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考作文|溫州一模:打破前見之錮

2020-12-14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

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

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

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溫州市2021屆高三一模考試試題。

命題方向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這是題目對概念的詮釋,這個判斷和理解與理解者的眼光和思維習慣等有關。「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這是哲學家伽達默爾對「前見」的論斷。命題人對伽達默爾的話又做了進一步詮釋:「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這個詮釋正是命題人暗示的思考方向。

2.寫作任務的限制。「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是題目給出的典型任務,這一典型任務要求考生針對材料中「前見」和認識事物的關係來展開,對前見的正負兩種價值形態(預見、偏見)進行分析、思考。

3.價值判斷的限制。「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這兩句是材料的重點,也明確了題目的價值取向。考生要辯證分析,區別對待,去發現、去認識、去關注前見,使之能發揮積極的預見作用;察覺到不合理的前見,及時調整,不斷擴大自己的視域,形成正向的預見性的理解,實現超越。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這是命題人給出的兩種判斷,考生可以選擇其一,也可綜合論證,還可以從「如何消除偏見,讓前見成為預見」等角度思考,可選擇的立意是多樣化的。

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在對材料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考生可以聯想到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我們開啟理解的出發點,具有預見性,如「葉落知秋」「履霜知冰」等。可以聯想到受歷史環境、歷史傳統、個體經驗等因素影響,難以清晰全面地認識和理解事物,「前見」就成了偏見,阻礙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如「盲人摸象」「坐井觀天」等。也可以思考在理解事物時能覺察到不合理的前見,從而及時調整,不斷擴大自己的視域,向著更高的視域敞開,形成正向的預見性的理解,實現超越,從而達到使「前見」轉化成「預見」以避免「偏見」發生。考生的聯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體選擇是自由的。考生可以記敘自己的見聞與感受,寫成記敘文;可以就「前見」發表自己的議論,寫成議論文;也可以扣住自己的思考寫成散文,抒寫感悟和思考。

解題

本題屬思辨性新材料作文,旨在引導考生結合自身實際生活,圍繞生活中出現的「前見」問題展開討論,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引導考生對前見(預見、偏見)進行多層面(如社會層面、制度層面、文化層面、群體特徵層面、個人經驗層面等)的思考分析,並能提供理性而又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且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拋卻偏見,使前見成為預見。

2.融合視閾,化「偏」為「預」。

3.打破前見之錮。

4.消除偏見,讓前見成為預見。

5.莫讓前見成偏見。

6.秉持己見,不囿於前。

……

偏題立意:

1.要有前見,首先必相信自己。(立意走偏,題目引導的思考方向在「前見」和預見、偏見的邏輯關係上)

2.做事情要有遠見。(偷換概念,將「前見」偷換為「遠見」,「遠見」是正向判斷,「遠見」往往卓識,而「前見」可能是預見,也可能是偏見)

……

範文展示一

知有前見,守其本真

卡爾維諾在《樹上的男爵》中塑造了柯西莫「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的形象,提出「想要看清塵世,就應與之保持必要的距離」。紮根「經驗」的大地,「前見」不可避免,而我們應與自己的先行判斷保持必要的距離,如此才能摒除偏見,收穫純乎孩童的輕盈,看見世界清晰的倩影。

「前見」表面上是一種自然的提前解讀,本質上是不可控的,是在一定價值觀下對事物潛意識的定義,不僅縮小個人世界的邊界、蜷成萊索阿在《不安之書》中時刻驚慌的身影,而且還會對正確價值判斷造成滯礙。因為作為普通人,我們的價值觀不可能完美無瑕,沒有愛因斯坦所言「天才的衝動」,導致我們的「前見」很難成為「預見」而往往落入「偏見」,耽溺在自己的意淫中無法自拔。

這種自我的桎梏,往往要求我們心中向上「升入天空」的那一部分作出改變,可這何其困難。索忍尼辛因自身對民主政治的前見,寫作抨擊蘇聯的社會制度而被驅逐出境、開除國籍。他的預見本可讓他自豪,但他還是最終對克林姆林宮現在的主人低下了頭。他與他的民主願望一起中風,死於一個充滿偏見的夜晚。正是因為放下偏見等於否定自我,想要克服它才是那麼困難;也正是因此,不剝開歷史煙塵的褶皺去讚美那個寧願從貴族生活出逃的託爾斯泰是幼稚的,不體察心靈具體而微的災難就推崇那個從勘破繁華走向寂靜佛堂的李叔同是輕佻的。他們為戰勝偏見而品嘗的痛苦,是泥於偏見的我們無法體會的。

