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緊」字 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盧九安

降準如期而至!

2020年的第一天,央行公告表示,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並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而就此次降準,還有更多細節。

釋放8000億:滿足流動性需求

2019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成都考察時說,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和定向降準、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不到半個月,央行就宣布降準。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此次降準是對前期總理要求的具體落實,也可應對1月春節取現、地方債發行等對流動性的衝擊,並助力銀行1月較大量的信貸投放,支持經濟穩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降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並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廖志明分析稱,此次全面降準50BP,有望釋放流動性8000多億元,為銀行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激勵銀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另外,1月也是普惠小微貸款定向降準考核期,考慮到2019年銀行投放普惠小微貸款力度較大,預計將有更多的銀行達到150BP優惠檔,預計將額外釋放一定的流動性。考慮到,春節取現對流動性的影響高達2萬億元,預計央行還將採取MLF、28天逆回購等工具提供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此次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符合市場預期。鑑於1月份有6000億元逆回購陸續到期,疊加繳稅、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春節期間的現金需求等因素,流動性出現壓力,通過降準釋放的8000億元資金可以滿足上述流動性需要。

對銀行影響:降低資金成本約150億/年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於增強立足當地、回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

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大銀行要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銀行要更加聚焦主責主業,都要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年之計在於春,2020年第一天就宣布降準,內涵不言而喻。這有利於銀行降低貸款成本。貸款利率下降有利於實體經濟部門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投資積極性。」

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降準對銀行發放信貸能力有兩方面的直接影響:首先,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沒有利率,而商業銀行無論從存款還是從金融市場批發融資,都要支付一定成本。因此,本次降準將直接帶動銀行資金成本下行——本次降準釋放資金8000多億元,按照一年期存款利率(1.5%)計算,成本下降120億元左右,而參照1年期MLF利率(3.25%)計算,則成本下降260億元左右。銀行資金來源成本下降,將激勵銀行在給實體經濟貸款中下調利率。此外,降準的另一個直接作用在於增加了銀行的可貸資金來源,這在當前存貸比高企的背景下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們預計,在降準效應帶動下,2020年針對實體經濟的信貸和社融資增速有望小幅上行。」

溫彬分析稱:「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有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引導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廖志明認為,此次降準可減輕銀行負債成本每年150多億元,對銀行構成明顯利好,可直接提升盈利增速約0.6個百分點。此外,降準利於經濟更快企穩,資產質量有望改善,支撐銀行股估值提升,2020年建議超配銀行股。

業內展望:貨幣政策邊際可能有所放鬆

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對此,央行有關負責人明確指出,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衝,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並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事實上,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彼時,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鬆緊適度』到『靈活適度』,貨幣政策總體的基調要偏積極和寬鬆一點。因為鬆緊適度裡有一個『緊』字,但2020年『緊』字沒有了,這就是說,貨幣政策會中性偏松一點,而且會更加靈活。」

溫彬分析稱,此次降準符合市場預期,有利於提振投資者市場信心,對股市將帶來利好。同時,全面降準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工具逆周期調節作用,穩固當前逐步企穩的宏觀經濟,對上市公司業績帶來提升。此次全面降準堅持穩健貨幣政策不變,通過釋放低成本長期資金置換短期高成本資金,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流動性結構更加優化。「下階段,全面降準仍有空間和必要,結合定向降準,預計還有2~3次降準空間。」

趙慶明向記者表示,預計2020年的貨幣政策維持相對穩定,收緊和大幅放鬆的可能性都不大。受通脹壓力影響,貨幣政策邊際寬鬆加大還是有壓力的。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不會收緊,但邊際上會有所放鬆。

王青分析認為:「央行降準不會改變貨幣政策穩健基調。」在我國基礎貨幣投放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的背景下——外匯佔款保持基本穩定,降準、MLF操作等成為貨幣投放的主要通道,當前的持續降準難以帶來M2、信貸及社融增速的大幅上行,不會引發大水漫灌效應。

