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說的換親,轉親都是啥意思?這是一種愚昧的娶媳婦方法

2020-12-23 村裏白哥黑嫂

在過去的農村,由於家庭條件或者身體條件制約,一些娶不上媳婦的男人會想出別的主意來,家裡人也支持。

而這些主意往往以犧牲自己家姐姐妹妹為代價來實現,也就是過去農村人常說的「換親」,或者是「轉親」。

這是一件愚昧又殘忍的事,但過去的農村父母不會理會家裡閨女的訴求,也不會管她們幸福不幸福,只會想著給自己家兒子娶上個媳婦,這樣能給自己家留後代。

這看著讓人瞠目結舌,但卻是過去農村真實發生過的事。

那麼,什麼是換親,什麼是轉親呢?黑嫂村裡就有過這樣的,就給大家說一下。

一、換親

黑嫂小的時候,村裡有個人娶了個媳婦,當時他二十八歲,他娶的媳婦十八歲,差了整整十歲。

別人娶媳婦本來是高興,是熱鬧,他娶媳婦跟偷盜似的,而且完全沒有半點的高興氣氛,在為他是換親。

他把自己的妹妹換給了對方哥哥,對方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兩家成了親家,又成了真正的親戚,對方妹妹成了他自己妹妹的嫂子,自己妹妹成了自己的嫂子。

這看著有多詭異?這看著有多可笑?然而這卻是事實。結婚當天,那女孩子哭聲震天,人家不願意啊,自己才十八歲,嫁了一個快三十歲的男人,她能樂意嗎?而且完全沒有接觸過,不了解對方是什麼人。

悲劇不是在她自己一個人身上上演,另一個女孩子也是同樣。

這就是換親,下面說轉親。

二、轉親

啥叫轉親呢?上面我們說的是兩換親,就是自己家一個女孩去別人家,別人家把女孩子嫁給自己。這個轉親就是三換親。

有人可能不懂,咋還有三換親呢?啥是三換親?轉親就是三家互換。

比如說甲有個妹妹,乙也有,丙也有,但是甲和乙歲數相差太大,比如說甲四十歲了,他妹妹三十歲,丙也是三十歲,但他妹妹只有二十多,讓人家二十多的妹妹來換給甲當媳婦,不免太吃虧。這個時候,丙家有個姐姐三十多。

那麼好,丙的姐姐嫁給甲當媳婦,甲的妹妹嫁給乙當很好,乙的妹妹嫁給丙當媳婦,如此形成了三換親。

等於是把女人當貨物一樣轉來轉去,來實現三個男人都有了媳婦,完全不管女孩子同意不同意,完全不管她們嫁過去會不會幸福。

最後:這種現象在現在的農村已經基本上絕了,沒有人再這麼幹,就算有人想這麼幹,女孩子也不會同意,她們現在敢反抗了。我們看這樣的換親和轉親,完全不管女孩子的感受,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愚蠢和殘忍,這種現象就應該斷絕,每個人都有選擇和追求幸福的權力,不分男女。

不能拿女人去當貨物,去當自己娶媳婦的籌碼,這樣與禽獸何異?