雖然這個過程充滿血淚與不安,在這樣一個本性的預見逐漸轉化為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描述的「狂者」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這種自我否定的精神。我們自認為的預見,在「靈駒算法」的大數據下都化成了偏見的絲線,一圈一圈地勒住我們,最終困在「信息繭房」之中,像往常一般被飼以花樣翻新實則毫無變化的信息垃圾。要衝破這繭房,一定要摒除偏見之心,用孩童的天真觀察世界,收穫化繭成蝶的輕盈,守住人的尊嚴和本真。

我們不應踏入莎翁所言「充滿聲音而空無一物的世界」,不應在自我價值觀和經驗的泥淖裡徘徊不前。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莫放「前見」之修蘆,礙「自我」之月展露光輝。斬去偏見的枷鎖,做傲立於理想國的君王。

點評一

本文立意緊扣材料,中心突出。文章在寫作過程中,從材料出發,緊扣題目和材料的內涵,方向明確,中心突出,全文圍繞「知有前見,守其本真」立論,論點鮮明,論證有力。材料豐富,內容充實。本文材料選材新穎,從文學作品《樹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不安之書》以及索忍尼辛、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的描述等論據中,強化了作者的觀點,並在結尾使用莎士比亞的名言再次扣題。層次清晰,深入淺出。文章先從提出問題「前見是什麼」「為什麼會落入偏見」進行分析,接著論述了偏見的危害,最後提出中心論點「一定要摒除偏見之心,守住人的尊嚴和本真」。

範文展示二

超而偏見,前而預見

在伽達默爾對「前見含於理解」的看法下,前見被當下學者剝離為極端的預見和偏見。對於這種時代下無法避免的手段,筆者竊以為:漫思超思為偏見,適仰前觀為預見。

「前見」是個體為削弱不確定性期望和失望而產生的心理手段。誠如薩特在《地獄》中所言:「他人即是地獄。」個體對於自我的前見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他人抑或外界對自我心性和預達期望的偏離及落差,這是生命保護自己的一種精神措施。而今天下熙熙,精神愈受重壓,「前見」已然成為當下值得燭心剖問的課題,既然必然擁懷之,那便索性處之。

「前見」妨礙認清事物,阻礙事物的發展不可否認。美國的「想像力贖金案」,試煉中自我期望的過度攀高等實例也確實說明了「前見」對事物具有所謂的「狹隘化效應」。

但究其根本,對於偏見的潛移默化,其本質原因是建立在「前見」之上嗎?正如加繆在《鼠疫》中說到的「對於道德的過分重視,反而成為對邪惡間接有力的褒揚」,對於自我的過分看重和對自我能力的不現實性規劃才是促使崩壞型「前見」成為偏見的根本,內心的漫思遐思才是撕碎事物的主謀。因此,對於「毫無根據的前見」的詭辯便不攻自破。

反觀預見,便是在合宜的距離下觀測前道的行為。在更深的程度上,如同《了凡四訓》中所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真正的預見是基於當下看穿未來的可能性軌跡,這也要求當下的個體不可有「夢中不易說夢,醉中只覺陶陶」的迷茫,而當有根基性的現實作為參考,徹悟出在合宜的距離上遠觀的能力。

殘氈擁雪,旌節落盡,是蘇武在北海牧羊的身影;早期將苦難視為上帝的枷鎖,而晚年綻放人性的榮光是冉·阿讓對前見的悸動。前見讓個體擁有「遠略之見」,讓個體擁有「天下為棋,一步三算」的深謀。不偏不倚的遠見在個體的塑造成形中有著不言而喻的作用。

同時,「前見」也是人們通往一種「陶世容物」胸懷的前標,是如同戴望舒「悟得天如何老,月如何缺」的對人生不確定性的豪邁曠達和對不確定性苦難和光明的平視與看淡。恰如其分的前見在從個體到社會的構成中,從肉體到精神的遙想中都不可被磨滅而熠熠生輝。

