籍教材基本全盤從北宋「拷貝」,服裝服飾與中原沒有區別。對於女真這類少數民族的管理方式甚至治理理念,遼朝也全部繼承了漢人政權長期形成的對少數民族的管控模式。
  • 白山黑水的王朝——遼金疆域演變
    此後近百年,契丹對唐時順時叛,首領也從李氏(大賀氏)轉為遙輦氏,而契丹貴族耶律氏則世襲握有實權的夷離堇(軍事首領,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太尉、兵部尚書)。 唐天寶四載(745年),契丹部再次歸順唐,唐玄宗賜其首領俎裡漢名李懷秀,授松漠都督,崇順郡王。
  • 5000年中華疆域變遷圖
    △ 秦朝疆域圖△ 南宋疆域圖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後改名為「大遼」。△ 遼位置圖「契丹」的含義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的國名「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 中華5000年疆域變遷圖,很強大
    東晉十六國疆域圖南宋疆域圖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後改名為「大遼」。  「契丹」的含義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的國名「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號「大夏」,簡稱夏,源於地名。
  • 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
    宋代文化既有對漢、唐文化的繼承與吸收,也有自己獨有的推陳出新。宋文明的瑰麗與高度發達,對其後的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十世紀到十三世紀,在今天中國的國境內,與兩宋並存著契丹、西夏、金、回鶻、于闐、吐蕃、大理、蒙古等政權。嚴格的講來,趙宋所吹噓的統一,只是對中原農耕區的佔有而已。中世紀的中國,可以視為又一個分裂的南北朝時代。
  • 大遼契丹帝國
    ,在伊朗高原建立了最後一個政權——起兒漫王朝。而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竟如此如過眼煙雲一般消失在天邊的地平線上!而它究竟去了哪裡?    花口三彩盤        菊花紋三彩盤   大遼王朝是一個疆域廣闊的草原帝國,它與鮮卑一樣,是一個銳意進取的民族。
  • 遼朝滅亡後,曾經盛極一時的契丹族去了哪裡?其實他們沒消失
    契丹族是中國古代一個很有名氣的民族。可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的一個族群。他們就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契丹這個名稱的意思是」鑌鐵「也有刀劍的意思。可見契丹是一個馬背上的和刀劍立國的民族。
  • 中國歷史上歷代統一王朝疆域,1820年的清朝疆域最為完美
    我們來看一下歷代王朝的疆域,然後對比一下,就會知道讀者為何這麼說(採取各朝代鼎盛時期疆域)。 秦朝 達609萬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秦朝的兩倍。 唐朝完成了大一統,在唐高宗所處的版圖極盛時期,遼東、西域、蒙古、西南等地區全部被收復回來,是自漢朝以來疆域最大的王朝,面積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漢朝全盛時期的兩倍。
  • 中國曆朝國號的由來及中國疆域圖之變遷
    南宋疆域圖十三、遼(916~1125年)遼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國號初為「契丹」,後改名為「大遼」。遼位置圖「契丹」的含義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的國名「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
  • 西遼傳奇:建國在今中亞的王朝,為何被視為是中國的王朝?
    西遼(1132-1218年),一個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在遼朝被新崛起的女真金國所滅後,一路西徵又在今中亞建立起來的契丹遼朝的延續。耶律大石(1087-1143年),正兒八經的契丹宗室貴族,他從小就學習契丹語,並且又通曉漢文,吸收了漢族人的政治和文化智慧。
  • 孫昊丨從「內陸歐亞」到「東部歐亞」——區域視域與契丹—遼史研究
    [9]「徵服王朝」論注意到中國歷史發展中北族王朝不同於漢制的內亞社會傳統,對契丹入主漢地之後的兩大文化類型的交融與適應進行了分析,首次提出中國歷史上存在與唐宋社會發展相併行的北方王朝類型,在學術史上具有積極意義。又因其內容引證詳實,加之輔有德國學者門格斯對遼史中契丹語彙的研究成果,使得該書至今仍是西方學者討論遼朝歷史所參考的最主要著作。
  • 俄語烏克蘭語至今仍把中國稱作契丹,歷史上的契丹王朝有多強大?
    今天我們講述其中一個遊牧民族的興衰經歷。 後來,遼太宗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機的二兒子)幫助石敬瑭滅掉後唐,將幽雲十六州納入版圖,後來又南下滅掉了後晉,一時間契丹成為左右中原王朝政權更迭的關鍵力量。
  • 鐵騎帝國 契丹索跡:鬼方分享遼寧省博物館遼代文物
    此次我們選取大家提供的博物館分享展品圖,就是一個個人立場,個人審美,個人視角的博物館巡禮。歡迎大家提供博物館巡禮主題稿,與同道分享美物與歷史。感謝鬼方提供資料與大家分享。歡迎大家供稿分享。分享內容將在樂藝會各平臺傳播。
  • 溪窯筆記——遼代契丹銘文大肚彌勒佛像
    我馬上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果然有4個字,跟漢字筆畫很像,卻一個字也辨不得。字的結構雖然較為鬆散,但筆畫刻寫堅實有力,字口氧化風化生成的白漿與底座表面吻合一致,是原刻無疑。我連忙拿著底座讓隔壁的藏友小劉辨認,看了半天,小劉也不認得,最後他恍然大悟地說,這應該是契丹小字。我再看這幾個字,用手機上網搜索契丹文字對照,果然是契丹文字。
  • 從《燕雲臺》看遼朝前期的皇位之爭:誰都別想順利當皇帝
    他對這些人說:「我在可汗之位待了九年,下面管轄著很多的漢人,我想帶領著他們到一個地方建立城池,可以嗎?」其他人也就同意了。 這個地方就是炭山漢城,在今天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境內。當地盛產食鹽,契丹其他部落的人都會來這裡購買食鹽。因此,耶律阿保機的妻子述律平,想出了一個除掉契丹其他部落首領的計謀。
  • 溪窯筆記‖遼代契丹銘文玉雕大肚彌勒佛像
    我馬上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果然有4個字,跟漢字筆畫很像,卻一個字也辨不得。字的結構雖然較為鬆散,但筆畫刻寫堅實有力,字口氧化風化生成的白漿與底座表面吻合一致,是原刻無疑。我連忙拿著底座讓隔壁的藏友小劉辨認,看了半天,小劉也不認得,最後他恍然大悟地說,這應該是契丹小字。我再看這幾個字,用手機上網搜索契丹文字詞條對照,果然是契丹文字。
  • 遼朝滅亡後,百萬契丹人都去哪了?
    契丹曾經在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王國,傳位9帝,享國210年。疆域也非常大,今日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以北區域都屬於大遼國。這個以契丹民族為主體的國度,人口超過百萬。但是,遼國滅亡後,我們就找不到契丹族的影子了。那麼,百萬契丹人去哪了?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契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