相關焦點

  • 在過去的農村,有換親,還有轉親,你知道區別是什麼嗎?
    過去的農村是絕大多數人都窮,所以窮人之間大都是娶不上媳婦的,再加上一下家庭的男丁如果或多或少的身體上面有一種瑕疵缺陷,那麼就會採取換親和轉親這種方式,讓兩個甚至是多個家庭都能夠娶妻生子,當然了這種現象也僅僅存在於過去,是一種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也是窮人逼不得已的事情,這是時代背景下農村因為窮而想出的一種畸形的結婚方式
  • 農村的「兩換親」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在我們老家陝西南部的農村,確實有換親的這種情況。比如一個農村家庭當中有一個男孩子A,一個女孩子B,令另一個農村家庭當中有一個女孩子C和一個男孩子D,最終因為雙方男孩都不好找對象,這兩家人可能達成一種默契,讓A和C結婚,讓B和D結婚,我們把這種親緣關係叫做「兩換親」。
  • 農村俗話說「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為什麼要把買豬和娶媳婦聯繫在一起呢?這句俗語「話糙理不糙」,其實,兩者之間還真有一些關聯性。這句俗語在北方的農村廣為流傳,和俗語:「買起豬壘起圈,娶了媳婦管起飯」一個道理。這句話反過來的意思是:如果娶了媳婦沒房,到哪裡住?
  • 那年,用「轉親」方式,嫁到我村的堂嬸
    文:遠方的遊子圖:來自網絡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老家的鄉村,有一種古老的風俗,叫做「轉親」,如張家女兒嫁給李家兒子,李家女兒嫁給王家兒子,王家女兒再嫁給張家兒子,這是大家所說的「轉親」。這樣每家都可以省下給兒子娶媳婦的彩禮錢。但是,如果有一家不同意,其他幾家也轉不成;如果已經結婚,有一家離婚,其他幾家也都會離婚。因此,「轉親」的家庭之間構成一條「婚姻鏈」,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全鏈」癱瘓;而且,在農村如果一旦實行轉親,倘若得不到妥善解決,很可能會鬧出人命。那個時代,在我的村莊,也有「轉親」的家庭,我的堂叔就是一例。
  • 農村老俗話說「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語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其中勢必有一定的道理,很多老俗語聽起來不順耳,但是話糙理不糙。一、買豬看圈。我家每年都要餵十幾頭小豬,今年養豬比較划算,目前70多斤的小豬可以賣30元1斤。養豬最怕的就是豬得病,豬患病很可能使一年的心血白費。
  • 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嘗試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每家每戶居住的距離都很近,所以他們就覺得有一種鄉親情一直存在。鄰裡之間的情況是很好,但是到了親戚這方面就不一樣了,不管是有事情還是沒事情,只要是你去到他的家裡,親戚就會認為你是沒好事的,肯定就是有求於他的。萬一真的是有需要才去到親戚的家裡尋求幫助,那麼他們就會把自己的熱情都收起來,立刻擺出一副誰也別打擾,高高在上的模樣。平日裡都說是好親戚,但是聚會多半都是在炫耀物質上面的東西,都在攀比,每年的聊天內容也都是你買房了沒,今年有沒有買車啊。
  • 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的含義博大精深,以前通過口口相傳祖輩傳父輩,父輩再傳子輩。只不過後來隨著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農村俗語被記錄在書本上。以前農村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將某些現象聯繫起來,起到做人做事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些俗語在今天依然還有教育意義。就像「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的農村俗語,表面上是買豬,卻延伸為娶媳婦的人生大事,本來是不相關的兩件事,組合在一起,用一個看字說明養豬和娶媳婦都需要仔細觀察。
  • 農村老爹說丨寧要二度花不要遺下人;寧做雞首不做牛尾,啥意思?
    農村的老爹說:「寧要二度花,不要遺下人;寧做土雞首,不做壯牛後"這話什麼意思?農村老爹說的話,是對生活的感悟,要認真聽,深切的悟。正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什麼叫二度花?二度花是指離過婚的婦女。
  • 農村老話說「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說,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是有道理 ,現在人們都不養豬了 ,所以都沒有看豬圈的習慣了 ,過去農村家家都養豬 ,豬崽的來源都是屯中誰家有老母豬下崽,就到誰家去購買,但是買豬也得有講究 ,有經驗的老農民買豬先觀察豬圈裡的衛生,是否豬圈裡特別乾爽乾淨 ,在乾淨的環境下養的小豬崽,它們的毛色特別光滑
  •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
    農村常說窮養男孩富養女,啥意思?很多人的理解讓人哭笑不得。農村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過渡產物,雖然如今還存在,可是在往後農村的概念肯定會逐漸消失。當然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村主要以務農為生,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自給自足,所以較為封閉。傳統思想也非常重,家庭上,早年大多是男人當家做主,也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比如農村常說的窮養男孩富養女,這句話就是我國農村傳統思想下的經典話語了。不過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卻讓人苦笑不得,習慣性認為就是男孩要窮養,對於女孩要富養,大多都是經濟上的。