人們不當服膺深浸富含漫思遐想的「前見」,而當仰起高貴的頭顱,在恰宜的分度上感受可能的血與歌,共同建設一個「大同型期望社會」。

點評二

本文觀點明確,標題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文章開頭引入材料,點明文章中心後,用過渡語段,引出主體部分。隨後提出「前見不可避免,那就擁之以懷」。接著使用理論論證和事例論證的方法,先指出「『前見』對事物具有所謂的『狹隘化效應』」,進而「究其根本」;再通過具體事例闡述了「前見讓個體擁有『遠略之見』」;最後提出了「共同建設一個『大同型期望社會』」的期望。行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此外,能恰當引用文學作品中的名句,既使文章更有說服力,又為文章添了些許色彩。

範文展示三

轉換偏見,讓前見成為預見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生活中,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善於思考,勤於理解,見微知著,轉換偏見,方能使前見成為預見。

肯於思考,高瞻遠矚,富有預見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基本素養。

誠如偉大的思想家王充所言,「夫閉戶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一個人如果閉目塞聽,不登高博覽遠望,那麼和死人是一樣的。所以,高瞻遠矚,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素養。我們需要擴大自己的「視域」,跨越時間的巨大鴻溝,轉換偏見,將自己置入客觀的理解,以達到對理解對象的精準把握,不僅「明其所見,而且要明其所味」,確立一種超出彼此、是非兼懷的目光,使前見成為預見。

善於思考,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有助於治國。

著名謀士朱升,總結經驗,高瞻遠矚,進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國策,朱元璋積極採納,在這極具預見言論的指導下,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建立起強大的大明王朝。可見預見不僅是個人成功路上的助力器,更是一個國家取得成功的風向標。周恩來 《關於當前民主黨派工作的意見》中說:「在革命戰爭和階級變化的發展上,需要我黨有領導的預見,但證實這個預見的正確,還需動員全黨領導群眾在實際工作中循著這個預見的方向努力奮鬥。」 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客觀環境,能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轉換偏見,方能使前見成為預見。

轉換偏見,預見成功。

隨著社會信息化、知識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具有正向的前見成為在社會中謀求發展的必備技能。正如著名歷史學家巴克斯頓所言,即使在人生中,也和下西洋棋一樣,能聰明預見的人才能獲勝。然而非正向的偏見,會阻礙個人、社會、國家的良性發展。西晉政治家江統看到亂臣賊子在邊關作亂,遊牧民族大量內遷雜居的情況,著作徙戎論,告誡統治者及時徙戎,避免威脅中原政權的統治。遺憾的是統治者並未聽取建議,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王朝一朝沒落。可見因為沒有預見,視野局限的人即使擁有天時地利的條件也很難成就偉業。因此,只以自我視域觀世界,會產生武斷片面的認識,偏離事物的本質,而轉換偏見,使前見成為預見,方能取得成功。