央行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貨幣政策強調靈活精準 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或將完善疫情衝擊下,政策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央行也多次降準降息。不過這些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已邊際收緊。
  • 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在日前召開的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  結合當前形勢,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靈活適度」?我們可以從「靈活」和「適度」兩個角度來解讀。
  •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完善我國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一個重要內容。基本匹配並不意味著完全相等,也就是說,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以根據經濟形勢和宏觀經濟治理的需要,略高或者略低於名義經濟增速,以此體現中長期內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
  • 怎樣理解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央行權威回應
    重點一: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
  • 【陳雨露詳解如何讓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三舉措要加大力度...
    【陳雨露詳解如何讓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三舉措要加大力度】央行副行長陳雨露2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下一步人民銀行會堅定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內容,讓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主要是三大類措施要加大力度。第一是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政策利率引導作用,讓整體市場利率下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 【陳雨露: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央行副行長陳雨露...
    文 / editor2021-01-15 15:17:52來源:FX168 【陳雨露: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央行副行長陳雨露1月15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穩健貨幣政策會更加合理適度、靈活精準,央行會堅持穩字當頭
  • 國金證券: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 逐步回歸常態化
    ■我國央行擺脫了外匯佔款增長導致的被動擴表模式,貨幣政策自主性明顯增強,銀行作為貨幣創造中樞的作用充分發揮。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發揮基礎貨幣投放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作用。
  • 貨幣政策向前看:穩字當頭 不急轉彎
    展望新的一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央行最新政策表態也明確穩字當頭,對經濟恢復保持必要支持力度,同時避免大水漫灌,強調政策「可持續性」。  保持連續性 不急轉彎  盤點2020年,貨幣政策「暖意」頻傳。三次實施降準,多次釋放中長期資金,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應對措施,廣義貨幣和社融增速高於2019年。
  • 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觀察貨幣政策鬆緊 關鍵看貨幣供應量和...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紫豪)人民銀行26日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觀察貨幣政策的鬆緊,關鍵還是看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只要保持了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就說明銀行貨幣創造的市場化功能正常發揮,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是適度的。報告中稱,總體而言,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貨幣乘數與廣義貨幣M2 增長之間並無必然的邏輯關聯,且我國作為全球為數不多的仍堅持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經濟體,不需要以央行大規模擴表的方式投放流動性,不宜簡單根據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幅度、貨幣乘數來衡量貨幣政策效果。
  • 政治局會議提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怎麼理解?
    政治局會議提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怎麼理解? 2020-07-30 20:27 來源:澎湃新聞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什麼信號?
    來源:小白讀財經作者: 小白老師 12月21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談及明年著重抓好的工作任務時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 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來源: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21中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新提法?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劉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中新社記者 俞靖 攝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表明,中國宏觀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更加側重「穩」和「準」,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強調「更可持續」;貨幣政策的表述上,則強調了「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二者協同配合下,可以預見,明年中國經濟工作將呈現更多看點。
  •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寬貨幣緊信用政策下 股市下行空間不大
    摘要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寬貨幣緊信用政策下 股市下行空間不大】王慶認為,最近期股票市場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貿易戰因素與去槓桿因素對市場的負面影響已經體現得比較充分,對於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力正在逐步「鈍化」,而股票市場仍持續低迷主要是因為市場投資者將未來長期面臨的一些問題過度反映在短期市場波動中
  • 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來了,關鍵仍在如何落實
    這一切都表明,我國貨幣政策實質上已發生了轉向,從穩健中性向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轉化,也就是貨幣政策不再死守降槓桿的硬框框,而是實行有所區別、鬆緊適宜的靈活的貨幣政策,並以追求穩槓桿為主要目標,增強貨幣政策的操作技巧和貨幣政策時機變化的把控能力,確保資金供需面的基本穩定,根據宏觀經濟運行實際和產業發展現狀來調控貨幣操作,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使貨幣政策能更加貼近金融變化發展形勢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 我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 降息降準概率相對降低
    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為靈活適度,但不會貿然收緊。
  • 管濤:對貨幣政策看法分歧較多,預期引導任重道遠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堅持生命至上,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本土疫情傳播,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去年一季度經濟首次出現季度同比負增長。為此,中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這無疑屬於傳統的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的範疇。
  • 把握好時度效,明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匹配
    對宏觀政策的要求是「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意味著明年宏觀政策的節奏、力度和重點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適應和匹配。貨幣政策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經濟戰「疫」丨何德旭: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發力應更加「精準」
    現在看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還將持續暴露,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尤其是要「精準」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作用,多措並舉全力應對未來經濟下滑的風險。何德旭認為,當前形勢下,要提高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貨幣政策方面,還應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用好專項再貸款額度,定向支持相關企業復工復產。
  • 中金: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長期影響 平衡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來源:金融界網站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力度加大,信貸結構優化。貨幣和社融增速明顯加快,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力度加大,信貸結構優化。通脹方面,央行認為,物價漲幅總體下行,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但近期汛情可能給農產品生產運輸造成一些影響,發達經濟體貨幣供應量快速攀升未來可能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全球疫情演進及防控措施對供應鏈、產業鏈的衝擊有不確定性,仍需對各種因素可能導致的短期物價擾動保持密切關注。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長期影響,平衡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闡釋「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 以適度的...
    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優化的貨幣政策目標、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需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不斷疏通傳導渠道,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將這三者形成有機的整體系統。「基本匹配」不意味著「完全相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保持M2(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