  • 「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誰更親呢?
    摘要:「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到底誰更親?文/農夫也瘋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運了,無數在外打工的遊子這個時候又要開始返鄉了。關於走親戚有時候也聽小孩子會問:哪個親戚更親呢?其中最多的就是拿姨媽和姑媽來比較,到底哪個更親呢?有些老人就會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過去因為沒有計劃生育,所以農村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多。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女婿上了床,家敗人也亡」這句話啥意思?有啥說法呢
    在農村裡,要說這個娶媳婦真的是一件難事,面對高額的彩禮,很多的農民到了一定的年齡後都無法找媳婦,所以現在的農村光棍也是多了起來,但是有的農民也是看開了,娶妻難的問題解決不了,那麼只能倒插門,這樣也是可以解決婚姻問題,又省了彩禮錢,所以很多的農民也是嘗試著這樣做,但是對於像倒插門的女婿來說
  •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是很多城裡人都看不起的一個地方,覺得農村又髒又差,覺得農村人也是很土的,但是這些城裡人忘了他們的老一輩也是農村人。我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覺得非常的驕傲。
  • 農村自建房時掛紅布是啥意思?來自古代習俗,主要是想取個好彩頭
    這個掛的方法,是挖好地基後,會有建築隊的人來「扎角」,就是他們量好地方,求出方以後,開始破土動工,他們會在房子四個角各擺幾塊磚,這不是胡亂擺的,而是一個標準,就是這四個角的磚就是房子的四角地基。當然了,他們是測量好後,通過計算擺的這些磚,這在我們這邊叫扎角。
  • 農村老話說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生活環境,其實是個半封閉的圈子,因為村裡人互相都認識,十裡八村也都能攀到親戚,所以才說是半封閉的圈子。從古到今,關於親戚這類的老話被總結了很多,無一例外,這些老話沾到親戚都是說人情世故的,比如這句「窮人不攀高親,落雨不爬高墩」,這句話前半句說的是人情世故,後半句說的是趨利避害。但兩者其實有關聯的,看似不相關,實則有關聯,這就是老話裡的藝術。具體該怎麼解釋?有什麼道理嗎?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農村諺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啥意思?老農是這樣說的
    導讀:農村諺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啥意思?老農是這樣說的在農村生活的人應該經常會聽村裡的老人說起各種各樣的俗語,在這些俗語中都是人們一些實際生活經驗的總結,俗語也告訴我們很多做人需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估計不少人都曾經聽說過四大方面的俗語,我們只知道農村四大喜,人生四大喜等等,但很少有人聽過農村四大缺德吧?而這個"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就是四大缺德中的兩個,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村裡的老農,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其實這句話並不完整,完整的說法叫做「農村四大缺德: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欺殘疾人」。
  • 農村過去有4種婚姻嫁娶形式,其中有種換親的方式,是真的嗎?
    農村婚俗嫁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婚俗習慣。在古代社會,由於種種原因,引起了人們的婚姻嫁娶習俗有所不同。這些不同的婚俗習慣,是因時因地因人和民族不同而異,有所不同,因此存在著有4種嫁接方式。這4種傳統婚俗嫁娶習俗,都是要通過男女雙方的媒人即紅娘,從中撮合而形成的才算是合法的婚姻。
  • 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啥意思呢?
    鄉村有一種說法稱為:「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是什麼意思呢?有些道理嗎?奇妙的鄉村,當然是有一些獨特的事兒產生,而這針對村裡人而言並不怪異。因此 在農村裡,也是有很多的說法的!可是這種事兒在農村裡全是切切實實存有的。而今日大家就來聊一下有關婚喪喜慶的說法。因為鄉村不比城內娶媳婦當然是不容易的,並且申請辦理喪事的情況下也是十分莊重的。也是這般緣故吧,在農村裡卻出現了那樣一種說法,稱為「一喪三年緊,一婚窮十年」,那麼這句話老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有木有大道理?
  • 早些年農村結了婚就分家,現在怎麼基本沒有了?過去和現在的轉變
    生活在農村的人,對於「分家」這個詞一定並不陌生,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都懂分家的意思。所謂分家,就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在長大成年後,比如孩子娶了媳婦後,就跟父母分家另過。在過去,基本上是兒子結婚後就分家另過,父母和兄弟們仍然不分,也就是說,結婚是分家的前提,是分家的重要條件。