因此在認識和理解事物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當下所具有的「前見」的影響,若遮蓋了事物的面目,就會形成偏見。所以我們要善於思考,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轉換偏見,不斷擴大自己的視域,形成正向的預見性理解,實現超越。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本號尊重原創,公益推薦,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模考發揮不穩定,高考就難以考出好成績?一起來看模考的真正意義
    近日,各校陸續完成了第一次模考,但是成績出來後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考出自己應有的水平,甚至可以說是發揮失常。這不免讓原本就感到焦慮不安的學生與家長更加沒有自信。更有家長認為,孩子模擬考試的成績往往代表和真正的高考成績密切相關,甚至在分值上相差不大,所以模考發揮不穩定也就意味著高考難以考出好的成績,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高考分數與模考分數大概會差多少分?一模估分重要參考!
    一般來說,高三大概會組織三次模擬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比較難,而且是在大家還沒有完全複習完的情況下考試,所以一般來說成績會比平時會差一點;通常二模的難易程度接近高考,大多數人將二模的成績作為高考參考;第三次模擬成績比較容易一點,要幫助大家樹立信心,所以如果高考要估分的話,大概會在一模和二模之間,但也會上下浮動。
  • 高三的三次模考,哪次成績更接近高考成績?答案跟你想的一樣嗎?
    導語:高三的三次模考,哪次成績更接近高考成績?答案跟你想的一樣嗎?老師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們講過,高三有三輪複習,相對應的也有三次模擬考試,高三的三次模擬考試是跟高考最接近的三次考試。伴隨著一模複習的結束,馬上就是一模考試,小琪知道模考很重要,它跟高考很接近,但是小琪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三次模考,哪次的成績位次更接近高考位次?小琪的疑問相信很多的學生跟家長也曾經有過。其實,高三的三次模考,哪次成績更接近高考成績?這個因人而異。
  • 江蘇三次模考成績與真正高考成績相比,差距大嗎?為什麼?
    三次模考都超本一線20分,說明你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還是比較紮實;尤其是一模和二模考試,那可都是非常接近高考真實水平的質量檢測,能夠考出超本一線20分的好成績,筆者這裡要恭喜你了,高考只要正常發揮,差不多上本一就是妥妥的了!
  • 2021年鄭州高三一模時間確定!模擬考試成績如何預測高考?
    頻繁的模考與高考有什麼關係?模考成績真的能估算高考成績嗎?趁著鄭州一模考試尚未開始,姚老師就跟大家深度解讀一下如何運用模考成績預估高考成績,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關聯。2、一模成績不錯二模三模成績出現波動的情況下高考普遍不理想3、二模三模不能堅持的學生高考成績普遍低於一模成績4、高考成績與模考成績出現正相關關係,但絕對不會出現重合。你可能會好奇,高考為啥有人超常發揮高模考成績達百分?
  • 2020昆明市模考作文分析+高考「關係類」作文指導
    二模作文原題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高考作文走向分析:寫作不再是簡單的作文,而是一個考試項目,更是學習和思維的工具,是一個人必備的生活技能。本次考題很直觀的考察「關係」這一中心,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馬德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就是一個,態度選擇!
  • 高考模考作文|永州一模:處處屏讀瑣碎,時時卷墨留香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年永州一模。在具體寫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的基本原則,既要關注任務限制,又要開放思維;既要理性有度,合理兼顧,又要立意高遠,取捨得體。
  • 合肥市高三模考時間確定 一模將於2021年1月30日開考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合肥市高三年級的三次教學質量檢測(模考)時間確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簡稱「一模」)將在2021年1月30日、31日進行。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簡稱「二模」)將在2021年3月27日、28日進行。
  • 高考模考作文|開封一模:與時代共擔苦樂,繪人生獨特風景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與時代節奏同頻共振的人會留下堅實的印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繫在一起,就會不朽。」命題說明:本題來自2021開封一模語文試題。作文審題難度不大,只要抓住「自我與時代的節奏」這個主題,在材料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思考,並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論述青少年一代應該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即可。立意時,可從其中某一角度切入,也可以綜合立意。
  • 熱評丨「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感受高考作文題的時代期許
    每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都備受關注,今年也不例外。與專家的專業分析相比,大眾也許更關注哪個作文題好寫、哪個作文題難寫。其實,無論專業分析還是茶後談資,高考作文命題的意義不只是向世人提供了可以論說的由頭,更向考生提出了宏闊而精微的時代期許。
  • 高考模考作文|漫畫作文:經歷煎熬,方得「美味」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命題說明:本題來自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2021屆高考適應性月考卷(三)。
  • 只要多看電視劇,高考作文很容易
    今年高考的各地作文題已經出來了。滿倉大兄弟特別慶幸,21年前我就完成了高考。如果讓18歲的我來面對如今這些作文題,非得把我烤糊了不可。不過,作為一個劇評人,我覺得其實所有作文題的思路,都在電視劇裡。接下來我們就掰扯掰扯,如何從國產電視劇裡找到今年全國高考所有作文題目的寫作思路。全國卷一:時光瓶留給2035年的18歲青年
  • 山東新高考模考成績今天確定不出!到明年才能查詢?
    關於模考成績公布問題,省招考院給我的消息是,成績還在製作,今天確定不會出成績查詢了,預計將於12月底出。屆時,考生們將會查詢到自己的最終分及省位次。 17級小白鼠們及家長們估計是最糟心的一批人了,遭遇首屆新高考,啥都在縹緲之中,一切都迷離迷糊,選科,模考,模報…… 有人說了,17級考生,必將成國之棟梁;家長們,也得以百鍊成鋼。因為,新高考,帶來的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哈哈!
  • 考生談試卷:文綜地理有些棘手 英語作文沒有「李華
    理綜:物理比去年簡單 合肥四十六中考點考生:理綜很簡單,比任何一次模考都簡單。 合肥八中考點考生:今年理綜沒有特殊題型,但是生物沒有考往年都會考的遺傳大題。
  • 高三模考成績與高考分數差距有多大?有人名落孫山有人逆襲成黑馬
    而在高三一年的學習,我們會經歷過無數次的考試,可以說每天都在翻閱課本和做題之中,時隔多年,依然有眾多學生夢到自己回到考場做題;可在無數次模考中,哪一次模考成績與高考分數最接近呢?模考成績與高考分數有多大差距呢?眾多考生和家長也想了解下,今天學姐就給大家談一談。
  • 2012北京兩區英語一模試卷分析及高考命題預測
    2012年北京市高三年級一模考試已經全部結束。智康1對1英語金牌教師,高中英語產品研發專員曾昭唯老師對今年海澱、西城英語一模試卷進行了分析,並對高考命題進行了預測。  就英語學科而言,縱觀六大城區的一模試題,我們可以發現此次考試整體難度是中等偏上,命題基本遵循高考的規律和風格,各類題型比例適中,考點分布均勻而且更加全面,穩中有創新,考察的均是最重要和最熱門的知識點,側重點突出,命題思路清晰。以海澱區和西城區的考試試題為例,我們由此也可以預測高考英語試題至少是和此次考試難度相當或更甚,主要體現在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上。
  • 山東省考筆試當天「粉筆模考」又登上微博熱搜榜
    上午考試前,山東多個地市開始下雨,粉筆教育山東分校組織團隊在考點前搭起簡易帳篷,為考生贈送福利袋、進行考前答疑等,獲得很多考生的好感。當時有學員提出,高考也要一模、二模、三模,公考是不是也可以進行模擬考試?剛開始的模考,只在考試前安排一兩季,後來眾多考生反響熱烈,從2015年開始,粉筆教育的模考開始有規律地每個月一季,一直到今天,粉筆教育每周都有模考。因為不同省份的公考試題不一樣,2019年1月開始,粉筆針對全國31個省份開通了行測分省模考。現在,「粉筆模考」已經成為每周一次很具社會影響力的熱門話題。
  • 多省市模考成績出爐!高考志願怎樣填?我的分數能上哪些大學?
    隨著各地模考結束,高考時間越來越近,很多家長終於意識到填報志願的重要性,急忙諮詢:根據孩子的模考成績來看,能上哪些大學?應該怎麼填志願?實際上,從歷年的經驗來看,即便現在開始給孩子做高考志願規劃,時間都非常緊迫了,因為面臨著太多的難點和細節。專業選擇,院校選擇,分數線查詢,諸多因素需要提前考量。尤其是2020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考生要選出96個平行志願,難度有多大?
  • 大考2020|考生談試卷:文綜地理有些棘手 英語作文沒有「李華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考生,大部分考生表示,題目整體難度不大,比去年高考簡單。文綜:地理題有些棘手合肥一中考點考生:地理比較難,兩道大題考的都是自然地理,一般一道自然地理一道人文地理,兩道自然地理感覺壓力有點大。整體時間夠用。合肥一中考點考生:政治題目和模考差不多,歷史比之前難一些。
  • 高考滿分作文賞析:江蘇考生的古白話《赤兔之死》
    特寫:一篇古白話 十年閱讀功  以一篇《赤兔之死》贏得作文滿分的蔣昕捷是南京13中理科班的學生,高考考完後,他就和幾個好朋友結伴去泰山玩了,昨天夜裡才趕回南京。今天上午,他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作文要想寫得好有什麼秘訣呢?記者問了很多熱心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蔣昕捷笑笑說,其實古人早就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時的積累,要博覽群書,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遠遠不夠。另外「留心處處皆學問」,比如高考前一天的晚上,他看央視8套節目,正好是專家在評論一部電影,用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句子,他立即就記在心裡了,結果就在高考作文中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